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鼻内窥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7例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7例临床分析

来源:百家汽车网
影像与检测 CHINA FOREIGN MEDICAL 匿固 鼻内窥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 7例临床分析 周立娟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耳鼻喉科 北京 1 01 300) 【摘要l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茵性鼻赛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7例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茵 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常规鼻内窥镜下换药。结果27例病例均治愈且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结论鼻 内窥镜手术治疗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茵性鼻粪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定期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l非侵袭性 真茵桂 鼻窦炎 鼻内窥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l R7 6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 674--0742(2o1 o)o8(c)一o1 67-o1 随着鼻内窥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CT的普遍应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不断地被发现并呈逐 年上升趋势 。我院自2006年至2009年共收治非侵袭性真菌性鼻 窦炎27例,均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换药,随访l2~24 个月,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霉菌多见。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主要由多种因素造 成的,目前认为发病原因主要是鼻腔先天畸形、解剖异常或后天 肿瘤、炎症等造成鼻腔局部引流不畅、窦腔缺氧;另外机体免疫力 下降,或长期不当使用抗生素、皮质激素等使得寄生于鼻腔或鼻 窦内的真菌得以繁殖形成菌形团阻塞窦口而发病。非侵袭性真菌 性鼻窦炎早期诊断困难,容易造成误诊,因本病多发生在单侧鼻 窦,且不少病例影像学检查有鼻窦及其临近结构的骨质破坏,术 前易误诊为鼻腔鼻窦肿瘤。鼻窦CT检查是本病最重要的检查方 法。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典型CT表现为窦腔内高密度钙化影 或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团块影中有不规则散在点状钙化斑,类似金 属异物,窦腔内病变可突入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单窦 发病且集中于上颌窦。但CT不典型时,还应结合鼻腔分泌物、鼻腔 有无肿物及其特点加以考虑。本病有2例术前误诊为内翻性乳头 状瘤。 本组27例病例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21~63岁,平均42岁, 病程1个月~29。全部为单侧发病,病变局限于上颌窦21例,累及 筛窦3例。左侧16例,右侧ll例。主要症状:涕中带血伴异味12例, 鼻塞伴脓涕5例,面颊部肿胀感4例,上列牙痛3例,剧烈头痛伴眼 胀l例。术前检查:中鼻甲息肉样变及中鼻道息肉l0例,中、下鼻道 脓涕6例,下鼻甲肥大伴鼻中隔偏曲3例,鼻道内见褐色或灰绿色 干酪样坏死物5例,以上病例均有窦口鼻道复合体受阻现象,另外 3例鼻腔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所有病例均行副鼻窦CT扫描提 示上颌窦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其中13例有不规则散在点状钙化斑 影,8例有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其中2例术前考虑内翻性乳头 状瘤。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符合曲霉菌感染。 1.2 治疗方法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目的在于 充分开放鼻窦开口,以彻底清除病变,有解剖结构异常者应同时 手术矫正,避免可能的狭窄,建立鼻腔鼻窦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保 持充分的有氧环境,从而完全改变真菌赖以生存的环境。本组27 例病例均通过鼻内窥镜手术,未用抗真菌药物,全部治愈,表明鼻 内窥镜手术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有显著疗效。另 外,定期经鼻内窥镜下复查换药清理痂皮、囊泡、解除粘连,并坚 全组病例均在全麻下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在鼻内窥镜明视 下将中鼻道息肉切除、清理,然后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 清理窦内干酪样物及脓性物,对累及筛窦的病例,咬开筛泡,筛窦 病变较重者自前向后行全组筛窦开放。同时对合并鼻中隔偏曲、 下鼻甲肥大者行鼻中隔矫正、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中全组病例均 见有褐色及灰绿色千酪样坏死物,将其全部清理后用生理盐水反 复冲洗窦腔。术毕用膨胀海绵填塞鼻腔,术后静点抗生素治疗7d, 未用抗真菌药物。48h后抽出鼻腔填塞物,然后予每天鼻腔冲洗治 疗2次,持续半年并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治疗3个月左右。同时按 鼻内窥镜术后常规处理定期鼻腔换药,在鼻内窥镜下清理痂皮、 囊泡、解除粘连,以保持窦腔引流通气畅。随访12~24个月。 1.3 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均经病理确诊为曲霉菌感染。术后经随访12~ 持3~64"月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每天行鼻腔冲洗及局部应用血管 收缩剂减轻鼻腔鼻窦黏膜肿胀和防止鼻息肉形成也是保证手术 成功的有效措施。本组病例有6例术后随访可见黏膜广泛肿胀,经 短期口服类固醇治疗后肿胀逐渐消退,有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粘 连,均经定期换药发现并解除局部粘连确保了鼻腔鼻窦的通气引 流通畅。 总之。笔者认为目前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最有效的办 法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同时严格按手术后常规处理并定期随访 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无需应用抗真菌药物。 参考文献 【l】顾之燕.真菌性鼻一鼻窦炎的诊断[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17(5):257. 【2]韩德民.鼻内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 81. 24个月临床症状消失,鼻内窥镜下见创面愈合,窦I:1开放良好,无 粘连,窦腔黏膜上皮化,未见干酪样坏死物及脓性物,未见复发。 2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可根据真菌是否侵袭窦腔黏膜及骨质而分为侵 袭性及非侵袭性两大类,又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暴发性及慢性两 [3】何超,戴熙善,付彦乔.真菌球型鼻窦炎CT影像学特征[J】.临 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8):37l~372. 大类,而在慢性真菌性鼻窦炎中又可分为无痛性、真菌球、变应性 3类,其中急性暴发性、慢性无痛性属侵袭性;真菌球及变应性属 非侵袭性…。本组病例均属非侵袭性(真菌球型),而真菌球型以曲 【收稿日期l 201O--05--01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1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