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敖包圪台汉代墓地人骨研究 胡春柏 。 齐溶青 李强 朱泓。 (1.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内蒙-b-9 ̄范大学3.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关键词:敖包圪台墓地汉代人骨古蒙古高原类型 KEYWoRDS:Aobaogetai Cemetery;Han Dynasty;Human Skeletons;Ancient Mongolia Plateau Type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dentiifes and observes the sex.age and nonmetric characters of the skulls of the ten individuals excavated from Aobaogetai cemetery located in Ejin Horo Banner of Ordos.especially measures the metric characters of the skulls,which are better preserved.By comparing with the relevant data of skulls from other cemeteries we suppose that the physical characters of some female residents in this cemetery are close to the residents of ancient Mongolia plateau type during the Pre-Qin period. 敖包圪台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 征综合判定。具体鉴定结果见表一。 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敖包圪台村。2015年,内蒙古 经鉴定,敖包圪台墓地采集人骨10例,其中性 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考古文博 别明确者7例,鉴定率70%;年龄段明确者8例, 系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6座, 鉴定率80%。男性标本3例,女性标本4例,男女 由于墓葬曾遭盗扰,人骨散乱。根据人骨鉴定的结 比例为0.75:1。人骨平均死亡年龄36.56岁,男性标 果来看,除M3、M4为单人葬以外,其余均为男女 本平均死亡年龄44.1 7岁,女性标本的平均死亡年龄 双人合葬墓。 为30岁。但是由于该墓地发现的个体数较少,上述 2015年9月,笔者对该墓地采集的人骨进行了 统计结果并不能代表该地区当时居民真实的性别比 性别、年龄鉴定以及颅骨的观察和测量工作。人骨 例和平均死亡年龄。 鉴定和测量方法主要依据吴汝康 和邵象清②等所确 立的标准。性别鉴定以观测骨盆、颅骨、胸锁骨和 一、死亡年龄段分析 四肢长骨等多项性别特征为依据,年龄鉴定以耻骨 联合面变异情况为主要参照,并结合牙齿磨耗程度、 探讨群体间死亡年龄分布特点的常用研究方 牙齿萌出时间、骨骺端的愈合情况和骨骼退行性特 法一般是先统计出古代居民在每一个年龄阶段的 表一:敖包圪台墓地人骨性别年龄鉴定信息表 个体数,再用每一 个年龄阶段的个体 缩号 性别 年龄 年代 编号 性别 年龄 年代 数比上样本总数, MI① 女 3O± 汉代 M4 男 40± 汉代 得出古代居民在每 MI② 男 35—40 汉代 M5① 男 50~6O 汉代 M2① 男? 成年? 汉代 M5② 女 35~40 汉代 个年龄阶段的死亡 M2② 女 20~25 汉代 M6① 男? 40± 汉代 率。为便于研究, M3 女 3O± 汉代 M@ 女? 来成年? 汉代 本文对年龄鉴定结 一】25— 草原文物 2016年第2期 果做如下界定:有确 袁二:敖包圪台墓地人骨死亡年龄分布统计 单位(%) 切年龄的取原值; 有准确年龄范围的 数值取其上下限平 均值,如个体鉴定 为20~25岁,取 22.5岁作为该个体 的死亡年龄;带有 ±的死亡年龄个体, 取±前面的数值作 为个体的死亡年龄,如30±岁,取30岁。根据 女两性在各个年龄段死亡率百分比折线图(图二)。 图一显示,敖包圪台墓地汉代居民死亡年龄 表一罗列出的统计数据,用Excel 2003制作敖包 圪台墓地人骨死亡年龄分布统计表(表二),并 主要集中在中年期,所占比例为62.5%,是该墓 地居民死亡年龄的高峰。青年期和壮年期的死 亡率较低,分别为12.5%和 25%,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 老年期的死亡率均为0。两性 绘制各年龄段死亡率百分比柱状图(图一)和男 图一各年龄段死亡率柱状图 (单位:%) 未成年阶段死亡率低,一方面 可能与当时的埋葬习俗有关, 另一方面可能是与该墓地个体 数较少有密切的关系。老年期 个体死亡率低,可能说明当时 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辛,在食物 短缺、劳动强度过大、缺乏有 效的医疗条件下,很难存活到 老年阶段。 图二两性各年龄段死亡率折线图 (单位:%) 图二显示,敖包圪台墓地汉 代居民男性的死亡高峰集中出 lZU.UU 现在中年期,女性的死亡高峰 100.0O .86O0.OO 00 ,J、../\ —+_男性 / —---・女性 ‘‘、・入 出现在壮年期。另外,在青年 期和壮年期女性的死亡率都高 于男性;在中年期,男性的死 亡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是与女 性生育有关,限于当时的医疗 4O.OO ,r ’, ・ 、、-、.20.00 .,,,..\. -,., 一 一 . v 一 一 一 / 一 、. 一 卫生水平,部分女性在分娩时 期死亡,而未存活到中年阶段。 耍儿期 幼儿期 少年期 青年期 壮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一126一 二、颅骨的形态特征 I. 则鲢性形态特 的观察 敝也圪台墓地保仃较为 惨的 H 只有2例. 均乃 iⅥlr从顶面观, 什 大宽位十 分 之一处,f 为卯网肜 顺缝结构较为简 , 段、顺段、后段均 f 肜,顶孔段 深波 形 从i ,』【 现,眉, 延f l/f lJ眦l 缘的I{1 t 、 , j 欠J变做 ,眉问突度玳 ;眶口呈椭侧彤; 火 发f r}1等; 状孔残,j 下缘为锐 4;撇 ,j|j f 1 j 卜缘转 欠网钝; 肜颏 从侧JfJ 观, 额 II】等倾斜,顿顶部较【划降; 鳞上缘呈弧彤; 忱部较 降;翼 :形念为tt ;鼻恨点部化兀l】I】 陷, 邴q/-直;下领『fj外翮;乳突小 从 IJ=lf脱, 帧顶部。, 弧状,最大宽化I 鳞后L部;枕外 降 发ff lIl等( ) M2, 下颁骨残缺 从顶…观,恢颅 山志大 宽化 。 分之・处,颅肜 形;帧顶缝较为 简单, lkI段和后段为微波J 顶段干¨顶孔段 锯f 形 从前向脱, ,J延仲范同不到眶 缘的 巾点, 和 fHJ突瞍稍 ;Ⅲt LI近嘲彤;火 窝发育较弱,略呈浅【lIII;梨状孔残,梨状了L卜缘 1为鼻 沟J ;鼻棘低矮,属l{r…・a丌级;颧坩I 颌坩 f 缘转角欠网钝从侧 观,额部[f】等倾斜, 顶 较 隆;颞鳞l 缘‘. 双肜;枕部较 降; I)( 彤念 H型;舁根 部f Ⅲ}} lII】陷, 部、卜 ; 乳灾小 从后 观.帧顶 _fl !l弧状,最大 f 下 鳞 部;人7 处仃缝川骨;枕外隆炎卜 。l 喙状(【訇I;q) 除此之外,对其余怀小的l择项非测城形态特 也做r观察币¨统汁( ) 放包圪台墓地I J 供观察 肜的个怵 3例, 均 殳 ,其『Il卯 肜2例,楚形l例 性的 J 』f f 卉I5不及眦_J 缘的If ,,fH『月性的』f{ 干『l 灾J 著,I 女性多表 为微 或稍 恻 顺视 图三M 1颅骨(女 tdE) 侧 顶 图四M2 颅骨(女性) 127 草原文物》2016年第2期 表三:敖包圪台墓地颅骨非测量性形态特征观察统计表 项目 性别 例数 颅形 男 女 O 3 形态分类及出现率 椭嘲形 0.00%(o)O.00%(o) 卵圆形 0.00%(0) 66.67%(2) 球形 O.o0%(o) O.00%(0) 五角形 O.0o%(o) O.00%(o) 菱形 O.oo%(o)33.33 1)楔形 0.00%(o) 0,00%【o) 盾形 0.oo%(o) O.0o%(O) 合计 3 Om%【o) 微显 66.67%(2) 稍显 o.0o%(o) 33.33%0) O.oO%【o) 中等 O.00%(o) O.o(1%(o) Om%(o) 最著 1oo.oo%(1) o.00%(o)33.33%(1) 特显 O.oo%(o) 0.00%(o) O 0o%(o) 粗壮 O.00%(o) O.o0%(o) O.o0惕(o) 眉弓突 度 男 女 l 3 O.00%(o) 66.67%(2) 合计‘ 4 50.00%(2) o级 25.oo%0) 1级 1oo.oo(1) lOO.oo(3) O.oo%(o) 2级 O.oo%(o) O.()()%(o) 25.oo%(1) 3级O.oo%(o)o.OOek 【0)O.oo%(o) 4级 0.00%一(o) 0.00%・(o) O oo ̄(o) 眉弓范 围 男 女 1 3 O.0o%(o) 0.00%(o)合计 4 O.00%(o) 100.OO%(4) 0.00 o)0.oo%(o)0.0o%(o) 不显 眉间突 度 男 女 合计 l 3 4 0.0o%(o)0.00%-(o) 0.o0%(0) 稍显 0.()0%(o)100.00 ̄(3)75.00 ̄(3) 中等 0.I)o%(o) 0.00 ̄ (o)O.o0%(0) 显著 100.00 ̄(I)0.0o%【o)25.o0%(1) 特显 0.00 ̄o(0)0.0o%(o)O.O0 ̄k,(o) 粗壮 0.00%(o) 0.00%(o) O.00%(o) 平直 前额 男 女 合计 l 3 4 O.0o%(o)0.O0%(o) 0.00%(o) 无 中等 0.00o ̄(0) 100.O0%(3)75.OO%(3) 2级 倾斜 100.00%(1) 0.OO%(o】 25.O0 ̄(1) 3级4级 5级 额中缝 男 女 2 3 100.O0(2)66.67%(2) 0.0o%(o) 33.33 ̄(1) O.0()%(o)O.0()%(o) 0.00%(0)O.00%(0)0.00%(o) 0.00%(o) 合计 5 80.00%(4) 微波型 20.00%(1)深波型 100.00 ̄(1) 50.O0 ̄(1) 0.o0%【o)锯齿型 O.oo%(o)50.00%(1)0.00%(0) 复杂型 0.0o%(o) 0.00%(o) O.0o%(o) 前囟段 男 女 1 2 0.0o%(o) O.0o%(0) 合计 3 0.00%(o) 微波型 66.67%(2) 深波型 0.o0%(D) 0.o0%(o) 33.33%(1)锯齿型 100.00%(1)100.o0%(2)0.00%(0) 复杂型 0.00%【o) 0.O0%(o) 顶段 男 女 l 2 O.o0%【o)0.00%(0)合计 3 O.0o%(o)微波型 0.o0%(o) 深波型 O.o0%(o) 100.OO%(3) 锯齿型 0.00%(o)O.o0%(o) 复杂型 0.0o%(o) 顶孔段 男 0 0.00哆6(o) 女 2 0.00%(o) 50.00%(1) 50.00%(1) o.0o%(0) 合计 2 0.0o%(0) 微波型 50.00%(1) 深波型 O.()0%(0)50.00%(1) 50,00 ̄(1)锯齿型 0.o0%(0) 50.00 ̄(1)0.oo%(o) 复杂型 0.o0%(o) 0.00%(0) 后段 男 女 O 2 0.00%(0) 0.0o%(o) 合计 2 0.0o%(o) 特小 50.00%(1) 小 0.00 ̄(0) 50.00 ̄(1)巾 100.OO%(2) 0.0o%(o) 大 O.o0%(o) 特大 O.0o%(o) 乳突 男 2 O.0o%(o)女 4 Om%(0) 100m%(4) 0J)0%(0)0.0o%(o) Om%(0) 合计 128— 6 0m%(0) 66.67%(4) 33.33%(2) O.0o%(o) O.0()%(o) .胡春柏齐溶青李强朱泓: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敖包圪台汉代墓地人骨研究 项目 性别 形态分类及出现率 0级 1级 2级 3级4级 5级 枕外隆 男 2 O.{)o%(o) O.00%(0)0.00%(0) 50.OO%0) 50.00%(1) O.()o%(0) 凸 女 4 0.00%(o) 25.OO%0) 25.00%(1) 25.00%(1)0.00%(o) 25.00%(1) 合计 6 0.oo%(o) 16.67%(1) 16.67%(1) 33.32%(2) 16.676%0) 16.67%(1) 嘲形 椭网形 方形 长方形 斜方形 眶形 男 0 0.()o%(o) O.OO%(O)0.oo%(0)0.OO%㈣ 0.oo%(f)) 女 4 25.00%(1) 75.00%(3) 0.OO%(0)0.00'7o(0)0.00%(o) 合计 4 25.00%(1) 75.OO%(3) O.00%(0)0.00%(o) O.00%(0) 心形 梨形 圆形 梨状孑L 男 0 0.00%(0)0.OO%(0)0。00%(0) 女 0 0.()()%(o)0.OO%(o】0.00%(0) 合计 O 0.oo%(o)0.OO%(o)0.00070(o) 锐型 鼻前窝型 钝型 弊静沟型 混合型 梨状孔 男 l 100.00%(1)0.ooox,(o)0.oo%(0)0.00%(0)0.00070(o) 下缘 女 4 50.OO%(2)0.0o%(o)0.o0%(o) 50.OO%(2)0.00%(0) 合计 5 60.00%(3)0.00%(o) O0%(0】40.00%(2)0.00%(o) l级 n级 Ⅲ级 Ⅳ级 V级 鼻前棘 男 l 100.00%(1)0.00%(o)0.OO%(O)0.O0%(o)0.oo%(o) 女 2 0.oo%(o) 50.00%(I) 50.OO%0)0.OO%(【)】0.00%(()) 合计 3 33.33%0) 33.33%(1) 33_33%(1)0.OO%(o)0.(x)%(o) 0级 t级 2级 3级4级 鼻根凹 女 田 O 0.ooo ̄(o)0.()o%(0)0.O0%(0)0.( %(o)0.O()%(o) 3 66.67%t:2) 33.33%(1)0.1)o%(0) 0.()O%(o)0.O慨(o) 合计 3 66.67%(2) 33.33%(1)0.o0%(0)0。()(】%(o)0.OO%(O) 蝶顶型 额颞型 点型 翼 f:骨型 翼男 0 0.00%(o)0.(}0%(0)0.0()%(o)0.00%(o) 区 女 3 100.00%(3)0.00 ̄(0)0.OO%(O)0.()o%(o) 合汁 3 100.OO%(3)0.00%(0)0.OO%(O)0.0o%(o) 有 无 失状嵴 男 2 0.《)o%(o) 100.oo%(2】 女 4 0.OO%(0) 100.o0%(4】 合计 6 0.oo%(0) 100.0o%(6) U字形 椭嘲形 抛物线形 齿槽弓 男 0 0.o()%(0)0.()o%(0)0.00%(0) 形状 女 3 0.()()%(0)0.00%(0) 100.OO%(3) 合计 3 0.oo%(o)0.00%(0) lo0.00%(3) 方形 圆形 尖形 杂形 颏形 男 0 0.0()%(o)0.00%(o)0.OO%(0)0.00%(o) 女 3 0.o0%(0) 100.0o%(3)0.0o%(0) o.0o%(o) 合计 3 0.oo%(o) 100.OO%(3)0.OO%【0)0.00%(o】 外翻 直型 内翻 下颌角 男 0 0.oo%(0)0.O0%(0)0.OO%(0) 形 女 3 100.00%(3)0.00%(0)0.0o%(0) 合计 3 1 00.00 3)0m%(0)0.OO%(O) 一129— 《草原丈物))2016年第2期 项目 性别 无 嵴状型 o.00%(0) 形态分类及出现率 丘状型 o.【x】%(0) 瘤状型 o.(x)%(0) 腭嘲枕 男 l l 00.0%(1) 女 合计 4 5 100.()0%(4)100.00%(5)有 0.0()%(o)0.()0%(0)尤 0.00%(《)) 0.00%(0】0.00%(0)0.()o%(0) 0.00%(o) 下颌嘲 男 () 0.00%(0)枕 女 合计 3 3 O.0()%(0) 0.()o%(0) 100.00 ̄(3) 100.00%(31 颧骨}: 颌骨下 缘 转角欠嘲钝 男 女 转角嘲钝 0.()0% 1) 25.00%(1) l 4 l00.00%(1)75.00%(3) 合汁 5 80.00%(4) 0级 20.00%(】) 1级 2级 3级 4级 犬齿窝 男 女 合计 1 4 5 0.00%(0) 0.0O%(0) 0.0O%(0) ItD.'00%(1) 50.oo%(2) 60.0%(3) 0.00%(0) 25.0%(1) 20.00%(1) 0.00%(0) 25.00%(1) 20.0%0) 0.(1o%(0) O.00%(0) 0.()()%(o) 尤 缝问骨 男 女 合计 人宁点骨 0.00% ))33.33%(1) 16.67%(1) 印加骨 0.0%(0)0.00%(0) O.OO%(0) 复杂形 0.()()%(0) 0.0O%(o) O.OO%(0) 3 3 6 1 00.0O%(3)66.67%(2) 83.33%(5) 性的前额较倾斜,而女性为中等倾斜。男性无额 中缝,而1例女性额中缝在1/3以下。颅顶缝结 构较为简单,男性前囟段为深波形,顶段为锯齿 长形;女性的前囟段、顶孑L段和后段为深波型、 锯齿型各1例,顶段均为锯齿型。男性乳突发育 中等,女性乳突小。男性的枕外隆凸发育显著或 极显,女性稍显、中等、显著、特别发达的各1例。 女性以椭圆形眶为主,也有圆形眶。男性梨状孑L 该人群有发育较弱的眉弓和眉间、简单的颅 顶缝,不发达的鼻前棘、鼻根凹和犬齿窝,欠圆 钝的颧骨和上颌骨下缘等特征,与亚洲蒙古人种 颇为一致。 2.测量性形态特征的分析 敖包圪台墓地可供测量的颅骨主要有2例, 均为女性。具体测量结果见附表一。从颅长宽指 数看,1例为偏圆的中颅型,1例为圆颅型,其 平均值81.46落人圆颅型的范围之内。从颅长高 下缘均为锐型,女性锐型和鼻前沟型各占50%。 男性的鼻前棘为Broca I级,女性为BrocaⅡ级 和Ⅲ级。女性的鼻根点部位无凹陷或略有凹陷, 翼区呈蝶顶型,齿槽弓呈抛物线型,圆形颏,下 颌角外翻,无下颌圆枕。男女皆无失状嵴、腭圆枕。 男性犬齿窝较浅,女性犬齿窝2例较浅,1例中 等,1例较深。男性颧骨上颌骨下缘转角欠圆钝, 女性也以欠圆钝为主,但有1例转角圆钝。男性 无缝间骨,女性2例无缝间骨,1例为人字点骨。 指数看,1例为低颅型,1例为高颅型,平均值 72.48落入正颅型的范围之内。从颅宽高指数上看 两例均为阔颅型。从额宽指数看,均为狭额型。 眶指数(右)的变异范围较大,高眶型、中眶型、 低眶型各1例,均值81.48落人中眶型范围之内。 从鼻指数看,2例阔鼻型,1例特阔鼻型,均值 56.60落入阔鼻型的范围之内。面突指数97.46, 属正颌型。可供计算鼻颧角的个体3例,分别为 130一 胡春柏齐溶青李强朱泓: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敖包圪台汉代墓地人骨研究 145.90。、149.91。、148.54。,显示该组女性居 店子组体质特征最为接近,次之是姑姑庵组、东 大井组、朱开沟组、三道湾组、土城子组、庙子 沟组。 民具有较大的面部扁平度。 通过对体现颅骨形态特征的指数值与角度值 的分析可知,该人群部分女性具有圆颅型、正颅 根据图五系统聚类图可知,在刻度值小于25 的范围内,8个古代对比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 的聚类群,第一聚类群包括:朱开沟组、庙子沟组、 型和阔颅型相结合的颅型,以及较大的面部扁平 度,正颌型,中眶型,阔鼻型特征。 土城子组、姑姑庵组,代表了与现代蒙古人种东 三、人种类型的分析 亚类型颅骨形态特征相似的群体;第二聚类群包 括:东大井组、三道湾组、敖包圪台组、新店子组, 我们选取了属于古华北类型的朱开沟组、庙 代表了与现代蒙古人种北亚类型颅骨形态特征相 子沟组,古中原类型的土城子组、姑姑庵组,古 似的群体。第一聚类群在刻度值小于5的范围内 蒙古高原类型的东大井组、三道湾组、新店子组 又分为两个小的聚类,第一个小聚类包括朱开沟 等七个古代女性颅骨组,与敖包圪台墓地出土的 组和庙子沟组等代表古华北类型的群体,第二个 女性颅骨材料进行比较分析。 小聚类包括土城子组和姑姑庵组等代表古中原类 表四为具体的比较项目。由表五欧氏距离的 型的群体。第二聚类群在刻度值小于15 20的 计算结果可知,敖包圪台墓地汉代女性居民与新 范围内又分为两个小的聚类,第一聚类是东大井 表四:敖包圪台墓地女性与其他古代组的比较 (长度:毫米;角度:度;指数:%) 项目 ~ 麓 颅长 177.Ol 175.44 171.O0 177.0o l79.25 176.57 172.93 l72.0o 颅宽 144.10 137.4l l34.18 l463O l48.85 l45.55 135.81 138-3O 颅高 128.20 135.64 l34.O0 122.80 l2o.O0 124.44 134.52 133.4o 最小额宽 91.37 9o.59 91.56 92.1O 88.25 93.27 87.14 92.80 颧宽 l31.51 128.39 l28.13 131.80 132.75 l30.44 126.13 126-3O 上面高 65.34 67.0o 69.62 71-3O 72.15 56.39 67.91 66.9O 眶高R 33.14 34.16 33.86 34.8O 35.35 33.75 32.46 33.0o 眶宽R 40.9o 43.67 42.56 42.1O 45.00 42.95 41.04 40.40 鼻宽 28.24 26.76 26.97 26.6o 27.1O 25.95 25.9o 25.6o 鼻高 50.96 51.74 49.36 54.70 52.1O 54.56 5O.15 5 o.1O 颅指数 81.46 78.53 78.55 80.80 83.O5 81.93 78.37 80.40 颅长高指数 72.48 77.15 78.3 1 69.40 66.48 70.56 77.46 77.60 颅宽高指数 89.96 99.32 10o.29 86.0o 8o.97 85.67 98.41 96.6o 上面指数 49.68 54.87 54.43 58.90 54.33 53.20 53.77 53.2O 鼻颧角 148.12 148.43 l48.5O 145.0o 151.25 149.5O 142-33 144-30 鼻指数 56.6o 51.72 54.77 48.80 52.17 47.55 51.56 51.0o 眶指数R 81.48 78.28 79.58 86.00 78.61 78.66 78.92 81.70 —131— 草原文物》2016年第2期 组、三道湾组等鲜卑人 表五:敖包圪台墓地女性与相关古代组的DU值 4 5 6 所代表的古蒙古高原类 型居民,第二聚类中的 新店子组是东周时期的 古蒙古高原类型居民。 由此可见,敖包圪台 墓地汉代部分女性居民 0m 27.43 3290 28l3S 9-63 9I69 与新店子组、东大井组、 三道湾组等古蒙古高原 类型的居民在人种类型 ● Ⅺ ∞H & 昭注:l激包圪台组2.朱开沟组3.庙子沟组4.东大井组5.三道湾组6.新店子维7.土城子组8.姑姑庵组 勉 上关系较为密切,而与 古华北类型、古中原类 型的居民关系较为疏远。 朱开沟缎 图五敖包圪台墓地女性与相关古代组的系统聚类图 蚴 庙子沟组 四、身高推算 土城子组 敖包圪台墓地可做 肢骨测量的男性个体共 的 加∞ ∞H 姑姑庵组 东大井组 m 砣粥 兰呈 2例,女性个体1例,根 ∞ 据蒙古人种身高计算公 式④,推算出敖包圪台墓 兰道湾组 毗;∞m 写 教包圪台组 地汉代居民的身高值。 男性个体身高值见表六, 新店子组 O 7 平均身高为162.45厘米。 女性仅M5②测得右侧股 骨最大长为41.52厘米, 身高值为159.04厘米。 ∞盯 表六:敖包圪台墓地汉代居民的身高推算 (男性;单位:厘米) 项目 M4 L R 43-01 I6 42 股骨最大长 脓骨最大长 用股臂计算所得身高 用赃骨计算所得身高 M6aD L R 31.12 l6 47 五、病理观察 1.根尖脓肿M2②左侧上颌根尖脓肿,由于 该个体左侧上颌部分齿槽骨愈合,故难辨具体齿 位(图六)。 凹坑吸收。M4上颌左侧I1、I2(图七),右侧 c齿槽脓肿并发生明显凹坑吸收现象。M5②右侧 M2齿槽脓肿,并发生凹坑吸收。 3.龋齿患病个体2例。M5①左侧M1、M2, 右侧M2均患有龋齿(图八),且有龋洞形成。 2.齿槽脓肿患病个体4例。M2②右侧上颌 齿槽脓肿,由于该个体右侧上颌部分齿槽骨愈合, 故难辨具体齿位。M3右侧M2齿槽脓肿,并发生 l32. M5②左侧M3患有龋齿,且有龋洞形成。 一,洲仔_ff】 齐溶I 李 强 泓:鄂尔彩 l 伊金霍洛J=i1I放乜圪台汉代壤地入骨研宄 图六M2 2左侧上颌根尖脓肿 图八M5 1右侧下颌第二臼齿龋洞 图一o M5 2左侧肱骨下端 图一二M5 2左侧胫骨下端 图七M4上颌左 ̄UI'-J齿、侧门齿齿槽脓肿 图九M5 2右侧上颌齿列 图一一M5 2左侧胫骨上端 4.前 缺火(前臼f 彤态变 )个体l例 M5② 侧I:颌 槽只有一个前臼齿(』冬1儿) 5.牙结 个体l例:M5 侧M 1 侧结石? 6.骨火节炎患病个体2例 M5 左侧肱骨和 Hi}制’下端、左侧胫制 上下端火节而,彳 1股骨、胫 ”下端天节1f=ff以及左右两侧腓 目 fj' 缘均仃骨赘形 成,口.伴有火节变形和骨匝疏松现象( 一o~ 一 ))。M6 左f!J!lJ腓中j’近端有片状新坩形成 133 《草原文物》2016年第2期 的面部扁平度,较阔的鼻型。通过与各相关古代 六、结语 敖包圪台墓地采集人骨10例,其中性别明确 者7例,年龄段明确者8例。男性标本3例,女 组的比较分析,可以认为该墓地部分女性与新店 子组、东大井组、三道湾组等古蒙古高原类型的 居民颅骨形态特征相近,而与古华北类型、古中 原类型的居民差异较大。但是由于该墓地缺乏完 性标本4例,男女比例为0.75:1。人骨平均死亡 年龄36.56岁,男性标本平均死亡年龄44.17岁, 女性标本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0岁。居民死亡年龄 主要集中在中年期,所占比例为62.5%,是该墓 地居民死亡年龄的高峰。 整的男性颅骨标本,女性颅骨也仅存一部分,所 以人种分析的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敖包圪台墓地 汉代居民的人种状况。 注 释 敖包圪台墓地汉代居民具有发育较弱的眉弓 和眉间,简单的颅顶缝,不发达的鼻前棘、犬齿 窝和鼻根凹,颧骨和上颌骨下缘转角欠圆钝,这 些特征与亚洲蒙古人种颇为一致。根据该墓地仅 有的可供测量的2例女性颅骨数据可知,部分女 性居民具有圆颅或偏圆的中颅型、低颅或偏低的 ①吴汝康,吴新智,张振标:《人体测量手册》,科技出版社, 1984年。 ②邵象清:《人体测量法》,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③朱泓主编:《体质人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第153—154页。 高颅型、阔颅型相结合的颅型,中上面型,较大 附表一敖包圪台墓地颅骨个体测量表 (长度:毫米;角度:度;指数:%) 女性 责任编辑:张全超 马丁号 测量项 Ml① M2② M3 MS@ 例数 平均值 】 8 l7 颅骨最大长 0p 颅骨最大宽eIl—eu 颅高b—ba 18O.0l 141.9O 125.10 174.0o l46.30 l31.3O 2 2 2 177.0l l44.10 l28.2O 2l 9 7 16 25 耳上颅高po—p0 额骨最小觉ft—ft 枕骨大孔长enba一。 枕骨大孔宽 颅失状弧n—o 109.3O 9】.()() 32.35 25.75 379.5O ln.90 93.O5 90.o7 35.48 31.56 362.2O 2 3 2 2 2 110.6() 9l_37 33.92 28.66 370.85 26 27 28 29 30 额骨矢状弧n—b 顶骨矢状弧b—l 枕骨矢状弧1-o 额骨矢状弦n~b 顶骨矢状弦b—l l27.70 122.80 l29.40 ll0.00 l08.00 2 l 2 2 l l25.25 129.0 4109.oo ll0.62 I15.52 ll2.74 1O8.50 ll5.52 3】 23 24 134 枕骨矢状弦l—o 颅周长g-op—g 颅横弧po—b—po 93.18 5l6.0() 3l3.5O 92.Ol 2 2 2 92.60 514.95 3l6.0o 5l3.90 3l8.5O 一胡春柏齐溶青李强朱泓: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敖包圪台汉代墓地人骨研究 女性 马丁号 测量项 M1① M2② M3 M5② 例数 平均值 5 颅基底长n~enba 92.15 I 92.15 40 面底长pr-enba 89.8l 94.78 2 92.3O 48 匕面高n~pr 70.34 62.93 2 62.84 上面高n~sd 65.34 2 65.34 47 全面高n~gn 108.80 l 108.80 45 面宽臌点间宽zy—zy l33.39 129.62 2 131.51 46 巾面宽zm—zm 116.87 95.89 95.55 99.63 4 l01.99 43 上面宽fmt—fmt lO1.67 101.82 lO0.37 3 l01.29 50 前眶间宽mf-mf 2l36 17.84 2031 23.8】 4 20.83 MH L 颧骨高fmo-zm 48.87 42.12 44.03 3 45.O1 MH R 46.O6 42.35 44.92 43.04 4 44.o9 MB L 颧骨宽ZlTI—rim.Orb. 24.77 21.64 25.08 24.45 4 23.99 MB R 28.12 22.77 25.86 23.92 4 25.17 54 彝宽 30.39 28.04 28.11 26.42 4 28.24 55 鼻高n一1718 52.09 49.68 51.10 3 50.96 SS 鼻骨最小宽 9.22 6.67 6.82 3 7.57 SC 鼻最小宽高 3.05 2.70 2.0o 3 2.58 51 L 眶宽删f—ek 40.85 40.10 41.67 3 40.87 51 R 4】.33 40.29 41.48 40.49 4 40.90 5la L 眶宽d—ek 40.37 38.04 2 39.21 5la R 41.O3 38.9O 37.38 3 39.1O 52 L 眶高 34.70 35.07 32.40 3 34.06 52 R 33.55 35.25 31.43 3232 4 33.14 60 上颌齿槽弓长p卜alv 0 61 上颌齿槽弓宽ekm—ekm 0 62 腭长ol—sta 31.12 2 37.14 63 腭宽el'lnl—ennl O l2 枕骨最大宽ast—ast l07.17 l06.70 ll2.25 3 108.71 1l 耳点间宽au—all 13O.34 l21.32 l33.8O 3 128.49 44 两眶宽ek—ek 94.O7 97.13 2 95.60 FC 两眶内宽fmo-fmo 96.3l 95.44 93.58 3 95.1l DC 眶间宽d—d 23.79 21.22 2 22.51 32 额侧角I n—mandFH 86.0o 84.90 2 85.45 额侧角II Z.g-m andFH 84.50 87.5O 2 86.OO 前囱角/__g-bandFH 58.90 623O 2 60.60 72 总面角 n—prand FH 89.90 1 89.9O 一135— 草原文物 2016年第2期 女性 马丁号 测量项 M1① M2@ M3 M5 ̄ 例数 平均值 73 巾面角 n—rls andFH 94.8O l 94.8O 74 75 77 SSA 齿槽面角Z.ns—pr andFH 鼻梁侧角/__n-rhi andFH 鼻颧角 /__fmo-n-fmo 颧上颌角£zm—ss—zm 面l一角I£p卜n—ha 65.86 0 O l45.9O 149.91 l26.04 148.54 l32.23 3 2 l l48.12 l29.14 65.86 面三角II n呻卜ha 面三角Ⅲ n a—pr 68.7l 45.43 l l 68.7l 45.43 鼻梁角72—75 8:l 17:1 0 78.83 69.50 颅长宽指数 颅长高指数 84.08 75.46 2 2 81.46 72.48 17:8 9:8 16:7 40:5 48:17 pr 48:17 sd 颅宽高指数 额宽指数 枕骨大孔指数 面突指数 垂直颅面指数 88.16 64.13 79.60 97.46 56.23 89.75 63.60 2 2 l l l 0 89.96 63.87 79.60 97.46 56.23 48:45pr 48:45 sd 上面指数K 52.73 l O 52.73 48:46pr 48:6 4sd 上面指数v 60.19 1 O 60.19 54:55 52:5l L 52:52R 鼻指数 眶指数 58.34 84.94 81.18 56.44 87.46 87.49 55.Ol 77.75 75.77 3 3 3 56.6O 83-38 81.48 52:51aL 52:5laR 眶指数 85.95 81.77 92.19 90.62 84.08 2 3 89.07 85.49 54:5l L 54:5l R 鼻眶指数 74.39 73.53 69.93 69.60 67.6 467.77 3 3 70.59 70.30 54:5al L 54:51aR 鼻眶指数 75.28 74.07 73.7l 72.O8 75.20 2 2 74.50 73.78 SS:SC 63:62 65 66 鼻根指数 腭指数 下颌颏突闻宽edl—edl 下颌角间宽g0一g0 33.08 40.48 29.33 2 0 34.30 128.67 lo3.42 l l 128.67 lO3.42 69 下颁联合高id—gn O 一136— 胡春柏齐溶青李强朱泓: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敖包圪台汉代墓地人骨研究 女性 马丁号 测量项 MI① M2② M3 M5② 例数 平均值 MBH I L 下颌体高I 34.30 l 34.3O R 33.63 29.17 l 29.17 MBHⅡL 下颌体高Ⅱ 0 R O MBT I L 下颌体厚I I1.49 l】.13 2 l1.3l R lO.1O l1.77 2 10.94 MBTⅡL 下颌体厚Ⅱ 0 R O 7OL 下颌支高 61.9l 1 61.9l 7O R 54-26 1 54.26 71 L 下颌支宽 41.58 l 41.58 71 R 39.6l 38.68 2 39.15 71a L 下颌支最小宽 32.46 l 32.46 7la R 30.94 29.40 2 3O.17 79 下颌角 0 68 下颌体长 O 68(1) 下颌体最大投影长 O 67 颏孔间宽 51.41 45.29 2 48_35 颏孑L间弧 61.20 51.90 2 56.55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