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克里克塔》
第1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克里克塔》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故事画面,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理解大蛇和波特太太及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感受故事中的亲情以及人与动物*相处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个,图书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开头,了解故事背景 (二)观察画面,在看看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 1.猜猜、看看生日礼物,引出故事主人公——蛇。
2.观察、讲述波特太太照顾大蛇的生活情景,理解波特太太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大蛇。
(1)给蛇喂奶;(2)帮蛇量身高;(3)天冷了给蛇织毛衣。
3.交代主人公“蛇”的名字——克里克塔,引出故事的名称。 4.继续观察画面,感受大蛇克里克塔给波特太太带来的快乐和惊喜。
(1)帮波特太太翻书;(2)陪波特太太上街,帮她拎东西;(3)变成各种数字。
5.展示克里克塔和小朋友共同游戏的画面,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讲述克里克塔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情景。
(2)想象讲述:克里克塔还会变成什么?和小朋友一起玩什么游戏? (三)深化主题,进一步感受儿子对妈妈的爱以及人和动物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1.思考表达:儿子为什么要送给妈妈一条大蛇? 2.引导幼儿说说对蛇的看法。
3.出示绘本,观察封面中克里克塔环绕波特太太的画面,感受其
中的寓意。
(四)延伸活动
自主、完整地阅读绘本《克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大班阅读《克里克塔》活动教案 绘本:《克里克塔》
第一次阅读绘本《克里克塔》就被书里的情节所打动,被画面表现的温馨所感动,被那一抹绿*显现的清新而吸引。图画书描绘的是一条聪明体贴的大蛇克里克塔与它的主人波特太太之间的趣事。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细节,都让读者感受到能与大蛇一起生活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教学目标
1。理解“克里克塔是一条幸福的大蛇”,并能大胆表达、分享阅读中的发现。
2。感受人和动物友好互动的美妙情感。 教学过程
(一)师生悬读,“猜包裹”引出主题 1。阅读封面对题目进行猜想。
师:老师带来一个故事,题目叫“克里克塔”,你觉得“克里克塔”是什么意思?
2。阅读正文,猜想包裹。
师:你觉得这个包裹奇怪吗?为什么?包裹里会是什么? 3。重点阅读,波特太太看到蛇怎么样? 师:老太太怎么了?为什么? 师:你还知道蛇的哪些知识呢? (二)自主阅读,相互交流
教师提出阅读任务:故事的主角是蛇,那么这本书会是一个恐怖的,温馨的,还是有趣的故事呢?请小朋友先翻阅书本,寻找*。
(三)师幼共同阅读图画书 1。蛇的名字叫“克里克塔”。
教师和幼儿一边翻阅图画书,一边讲述故事:波特太太有一个儿子,在巴西研究爬行动物。
师:什么是爬行动物?
继续引领幼儿阅读:包裹里装着的蛇,是儿子送给她的生日礼物,老太太担心蛇有毒,于是去动物园查看,发现它是一种没有毒的大蛇,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大班语言《克里克塔》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标1.观察故事画面,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理解大蛇和波特太太及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感受故事中的亲情以及人与动物*相处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个,图书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开头,了解故事背景 (二)观察画面,在看看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 1.猜猜、看看生日礼物,引出故事主人公——蛇。
2.观察、讲述波特太太照顾大蛇的生活情景,理解波特太太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大蛇。
(1)给蛇喂奶;(2)帮蛇量身高;(3)天冷了给蛇织毛衣。
3.交代主人公“蛇”的名字——克里克塔,引出故事的名称。 4.继续观察画面,感受大蛇克里克塔给波特太太带来的快乐和惊喜。
(1)帮波特太太翻书;(2)陪波特太太上街,帮她拎东西;(3)变成各种数字。
5.展示克里克塔和小朋友共同游戏的画面,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讲述克里克塔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情景。
(2)想象讲述:克里克塔还会变成什么?和小朋友一起玩什么游戏? (三)深化主题,进一步感受儿子对妈妈的爱以及人和动物友好相处
的美好情感
1.思考表达:儿子为什么要送给妈妈一条大蛇? 2.引导幼儿说说对蛇的看法。
3.出示绘本,观察封面中克里克塔环绕波特太太的画面,感受其中的寓意。
(四)延伸活动
自主、完整地阅读绘本《克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大班语言绘本《克里克塔》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了解小蛇与人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感受人与动物*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仔细听,故事开始了。
2、(播放波特奶奶画面)师讲述故事开始:从前,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老奶奶,名叫路易丝。波特,他有一个儿子在巴西,离她很远。波特奶奶一个人生活,你们觉得一个人生活,奶奶会感到怎样?
师:就像你们说的那样,一个人生活的波特奶奶总是感到很孤独,很寂寞。
3、(放邮差图片)一天,波特奶奶的生日到了,邮递员送来了一个奇怪的包裹,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包裹呢?猜猜这个环形的包裹里面会是什么?(从大小、形状来引导)
4、图片(奶奶吓一跳图片):师:打开包裹看看,是什么?(蛇),原来是(一条蛇)!波特奶奶看到蛇,怎么样?(被蛇吓了
一大跳),从哪里看出来吓了一大跳?(动作:手都举起来了,在看看她的表情呢?嘴巴张的圆圆的、大大的,哦,她害怕地眼镜都怎样?(掉下来了),身体怎样?往后倒,把烛台也?撞翻了)
小结:是的,这份礼物真的很特别,如果你们也收到这样的礼物,你会有什么反应?
5、(图片去动物园):师:后来,当波特奶奶知道这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大班绘本综合克里克塔活动说课稿 说设计意图:
这是一本有趣的西方绘本,其中蕴含了许多对儿童发展有价值的东西。本教学活动把平常单一的语言活动多样化,试图在看图讲述和动手游戏的过程中扩展幼儿思维,引导人与动物*相处的美好情感。
说教学目标:
1、能理解画面表达的意思,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交流。 2、能创造*的用绳子进行艺术创意。 3、喜欢分享阅读感受,有继续看书的欲望。 说教学准备: 课件、绳子若干。 说教学过程:
一、用看图讲述的形式,让幼儿用语言对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进行描述。
1、出示封面,通过教师提示引起幼儿兴趣。。
指导语: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你知道“克里克塔”是什么意思吗?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2、出示图1,介绍主人公路易斯奶奶。
1)指导语: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老太太,露易丝,这是露易丝奶奶,她的丈夫去世了,她一个人生活。但她有个儿子,在遥远的地方研究爬行动物。(通过幼儿对爬行动物的理解,扩大幼儿知识面)
2)你知道什么是爬行动物吗?猜一猜,老奶奶的儿子会研究什么
爬行动物呢?
3、出示图2,介绍老奶奶的儿子和爬行动物。
指导语:现在知道老奶奶的儿子研究的是那种爬行动物了吧-----原来是蛇,蛇是爬行动物。
4、出示图3,讨论老奶奶怎么得到蛇的?(老师抛出问题,让幼儿找到*,培养幼儿观察思考的能力)
1)指导语:你看到了什么?蛇是哪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幼儿园大班《克里克塔》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故事画面,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理解大蛇和波特太太及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感受故事中的亲情以及人与动物*相处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个,图书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开头,了解故事背景 (二)观察画面,在看看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 1.猜猜、看看生日礼物,引出故事主人公——蛇。
2.观察、讲述波特太太照顾大蛇的生活情景,理解波特太太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大蛇。
(1)给蛇喂奶;(2)帮蛇量身高;(3)天冷了给蛇织毛衣。
3.交代主人公“蛇”的名字——克里克塔,引出故事的名称。 4.继续观察画面,感受大蛇克里克塔给波特太太带来的快乐和惊喜。
(1)帮波特太太翻书;(2)陪波特太太上街,帮她拎东西;(3)变成各种数字。
5.展示克里克塔和小朋友共同游戏的画面,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讲述克里克塔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情景。
(2)想象讲述:克里克塔还会变成什么?和小朋友一起玩什么游戏? (三)深化主题,进一步感受儿子对妈妈的爱以及人和动物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1.思考表达:儿子为什么要送给妈妈一条大蛇? 2.引导幼儿说说对蛇的看法。
3.出示绘本,观察封面中克里克塔环绕波特太太的画面,感受其中的寓意。
(四)延伸活动
自主、完整地阅读绘本《克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斗萨克斯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故事:*斗萨克斯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小老鼠聪明、善良的形象。 2、知道吸*有害人体健康。 准备: 1、故事视频。
2、萨克斯管图片、录音故事mp3。 过程: 1、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萨克斯管图片,请小朋友说说萨克斯管是干什么用的。(让幼儿知道这是一种西洋乐器)(2)向幼儿介绍萨克斯管的用途并介绍故事《*斗萨克斯》。
2、老师第一遍讲述故事。 组织幼儿讨论。
*斗是谁的?小老鼠为什么要把老爷爷的*斗做成萨克斯管?老爷爷的病是怎样好的?
3、教师出示图片,第二遍讲述故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讲述小老鼠看到老爷爷生病后用*斗做成萨克斯管的情节。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对小老鼠的感觉。
4、请幼儿再次欣赏故事并组织讨论(欣赏故事视频):世界上如果没有*雾多好,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小老鼠聪明、善良的形象。 2、学习用完整、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大胆地质疑。 3、知道吸*有害人体健康。 活动准备:
1、挂图,萨克斯图片,萨克斯音乐一段。 2、录音机,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图,导入活动。 (1)观察图片,大胆质疑。
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师: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你觉得它像什么?(幼儿猜测)(3)欣赏萨克斯音乐。
师:你喜欢这段音乐吗?听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中班情景阅读《克里克塔》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联系故事内容进行思考,能比较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了解小蛇和奶奶及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体验“相亲相爱生活在一起”的幸福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指导要求: 1.了解波特奶奶 2.说说奇怪的生日礼物
二、小蛇和奶奶的幸福生活
1、(连看多幅图片)发现奶奶和小蛇是如何共同生活? 重点:了解奶奶和小蛇如何相亲相爱,共同生活 2、克里克塔上数学课
重点:知道小蛇如何回答数学题 3、我是小蛇变变变
重点:游戏《我是小蛇变变变》
【幼儿用身体来表达表现自己发现的题目*(数字、图形)】 4、续讲故事: l小蛇和朋友们 l小蛇救奶奶 三、延续:友情体验
找找身边像小蛇那样:善良、勇敢、聪明的朋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大班数字美术活动克利的脸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克利的作品,尝试在数字美术平台中使用“小画笔”创作夸张的脸,加深对克利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2.能大胆使用平台中的直线工具,将图案进行分割,表现创意;能大胆使用图形表现脸部五官。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多个大师的自画像,并绘画过《夸张的我》,有使用数字化平台中各种“画笔”和“倒*筒”等功能的经验。
2.克利的两幅作品、幼儿数字美术平台、数字小画板。 活动过程
一、通过白板课件中的拼图游戏感知图形的分割与重组 1.出示圆形的分割图,请幼儿进行拼图游戏。 2.师幼共同感受分割使原形状产生的量与形的变化。 二、幼儿逐一欣赏克利的作品,感受作品的造型特点 1.出示作品1,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师的画,请你们仔细看看,你觉得他画的是什么?
师:这幅画被线条分割成了哪些图形?(这种分割的方法叫做以线造型分割法。)
2.介绍画家及其作品的风格。
师:这位大师就是瑞士著名画家克利,他非常喜欢大胆地使用线条进行画面分割,让人觉得他的画就像有魔力一样。
3.出示作品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了解画面中图形的特点以及**的搭配。
①师:这幅作品使用了什么方法画“脸”的?整张“脸”是被什么分割的?
②师:画中每个*块的颜*都一样吗?
③请幼儿在白板上寻找并用电子笔划出分割图形的线条。 三、幼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大班《好玩的扑克》科学活动优秀教案 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扑克牌站立起来,感知力与平衡的关系。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于大胆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探索扑克的多种玩法中锻炼求异思维,乐于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1、牌人手二十张;大记录表一张;小记录本、记号笔人手一份。 2、不同形状的卡纸若干;红、黄、蓝、绿的牌子各四个;金、银、铜的奖章与幼儿人数对应。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扑克牌,探索扑克牌的各种玩法。 1、提出活动内容,强调探索规则:
师:瞧,老师手上是什么?(扑克牌)今天我们就要用扑克牌玩游戏。玩扑克牌游戏时要遵守下面几条规则:
(1)可以自己玩也可以邀请同伴一起玩。
(2)保管好自己的扑克牌不要跟别人混在一起。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的玩法。 3、幼儿交流分享玩法。
4、教师记录并总结幼儿玩扑克的方法。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玩扑克的。
(教师用大记录表以分类、排序、比大小等形式总结、记录下幼儿的不同玩法。)
二、自由探索“让两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提出探索的问题,强调探索规则:
师:刚才我们总结出很多玩扑克的方法,现在我们要挑战“让两张扑克牌站立”,挑战的要求是
(1)把扑克成功站立在桌上的方法记录在本子上。 (2)一种方法记录一格。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拿着记录本坐回原位。 2、幼儿自 未完,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