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腭咀嚼黏膜厚度的研究现状

腭咀嚼黏膜厚度的研究现状

来源:百家汽车网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8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2019 年8月 第6卷/第24期Vol.6, No.24 Aug. 2019

腭咀嚼黏膜厚度的研究现状

戴佳佳1,2,葛 颂2*

(1.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贵州 遵义 563000)【摘要】腭咀嚼黏膜是口腔自体软组织移植手术主要的软组织供区,其不同部位厚度不一,术前对供区的腭咀嚼黏膜厚度进行测量评估,有利于根据受区所需移植瓣的面积及厚度选取适宜的供区部位取瓣,对合理设计移植物的切取部位、微创手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腭咀嚼黏膜;腭咀嚼黏膜厚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腭咀嚼黏膜(Palatal masticatory mucosa,PMM)移植瓣在口腔各领域应用广泛,在牙周手术中,常被应用于角化龈增宽术、根面覆盖手术等解决角化龈不足及牙龈退缩等问题;在传统修复中常被应用于牙槽嵴增宽、前庭沟加深及冠修复术后的牙龈退缩等;在种植修复中用于治疗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不足的问题;在正畸术前用于降低下前牙软硬组织不足而发生的术中或术后牙龈退缩、骨开窗、开裂的风险,正畸术中发生的牙龈退缩、牙槽骨的开窗、开裂的治疗中软组织增量术也常用PMM移植瓣。此外,PMM瓣也常用于眼睑重建[1]及颌面部小缺损的修复。腭咀嚼黏膜包括硬腭黏膜及牙龈,其厚度在不同部位及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异,为应对不同面积及厚度的移植手术要求,对PMM厚度的测量研究,有利于合理设计移植物的切取部位,对微创手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PMM厚度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1 PMM移植物供区范围

腭皱襞位于上颌前牙区,其在去角化层并移植后会恢复其原有褶皱外形,影响受区的美观,故上颌前牙区的一般不作为供区。其次,为避免损伤从第三磨牙或第二磨牙远中腭侧自腭大孔穿出沿腭沟向腭前部走形的腭大神经血管束。KsvR等[2]通过对腭咀嚼黏膜测量研究后认为自尖牙到第二磨牙腭根的区间内是获取移植组织的最合适部位。Yu SK [3]等及 Duygu Yama等[4]认为最佳的供区范围是由尖牙远中自第一磨牙腭根距离釉牙骨质界3-9mm的范围内。

2 PMM厚度的测量方法

2.1 穿刺法腭黏膜消毒后,行腭前神经阻滞麻醉,用带有牙周探针或带橡皮标志的根管锉于待测黏膜位点垂直骨面穿刺抵骨后,直接读取牙周探针刻度或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标记长度,此法准确且易操作,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在使用牙周探诊测量,可能会因探诊对组织的压迫造成测得的数值偏小;在穿刺时若不能垂直抵达骨面及术前局部麻醉引起的组织水肿[5]也会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2.2 影像学方法超声探测法是利用超声脉冲原理对PMM软组织的进行测量的方法,优点是无创,便于患者接受,但由于探头较大不易准确定位且测量过程中对组织压迫使得此法具有较高的技术敏感性,有报道[6]指出当PMM大于6mm时,测量结果会因超声波衰减而产生误差。

通讯作者:葛 颂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4.28.03

利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及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拍摄后运用相关图像软件建立3D模型后,使用软件上的测量工具进行PMM厚度测量的方法也有报道。CT测量法辐射大、费用高、耗时长,临床上很难推广。与传统CT系统相比,CBCT产生更少的辐射和更快速图像采集[7]以及更小的尺寸和更便宜的费用。Januario等[8]利用CBCT测量了前牙区牙龈及黏膜厚度,这是第一次CBCT被应用于口腔软组织测量,其后被逐渐应用于PMM厚度的测量。MRI对软组织的显影效果好且无辐射,但价格昂贵,仅用于PMM厚度测量时难以临床推广运用,目前仅见一例报道[9]。

3 PMM厚度

Duygu Yama等[4]利用抵骨穿刺法测得50名土耳其志愿者的腭咀嚼黏膜的腭平均厚为(2.55±0.49)mm,Song [10]

利用CT测量100韩国受试者得到腭咀嚼黏膜平均厚度为(3.83±0.58)mm。不同的研究报道的因使用的测量方法、测量位点、测量人数及人种的不同,其多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大多包含如下两点规律:PMM的平均厚度随尖牙向远中至磨牙而逐渐增厚,同一牙的PMM厚度由冠方向根方逐渐增厚。在最常用的距离龈缘3~9 mm的取瓣范围内,PMM在尖牙、前磨牙及第二磨牙的较第一磨牙厚,造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第一磨牙粗大的腭根所致,因此,临床上多取用较厚且方便获取的前磨牙区的黏膜瓣。但也有学者[11]认为,前磨牙区黏膜的固有层厚度较磨牙区的薄,而固有层是移植手术常用的上皮下结缔组织瓣要取用的主要部分,故其建议行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时,取用磨牙区的黏膜瓣效果更佳。

4 PMM厚度的影响因素

4.1 年龄多项研究[12-15]表明年老人群的PMM厚度较年轻人更厚。硬腭黏膜的角化上皮层的厚度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其黏膜下层的脂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沉积,从而导致硬腭黏膜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厚[16]。而牙龈内的牙龈纤维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粗和增密,导致牙龈的增厚。

4.2 性别Anuradha B等[17]在一项对40名14~60岁需腭咀嚼黏膜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腭黏膜厚度的测量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

2019 年8月 第6卷/第24期Vol.6, No.24 Aug. 2019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29有更厚的咀嚼黏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uPta N等[18]在对一项50人的研究中也发现了性别差异,女性腭咀嚼黏膜的平均厚度要小于男性。Kuriakose A[19]等研究发现女性腭咀嚼黏膜的平均厚度小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eate S等[20]的研究却发现相反的结果。

4.3 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腭穹窿高度Anuradha B等[17]和Schacher B等[21]研究者报道在同性别同年龄段的情况下,BMI高者拥有更厚的咀嚼黏膜,原因可能是BMI高者其黏膜下层拥有更多的脂肪组织。Song[10]等使用螺旋CT所测结果发现在磨牙区低腭穹窿的PMM较高腭穹窿更厚,且在第二磨牙距牙龈9 mm处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4 牙龈生物型牙龈生物型,又称牙周生物型,根据牙龈厚度的不同,临床上通常将牙龈生物型分为薄牙龈生物型和厚龈生物型,是种植及牙周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生物型的牙龈对炎症及物理刺激变反应不一,薄龈生物型者易发生牙龈退缩,厚龈生物型者易形成深牙周袋。Müller H P等[22]报道薄龈生物型者其PMM更薄,此型患者在移植手术时更应重视其计划取瓣部位厚度是否符合手术要求。

5 结 论

PMM作为重要的软组织移植供区,移植手术前对计划取瓣区域的黏膜厚度做充分了解是必要的,现有的测量方法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穿刺测量法,手术医生多在移植手术局麻后对待取瓣部位的腭咀嚼黏膜进行穿刺测量,存在测量部位厚度不够移植设计要求的可能,增加了手术的不确定性。也有利用已报道的腭咀嚼黏膜厚度数据在术前对待测区域进行评估,缺点是这些数据多为高加索人种的测量数据,且这种评估为大致的非个体化的评估。CBCT图像法因其低辐射、照射时间短、呈像精度高、无创、费用不高、个体化测量的特点,不失为一种腭咀嚼黏膜厚度术前评估的好方法。此外,关于国人腭大神经血管束到牙列距离的研究,目前未见相关报道,但这些数据对于减少腭咀嚼黏膜取瓣手术时损伤血管神经有重要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史俊虎,刘 杉,白 萍,等.自体游离硬颚黏膜重建眼睑

的效果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2):1921-1925.

[2] Ksv R,P S,V K,et al.Assessment of thickness of Palatal

masticatory mucosa and maximum graft dimensions at Palatal vault associated with age and gender-a clinical study [J].J Clin Diagn Res,2014,8(5):ZC09-ZC13.

[3] Yu SK,Lee MH,Kim CS,et al.Thickness of the Palatal

masticatory mucosa with reference to autogenous grafting:a cadaveric and histologic study[J].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14,34(1):115-121.

[4] Duygu Y,Seden A,Rian D,et al.Thickness of Palatal

Masticatory Mucos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in Turkish Subjects [J].Int J Med Sci,2014,11(10):1009-1014.

[5] RajPoot

N,Nayak A,Nayak R,et al.Evaluation of variation in the Palatal gingival biotyPes using an ultrasound device [J].J Clin Diagn Res,2015,9(3):ZC56-60.

[6] Slak B, Daabous A, Bednarz W, et al. Assessment of

gingival thickness using an ultrasonic dental system PrototyPe: A comParison to traditional methods[J].Ann Anat,2015,199:98-103.

[7] Ueno D, Sekiguchi R, Morita M, et al. Palatal Mucosal

Measurements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J].Esthet Restor Dent.2014;26(1):48-58.

[8] Januario A L,Barriviera M,Duarte W R.Soft tissue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a novel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gingival tissue and the dimensions of the dentogingival unit [J]. J Esthet Restor Dent,2008,20(6):366-73;discussion 374.

[9] Heil A, Schwindling F S, Jelinek C,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Palatal masticatory mucosa thickness by dental MRI: A ProsPective study analysing age and gender effects[J]. Dentomaxillofac Rad,2017,47(2):20170282.

[10] Song JE,Um YJ,Kim CS,et al.Thickness of Posterior

Palatal masticatory mucosa.The use of comPuterized tomograPhy[J].J Periodontol,2008,79( 3) : 406-412.

[11] Zucchelli G.Mucogingival Esthetic Surgery[M].

Milan:Quintes-senza Ediziono,2013:327-329.

[12] Heil A,Schwindling F S,Jelinek C,et al.Determination of

the Palatal masticatory mucosa thickness by dental MRI: A ProsPective study analysing age and gender effects [J]. Dentomaxillofac Rad,2017,47(2):20170282.

[13] Needleman I. Aging and Periodontium. In Newman

MG, Takei HH, Klokkevold PR.Clinical Periodontology. St.Louis: WB Saunder.2006,10:93-97.

[14] Vandana KL, Savitha B. Thickness of gingiva in

association with age, gender and dental arch location. J Clin Periodontol 2005,32:828-830.

[15] Kolliyavar B, Setty S, Thakur SL. Determination

of thickness of Palatal mucosa.J Indian Soc Periodontol2012,16:80-83.

[16] Needleman I.Aging and Periodontium.In Newman

MG,Takei HH,Klokkevold PR.ClinicalPeriodontology.St.Louis:WB Saunder.2006,10:93-97.

[17] Anuradha B,Shankar B S,John B,et al.Assessment of

Palatal Masticatory Mucosa:A Cross-sectional Study [J].J ContemP Dent Pract,2013,14(3):536-543.

[18] GuPta N, Hungund S, Astekar M, et al. Evaluation of

Palatal mucosal thickness and its ssociation with age and gender [J]. Biotech Histochem, 2014, (7):481-487.

[19] Kuriakose A,Raju S.Assessment of thickness of Palatal

mucosal donor sit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ge and gender

(下转38页)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38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2019 年8月 第6卷/第24期Vol.6, No.24 Aug. 2019

的关键线。超过中心线的细胞不计入,压中心线的细胞按照“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进行计数。计数时要识别白细胞与细胞碎片、杂质,最终数出真实的结果。在这个环节中为了保证学生培训效果,学生计数完一个大方格后在答案纸上标记具体位置,最后由培训老师来确认。在培训中把握细节,对学生操作盲区不留任何死角。观的原因,出现心理波动。心理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比赛状态的大起大落,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指导教师需及时发现选手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耐心地帮助学生减轻思想负担,从异常情绪中解脱出来,以平常心对待比赛。高效率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冷静沉着,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2.4 操作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调节在白细胞计数项目操作中移液管使用、微量吸管使用、充池环节等都需精细操作,选手在紧张时出现动作不流畅、手抖甚至操作不能顺利完成,导致整个操作结果不理想,因此在培训中需要更多的关注。改进的措施有①本环节需要在正规操作指导下进行多次练习,熟能生巧。②在操作中找到可以缓解的方法。比如在充池中单手控制微量吸管悬空滴加样本时,学生易出现手指及器材不稳的现象,这时可以用一只手握住另外一只手,双上肢靠在桌边以此缓解紧张带来的操作不顺利的问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练习情况,找到针对适合自己的小诀窍。③进行模拟比赛。培训环节中专门制定模拟比赛计划,邀请专家、评委进行现场打分,模拟正式比赛制造相应紧张气氛,经过多次模拟,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

2.5 专业培训的同时,做到学生的人文关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给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将所有精力投入赛前练习。安排实验室作为培训及练习专用场地,安排专业指导老师,给学生建立QQ群、微信群,选手可以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指导老师进行实时解答。及时购买与大赛匹配的器材及充足的试剂、耗材,满足日常培训需求。选手当下的生活问题都能及时进行沟通同时妥善的解决如实习单位申请、住宿问题等等。

2.6 比赛现场指导学生在比赛中会因为环境的变化或者各种主观或者客

3 结 论

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试金石[5],赛后及时发现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教学中未能重视的环节,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指导老师应多参加院校、行业举办的专业活动,与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行业需求的适宜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 莉,韩际梅.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

业学生技能竞赛实践与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5):19-21

[2] 龚道元,张纪元.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15:16-18

[3] 况利亚.手工白细胞计数操作规范性及技巧性的探究[J].

特别健康,2014,8:633-34

[4] 杨青和.振摇对白细胞目视计数结果的影响[J].医学检验

与临床,2008,19(4):124

[5] 唐柏森.基于职业技能竞赛集训经验,构建高职服装

专业“赛教互融”模式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46-47

本文编辑:刘欣悦

(上接29页)

[J].J Indian Soc Periodontol,2012,16(3):370-4.

[20] Beate S,Thomas,Bürklin,Martin H,et al.Direct thickness

measurements of the hard Palate mucosa[J].Quintessence Int,2010,41(8):149-56.

[21] Schacher B, Bürklin T,Horodko M,et al.Eickholz P.Direct

thickness measurements of the hard Palate mucosa.

Quintessence Int 2010;41:e149-56.

[22] Müller H P, Eger T. Masticatory mucosa and Periodontal

PhenotyPe: a review[J].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02,22(2):172-83.

本文编辑:刘欣悦

(上接31页)

ImPlants,2014,29(SuPPl):25-42.

[12] 满 毅.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医

学,2017,37(07):577-582.

[13] 张永弟,张子昂,杨 光,张润生.口腔种植导板的数字化

设计与3D打印[J].河北工业科技,2018,35(04):283-287.[14] 魏 翔,张善勇,赵华强.数字化技术在前牙区种

植美学中的应用进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8,14(02):105-10.

[15] 韩红娟,吴 浩,任小华,等.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临床

中的精度评价[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8,13(2):186-188.

本文编辑:刘欣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