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版

201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版

来源:百家汽车网


2014年八年级上册期中语文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量:120分钟)

班级 姓名: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2分 每小题2分) 1、用楷书书写下面诗句。( 2分)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砭骨(biǎn) 藻荇(xíng) 瞬息万变(shùn) 浣妆(huàn) ....B.哈达( hā) 凝重(níng) 弄巧成拙(zhuō) 俶尔(chù) ....C.圩堤( wéi) 矜持(jīng) 悲天悯人(mǐn) 烙印(luî) ....D.安谧( mì ) 谛听(dì ) 拈轻怕重( niān) 热忱(chén) ....3.选出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水泻不通 容光换发 娓娓动听 五彩斑斓 B.风度篇篇 狂风肆虐 脍炙人口 高山险竣 C.令人费解 大相径庭 劫后余生 不言而喻 D.辉皇灿烂 见异思迁 晶莹剔透 不假思考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直以来,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最集中的地方,这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金融地位。

B.她就像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这不,受了点小委屈,如诉如泣的哭声就从教室的角落里传了出来。

C.由于两人分歧太大,最终他们只能分道扬镳。

D.国庆节来临之际,京城各大街道张灯结彩,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气氛。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东三峡》一文作者刘大杰记叙了自己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B.《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唐代文学家,其父苏辙、其弟苏洵并称\"三苏\",都名列唐宋家。

C.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是南朝齐、梁时期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D.《生命之舟》是一则电视新闻,它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今,年轻人喜欢网上购物,一些老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中。 B.拒绝为救护车加油的行为不可原谅,应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在网络信息时代,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D.通过调查组的深入调查,使菲律宾公务船射杀渔民事件的过程逐渐清晰。

7、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省文化厅公布了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韶山山歌作为湘潭地区唯一新增项目入选。韶山市正式公布韶山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为韶山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传韶山因舜帝南巡奏韶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而得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温和柔美的“韶乐”与当地民风逐渐相融合,从而产生了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的韶山山歌。5月23日,记者来到韶山乡韶山村虎形组,找到了慕名已久的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两位老人,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演唱,歌词朴素,曲调优美,令人叫绝。

A.韶山山歌入选省级“非遗” B.韶山山歌曲调优美,令人叫绝 C.韶山山歌获得银奖 D.韶山山歌面临失传 8、默写填空(10分 每小题2分)

①、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中夜色的句子是: , , 。 ②、2010年4月,国家出台了国策十条,要努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杜甫的《茅屋为秋所破歌》中“ , ”两句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③、苏轼在《浣溪沙》中不自伤白发、不悲叹衰老的诗是 , 。 ④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⑤乡村美景,总是令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请写出《过故人庄》中描写乡村美景

(或田园风光)的句子(连续的两句): , 9、综合性学习题(8分)

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 “ 阳光体育 ” 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1). 请你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为这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4分)

标语一: 标语二: (2) 假如你是体育委员请为你们班拟一个开展 “ 阳光体育 ” 活动的方案。4(分)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 ( 两项以上 ) : 二、阅读理解(文言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共计38分) 文言诗文阅读(16分):

(一)小石潭记(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凄神寒骨 (3)斗折蛇行 ...(4)其岸势犬牙差互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之:小石潭的景致)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1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二) 游山西村 (4分)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2分)

16、从尾联可以看出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周庄水韵(节选)(8分)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

样。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 - 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_________,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A)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__________,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B)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_____,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周庄水韵(节选)

17、选段横线处应填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覆盖 笼罩 晶莹 谛听 B.笼罩 覆盖 明净 聆听 C.覆盖 笼罩 明净 聆听 D.笼罩 覆盖 晶莹 谛听 18、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两次游周庄的印象(感受)(2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 线句子是以哪种感觉来写周庄的景物的?(2分) A处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两游周庄后,为什么还三游周庄?(2分)

原因是

(二)魂系九寨沟(14分)

林林

①九寨沟是什么? A 。一个无与伦比的童话世界、世外桃源。深秋季节,很偶然地,有了一个去九寨沟的机会。

②未及进沟,先于景区前见到了九寨簇璧拥翠的水。那是多么洁身自好的水呀!直羞得另一股来自沟外的浊水退避一旁,不敢近前。一宝蓝一浑黄,眼见两股截然不同的水流殊途同归,不能不令人称奇!

③九寨沟的门隔断了俗世与仙界,一脚踏进去, B 。眼不由得迷离,心竟迟疑起来,哪里还顾得及言语,只是痴痴地随着人流移步。“大喜若悲,大辩若讷”,指得就是这种感受吧!九寨沟美得让人怨艾,叫人噤声。登上观光车,依窗而坐,树景不绝云不去画连绵,一颗心陡然落下来,变成了九

寨海子里的水。你能分清眼前是真的风景还是水中的倒影,是风景还是你的心?只觉得,心似乎给装得满满,又似乎空无一物。

④来九寨前,我们先去了黄龙。那是一个纯得如梦如幻的世界。水,透明到了无纤尘,直映得人羞赧汗颜;天,蓝得更像是天外,仿佛人再站高一点,就可以从太空俯瞰蓝色的地球。再浑浊的心都会给过滤了,纵使俗念难了,黄龙尽可于一瞬间教你顿悟。

⑤然而,九寨沟还是令我始料未及。海子里一汪汪宝蓝色的水,像什么?不敢比,不敢说,仿佛说了便是我的错!如果你肯承认黄龙是一位清纯的少女,那么九寨就是位沉静的少妇,而那碧蓝深邃得难以捉摸的海子,无疑是她明眸善睐顾盼生情的销魂美目。你情不自禁地为她目眩神迷,却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甚至不敢轻易说出一个“爱”字。在九寨沟这位风情万种却娴淑得令人敬畏的美人面前,凡夫俗子不经过脱胎换骨岂容亲近!

⑥隔着一层窗玻璃,隔着仙境凡间无形的门,目不转睛地凝视九寨,是一种满足又是一种失落。那艳若秋阳的风景树,那西施浣纱般轻柔的云,那比蓝孔雀的翠屏更变幻莫测的宝蓝的海子水…… C ,那样真实,又那样虚幻。这便是九寨沟独有的绚烂么?叫你宁愿就此死去,又分明在催你重生。 年轻的心早已难捺,游览车上不断跳下来大呼小叫的游人,感染得我们也终于坐不住,投进九寨的怀抱。

⑦哦,原来九寨沟是这样亲切呢!她浅笑盈盈地让开一条条拙朴清静的栈道,引我们领略她无尽的风情。熊猫海、珍珠滩、诺日朗瀑布、五花海……每一处都是一声惊叹,每一处都是一种魅惑。心,因奇遇而欢喜异常,忍不住要蹦出来。我们孩子般一口气跑过去,轻快地绕开试图捉住我们的树枝,一任飞瀑溅湿目不暇接的眼帘,恨不能纵身一跃,化作九寨沟珍若织锦贵比水晶的海子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旁若无人的一尾鱼……还有什么样的快乐,可以和这份忘情自然的福祉相比;还有什么样的幸运,能与这天人合一的机缘相提并论!

⑧可惜——不容我们回过神儿,甚至来不及惜别,发动的汽车已一再催促我们该走了。回过头,忍不住再看九寨沟最后一眼,却见她轻轻挥动翠艳的玉臂,含笑对我轻语:孩子,别忘了,把你的心带走!

21、下面的三个句子是从文中标序号处抽出来的,请你将它们还原进去。只填序号。(3分)

①人如入画中 ②如镜中花水中月 ③山似拂尘水如镜 答:A、 B、 C、 22、指出下面加点的词各指代什么?(2分)

①那是一个纯得如梦如幻的世界 “那”指的是 .②你情不自禁地为她目眩神迷 “她”指的是 .

23、文章主要是围绕九寨沟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1分)

A、水清 B、树影 C、绚烂 D、亲切 2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撰文的?文章为什么要在第5段插叙对“黄龙”的描写?(2分)

①描写顺序

②插叙“黄龙”描写的作用 25、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26、文章末尾用拟人的手法,写九寨沟“含笑对我轻语:孩子,别忘了,把你的心带走!”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27、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选出概括准确的一项( )(2分)

A、洁身自好 向往仙界 B、了却素念 敬畏自然

C、热爱山水 向往宁静 D、大喜大悲 大辩若讷

三 、作文。(50 分)

2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春天,我把一粒种子放进花盆,然后盖上泥土。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兴奋地告诉我种子发芽了,并拉我到花盆前去看。“爸爸,你看这出土的芽艺,像不像种子的眼睛?”经孩子这么一说,我再看那两瓣嫩黄的芽苞,还真像一双探寻光明的眼睛呢。

“爸爸,现在我知道了种子为什么要盖上泥土才会发芽。”孩子说,“给种子盖上泥土,那是对种子的一种考验,看它在黑暗中还有没有一颗寻找光明的心。”

根据上述材料,从“种子的心”和“在考验中 (成长、感悟„„)”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

600

[参 ]

1、略 2、D 3、C 4、B 5、B 6、A 7、A 8、略 9、

(1). 投身体育活动,做阳光少年。

练强健体魄,做未来栋梁。

(2). 活动主题:强身健体,人人参与。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争

做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活动方式:长跑,跳绳,登山,球类比赛,广播操比赛等

10、(1)向西 (2)使„„凄凉 (3)像北斗七星那样 (4)互相交错 11、A 12、略。

13、孤独忧伤(凄凉) 14 、D

15 、只要正视现人们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16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17、D

18、 水墨画 版画

19、视觉 视觉、听觉

20、表明周庄景色情韵等吸引着作者。 21、③ ① ②

22、①“那”指黄龙。 ②“她”指九寨沟(海子)。 23、D

24、①游踪顺序(移步换景) ②衬托(突出)九寨沟水的碧蓝深邃,美得令人敬畏。

25、①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②在作者的自问自答中突出表现九寨沟(海子)水的清澈秀美,令人敬畏。

26、含蓄的表现作者离开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27、C

28、作文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