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猫别关注・ J Med Res,Mar 2007,Vo1.36 No.3 心性猝死的预测与防治 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100085) 刘存义 宋立伟 安 英 霍明立 猝死系一临床综合征,指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h 内先有骤然发生的意识丧失的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 三、心脏猝死预测 心性猝死的绝对准确预测目前尚有困难,以下几 自然死亡¨ 。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甚低,是 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 一、心脏猝死病因 1.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 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 ,是心性猝 死中最常见的病因。大约1/2—2/3的冠心病猝死发 生在冠脉轻度到中度粥样硬化的患者,原因在于冠脉 发生强烈痉挛,促使冠脉中的粥样斑块发生裂隙、出 血或破碎,心肌又无侧支循环代偿时,较易发生AMI 或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有 调查显示中年人心肌梗死猝死率是10年前的1—2 倍。但有一个事实是公认的,那就是各方面资料都显 示作为心脏猝死的主要病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 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2.心肌疾病: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心脏瓣膜 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性右 室发育不良。 3.原发性心电异常:QT间期延长综合征、预激综 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特发性VT/VF、电解质紊乱如低 血钾、药物影响尤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 作用。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因冠心病、心肌炎、心肌 病、引起窦房结动脉缺血、退行性变、致窦房结缺血、 坏死、纤维化。 二、心脏猝死症状 猝死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部分病人在猝死前有 精神刺激和(或)情绪波动,有些出现心前区闷痛,并 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或表现为急性心 肌梗死伴有室性期前收缩。猝死发生时,心脏丧失有 效收缩4—15s即可有晕厥和抽搐,呼吸迅速减慢,变 浅,以致停止。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脉搏不能触 及,皮肤出现发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死前有 些病人可发出异常鼾声,但有些可在睡眠中安静死 去。 ・10・ 方面可以作为大体预测: 1.不同寻常的症状出现,如频繁发作的剧烈胸 痛、伴或不伴有大汗淋漓。 2.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连发, 室性心动过速,WPW并发快速心房纤颤。 3.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如AMI超急期改变,ST段 明显压低或明显抬高,QT间期明显延长。 4.心室晚电位阳性,据报道正常人中1%一5% 假阳性,上海医大对700例各类心脏病与119例正常 人分析证明猝死患者70%一90%心室晚电位阳 性 。 5.Q2Td(离散度)>lOOms时有人说几乎100% 的发生心室纤颤。 6.运动后血压下降:运动后血压下降者为心功能 不良之征。 7.心率变异性降低:24h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 >lOOms为正常。 8.心率震荡(HRT)即:一个室性期前收缩后窦 性心律P—P问期由快变慢的震荡过程。新近有学 者提出将(HRT)作为又一心脏猝死预测指标 。认 为它作为心脏自主功能的复合指标,它的消失提示心 脏自主功能受损严重。与其他无创性危险预测因子 相比它的相对危险度和预测精度更可靠 。 9.冠脉造影或影像学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有狭窄 或闭塞者。 四、心脏猝死的治疗 猝死的抢救:一旦做出猝死的诊断,应立即进行 抢救。成功抢救心性患者重点在于下面4个环节:① 快速拨打救护电话“999”或“120”;②尽早心肺复苏; ③尽早除颤;④尽早得到加强生命支持。而目前在大 多数国家,从目击者发现病人发生心脏骤停到专业急 救人员赶到现场为患者除颤的时间平均为9min。事 实上医生们早就认识到仍然有绝大部分心脏骤停患 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20世纪70年代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3月 第36卷第3期 美国的Mirowski医生就着手研制可种植到人体内部 的自动除颤器(ICD)。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该系 统能自动识别心律失常,并在10~20s内释放电击除 颤,转复为正常心律成功率几乎100%。过去20多 年来ICD的应用已经证明在预防心脏性猝死中的效 果。种植ICD的指征主要有两方面:①曾经发生过 心脏骤停即猝死经抢救存活者;②有心脏性猝死高危 因素的患者,如心肌梗死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力 衰竭 。 五、心脏猝死的预防 预防心性猝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定期查体及治病意识,及时发现、及早治 疗各种心脏病。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烟后冠心病事 件立刻减少50%[3 3。资料显示:吸烟≥2年的即可造 成动脉严重损伤 ,防止酗酒。入睡前与清晨要多 饮水,以补充血容量与防止黏度过高。中、老年人要 养成多饮水习惯。注意“三个半分钟”即夜间睡醒时 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再坐起,坐半分钟;然后再转 到床边,两腿下垂坐半分钟。这样可以减少突然坐起 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心脏骤停。 3.防止过分喜、怒、哀、乐、悲伤,防止“乐极生 悲”。心情抑郁明显影响冠心病起病、病程和预 后" ,基于现代医学“系统思想”、“整体论”、“心身同 治”的原则,善于发现与躯体疾病同在的精神疾病, 矫正行为模式减少心理负性刺激,训练应对应激的能 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 4。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防止饭后与清晨体力过 劳。注意“三个半小时”即早晨行走半小时,中午睡 至多半小时,傍晚行走半小时。 5.经常测量血压,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 糖。 6.控制体重,合理膳食,如晚餐应以素食为主。 7.药物防治:(1)服用B受体阻滞剂,保持适宜 的心率,将心率控制在65~75次/分为宜。B受体 阻滞剂为冠心病患者必用药物,其疗效与优点有:① 降低心率从而减少心肌耗氧;②使心室晚电位(VLP) 阳性变为阴性,从而减少猝死,B受体阻滞剂可使冠 心病猝死减少45%~50%;③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④防治心衰;⑤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儿茶酚胺释 放;⑥防治室性异位心律;服用B受体阻滞剂比服药 前心率下降15次/分左右,提示“药量”已足。有人 报道心率每增加5次/分,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分 ・葛喇关注・ 数增加0.25,狭窄的进展分数增加0.27 。(2)严 格控制血压:用降压药平稳降压,老年人降压切忌大 起大落,收缩压130~160mmHg为宜,目标降压小于 140/90mmHg[】。。。(3)控制血脂:除注意饮食外,服用 降脂药物、抗氧化剂。国外报道维生素E能使心血 管病病死率及AMI死亡下降47%。(4)抑制炎症反 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冠心病及其事件与病原微生 物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和巨细胞病毒 可使血管内皮损伤、急性炎症,促使斑块破裂。文献 报道,阿奇霉素治疗后冠心病事件下降4倍,罗红霉 素治疗30天后,冠心病事件下降78% 。(5)抗血 小板、防止血小板聚集:新近认为血管内斑块经过干 预,其病理过程是可逆的。肠溶阿司匹林降低血黏度 又消炎,可防止60%~70%(平均65%)血管闭塞 不通。从而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6)严格控制血 糖: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除严格控制饮食外,必 要时服用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7)应用血管扩 张剂:复方丹参滴丸可改善心脑供血、活血化瘀,防治 血栓形成;尚可降低内皮素,升高一氧化氮,有利于冠 心病的好转。甘油:一旦有症状,马上舌下含化 甘油片,以解除与防止冠脉痉挛,减少冠心病事 件发生。(8)随季节的变化适时自我防护,让机体适 应“热胀冷缩”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杨跃进.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2006。8,357—367 2 Thygesen KA,Alpert JS.The definition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myoeardial infaection,and unstable angina[J].Cur Cardiol Rep, 2001,3(4):268—272 3 都本洁.冠心病猝死的预测与防治,临床荟萃,2001,16(14):671 ..672 4 Schmidt G,Malikm,Barthei P,eta1.Heat—rate tur2 bulence after yen. 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 dial infarction.J Lancet,1999,353:139 1369 5 张得强.窦性心率振荡现象[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3): 292 6 都本洁.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近代观点[J].I临床荟萃,1997,12 (8):379 7 陈家伟.关注代谢综合征刻不容缓[J].中华内科杂志,2005,3 (44)161 8 胡大一.坚持循征医学原则,重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规范化 治疗[J].I临床荟萃,2004,3(19):121 9 王志坚.心源性猝死防治[J].中国医刊.2004,39(1O):l4一l6 10 Lampertr,Lckovicsjr,Viscolicj,et a1.Effects of propranolol on recover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follow acute my2 ocardial infarction and rela・ tion tooutcome in Beta—blocker heart attack tiral J.Am./Cardial。 2003,(2):137—142 (收稿:2006—09—08)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