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3期 2013年5月 大气科学 Vlo1.37.No.3 Mav 2013 Chinese Journal of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览表 (地球科学部大气科学部分) 项目批准号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依托单位名称 开始日期 结题日期 41205001 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层云区闪电活动特征研究 41205002 闪电CPT事件的宽带综合观测及其物理过程研究 41205003 对全球气候模式中卷云纵向分布的评估及参数化发展 王张飞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Ol3.1.1 2015—12.31 2Ol3—1.1 2015—12.31 2013.1.1 2O15—12.31 2013.杨辉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1205004 低风速和稳定层结条件下总体通量算法改进及其对蒸发波导数值 丁菊丽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预报的影响研究 41205OO5 夏季巴丹吉林沙漠区域残留层与对流边界层的关系研究 4l205006 黄河源区玛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CO21.1 2015.12.31 韩博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2013研究所 1.1 2015.12—31 .收支观测与模拟研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尚伦宇 研究所 2013—1—1 2015.12—3l 王婵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2O13研究所 1—1 2O15.12 3l —41205007 复杂地形上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理想数值模拟研究 41205008 兰州日间稳定边界层生消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马敏劲 兰州大学 2013—1—1 2015.12 3l 41205009 FY.3微波亮温资料同化在区域陆气耦合模拟土壤湿度中的应用 412050lO 基于光纤湍流测量系统的边界层大气光学湍流谱模型研究 4120501 1 强风条件下近海浅水区海一史小康 中国人民空军装备研究院 20l3.1—1 2015.12.3l 梅海平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l3—1—1 2015.12.3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 赵中阔 究所 20l3—1—1 2015.12.31 卢丽萍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龙智勇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黄忠伟 兰卅I大学 李积明 兰州大学 2Ol3—1.1 2015—12.31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Ol5—12.31 20131.1 20l5—12.31 .气动量通量特征研究 41205012 基于遥感资料研究青藏高原地表加热场强度时空变化特征 41205013 基于卫星资料的海上风场重构技术研究 41205014 利用地基激光雷达研究沙尘一生物混合气溶胶的荧光光谱特征 41205015 利用主被动卫星资料反演层积云特性垂直分布的新方法 41205016 中国地区不同云状云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多源云分类产品的比对验 王曼燕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证研究 41205017 提高星载微波资料在热带气旋强度估测精度上的研究 41205018 利用多波段光谱反演对流层臭氧的建模研究 刘晶 中国人民空军装备研究院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l5—12.31 蔡兆男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1205019 三波长拉曼一米激光雷达定量研究云对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 41205020 振转动拉曼激光雷达探测边界层大气温度的方法研究 41205021 基于中红外差频光源的高精度二氧化碳同位素探测 伯广宇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O13—1.1 2Ol5—12.31 曹开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13—1.1 2015—12.31 曹振松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O13.1.1 20l5—12—3 1 4120基于光纤式迈克尔逊干涉的大气气溶胶有效吸收测量方法与应用 5022 研究 邵士勇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13.1.1 20l5—12.31 41205023 基于风廓线雷达回波谱重构数据获取大气湍流廓线的研究 4l205024 多普勒天气雷达地物回波预测及折射率剖面反演研究 孙刚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13.1.1 2015.12—3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 王红光 研究所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l5—12 31 2013.1.1 2015—12—31 4l205025 利用TRMM卫星和CINRAD观测提高地面雷达定量降水估计能力 戚友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1205026 南海发展与不发展热带扰动三维结构的比较研究 王磊 中山大学 41205027 梅雨期大别山地区中尺度涡旋的活动特征及演变机理研究 41205028 我国derecho发生发展的统计特征和数值模拟研究 41205029 华南地 典型飑线系统=维结构及维持栩.制的雷扶 涮研窑 41205030 青藏高原对流系统动热力结构与降水的多源资料综合分析 傅慎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夏茹娣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潘玉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胡亮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15 12—3l 2013.1—1 2015.12.3l 2013—1—1 2015.12—3l 20l31—1 2015.12.31 —41205031 基于线性准地转位涡理论的感热加热强迫的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 张亚妮 国家气象中心 研究 41205032 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高层环境流场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 钱钰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41205033 半平衡动力约束下中尺度资料初始化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41205034 辐散大气中行星波传播新理论及其在亚澳季风区的特征分析 曹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l3—1.1 2015—12.31 2013—1—1 2015.12.31 2Ol3—1—1 2015.12.3l 李艳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1205035 冬季中东急流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41205036 基于多模式集合的陆面蒸散发研究 41205037 用于陆面模拟的中国土壤水力参数集的建立 41205038 青藏高原热力异常影响长江以南地区春季连阴雨的机理研究 邓伟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马朱倩 北京师范大学 坚 河海大学 上官微 北京师范大学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15 12.31 大766 气科学 37卷 Vl01.37 Chinese Journal ofAtmospheric Sciences 项目批准号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依托单位名称 开始日期 结题日期 41205039 中国区域性热浪事件及其基于模式信息的预测技术初步研究 412O5O4O 基于气候复杂网络的中国东部极端降水与夏季雨带分布研究 41205041 ENSO影响下平流层极涡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冬季天气的关系 41205042 西南低空急流季节进程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关系的研究 4l205043 过去千年北大西洋涛动演变的模拟研究 41205044 北半球大气环流对黑潮延伸体年际变化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41205045 青藏高原降水及水汽输送的多资料比较和高分辨率模拟分析 丁婷 国家气候中心 20l3—1—1 2Ol5—12.3l 2Ol3—1—1 2Ol5 12.3l 2013—1—1 2015.12—3l 2O13.1—1 2015.12—3l 2013.1.1 2015—12—31 2Ol3—1—1 2015—12.31 2013—1—1 2015.12.3l 2013.1—1 2O15.12—31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l5—12.31 20l3—1—1 2015—12.3l 2013.1—1 2015.12.31 2013—1一l 2015.12.3l 2013.1.1 2015.12 31 2013.1.1 2015.12—31 20l3.1.1 2015.12.31 20l3—1—1 2015.12.31 2013—1—1 2015.12.3l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l5.12—31 龚志强 国家气候中心 陆春晖 国家气候中心 王东阡 国家气候中心 张冯洁 国家气候中心 蕾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晓丹 中国人民空军装备研究院 2013.1.1 2015—12.31 412O5O46 热带海温经向梯度在Hadley环流变率主导模态的形成、变化中的作用 冯热带太平洋增暖事件和印度洋偶极子事件对东亚夏季风的综合影 41205047 响及机理研究 冯41205048 热带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对我国夏季降水转型的影响 41205049 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对EAP/PJ遥相关型影响的机理研究 41205050 南亚高压在ENSO对东亚夏季气候影响中的调制作用 41205051 末次盛冰期沙尘和海盐气溶胶气候效应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 41205052 热带西太平洋季风槽在热带气旋生成年际变化中的动力作用 41205053 我国东部夏季风雨带降水日变化的南北差异及变化 付建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胡开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屈王武侠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亮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原韦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9O年代末和7O年代末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两次年代际变化之比较 1205054 和机制研究 祝亚丽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春夏季我国西北干旱区对周围大气环流和气候“热垫”作用的机理 41205055 及数值研究 周德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1205056 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季节变化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及其机理 明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1205057 我国冬季南方雨雪与亚洲大气热状况 41205058 北极涛动和ENSO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协同影响 南素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左金清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利用NCEPCFSv2后报资料研究欧亚春季积雪异常对中国夏季 41205059 降水预报的影响 左志燕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1205060 江淮梅雨季节10 ̄30天延伸期降水过程可预报性研究 梁萍 上海市气象局 2013.1.1 20l5.12—31 2013.1.1 2Ol5—12.31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15.12.3l 2013 1—4120506l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施洪波 北京市气象局 41205062 基于模式加权方法的中国未来降水年代际概率预测研究 41205063 东亚西风急流协同变化与我国东部降水异常的关系及其机理 41205064 南亚高压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的调制作用 陈威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杜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贾建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1205065 夏季东亚季风区Hadley环流经向结构变异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 秦育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影响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季节进程和垂直结构的年际变化对中国东部降 41205066 水的影响及其机理 钟珊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1205067 青藏高原东南侧春雨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段玮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1 2015.12—31 2013.1.1 20l5—12—31 2013.1 l 2015—12.31 41205068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西南地区降水的影响研究 胡豪然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013.1.1 20l5—12.3 1 —41205069 南海夏季准双周和20 ̄60天季内振荡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机理 李春晖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 2013研究 究所 1.1 2015.12.3l 41205070 天山北坡树木年轮密度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研究 4120507l 设计气候模式中的冰晶核化参数化方案 41205072 面向高分辨率大气模式的快速与稳定数值方法研究 41205073 基于BGM法结合Hybrid同化开展暴雨短期集合预报方法研究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 喻树龙 究所 2013—1—1 2015.12.31 史湘军 河北省气象局 徐世明 清华大学 陈超辉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2013.1.1 20l5—12—31 2013.1.1 20l5—12.31 20l3—1—1 2015—12.3l 41205074 大尺度初始扰动对暴雨可预报性的影响及在集合预报中的应用 4l205075 积云参数化对区域海气耦合模式模拟东亚夏季气候的影响研究 41205076 三江源区植物生态过程对区域气候影响及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412O5O77 河谷城市PM2.5污染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 关吉平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胡轶佳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2013—1—1 2015.12.3l 2013—1.1 2015.12.3l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李锁锁 研究所 2013—1—1 2015.12—3l 王颖 兰州大学 2013.1—1 2015 12—3l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l5—12.31 2013.1.1 20l5—12.31 4陆面过程模式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参数优化.EFAST和CNOP方法的 1205078 应用探索 李红祺 国家气象中心 41205079 大气环流模式区域双向嵌套新方法的研究 普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区域海气耦合模式FROALS发展完善及其对东亚一西北太平洋季 1205080 风的模拟和预估 邹立维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期 No.3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览表 Projects ofAtmospheric Sciences Supposed by the Department ofEarth Sciences,N ̄ional Natura1... 项目名称 项目 依托单位名称 767 项目批准号 开始日期 结题日期 负责人 41205081 空气质量模式中化学反应机理简化及应用研究 41205082 降雨区域资料同化中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变量平衡约束研究 41205083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不一致性研究 分析 程艳丽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耀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段明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1.1 2015.12.3l 2013.1—1 2015.12—3l 2013.1—1 2015.12—3l 41205084 地表水文循环参数化对植被冠层动态过程模拟的影响及不确定性 俞4l205085 uv.B辐射增强条件下棉花地上与地下部分协同适应机制研究 王41205086 基于雷达测雨技术和数值模式模拟预报的流域洪水预报方法研究 彭41205087 和c4作物对C02浓度与夜温同步升高的响应差异 淼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进 石河子大学 涛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2013.1.1 2O15.12—3l 2013.1.1 2015.12—3l 2013.1,l 2015.12.31 2013。1.1 2015.】2—3】 .谢晓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1205088 羰基化合物与若干活性物种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的理论模 姬越蒙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O13拟研究 1.1 2015—12—31 41205089 大气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中污染源及气象因素贡献的解析方法研究 张裕芬 南开大学 41205090 基于化学富集法的大气气态氨在线测量技术研究 董华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1.1 2Ol5—12.31 2Ol3 1—1 20l5—12.31 41205091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污染源反演方法研究 41205092 柴油机尾气中硝基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研究 41205093 典型有色冶炼区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粒径分布与形态特征研究 唐张晓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l3—1.1 2015-12.31 2Ol3—1.1 2015-12.31 20l3—1—1 2015.12.31 解淑霞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41205094 我国大气中新氢氟碳化物观测方法研究 姚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3—1.1 2015.12—3l 2013—41205095 应用有机示踪物研究四川盆地灰霾天气下大气PM2.5的污染特征 李云春 四川农业大学 和灰霾的形成机制 4l205096 PM2.5中砷的形态特征、转化机制及其可能的健康效应 张蓉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1—1 2015.12 3l 2013.1一l 2015.12.3l .4l205097 人造暖云雾凝结核的核化控制与催化机理 代梦艳 中国人民防化研究院第五 2013研究所 1.1 2015.12—3l 2013.41205098 系留气艇气溶胶采样器研制及气溶胶活化特性的垂直变化的观测 邓兆泽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 1.1 2O15—12 31 41205099 气溶胶冰核对强风暴云微物理过程和降水影响研究 41205100 基于外场试验的人工消雾机理与方法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 41205lO1 中尺度风蚀型开放源起尘机制及预测模型研究 杨慧玲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何陈晖 北京市气象局 莉 天津师范大学 2O13.1.1 2Ol5—12 31 20l3—1.1 2015—12.3 l 2013—1.1 2015 12.31 41205102 大气PM2.5颗粒物吸入暴露生物效应因子及剂量效应研究 41205103 应用地面和卫星观测资料反演中国地区氨气排放源 温占波 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 2Ol3—1—1 2015.12.3l 张霖 北京大学 2013 1—1 2015.12.3l 2013—41205l04 秸秆还田与脲酶/硝化抑制剂耦合施用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 李香兰 北京师范大学 响及其机理探讨 412051O5 气候变化下贸易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基于WIOD数据库的 裴建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MRIO模型 41205106 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颗粒物排放系数研究 1-1 2015.12 3l 2013.1.1 2015.12—31 陈卫卫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 2013研究所 1.1 2Ol5—12.31 .利用同位素C.14和C一13解析东北三江平原大气黑碳气溶胶来源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 4l205l07 研究张世春 20l3—1—1 2015.12.31 以三江站为例 研究所 41205lO8 沙尘和黑碳气溶胶的非球形单颗粒形貌模拟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41205109 人为气溶胶对中国区域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412051 lO 区域点源排放对长三角城市群细颗粒物污染影响机制研究 412051ll 东亚地区黑碳气溶胶与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相互影响研究 412051 l2 兰州地区黑碳和沙尘气溶胶偏振特性观测研究 412051 l3 增强uv—B辐射对元阳梯田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与机理研究 4I2051 14 中国观测风速长期变化的原因和机制研究 412051 15 基于单颗粒物分析技术的沙尘气溶胶细粒子内部混合特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 张学磊 研究所 2013—1-1 2015.12.31 李赵树 南京大学 瑜 南京大学 2013.1.1 2O15.12—31 2013.1.1 20l5—12—31 2013.1.1 2Ol5—12—31 2013.1.1 20l5—12—31 20l3—1 1 20l5—12 31 20I3.1.1 20l5—12.31 20l3.1.1 20l5—12.31 2Ol3—庄炳亮 南京大学 曹贤洁 兰卅I大学 何永美 云南农业大学 江滢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张文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41205l16 双参数层云微物理方案在气候模式中的应用及气溶胶间接效应的 王志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初步研究 41205l17 湿地(稻田和芦苇)土壤CO2排放对冻融过程的响应机制 周莉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1.1 2015—12.31 2013.1-1 2015.12.3l 41205118 氮沉降对新生滨海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规律 412051l9 大气灰霾微物理参数多波长拉曼激光雷达探测研究 41205120 基于光声光谱探测大气气溶胶光吸收新方法研究 谢宝华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刘2013.1.1 2O15.12.31 董云升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13.1.1 20l5.12—31 锟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13.1.1 20l5—12.3 1 41205121 北京地区细粒子数浓度粒径分布及分粒径化学组分的城郊对比研究 赵普生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20l3—1.1 2015—12.31 41205122 基于物种示踪方法研究长三角大气细颗粒物中关键组分的污染来源 李莉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3—1.1 2015.12.31 大768 气科学 37卷 Vl01.37 Chinese Joumal ofAtmospheric Sciences 项目批准号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依托单位名称 开始日期 结题日期 41205123 基于实测气溶胶光学参数改进空气质量模式对区域光解过程的模 邓拟能力 涛 中国气象局广卅I热带海洋气象研 2013究所 .1.1 2015.12.31 41205124 青藏高原南部树木年轮降水记录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1205125 复杂天空云状的特征描述及自动识别研究 41205126 气象探测环境代表性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评估方法研究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 尚华明 究所 2013.1.1 2015.12—31 刘磊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2013.1.1 2015.12.31 2013.1.1 2015—12.31 杨元建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4l210007 欧亚中高纬区冬春季气候变化及其未来情景研究 41210304007 高影响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动力学及可预报性国际研讨会 门论坛 王会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李建平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1.1 20l7.12 31 2012_8.6 2O12—12.31 4121030401O 第九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环境保护双 杜41210304012 中国一国际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联合研讨会:区域与全 廖球气候研究的前沿与挑战 41210304014 2012水文集合预报实验(HEPEX)国际学术大会 41210304024 贵州暴雨、冻雨国际研究会 41210304046 东南亚天气与气候国际学术研讨会 41210304047 全球大气化学2012年国际大会一人类世的大气化学 可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l2—3—28 20l2—12.31 2Ol27.16 2012—12.31 —段青云 北京师范大学 高守亭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琚建华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朱彤 北京大学 2012.1O.22 2012—12.3 l 20l2.9.2 20l2—12.3 1 2012.6.1 20l2—12 31 2012.6.1 20l2—12.31 4121l 140234 东亚冬季风的长期变化及其对中南半岛地区的影响 王林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2—6.1 2014—12 31 2012.6.1 2014 12 3 1 4l2l1 14023不同生态系统地气间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量交换特征及升到区域尺 5 度的不确定性研究 刘辉志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121 l140352 MJO、ENSO和亚洲季风环流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云南和泰国极 琚建华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端旱涝的影响 41211 140353 南亚夏季风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中泰气候异常的影响 温之平 中山大学 20126.1 2014—12 3 1 .2012.6.1 2014—12.3 1 41222033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41222034 古气候模拟 41222035 大气有机气体及有机气溶胶 41222036 人为源排放定量表征 41225018 大气化学与气候的相互作用以及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 41225019 大气环境数值模拟与预报 41230419 利用多源卫星资料对东亚季风区云和降水结构的研究 辛金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姜大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傅宗玫 北京大学 张强 清华大学 田文寿 兰州大学 王自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傅云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O13.1.1 20l5—12.31 2013.1.1 2Ol5—12 31 2013.1 1 2015—12 3 1 2013.1.1 20l5—12.3 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l7—12 3 1 20131.1 20l7.12 31 .41230420 可预报性研究中最优前期征兆与增长最快初始误差的相似性及其 穆在目标观测中的应用 4123042 1 中尺度带状对流性天气的发展机理和数值模拟研究 41230422 欧亚表层热力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的物理机制研究 41230523 末次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冰川变化空间分异与驱动机制研究 41230524 印度季风变化与东亚季风耦合关系:石笋同位素记录研究 41230525 中国黄土10Be示踪的古地磁场变化研究 41230526 我国北方风成沉积物质来源的微观矿物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费建芳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陈海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易朝路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程海 西安交通大学 周卫健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季峻峰 南京大学 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1.1 2Ol7 12 31 2013.1.1 20l7—1201 2O13.1.1 2Ol7—12.31 2013.1.1 2O17.12—31 2013 1.1 2017.12.31 2013.1.1 2017.12.31 2013.41230527 全球变暖背景下两类太平洋增温型对东亚冬、夏季风和台风活动的 陈影响及其机理 1—1 2017.12.31 1.1 20l7一l2 31 41230528 降尺度与多模式结合的中国未来气候变化概率预估及其不确定性 江志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 41230529 南大洋N20源汇格局:驱动机制及其对海洋N20收支的影响 陈立奇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20l3.2013.1.1 2O17.12 31 4126500l 基于雷达和卫星低纬高原强对流风暴演变及闪电特征研究 张腾飞 云南省气象台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41265002 基于观测试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发展 刘永强 大学 及模拟 41265003 鄱阳湖对过境对流天气影响的机理研究 刘熙明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013.1.1 2O16.12.31 41265004 内蒙古暴风雪成因及预报技术研究 4l265005 静止锋冷区高架雷暴产生冰雹的成因及环境要素 孙永刚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 万写阴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 31 41265006 纳木错湖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的应用与模拟方法研究 41265007 台风对橡胶林的影响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41265008 贵州典型酸雨区城市大气细颗粒物理化特征与生物毒性研究 41265009 南昌地区黑碳气溶胶的降水清除系数、效率与作用机制 普多旺 大学 张京红 海南省气象台 李金娟 贵州大学 黄虹 南昌大学 2013—1.1 2016.12 3l 2013—1—1 2016.12 3l 2Ol3.1.1 2016.12 31 2013.1.1 20l6—12.31 412650lO 甘蔗种植和秸秆管理对蔗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和氮素淋溶的影响 罗献宝 广西大学 2013.1.1 20l6—12 31 3期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览表 No.3 Projects ofAtmospheric Sciences Suppor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N ̄ional Natural… 769 项目批准号 项目名称 项目 依托单位名称 开始日期 结题日期 负责人 4126501 l 基于开径式非相干宽带腔增强吸收光谱大气中HONO探测方法的 研究 吴涛 南昌航空大学 2013.1.1 2016.12—31 4127500l 西北太平洋季风多尺度环流在热带气旋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数值模 拟研究 陈光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 1.1 2016.12—31 41275002 致洪暴雨过程中准平衡中尺度涡旋持续性发展的机理研究 钟玮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2013 1—1 2016.12—3l 41275003 通用土壤一雪盖耦合模型的改进和与SSiB和WRF.SSiB模型的耦 李倩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合研究 .1.1 2O16.12—3l 41275004 热带云的非绝热加热结构及其对热带大气环流的影响 袁健 南京大学 2013.1.1 2016.12.3l 41275005 高原雷暴演变与总闪电和初始闪电关系的观测研究 赵阳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2013—1—1 2016.12.3l 41275006 干旱区边界层对流对沙尘抬升和传输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黄倩 兰州大学 2Ol3.1—1 2016.12.3l 41275007 气溶胶辐射对华北区域性持续重度污染天气影响的模拟研究 王宏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Ol3—1—1 2016.12.31 41275008 三维粒子全分档雷暴云起电模式的建立和电活动特征的研究 郭凤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l3—1—1 2016 12.31 41275009 红闪(sprite)对地闪的非线性响应与干涉效应研究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l3.1—1 2016—12.31 41275010 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确定珠穆朗玛峰地区复杂地表区域热通量 马耀明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13.1.1 2016—12.31 4127501 1 我国西北几类典型裸土下垫面地表反射率和发射率的参数化和比 较研究 韦志刚 北京师范大学 20l3—1.1 20l6—12.31 41275012 我国范围网格化月蒸散发的估算及其模式模拟 曾新民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2013.1.1 20l6—12.31 41275013 基于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相位补偿的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数值模拟 方法 李洪平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1 2O16—12.31 41275014 雪面微气象特征和能量水分输送的观测研究 陈世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2013研究所 。1.1 2O16—12.31 412750l5 巴丹吉林沙漠沙尘暴对大气边界层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影响及其局 地气候效应研究 李万元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研究所 2013.1.1 2016.12—31 41275016 不同下垫面大气湍流相干结构特征及其对地表通量传输的贡献 张宇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2013.1—1 2O16.12—3l 412750l7 环珠江口地区大气边界层精细结构研究 范绍佳 中山大学 2013.1—1 2016.12.3l 41275018 影响 华南森林干沉降速率参数化改进对区域活性氧化氮沉降量估算的 王雪梅 中山大学 2013—1—1 2016.12.3l 41275019 干旱区均匀裸土型陆气相互作用中几个关键问题的观测研究 左洪超 兰卅f大学 2013 1—1 2016.12—3l 41275020 氐平流层下非Kolmogorov湍流统计特征与大气光学湍流参数化研究 吴晓庆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13.1.1 2016.12.3l 41275021 上海城市热岛和海陆风相互作用对热对流影响的机制研究 谈建国 上海市气象局 2013—1—1 2016.12—3l 41275022 最近30年北京城市化对近地层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志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1—1 2016.12.3l 41275023 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地表实际蒸散和二氧化碳通量的变化特征 刘辉志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1—1 2016.12.31 41275024 浅水湖泊陆面模型的发展及耦合应用 王咏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1—1 2016 12.3l 4l275025 华南海雾边界层过程的观测研究 黄健 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 2013一l一1 2016.12.3I 41275026 卫星遥感定量评估中国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 张强 清华大学 2013—1—1 2016.12.3l 41275027 差分吸收光谱断层扫描技术重构大气痕量气体空间分布方法及其 李素文 淮北师范大学 2应用研究 0l3—1—1 2016.12.31 4l275028 青藏高原中部那曲河流域地气水分交换过程研究 仲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Ol3—1—1 2O16。12.31 41275029 红外高光谱探测资料信息提取研究 张水平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20l3—1—1 2016—12.31 41275030 梅雨期降水卫星高精度连续反演和现时预报研究 郁凡 南京大学 2013.1.1 2016一l2.3l 41275031 登陆台风内核区降水非对称结构的多普勒雷达观测研究 赵坤 南京大学 2013.1.1 2016—12—31 41275032 基于综合孔径的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毫米波大气探测载荷理论 与关键技术研究 陈柯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1 2016—12.31 41275033 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湿度卫星微波遥感研究 王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13.1.1 2O16.12 3l 41275034 基于月球观测的静止气象卫星热发射波段辐射定标与精度评估 郭强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013 1.1 2O16.12—31 41275035 利用CALIPSO资料研究极地平流层云对卫星监测臭氧损耗精度的 黄富祥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013.1.1 2O16.12—31 影响 41275036 基于对运动做出贡献的像元指定卫星风高度的算法研究 许健民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013.1.1 2016.12—31 41275037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监测大气NO 气体垂直廓线算法研究 司福祺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13.1.1 2016—12—31 41275038 利用被动差分吸收光谱仪观测的Ring效应研究气溶胶光学特性 谢品华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13.1.1 20l6—12—31 41275039 内蒙高原浅对流云的观测研究 陈洪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1.1 20l6.12.31 大770 气科学 37卷 Vb1.37 Chinese Journal ofAtmospheric Sciences 项目批准号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霍依托单位名称 开始日期 结题日期 2013 1—1 2O16.12.3l 2013.1.1 2016.12.3l 20l3.41275040 华北地区三维云结构特征遥感和三维云场构建方法研究 41275041 飑线中尺度三维精细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研究 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周海光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1275042 探空温度传感器太阳辐射误差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与微型化设计 刘清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 41275043 零度层亮带的成因理论模拟与分析研究 41275044 回波合并在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生成演变中的作用研究 王振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王俊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1.1 2016.12—31 20l3.1.1 2016—12.3 1 2013—1—1 2016—12 31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l6—12—31 41275045 低纬高原昆明地区上空大气臭氧总量及垂直廓线分布的对比观测研究 王卫国 云南大学 41275046 临近空间大气风、温时空变化特征及低层大气活动对其的影响 41275O47 亚洲平流层气溶胶分布特征和变化机理及其气候效应研究 41275048 水汽影响热带气旋结构的机理研究 41275049 西北太平洋上爆发性气旋发展机理的研究 41275050 青藏高原东南缘异常大气垂直结构对下游暴雨天气的影响 李倩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杨景梅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张 北京大学 傅刚 中国海洋大学 施晓晖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1275051 基于加密观测科学试验曲西南涡及其暴雨过程研究 理研究 李跃清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013..1..1 2016—12.31 —41275052 青藏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持续活动的大尺度条件与东移发展的机 郁淑华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01341275053 华南沿海季风槽强降水对流系统及其与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 41275054 QBO影响和调制东亚冬季风的机理研究 41275055 热带气旋路径与强度预报的观测资料影响性研究 1—1 2016—12.3l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 蒙伟光 究所 2013.1—1 2016.12.3l 鲍名 南京大学 2013.1—1 2016.12 3l 2013.1.1 2016.12—31 储可宽 南京大学 41275056 影响登陆台风外雨带生成、发展和传播的机制研究 4l275057 台风边界层结构和台风眼区边界层中的上升流 41275058 下界面过程影响东亚瞬变涡旋季节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41275059 登陆台风螺旋雨带结构变化动力学研究 41275060 海南岛秋季暴雨的形成机制及微物理过程研究 唐晓东 南京大学 王张张元 南京大学 洋 南京大学 熠 南京大学 2013.1.1 20l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l 李江南 中山大学 41275061 高原冬、春积雪异常在冬、夏季风系统转换中的热力强迫作用 41275062 非线性机制对ENSO循环的影响 王澄海 兰卅I大学 林万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1—1 2016.12—31 2013.1一l 20l6.12—31 41275063 大气模式中边界层和低云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和计算方法之研究 王必正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1—1 2016.12—3l 2013.41275064 中纬度海表面温度锋和海洋中尺度涡对北大西洋涛动及其多尺度 钟霖浩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41275065 非地转过程中平流过程与调整适应过程的分解分析方法及其在梅 周玉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雨锋暴雨系统发展演变中的应用研究 41275066 孟加拉湾热带气旋活动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41275067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41275068 北太平洋冬季风暴轴异常对西风急流南北位置变动的维持机理 41275069 南亚夏季风降水年际变异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的机理研究 41275070 副热带急流向极地移动及其对中国北方气候的影响 41275072 东亚中低纬臭氧层演变与环流系统及气候灾害关系的研究 李英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1.1 2O16.12—31 20l3—1.1 20l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O16—12—31 2013.1.1 2O16.12.3l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O16.12—31 2O13.1.1 2016.12—3 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l6.12—31 2013.1.1 20l6—12—31 20l3.1.1 20l6—12—31 曾智华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任雪娟 南京大学 孙旭光 南京大学 付强 兰州大学 41275071 中亚内陆区与亚洲季风区全新世大暖期“干湿错位相”现象之模拟研究 靳立亚 兰州大学 郭世昌 云南大学 4全球变暖背景下黄淮区域夏季旱涝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和预测方法 1275073 研究 陈丽娟 国家气候中心 41275074 基于空间图像的气候突变检测方法研究 41275075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41275076 基于多源降水观测的全球高分辨率再分析降水融合方法研究 41275077 冰云辐射性质参数化对东亚夏季风模拟的影响研究 41275078 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层大气遥相关的演变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41275079 青藏高原夏季风与东亚夏季风的相互关系研究 41275080 暖池区季节内振荡的变化及其对我国旱涝的影响 何文平 国家气候中心 李伟平 国家气候中心 聂肃平 国家气候中心 汪方 国家气候中心 周波涛 国家气候中心 范广洲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巩远发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区域海气相互作用和印度太平洋遥强迫在南中国海地区年际气候 41275081 变化中的作用 吴仁广 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历史和未来百年尺度的植被碳水通量与气候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关 41275082 键区研究 丹41275083 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变化对东亚夏季气候的影响机理及其相关预测 黄技术研究 利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Ol3—1.1 2016—12—31 20l3 1.1 20l6—12.31 2013—1.1 2016一l2.31 3期 No.3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览表 Projects ofAtmospheric Sciences Supported by the Department ofEarth Sciences,N ̄ional Natura1...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依托单位名称 771 项目批准号 开始日期 结题日期 2013—1—1 2016.12.31 2013 1—1 2016.12.31 41275084 海洋环流模式中的内波混合参数化方法研究 41275085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区域气候及水文效应 刘海龙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马柱国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1275086 北大西洋涛动对其下游影响的两类不同路径特征研究 41275087 气候过程外强迫因子的提取与分析方法 41275088 夏季亚洲大地形双加热的变异及其对亚洲季风的影响 宋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革丽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吴国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l3—1—1 2016.12.31 2Ol3—1—1 2016—12.31 2O13—1.1 2O16.12.31 41275089 陆面反馈对西南干旱的影响 张井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霞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Ol3.1.1 2016—12.31 20131.1 20l6—12.31 .41275090 陆面模式AVIM模式的改进和发展:建立新的森林陆面生物物理过 张程模型 4127509l 长江中下游流域多尺度干旱监测指标的适应性研究 41275092 长江流域重大干旱事件的监测和形成机理研究 41275093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研究 41275094 东中国海黑潮在东亚区域气候及其变化中的作用 41275095 青藏高原大气水汽含量演变特征及其与夏季旱涝的关系 41275096 极涡和东北亚阻塞高压活动与东北地区初夏降水异常 41275097 华西秋雨年际变化规律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41275098 地球系统模式耦合方法研究 41275099 鞍型场中对流层低层B中尺度涡旋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 41275100 华南沿海与内陆城市酸雨形成机理的对比研究 41275 1Ol 夏季中尺度强降水天气系统的可预报性研究 41275102 基于集合的四维变分方法用于雷达资料同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41275103 一个改进的垂直一倾斜对流参数化方案研究 41275104 东亚季风区云计算参数化方案研究 412751O5 面向数值预报的地面资料质量控制与同化技术研究 41275106 全球三次样条格式数值模式动力框架与理想场试验研究 蔡晓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陆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1.1 20l6—12.3 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l6—12.3 1 2O13.1.1 2Ol6—12.31 2013.1.1 20l6.12—31 吴立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徐海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周顺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沈柏竹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马振峰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013.1.1 20l6—12—31 刘利 清华大学 2O13.1.1 2Ol6—12—3 1 2013.1.1 2016—12—31 2013.1,l 20l6—12—31 2O13.1.1 20l6—12—31 2013.1.1 2O16.12.31 2013 1.1 2016.12—31 2013.1.1 2O1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姜勇强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樊琦 中山大学 贝耐芳 西安交通大学 邵爱梅 兰 I'1大学 邓莲堂 国家气象中心 徐国强 国家气象中心 徐枝芳 国家气象中心 辜旭赞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41275107 随机物理过程和中尺度暴雨集合预报研究 41275108 基于CMIP5试验的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水循环模拟研究 41275109 东亚地区数值预报可预报极限及预报不确定性研究 412751 1O 基于多陆面模式集合研究中国干旱演变趋势 412751l1 基于GRAPES模式的ETKF.3DVAR混合同化系统的发展研究 412751 l2 基于气象信息的飞行航路动态模拟和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 李俊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2013.1.1 2013.12—31 2013.1 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 2016.12—31 2013.1.1 2O16.12 31 2013.1一l 2O16.12.3l 2013.冯锦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钟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爱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马旭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王洪庆 北京大学 杰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412751 l3 结合反问题正则化思想及信息容量方法的南海海面风场多源数据 项的融合方法研究 1.1 2016.12—31 1.1 2Ol6.12—31 412751 14 基于卫星资料同化及WRF云一辐射耦合模式的太阳能模拟和预报 程兴宏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改进方法研究 41275l15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增温影响作物需水量变化机理研究 俄有浩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3.2013.1.1 20l6.12—31 412751】6 基于Hadoop的气象云存储与数据处理平台的研究 41275Il7 昼夜温差对设施番茄品质形成的机理及数值模拟 41275l18 半干旱区作物干旱致灾过程特征及其若干阈值研究 41275l19 气候变化背景下积雪对棉铃虫越冬蛹的影响研究 41275120 北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地表径流量场的树轮重建 4127512l 民用生物质燃烧排放有机碳气溶胶的吸光特性研究 薛胜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杨再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1.1 2016—12 31 2013.1.1 2O16—12.31 王润元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2013.1.1 2016—12.31 黄健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 2013 1究所 1 2O16.12—31 .袁玉江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 2013究所 1—1 2016.12.3l .李兴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1.1 2016.12.31 41275122 海陆风相互作用下中国南海海域的大气化学和气象特征研究 41275 123 华北地区大气五氧化二氮化学过程对区域空气污染的影响研究 41275124 基于车载技术的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组分清单研究 41275 125 大气化学氧化过程对中重度雾霾持续时间的影响 41275126 基于热挥发性的气溶胶化学组分分离和光学性质测量 郭王海 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韬 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1 20l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l 2013—姚志良 北京工商大学 陈忠明 北京大学 杨新 复日大学 41275127 同步辐射光电离/垂直加速质谱技术研究甲基丁烯醇的大气光氧化 刘付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反应过程 41275128 基于大气化学模式中气溶胶变量优化组合的多源观测资料同化研 臧增亮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 究 41275129 烟花导致臭氧生成的光化学机理观测与模拟研究 丁爱军 南京大学 1—1 2016.12.3l 1—1 2016.12.3l 2013.2013.1.1 2016.12.31 大772 气科学 37卷 Vl01.37 Chinese Journal ofAtmosphenc Sciences 项目批准号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依托单位名称 开始日期 结题日期 2013.1.1 2016.12—3l 2Ol3一l一1 2016.12—31 2013.1一l 2016.12—31 2013.1.1 20l6.12—31 2013.1.1 2Ol6—12.31 41275130 海源有机物排放及其对大气气溶胶特性影响的研究 41275131 有机胺在大气颗粒物及模型颗粒物上的摄取及其非均相氧化 41275132 基于前向小角度散射的气溶胶单粒子形态分类 41275133 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特征研究 41275134 燃煤颗粒物精细化来源解析研究 赖森潮 华南理工大学 刘永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方丁黎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段菁春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41275l35 不同氧化剂条件下家具板材释放VOCs的SOA生成转化机理研究 耿春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41275l36 大气中单萜烯与氯气、臭氧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41275l37 我国亚热带人工林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研究 41275l38 华北城市烟羽演变规律及其对跨界输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吴海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2013—1.1 20l6—12.31 20l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白建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李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扬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1275139 北京大气活性氮氧化物转化物(NOz)变化规律及其对灰霾天影响 孙的观测研究 41275140 青藏高原对流层BrO的地基MAX—DOAS遥感观测研究 41275141 华北背景地区有机气溶胶类型及其形成与化学演变特征研究 41275142 长三角地区有机胺和有机酸的检测和源解析 41275143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气溶胶收支特征和相互影响的模拟研究 41275144 浅对流云对污染物的垂直输送机制研究 4l275l45 珠三角地区短期天气过程中大气气溶胶对云和降水的影响 4l275l46 干涉法测量云粒子谱分布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41275147 海洋浅对流云雨滴形成的微物理和动力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41275148 不同云动力条件和气溶胶背景吸湿性催化剂催化模拟研究 41275149 单分散催化剂成冰机理的实验研究 41275150 层状云系过冷水区分布规律的飞机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41275151 三级分档雾水化学与雾微结构相关性研究 41275152 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对云凝结核活性的影响研究 4l275153 北太平洋地区冬季气溶胶和云的相互作用研究 41275154 温带阔叶红松林经营管理与土壤碳截获关系研究 41275155 利用MODIS火区辐射功率估算中国田间秸秆燃烧排放的研究 41275l56 HFC.134a的大气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4l275l57 气溶胶云下雨洗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1.1 2016.12.3l 马建中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养梅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郑朱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O16—12—31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l6—12—31 2013—1.1 2016—12.31 20l3—1—1 20l6一l2.3l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3.12—3l 2013.1.1 2O16.12—31 2013.1.1 20l6.12 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l6—12.3 1 2013.1.1 20l6—12.31 2013—1—1 2Ol6—12.31 2013—1—1 2016 12.3l —薛惠文 北京大学 林文实 中山大学 张红霞 天津大学 孙继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楼小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苏正军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周毓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樊曙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艳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国辉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刘滨凡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宋宇 北京大学 张剑波 北京大学 亢燕铭 东华大学 研究所 41275158 东北黑土地区农业生产人为源气溶胶排放模型研究 童全松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 20131—1 2016.12—31 基于低温雨雪冰冻模拟环境的运动生理响应及其适应物质筛 41275159 选研究 安玉香 沈阳师范大学 41275 16O 地膜覆盖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 41275161 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甲烷氧化覆盖材料选择及功能强化机制 41275162 近五十年我国小雨减少原因的深入分析和模拟研究 4l275l63 肉牛养殖场尺度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减排机制研究 41275164 虚旋风气溶胶分级采样器的采样机理及其应用 41275165 中国紫外辐射气候学特征及其历史数据重构方法研究 江长胜 西南大学 李国学 中国农业大学 吴涧 云南大学 高志岭 河北农业大学 向荣彪 华中农业大学 胡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1 1 2016—12—31 2013.1.1 2016.12.3l 2013.1一l 2016.12—31 2013.1.1 2016.12.31 2013.1.1 20l6—12.31 20l3.1.1 2016.12.31 20l3—1 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l 41275166 温带森林土壤CH4吸收和N2O排放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响应机制 徐星凯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1275167 黑碳气溶胶观测中的光学饱和效应研究 41275168 我国西部黑碳和沙尘气溶胶的分布、来源与输送特征 王亚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铁学熙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平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013—1—1 2016.12.3l 2013.1—1 2016.12—31 2013.41275l69 基于树干液流的森林冠层对大气非C02痕量气体SO2、N 、03的 赵吸收通量 1.1 2016—12—31 41281260286 2012年气候变化研讨会 4128l26O459 2012气候变化研讨会 4128126O461 2012年气候变化研讨会 4128l260463 2012气候变化研讨会 郑循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陈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2一l1—26 2012.12—31 2012—1 1—26 2012.12—31 肖子牛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2012—11.26 2012一l2—31 张强 清华大学 2012.11.26 201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