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油价形势下炼油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高油价形势下炼油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来源:百家汽车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家论坛・ PETR()LEUM&P代石油石化 ETR0CVo1.15 No.1O HEMICAL T0DAY 0(・t.2o07 高油价形势下炼油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杨良玉 (中曰石化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2) 摘要:阐述_r当前国内炼油 业而临的形势,分析了炼油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做好原油资源采 购、优化加工、完善装置配套、加大技术进步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油价原油加工炼油企业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多重因素的作用,2004 达到高峰,增产越来越困难。在国内资源短缺,低 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布伦特原油从2004 硫、轻质原油供应不足,国际石油资源日趋紧张的同 年的平均38.21元/桶攀升至2006年平均66.1美 时,世界可供应的资源日趋劣质化。 桶,较2005年高出1 1.9美 桶,同比增长 对中国石化炼油企业 言,加工的原油全部是 22%,石油市场l已全面进入高油价时期。尽管2006 按国际接轨价格计价原油运作,原油加工成本随国 年国外炼油企业的毛利达到历史最好水平¨J,但由 际原油价格升高而增加。巾国石化进门原油的成本 于国内成品油价格受,炼油行业整体亏损 占其加工原料总成本的90%以上 l。 严重。持续高价的原油市场、国家宏观、持 1.2在国家长期宏观下,原油、成品油价 续改进的环保要求,给国内炼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 格严重倒挂,炼油亏损严重,保供市场压力加大 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早在1998年同内原油市场就已和国际接轨,而 成品油市场却一直在国家的宏观之下。随着高 1 当前国内炼油企业面临的形势 1.1国际油价近年来一路走高,进口原油资源获得 油价时期的到来,地方炼厂考虑剑『】身效益的实际, 的约束进一步加大 价格倒挂时减产甚至停产。而国有人烁f【I{ 业为满 近年来,全球经济连续保持4%以 的高速增 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保稳定、保II 场,承担 长,用油需求、价格节节攀升。2002年以来,原油价 了较大的社会和政治责任,高价买进原油,加工后 格持续上升,2006年7月14日,国际油价创出了每 “赔本”销售,自身面对巨额亏损。2006年,国内成 桶77.03美元的历史最高收盘价;在多重因素的支 品油消费量达1.8亿吨,中国 化供应量约占 撑下,2007年10月16¨,纽约原油期货盘中创出 52%,L卜I国石化的炼油开工负荷已达到101%,炼油 1983年上市以来的记录新高88.05美元/桶。根据 亏损240多亿元。虽然国家在2005年、2006年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今后两年世界经济 中国石化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仍难以弥补炼油板 增长将达5.2%,随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预计闺 块的巨额亏损。由于亏损严重,影H向了炼油企业技 际原油的价格仍将持续高位运行。 术革新的投入和改扩建的步伐,部分装置设施维修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不到位,导致装置运行效率降低。目前,迫于国内经 作为国内最大的炼油商,L卜I国石化由于白产原油比 济形势的需要,成品油与国际市场真正接轨还一时 例较低,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2006年中 难以到位。这种情况下,国内炼油企业必须从自身 国石化加上原油1.56亿吨,其中进口原油达1.10 寻找突破口,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亿吨,进口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0.5%。 收稿日期:2007—10—16。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原油资源的需求 作者简介:杨良玉,硕l 研究生,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炼汕企业 将进一步增加,而目前世界大型石油产地的产量已 经营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杨良玉.高油价形势下炼油 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1.3国内成品油市场全面放开后,炼油企业面临的 竞争加剧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成品油零售和批 发市场已先后于2004年12月1 1日和2006年12 月11日全面开放。2006年,我国对消费税进行了 自199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革调整,将成品油的征 收范围从原来的汽油和柴油两种扩大到包括石脑 油、溶剂油、燃料油、润滑油和航煤在内的7种;11 月份成品油进口关税由6%左右降至2%,原油出口 开征5%的关税。中东地区以低成本为原料的大量 石化产品出口地以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为目标市 场,极大地挤占了国内的市场份额和盈利空间。 同时,随着国内资源市场的开放,外资在我国石 化领域的投资进入高峰期。国外著名的石化巨头如 BP、壳牌、埃克森美孚等都已在中国市场具有相当 规模的投资。如壳牌在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惠 州南海石化项目的投资,2007年沙特、埃克森美孚 和科威特分别在中国福建、广东南沙以提供资源的 方式合作建厂。国外石油公司加快了在国内市场的 抢滩布点,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资源市场的竞争。 随着市场开放,民营企业、非国营贸易原油采购 商、仓储企业进入市场,我国商务部日前发布2007 年第61l号公告,赋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一批企 业原油经营资格。此次公告中,商务部还批准设立 了6家成品油批发企业,以及5家成品油仓储企业, 其中有9家是民营企业。这标志着更多有实力的非 公有制经济主体随着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开放,进入 国内成品油流通领域,国内成品油市场经营主体多 元化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就实力而言,中国的炼油企业炼油成本与国际 同行比较仍然偏高,技术能力、产品质量还存在一定 的差距,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及与国际大炼油公司 的竞争,国内炼油企业的劣势是十分明显的。面对 这种局面,中国石化炼油企业应抓住机遇,深化改 革、加大改造力度,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1.4企业面临产品质量升级、环保的压力加大 油品清洁化是世界大趋势,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法规的逐步严格。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汽、柴油升级的步伐,炼油企业 不仅在数量上、还要在质量上满足燃料清洁化要求。 面对日益开放的成品油市场和国家环保对汽柴油产 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国内炼厂普遍存在产品质量升 级换代的压力,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同时, 油品质量与原油品质的矛盾,加工规模与环保要求 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加工质量越来越差的原油和应 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是炼油企业需解决的重要 问题。前几年临近江河水域的石化企业发生的几起 重大环境事件,更是直接引发了2006年我国石油化 工行业的“环保风暴” 。为此,加快技术进步,生 产清洁能源,保护环境的压力也愈来愈大。 2 当前国内炼油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原油资源的劣质化与进厂的矛盾突出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加工总量的上升,2006 年中国石化进口加工原油达70多种。为降低原油 成本,2006年中国石化加工进r】高硫原油3 687万 吨,比2005年增长240万吨;加工重质原油693万 吨,比2005年增长64万吨。虽然近年来原油经管 道输送的比例明显上升,但由于原油品种多,性质差 异大,加上输送条件的,企业进厂原油难以做到 顺序输送、分储分炼,影响了企业效益的发挥。同 时,进口原油采购中,各企业负责确认品种和数量, 由中国石化总部统一平衡采购。由于原油品种、价 格的差异,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资源难以平衡, 偶尔也出现过多家抢购某一种原油的状况。 2.2炼油企业布局分散,竞争实力参差不齐 中国石化直属炼油生产企业30余家,2006年 中国石化所属炼油企业加工原油1.56亿吨,分布在 全国18个省(市),地处分散,规模效益差直接导致 炼油企业能耗偏高,炼油企业之间同类装置能耗高 低不齐,水平落后装置的能耗指标比先进装置高出 一倍多。企业盈利能力很不平衡。高油价、低毛利 下,炼油企业问盈利能力的差距更加明显。 从技术经济指标看,炼油企业的综合商品率高 的达到95%以上,低的不到90%;炼油单囚耗能低 的达到9,高的达到17以上。从装置运行水平看, 运行周期长的企业已达“四年一修”,接近国外先进 水平,低的“一年一修”,有的甚至“一年多修”。从 成本费用指标上看,企业的单位完全费用高低能相 差250 吨。 2.3炼油企业装置集中度低,扩建后部分装置间不 配套不优化 由于历史原因,传统的炼油企业装置比较分散, 单套装置能力偏小,很多是由多套装置逐步改造而 来的,企业总加工量上去了,却造成能耗、物耗、加工 损失偏高,同时需要的人力也偏多,付出的人工成本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 偏高。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大部分仑 扩容时主 要单纯考虑了加 规模的增加,装置、系统不匹配, 二次加 】 装置和精制装置不配套,影响了,技术经济 指标的提高,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某公司重 整由15万吨/年扩能到35万吨/年,但下游的芳烃 抽提装置未进行相应的改造,使2006年有9.6万吨 重整生成油调入汽油中,影响效益1.04亿冗。 2.4节能与环保成为炼油企业当前投资改造的重点 我国已在“卜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 “十一五”末实现能耗降低20%的目标。炼油企业 作为用能大户,责任重大,能耗成为行业发展的瓶 颈,节水减排进度加快,节水措施需尽快落实到位。 在环保方而,随着传统炼油企业的扩能,相应的 环保配套装置 能及时剑位,而且最近国家加大r 对环保的管理执法力度。由于中国 化所属的企业 大都处于沿江沿海和大城市,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大 都处于城市规划区内,发展空间受到严重,“三 废”处理、食业烟气脱硫等项目已成为的关注点, 同时华北等仓业普遍存在用水匮乏问题。这无疑将 大大增加炼油企业的资金投入和提高加lT成本。 2.5炼油企业运行经济水平偏低 随着仪长、甬沪宁输线及新改扩建炼,一的 投产,炼油氽业平均的综合商品率、能耗、加j二损失、 储运损耗、操作费用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一定改 善。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沿海炼厂规模的扩大,加之 进L]原油有着低成本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巾国 石化加J二的主力,不仪提升 炼油运行水平,而且确 保了市场供应和加J二效益的完成。相比沿江及华北 炼厂情况各异,进出厂困难、手段单一。随着近几年 输网建设的进行,资源进厂条件开始有所改善。 2004年亚太地 炼油平均能耗已达62千克标 油/吨,比国内平均水平约低5个单位;能量密度指 数为78,比国内平均水平约低3个 。中国石化 许多炼油企业优化节能的潜力较大,如装置低温余 热利用 足、装置 的热联合供料深度 够、蒸汽系 统不优化、动力成本较高、用能水平 先进、节能技 术没有得到及时推J 和应用等。 2.6炼厂物料计量水平急需改进,数据管理有待提高 近年来,炼油企业 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 传统炼油 业装置分散、计量点多、内部计量重视不 足、资金质乏等原因,讣 硬件总体落后,计最管 方面仍不完善,计黾表的精度和稳定性有待提高,数 据管 的不到位对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形成__厂一定 制约。特别是随着以ERP为中心的一系列炼 理信息化技术工程的推进,促进了 业的精细化管 理,同时也暴露出企业各环节计量数据的不完善和 精度低,难以满足管理要求。凶此,加强计量管理, 挖掘管理效益已成为炼油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3 当前炼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3.1优化原油采购,降低原油N T成本仍是首要问题 针对原油品质劣质化、重质化、供应渠道多元化 的特点,为了利用不同品质的原油存在价差这一机 遇,炼油企业自2001年起引进了PIMS软件进行原 油品质的选择。选择品质较差、价格较低,装置又能 够加工的原油,以解决炼油企业资源不足、成本偏 岛 的矛盾。加工价格较低的含硫、高硫重质原油和含 酸、高酸重质原油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 以2006年为例,重质原油和轻质原油价差最大时在 1O~15美元/桶,凶此加工重质原油是炼油企业提 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2006年通过PIMS优化指 导,中国石化进¨原油平均硫含量1.1 1%,同比上 升0.09个百分点;API度30.83,同比下降1.33个 单位,在降低原油采购成本方面取得lr显著的效果。 3.1.1通过软件优化原油采购 通过PIMS对可选原油品质差进行.?贝4算,综合 考虑原油到厂的运输成本,可对采购原油的品种做 出优化的选择。如某公司2007年3月份时决策5 月份原油,当时有一定数 的大庆原油和乌拉尔原 油可供选择。根据预计的5月份价格和公司的生产 情况,应用PIMS测算出每吨大庆原油油品质比乌拉 尔原油高40.5元。同时,根据预测到厂成本,测算出 大庆原油具有明显价格优势,最后确定采购该批大庆 原油。实际5月份采购3 872吨大庆原油,与采购同 数量乌拉尔原油相比,约增效30万元(见表1)。 3.1.2加大原输进厂比例 在我国,除云、贵、川、渝、背等少数省份没有炼 油企业外,其他省份都l有一定规模的炼油企 J ,布局 比较分散。面对这一现实,应充分利用现有管道运 输,采取消除瓶颈和添加减阻剂等措施,加大进厂原 输的比例,可有效降低原油资源的分配成本。 3.1.3进口原油运输船只的大型化 近几年,随着炼油企业进口原油品种、装港增 多,优化海上运输显得尤为霞要,总部应结合炼厂采 购的原油品种和进口地区,充分利用我围沿海30万 吨级原油码头资源和储运设施,优化采购,加大拼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杨良玉.高油价形势下炼油 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13 比例,采用VLCC运输石油,在国际海运费用不断上 涨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原油的运输成本。 吨 表1 某公司用PIMS优化原油采购表 注:2007年5川大庆原油的实际到』一成本比乌拉尔原油低36.5元/吨,大庆原油的品质比乌拉尔原油高40.5厄/吨,5月所加工的大庆原 油的效益比乌拉尔原油离36.5+40.5=77.0(兀/吨)。 3.1.4加强管理。减少滞期费 船舶滞期费进一步增加了原油成本,除安排好 船期,避免集中到港外,应在总部的统一协调下,作 好市场预测,逢低吸纳,充分发挥管输和企业内部的 原油储存能力,可有效调整库存,减少集中采购。 3.1.5重视原油各运输环节管理。降低储运损失 由于内陆企业多而分散,运输进厂环节多,随着 高油价的持续,途耗损失增加了到厂成本。通过近 年来的达标活动,2006年中国石化企业平均途耗单 项损失比2005年降低了0.03个百分点,但仍高达 0.28%。因此,应重点做好装港地油轮计量合同条 款的制定,严格原油船榆计量管理流程,特别在原油 上岸检尺计量、密度、水含量分析以及船方加温、验 舱上跟踪把关,抓好一程船国际惯例损耗的监督与 索赔工作。 3.2利用PIMS优化生产作业计划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 油公司就开始 使用线性规划软件来指导原油采购和加工优化,由 于传统炼油企业装置加工_r艺流程简单,产品结构 单一,复杂系数较低,企业计划人员往往凭经验利用 excel电子表格来安排生产计划,经常造成加工过程 优化。原油采购 j生产计划优化软件PIMS的采 用,在优化过程中从原油物性对下游装置的影响开 始,综合考虑加:r费用随生产装置负荷的变化、二次 加_[装置进料性质列 产品分布的影响,并充分利用 调合组分生产高附)Jtlii ̄产品,最终实现效益最佳。 如2007年3月,某公司原油加 超低、蜡油不 足,为发挥催化装置的潜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有对…催化装置实施贫氧再生技术改造的设想,即 通过提高催化装置掺渣比增加装置处理能力,相当 于部分进焦化的渣油改进催化。为此应用PIMS模 型对渣油的流向进行效益评价。 测算基础方案:催化装置日加工量3 200吨,催 化原料残炭2.89%,硫含量0.69%,重金属含量 11ppm。 对比方案:催化装置日加工量3 300吨,催化原 料残炭3.39%,硫含量0.70%,重金属含量13ppm。 测算结果见表2、表3。 表2装置负荷变化 万Ⅱ屯 项目 残炭2.89%方案残炭3.39%方案 差值 通过以上测算呵以明显看出,在2007年3月原 油总加工量、原油结构及产品价格条件下,催化装置 日加工量由3 200吨增加到3 300吨,残炭变化 0.5%,3 100吨渣油由焦化转至催化加工,当月效益 增加40.13万元,相当于每吨渣油增加效益129元。 3.3 完善装置配套。充分挖掘高附加值产品产量 为充分发挥现有装置潜力,应尽快对不配套的 装置瓶颈进行改造,以便于充分优化产品结构,避免 高附加值产品效益的流失。如某公司2007年完善 配套焦化稳定吸收装置,增产液化气,建成后全年町 同收液化气2.5万吨,年增效益5 000万元以上。 同时,炼厂氢资源优化管理也是炼油企业进一 步优化的措施之一。炼厂用石脑油制氢,仅原料成 本每吨氢气就高达1.5万元以上,不仅影响炼厂的 总液体收率,成本上也难以承受,因此加强炼厂氢气 的成本管理、实施炼厂废氢回收和氢气的优化利用, 采取炼厂重整副产氢和焦化 F气制氢、天然气制氢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 当代石油石化 极大地降低炼厂的氢气成本,可有效降低加工费用。 3.4加大技术投入和精细化管理,提高经济技术水平 3.4.2 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加工损失 2006年,中国石化所属炼厂加工损失平均为 高油价时期,炼油企业提高竞争力,最终还要体 0.92%,最高为1.65%。按某公司目前的加工损失 现在原油加工的综合经济技术水平 ,通过加强管 0.9%计算,如能降低0.1%,加 【500万吨原油,将  理,优化运行,重点在降低综合能耗、降低损失、节水 带来约2 000万元的效益;如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减排等几个 面开展工作。 3.4.1 采取技术措施,有效降低综合能耗 则有0.8亿元的收益。因此,降低加工损失,提高综 合商品率是提高炼油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当前重  近Jl/,l::,炼油企业逐步扩大加工规模,装置问的 点可在以下儿方面开展工作。热联合供料深度不足、装置低温余热利用不充分、蒸 汽系统运行不优化的问题已最得尤为突出。 1)优化装置问热联合 炼油企业最稳定的热联合措施是热常渣、热蜡 油进催化裂化装置,脱戊烷油给芳烃热料直供等项 目。其他包括减压渣油直供焦化装置,焦化蜡油直 供催化装置、催化稳汽直供汽油预分馏装置和催化 液化气直供气分装置等热联合工艺。 如2006年3月某公司实现减压渣油直供焦化 装置,焦化装置原料进料温度由106cc涨到119cc, 投用热进料后焦化装置加热炉瓦斯单耗降低1.16 千克标油/吨原料,年增加效益约270万元。2006年 6月,投用催化稳定汽油到气分装置做热源,可实现 年节汽约1.2万吨。 2)装置低温热利用 随着精细化管理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装置的 低温热利用越来越受到炼油企业的重视,充分挖掘 利用装置的低温热,可带来显著的节能效果。某公 司已实施和部分待实施的低温热利用情况见表4。 表4某炼油企业低温热利用 隋况 单元 称 低温热源 利用热源 节约蕉汽(1.OMP ̄) I催化裂化I Fc(:分馏一中气分解吸塔底7t/h Ⅱ催化裂化分馏塔顶油气 热煤水 (停 地】 ) 热煤水 气分丙烯塔底17t/h ⅡI,'CC顶循 气分丙烷塔底5t/h I催化裂化塔顶油气 锅炉除盐水 6t/h 焦化装置分馏塔系统低温热原油、蜡油罐区3t/h(待实施) 3)蒸汽管网优化 通过现代化的智能 具优化炼厂蒸汽管网系统, 可有效提高蒸汽管网的效率,降低蒸汽的消耗。如某 公司利用蒸汽系统模拟及在线监测软件,对全厂蒸汽 系统管网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并建 切合实际的蒸汽 系统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埘全厂蒸汽系统总体进行评 估,查找管网运行瓶颈,并进行整改,优化蒸汽系统的 运行。蒸汽系统优化完成后,预计节约蒸汽5 小 时,呵降低炼油综合能耗0.8千克标油/吨。 1)优化生产方案上降低加工损失。如常减压装 置加强对“三顶”气体的回收利用;焦化装置生焦时 问应根据处理量的大小进行调整;加氢装置的氢源 尽量由重整装置提供。 2)做好瓦斯动态平衡。加强高、低压瓦斯系统 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炬排放。 3)加强脱水作业和储运系统的管理。作好污油 回收,推广管道调合技术,尽可能减少半成品输转及 调合过程的损失。如某公司通过加强脱水和污油回 收管理,外排污水含油量在加工损失中的比例逐年 下降,由2002年的0.27%下降为2005年的0.04%, 效益明显。 4)采取措施开好硫回收装置,提高硫回收率。 3.4.3 通过技术改造,加大节水减排工作力度 水资源的短缺已影响到炼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 营活动,严重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内炼厂的用 水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006年中国石 化吨油取水0.8,吨油排水0.46,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97%,循环水浓缩倍数3.83。节水管理 主要缺乏 有效的约束机制,基础设施存在地下水网腐蚀严重, 先进的节水减排技术还没有得到普遍推广。因此, 企业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达标污水回用于循环水场。由于循环水场补 充水的水质指标相对低些,达标污水用于循环水场 补充水和用作杂用水所需投资少、节水效果明显。 2)凝结水回收利用。凝结水的品质很高,相当 于除盐水的水质,而且含有大量的热能。根据“分质 同用”的原则,凝结水回收利用应 先考虑进锅炉出 氧器,其次考虑进循环水系统。 3)水的串级利用。主要包括脱硫净化水用于加 氢和焦化加热炉注水,化学水站冲洗水回收等。 4)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目前国内炼厂的平 均浓缩倍数为3.8,而发达国家通常在5.0~8.0。 浓缩倍数低的主要原因是装置用水控制不严造成 (下转第25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沈耀亚等.1fJ闻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清洁燃料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5 术,原料以直馏柴油为主、配比25%左右的焦化汽 柴油,平均硫含量为1.01%,柴油产品硫含量可达 6结语 为了满足出I I市场和环保要求,高桥分公司面 临艰巨的清洁汽柴油生产任务。高桥分公司生产清 洁汽油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硫含量超标,二是组分 到280ppm,符合国Ⅲ排放标准。 5.2提高汽柴油加氢装置精制效果 汽柴油加氢装置以催化柴油和焦化汽柴油为原 不合理,特别是缺乏烷基化油、异构化油等高辛烷值 组分;生产清洁柴油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硫含量超标。 高桥分公司生产清洁汽油主要对策是:优化催化裂 料。催化柴油具有较高的硫、氮、芳烃含量(多环芳 烃在25%~50%)雨I较低的十六烷值(25~35),焦 化柴油具有很高的硫、氮含量、…定的芳烃含量(多 化操作,采用先进的催化裂化汽油降硫、降烯烃技 术,采用先进的烷基化、异构化技术;生产清洁柴油 的主要对策是:发展直馏柴油加氢技术,提高现有的 汽柴油加氢精制效果。 参 考 文 献 环芳烃在20%~30%)和 六烷值(35~45),因此 对于催化和焦化柴油要加氢处理进行深度脱硫、脱 氮以及芳烃饱和、提高 卜六烷值。在原设计中,2 汽 柴油加氢原料硫含量为644ppm、柴油产品硫含域为 l0.34 ppm,3 汽柴油加氛原料硫含量为1 466ppm、 柴油产品硫含量为108ppm;口前实际情况是,两套 汽柴油加氢原料硫含量为5 500~6 500ppm左右,2 1 张永光.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汽车排放标准对燃油 规格的要求.清洁燃料生产技术,2005,(10):21~22 2柯晓明.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对燃油的需求和油品质量升 级的需求.清洁燃料生产技术,2005,(10):5~6 3刘灵丽.我国炼厂特点及汽柴油质量升级主要存在的问 题.清f占燃料生产技术,2005,(10):8~lO 汽柴油加氢柴油产品硫含量为364ppm,3 汽柴油加 氡柴油产品硫含量为1 418ppm。考虑到“十一五”原 油硫含量适应性改造后,原料硫含量将会进一步提 高,由于2 汽柴油加氢将改造为蜡油加氢,故必须对 3 汽柴油加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更换高性能加氢催 化剂,以便生产低硫、低芳、高十六烷值柴油。 +“+“+“十一十“十一+“+“+--+一—+_ 十”+“+“+“+“+“+“+“+一+“十一+”+“+4蒋福康.困内外提高汽柴油质量的主要技术介绍.清洁 燃料生产技术,2005,(10):45~48 -+--+“ +“+一+“+”+“+“+“+“+“+”+“+“+・・+・ (上接第l4页) 的,必须强化管理,规范操作,避免循环水质恶化。 5)系统管线查漏堵漏。2005年某公司委托对 产高负荷运行,安全生产面临较大的压力,加强以 HSE管理为核 t2,的安令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国内企 业的重要课题。 4结语 工业水系统管线进行查漏,经过十天的细致检测,发 现漏点十一处,修复后年节水近30万吨,按当时新 鲜水单价计算,年节约费用约45万元。 3.5安全稳定生产增效益 总之,炼油企业在当前严峻形势下,重视资源配 安全无事故是利润的重要保iJf!。稳定的生产可 以带来更高的产量,更低的成本。HSE管理体系的 核 t2,足用于识别危险和管理相关的风险,建立和持 置,优化装置操作,加大节能降耗和节水减排力度, 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内涵发展,提高装置运行水 平,降低操作成本,增强竞争能力,这是国内炼油企 业应对高油价的根本之路。 参 考 文 献 续改进HSE管理体系,已成为国际石油石化公司提 商管理水平的醺要手段,在世界范闸内获得r巨大 的竞争优势。如埃克森美孚实施生产一体化管理体 系实施15年来,事故牢逐年下降,生产变得更加稳 定,投资汇报率也远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杜邦 公司认为“管理者不能容忍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 1胡怀敏.炼油企业级PIMS模型应用探讨.当代石油石 化,2007,15(4):27 2曹湘洪.车用燃料清洁化我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当代石油石化,2007,15(5):4 3朱和.2006年国际国内石油石化产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新年展望.当代石油石化,2007,15(1):17 (编辑张灼威) 范的行为,发现安全问题必须及时纠正,安全行为习 惯的养成,有赖于企业彤成的安全文化”。该公训 一直保持着骄人的安全记录,安今事故率比美国工 业企业平均值的1/10还低。目前中国石化炼油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