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的行动研究报告
摘要 :
所谓学习发展性评价,指从注重学习结果评价到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从单向的教师评价为主到师生和学生相互间的合作评价,以动态发展的观点以记录真实成长过程为目的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教学评价既是教学过程的终结环节,又是起始环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导向作用。传统的学习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早已不能适应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需要。 关键词:
发展性评价 发展 评价
一、研究背景:
教学评价既是教学过程的终结环节,又是起始环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导向作用。传统的学习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早已不能适应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评价目的强调“甄别与选拔”。(2)评价主体“单一化”。(3)评价内容“唯智育论”。(4)评价时空唯“课程教学”。(5)评价标准唯“相对标准”。(6)评价性质定性与定量相分离。(7)评价操作“机械单一”或“主观臆断”。(8)评价种类,唯“终极性评价”。(9)评价研究“相对滞后”。这样的评价成就了“少数”,打击了“一大片”;这样的评价,让大多数学生品尝到的是痛苦,没有欢乐;这样的评价,留给学生的是种种遗憾和疲惫的身心。总之,现在的学习评价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与当今的教育实际相背离,制约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一)理论依据:
1、现代认知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教学、测量与评价这两方面是统一的,是一种循环促进的作用。其基本观点是适用认知分析的方法描述学习者获得不同类型知识的机制,据此设计各种形式的评价手段来评价学生头脑中知识变化或知识建构过程。这样教学与测量、评价就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人们看到它们之间的循环促进作用,这方面研究的开创者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梅耶(R.E.Mayer)。
2、多元智力理论。这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只是这多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力,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
3、马斯洛的“人的需要理论”:人的物质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特别关注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学生的劳动如果得到恰如其分的认可,学生的人格得到应该的尊重,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当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采取激励性评价。 (二)依据评价理论,确立了评价原则。
1、激励性原则。教师细心地发现并赏识学生学习的各方面优点,坚持不懈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使学生从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超越他人、战胜自我的愉悦,克服一切困难前进。在评价过程中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产生被评价的需要,对评价产生信任感,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2、因材性原则。评价时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发展水平差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特点分别要求,虽采用同一评价标准和方法,但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等级并在评语中体现其发展性的形式区别对待。
3、发展性原则。根据发展性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形成评价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强调评价者始终在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氛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三、评价学生研究活动的准备。
实验研究的成功与否,深入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寻找到准确的突破口。通过不断的学习、尝试、分析、反思,我此次评价改革实验的寻找到了四个突破点——
1、第一个突破点:评价心理的转变——改变以往学生在考试评价中产生压抑、紧张、戒备、被动、应付、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克服评价挫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弊病,强调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自尊、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宽容的心态,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允许学生
犯错误,允许学生发展速度有不同,允许学生间有差异。尽量克服在冲动的情况下说出伤害学生自尊的话。
2、第二个突破点:评价主体的转变——改变单独有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使教育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明确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重要意义。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重要方面,能增强自我意识、增强自信,能增强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学生认同评价结果,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发挥评价作用。而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家长走进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观念,既增进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又形成家校对孩子教育的合力。用好学生素质手册,每月准时发放回收。
3、第三个突破点:评价过程的转变——改变过分注重短期、集中的终结性考试评价的倾向,强调评价贯穿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与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破以往集中性终结评价,加强日常性、平时性、分散性的过程评价,注意收集学生学习全过程中的状况数据和资料,根据评价标准描述、判断,提出反馈和改进建议,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 过程性评价不拘泥于形式,教师应增强评价过程与教育过程不分离的意识,创造性地探索观察、了解记录分析学生发展轨迹的方式和工具,并有效地使用评价的数据资料,发挥其导向,激励、诊断、反馈总结、成长记录等功能。
4、第四个突破点:评价标准的转变——改变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绝对化的偏向,强调评价标准既体现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使每个不同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估计到每个学生的要求、长处、短处的不同,发展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依据学生的不同要求,正确判断其发展潜力和方向,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在评价中提出绝大多数学生可达到的基本要求,克服一刀切、绝对化的弊端,在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评价的尺度等方面体现一定的相对性、灵活性和多元性,多几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四、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过程
学生发展性评价集中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过程,在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中,我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开展了即时性评语的尝试。
所谓即时性评语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即时回应,做出评价。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点滴变化,及时给予口头评价,实验证明这种即时性评语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即时性评语具有积极的导向功能,课上课下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批改作业、评判试卷是师生间的一种经常的心理沟通,通过即时性评语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现状及个性、心理等进行更贴近更实际的情感交流。我会利用课间和学生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例如:最近看什么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进步?遇到什么困难?给予学生鼓励。如我班邓楚茵因家庭因素造成其性格内向、自卑、孤僻,少言寡语,上课也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我在和她母亲交谈中发现,她对画画很感兴趣,很喜欢帮助别人,我于是让她参加了班里的墙报小组,担任卫生委员。她对工作很投入,我对她及时表扬,例如:“好样的!”“你的责任心真强!”“你干得太棒了!”我经常通过这种即时性评语,将对其期待的信息传递给她,使她感到老师的关怀和信任而受到鼓舞,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其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用评语的方式表达老师的殷切期望,或鼓励褒奖,或警醒鞭策,这样,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个“亲”就意味着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评语中感受到的是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心贴近了,很自然激起他们亲师、敬师、积极进取的心理效应,这也是学生欣然接受教师帮助的重要因素。
2、注重评价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个性差异和情况的变化,通过老师的观察、分析、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评价、引导与矫正,可促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个性得以发展。我们的即时性评语应有目标性,决不能泛泛的,盲目随意的。要善于捕捉时机对学生加强调整和引导。每个学生的特质不同,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他们,否则,老师评价就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善于挖掘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全方面发展都有促进的作用。如我班的黄英豪同学,平时特喜欢欺负女同学,同学对他意见很大,我发现他很热心搞卫生,在一次集体搞卫生后,我在班上及时地表扬他,对他鼓动很大,而且他在言行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收敛,同学们对他也有很大的改观。
3、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动性
评价应伴随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学主战场,需要我们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及时的评价与,以确保教学过程的可控性与质量。这里的评
价主要是指以我们的观察评价为主的过程性评价,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批评性或矫正性评价。实施这种评价需要我们熟悉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活动过程与要求、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善于观察学生,随时把握课堂教学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课堂上,我运用的激励语主要包括:课堂常规评价激励语。有:“××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等。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等。 研究成果评价激励语。有:“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起来。所以,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我们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对于学生,我们不能盲目追求形式化的激励,认为只要表扬学生,学生“快乐”就行了,这是不对的,也是不科学的。
4、运用成长记录袋实施发展性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工具之一,成长档案袋的运用,已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工具,我班的《成长足迹》能较充分展
示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内容,反映学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同时也注重儿童化、趣味性,使孩子们乐于接受。它具体体现以下特点:
① 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性。成长记录袋中,有许多项目是让孩子自评、互评,让他们装进自己得意的作品,同时还设计了,“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让学生在评价中与伙伴交流与教师家长对话,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② 评价内容的性。成长记录袋的评价范围广,改变以往“一张考卷,一张成绩单”的单一评价方式,它对孩子的心理、生理、智力、技能、情感、行为、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优势、不足等都进行了记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如设计的“小松柏 快快长”,以月份为阶段,每个月着重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内容,用不同的色彩区别,每个月又都注意学生在各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成长状况。
③ 评价形式的生动性。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是本次成长记录袋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体现了趣味性和艺术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了评价效果。如“小松柏 快快长”中有一页评价学生行为习惯的”学一学,评一评”,就将充满绿意的松柏树分为三层,每一层左边精选一则关于遵守课堂纪律的儿歌,右边每部分又分为三个等级:“太棒了”、“不错哦”、“再加油”,让学生自评后,在相应的地方涂上绿色,让松柏更苍翠,非常形象,以情诱人。
④ 评价过程的开放性。成长记录袋打破了评价的时空,不局限在学生校内的学习上,而是延伸到课外、社会中、家庭里,对学生的学习形式、情感、态度等全方位评价。孩子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一步评价自己,有利于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发挥。
怎么让学生留下个人成长的足迹呢?学生时时在进步,天天在发展。我认为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也应动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从记录袋中时时看到自己成长进步的足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从“记录袋”中汲取不竭的动力。为此,“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长者,不会因为一次测试的失败而苦恼,我班的方韵铭同学一向成绩十分优秀‘一次单元测验她考砸了,自尊心很强的她十分沮丧,后来她就是看了自己的成长纪录袋,明白一次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重拾自信。
“成长记录袋”材料内容也涉及学科课程,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可采用“相机判断”的方法,即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方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学生可以利用成长记录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进步: 1、收集有关资料。 2、获得的奖状和奖品。 3、日记。
总之, “提倡纵向比较,拒绝横向比较”是操作成长袋的原则。在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里只存在个人前后发展变化的信息资料,而不允许有学生横向发展水平比较的资料。 五、取得的成效
1、由于承认了差异性,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由于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征、学习习惯都是千差万别的,我们特别正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认识到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学生,将会使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因此,我们的评价首先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分层评价。如朗读评价中,优等生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读文才能得“优”,而学困生只需读得正确、通顺就能得到“优”。书面测试时,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制定A、B、C三套难易程序各不相同的试卷,每次测试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及能力可选择其中一套测试题,也可像攻克堡垒似的,由易到难逐套选择,步步为营,层层攻关。2、发挥教育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此次评价实践我们改变了以往评价只注重学业评价的做法,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教育、鼓励学生进步,促进了学生发展的过程。鼓舞激励孩子进步,是形成性评价的要义。由于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不仅关注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更注重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即通过评价不断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对那些在某些方面较差、缺乏自信的孩子,我班《成长记录袋》就充分强调评价的动态性和自我性,通过一次次评价,引导孩子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强项,找准弱点;通过不断发展优势,克服弱点增强自信,达到逐步发展和提高。3、强调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此次形成性评价实践我们一方面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从评价标准到评价内容上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给学生创造更多
表现、展示自己及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另一方面教会学生制定和实现评价目标,使被评价者自觉地用评价指标逐项对照、检查、衡量自己言行的过程,如《成长记录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学会自己确定发展目标,继而自己寻找发展的动力资源,不断实现所制定的目标。这种自我教育实际上是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要学生自己划上适合自己的刻度,再用它衡量自己进步的程度。 六、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办法
首先,缺乏对多元评价内容和形式的深入思考。其次,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的目的和标准难以掌握,学生互评中有“挑错”的现象,评价的激励功能未能完全发挥。针对以上问题,考虑从以下三方面改进:(1)加强研究适合多元评价的内容,明确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评,哪些内容适合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2)发挥教师评价组织者的职能,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明确的评价标准。(3)在学生互评中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攀比,强调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向别人学习。
参考文献:
1、http://www.wlt888.com/jxzx/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82 2、http://edu.cqsohu.com/ShowNew.asp?id=7661&tabletype=220 3、http://218.10.50.144/bbs/dispbbs.asp?boardID=6&ID=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