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来源:百家汽车网


实中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中学德育工作要认真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在继承和发扬德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新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从各地教育实际出发,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对中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 的培养,不断改进德育方法,逐步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中学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学德育工作和中学生品德的基本要求,它是中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学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主义者。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①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②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就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现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以下分层性的德育目标和任务:

初中一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

做好小学、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进行爱校教育、爱家教育、“五爱”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教育,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 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

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⑵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的;

⑶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统;

⑷了解特区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树立改革开放的正确性的认识;

⑸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㈡道德行为目标

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⑵培养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

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

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⑵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

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

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初中二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

巩固初一年德育成果,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巩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一、 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

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

⑶树立爱校、爱家乡、爱特区的思想感情,树立为特区的繁荣、中华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情感;

⑷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

⑸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要求加入团组织的意识。

㈡道德行为目标

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

⑵具有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识;

⑶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

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 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⑴养成与巩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⑵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能力;

⑶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

⑷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

⑸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初中三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

巩固前两年的德育成果,根据初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面临的毕业、升学、就业压力进行教育与引导,开展知法、懂法、守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的教育,进一步进行初步的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一、 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

⑴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

⑵热爱中国党,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

⑶具有进一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法、守法;

⑷由爱校、爱家乡、爱特区的思想感情出发,进而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责任心、自豪感,立志“报效祖国”;

⑸积极要求上进,争取加入团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的意识。

㈡道德行为目标

⑴继续培养与巩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的意识,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做一个社会的人”;

⑵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⑶心中有他人和集体,必要时能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集体三者的关系;

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立志成材;

⑸有自觉的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⑴进一步养成与巩固健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⑵初步具有较稳定健康的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情趣等在内的内在性格;

⑶基本形成较稳定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子,正确处理同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

⑷初步具有用正确的观点、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校的任务

1、中学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

2、校长要加强对政教处或德育工作指导小组的领导,通过他们具体组织、指导本大纲的实施、政教处或德育工作小组的任务是:调查分析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状况;制定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年度、学期计划和每月的工作安排;确定各年级组、教研组、团队、学生会及各职能部门为完成工作计划应承担的具体任务及分工组织协调好校内外各德育途径之间的相互配合;建设好校内外的德育基地,总结交流经验;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学校要加强对年级组和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年级组应定期组织教师分析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状况:制定实施本大纲的分年级要求: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开展年级性的教育活动,组织本年级教师共同完成本大纲的任务。学校领导要认真执行《中

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指导班主任制定实施本大纲的班级工作计划;落实学校和年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并负责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定的工作。

4、学校领导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在形成学生的理论观点、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帮助思想政治课教师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理论素养,为他们提供进行社会考察和学习进修的机会,指导他们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常规制度。每周一次升旗仪式;晨会、校会,班、团会;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开学、毕业典礼,表彰三好学生、优秀生;参观德育基地,参加社会服务等,均应形成制度,认真坚持。对各年级学生必读的书籍,必看的影视片,必须学会的歌曲,必须参观的本地区的德育基地、人文、自然景观等也要做出规定,积极创造条件、付诸实施。

6、学校领导应建立,健全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每个部门都应有德育的功能,每个教职工教育应当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应对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师、职工分别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明确具体要求,并列入考评教师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价考核教职工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要把贯彻实施本大纲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紧密结合起来。

7、学校领导在贯彻实施本大纲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学校应创造条件使学生对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提出建设。

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

2014年5月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