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型禽流感的研究介绍
【H7N9简介】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
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
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H7N9传播途径的区别】
(1)传播途径 人流感:人际传播。通常在人员密集地区容易流行。禽流感:可通过禽感染人。(2)潜伏期 人流感:一般为1~4天,平均为2天。禽流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3)死亡率 人流感:普通流感可致死,但死
亡率较低。禽流感:一般死亡率可达60%
【H7N9病例情况】
4月2日,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继上海和安徽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江苏省确诊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据江苏省卫生厅4月2日通报,患者许某,女,45岁,南京市江宁区人,从事活禽宰杀工作。3月19日出现发热、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3月27日上午,由于病情加重转至南京市某医院ICU治疗。3月30日下午,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月2日下午,经中国疾控中心流感中心实验室复核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按照有关要求,4月2日下午,江苏省卫生厅组织专家,依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该患者为江苏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调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49人。经医学观察,截至目前,病例所有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患者桑某,女,48岁,宿迁市沭阳县人,从事板材加工工作。3月19日出现发热、头晕、咳嗽等症状。3月30日,由于病情加重,患者转院到南京市某医院ICU救治。4月2日下午,经江苏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经调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有60人。经医学观察,截至目前,均未发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患者沈某,男,83岁,苏州市吴江区人。3月20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伴胸闷、气喘及胸痛等症状。3月29日,患者病情加重,至吴江区某医院治疗。4月1日,经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确定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按照有关要求,4月2日下午,经江苏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经调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有15人。截至目前,均未发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患者张某,女,32岁,常州人,现居无锡市滨湖区,无业。3月21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3月28日,患者病情加重转入无锡某医院ICU治疗。4月2日下午,该病例被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调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有43人。经医学观察,截至目前,均未发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H7N9沉寂半年后回马一。10月,浙江省新增2例H7N9感染者,病重入院,再次拉响秋冬流感季节防御警报。
【H7N9疫苗的研发进展】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科学家近日亮出人用H7N9病毒疫苗株的防御盾牌。10月26日,浙江大学李兰娟院士带领科研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大学等联合研究组交上了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研制成功的答卷。这是我国自主
研发的首例流感病毒疫苗株。该疫苗株已通过中国医科院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的安全性雪貂评价实验。参照《中国药典》相关技术要求,中国药检院也对该种子株
进行了检定。这意味着其已具备供给H7N9疫苗生产厂家的条件,可进行生产申报。
10月31日,有消息称,国内几家流感疫苗企业已完成H7N9疫苗的部分研发工作,目前正等待WHO派发标准品。不难看出,我国在H7N9疫苗研发方面已形成竞争格局,一场竞技赛正在悄然进行。
H7N9疫苗种子株正式诞生。自浙大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4月3日收到H7N9病例咽拭子样本,到种子株研发成功,正好用了7个月时间。李兰娟院士在发布会上称,上述成果将打破和改变中国流感疫苗株需由外国提供的历史,为及时应对新型流感疫情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对这次科研上的突破,各方观点不一。记者获悉,专门生产流感疫苗的浙江天元生物药业的相关负责人也赶到了成果通报会现场,有意早日促成疫苗生产和上市。此前,华兰生物等厂家拿到毒株后就启动了H7N9的研究项目。比华兰生物更积极的是国药集团。早在5月初,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启动H7N9疫苗研发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专项工作。
中国宣布H7N9疫苗研制计划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先后宣布启动H7N9疫苗研发工作。10月18日,美国卫生机构刚宣称,处于试验阶段的H7N9
疫苗将在美国开始人体临床试验,以验证有关疫苗的安全性及其不同的免疫反应等关键信息。这场发生在中国的流感疫情,已演变为世界范围内的全方位角逐。
但距离批量生产疫苗还有一段距离。种子株只是给疫苗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从种子株到疫苗,还需要生产厂家进一步研发,包括疫苗的安全性、质量以及剂量等,都是生产厂家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某大流行流感疫苗生产厂商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坦言,他们公司从WHO拿到H7N9毒株后,疫苗研发正向前推进。“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最新动态,但H7N9疫苗的批量生产并不是企业说了算。”
他告诉记者,疫苗的生产相对较为特殊,而且是一个系统。WHO提供的毒株能不能用,针对疫情,企业用什么毒株都是需要根据疫情审批的;其次,疫苗投不投产也需要获得许可。所以,企业的把控有限,这要看疫情和临床研究的情况。
“要不要规模化生产疫苗,是基于疫情发展的科学问题,能不能率先研发疫苗并迅速产业化,却是能力问题。”该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
更何况,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关注H7N9的科学家密切保持着对其传染性变化的警惕。由于流感疫苗产品开发滞后,今年4月,记者在参加抗击非典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时,对H7N9疫苗的研制项目,钟南山等多位院士均持保留意见。
那么,历时7个月研制出的疫苗株,是很快用于疫苗批量生产成为保护人体的盾牌,还是步SARS疫苗和H5N1疫苗的后尘,被束之高阁?多家疫苗企业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心情复杂。 【H7N9的预防】
禽流感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源一般都是在鸟禽类中传播,人和鸟禽类密切接触后,病毒直接吸入或者进入黏膜造成感染。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所以无须谈禽流感色变,只要注意个人卫生情况,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干净,不接近禽类病毒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传染。
1、饮食卫生上: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不生食病死家禽家畜的禽肉内脏,煮蛋时蛋白蛋黄要变的坚实方可食用;
2、隔离传染源:避免接触鸡只和粪便,勿用口鼻接近鸡只尾部。不可避免
接触时 应佩戴口罩和手套,处理活得或者冻鸡后,要用清洁液或肥皂彻底清洗双手;解剖活( 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平时加强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和流通:每天应至少开窗10分钟换气两次,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它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6、立即就医:如果接触了病死禽或从禽流感疫区回来后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全身酸痛、发高烧、浑身疼、没劲、关节疼、鼻塞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并告诉医生接触禽类和外出的情况。 【H7N9主要生产厂家】
目前,国内共有十多家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包括华兰生物、科兴生物、天元生物、海王生物、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中生集团)公司旗下的天坛生物等。上述企业中,已有部分企业明确表示,将研发H7N9禽流感疫苗。
4月19日,华兰生物证券事务代表吕成玉称,华兰生物对H7N9甲流疫苗的研发持积极关注的态度,目前正在紧盯世界卫生组织选育毒株的相关情况。科兴生物表示,一旦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疫苗毒株,就能够开始启动疫苗的生产。中生集团一位市场人士也透露,已经启动了H7N9禽流感疫苗的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