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案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一、 说教材
1. 该节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细胞生活的环境。本节内容主要突出的是内环境的概念,为下一节稳态的重要性及下一章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做铺垫。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②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①通过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相关练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目标确定依据:主要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特点。 3.重难点及依据
(1)重点:①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②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依据:根据课标要求,同时是高考考点.
(2)难点:①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②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依据:学生缺少相关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且内容相对枯燥抽象.
二、 说教学方法
1. 教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 2. 学法:语言表达法、练习法.
*依据: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且
活跃课堂气氛,从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再加上适当的讲解可启发学生思维.直观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 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教师活动 序 导入 图片导入:利用问题探讨的两幅图片,安排学生观察讨论:1。图中分别是什么细胞?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样的异同点?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1.图1是血细胞,图2是草履虫的细胞。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的细胞生活在水中.它们都生活于液体环境中。 思考:体内与外界隔开的细胞是怎样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直观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及时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维,为学习新内容作准备。 新课学习 总结:对,回答得很好,它们都生活于液体环境中。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可以直接地从水中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并且将代谢废物直接排入水环境中.而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不能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除了血细胞,组成我们躯体的绝大多数细胞都没有直接和外界接触,不能不能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那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 板书: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讲述:《红楼梦》中有句话叫做“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论男女,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分,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为其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约体内为其体重的50%,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为其体重的79%。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并不是人体内的所有液体都为体液,也并不是除细胞内液外的所有液体都是细胞外液,
新课学习 比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他们虽在人体内存储,但由于其所在器官都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因此不能算作细胞外液,也不能算作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2/3和细胞外液1/3(同时板书1).提问:为什么是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呢? 总结:对.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细胞就生活在细胞外液中。那细胞外液包括哪些呢? 安排学生结合思考与讨论阅读(同时在黑板上画出: 回答:细胞内液。因为人体含有大量的细胞。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且活跃课堂气氛,从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再加上适当的讲解可启发学生思维。 看书回答:1。 血液不全是体液,因为血液中除了液体部分——血浆外,还有大量的血细胞. 2。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上黑板标注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p2-3回答:1、血液全是体液吗? 2。那细胞认真听讲回外液包括哪些?(同时板书)板书完后请同学答思考与讨论: 在图中标注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1.因为细胞与细结合图讲解:大家说他标得对不对呀?对胞外液直接进行图进一步解释:细胞之间并不是紧紧贴在一起物质和能量的交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存在于这换. 些间隙的液体我们就称它为组织液,也称为细2.相同点:它们胞间隙液,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都属于细胞外液,环境.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同构成人体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指着淋巴管)这个呢环境,基本化学组是淋巴管,为单层细胞,可以盲端作为标志来成相同。 辨认淋巴管,管内的液体为淋巴液。这个是毛不同点:(1)在人细血管,也是单层细胞。思考与讨论:1.为什体内存在的部位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2.组织不同:血浆位于血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3、组织液、血管内,组织液分布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能不能说全于组织细胞之间,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合图淋巴分布于淋巴讲解)提示:(1)部位不同;(2)生活于其中管中;(2)生活于的细胞种类不同;(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 其中的细胞种类板书:2.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区不同:存在于组织别:(1)部位不同;(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液中的是体内各类不同;(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 组织细胞,存在于总结(同时板书):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血浆中的是各种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细胞,存在于淋细胞外液=内环境=组织液+血浆+淋巴 巴中的是淋巴细讲解: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胞等;(3)所含的
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过度: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那么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细胞外液有哪些化学成分呢? 板书:二、细胞外液的成分、渗透压和酸碱度 安排学生阅读P5结合P4的资料分析讨论: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2- 4、HCO3 、HPO4可能起什么作用? 师生共同完成:从表中可以看出,含量最多的是?提示1.水是属于无机物,得出可以有机物和无机物来进行分类. 板书:1。细胞外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3. 细胞代谢需要氧,排出二氧化碳。(指着图1) 过度:同学们看了书,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 谈话:溶质颗粒越多,溶液浓度越?对水的吸引力越?渗透压越?反过来? 内环境中溶质颗粒主要是?其中无机离子中占优势的是?正常人体血浆的PH是7。35—7。45,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它含-2—有HCO3、HPO4等离子有关。人体细胞外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回到资料分析讨论3和4题: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看书 回答:水 回答: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2。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越高、大、高 无机盐、蛋白质。+—Na、Cl含量较多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4.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新课学习 4、HCO3- 、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举例讲解怎样维持:缓冲对由一对弱酸强碱盐组成,最常见的就是碳酸/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算是中和。比如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乳酸+NaHCO3产生乳酸Na+H2CO3,乳酸Na随尿排出,H2CO3
新课学习 出,从而维持酸碱平衡) 总结:1.细胞外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 蛋白质以及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板书) 2。理化性质:指渗透压、酸碱 度和温度。 过度:来看下一个问题 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媒介 边 学生试答:食物通过细胞作消化道被消化吸收,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进入血液循环运送再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给各个组织细胞,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将细胞代谢产物带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内环境又是如何与到肾排出体外.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请学生试答: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回答内环境又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然后画图讲解: 见下一页 不稳定产生CO2+H2O,CO2通过呼吸派本节课学习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内环境=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一些些维持细胞渗透压的无机离子及蛋白质,还有细胞代谢产物及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需要内环境的稳定才能完成,即渗透压、PH、和温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专心听讲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重点,便于其掌握.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