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框架结构的承重方案有 横向承重 、 纵向承重 、 纵横向承重 。 2、框架结构在计算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的内力时,分别按 进行计算。
3、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梯形 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三角形 分布。 4、计算排架考虑多台吊车竖向荷载时,对一层吊车单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吊车台数不应多余 2 台。对一层吊车的对跨厂房的每个排架,不宜多于 4 台。
5、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时,除底层柱外,其余层柱线刚度乘以 0.9 , 相应传递系数为 1/3 。
6、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在其支座处的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位置应取在支座 边缘 处,这是因为 。
7、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轴线 之间的距离。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净跨 。
8、轴心受拉构件施工阶段的验算包括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抗裂度验算 两个方面的验算。
9、等高排架常采用 剪力分配法 法进行内力分析,不等高排架常采用 力法 法进行内力分析。 10、框架结构在计算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的内力时,分别按 进行计算。 11、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有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由于 弹性内力 引起的, 第二过程是由于 塑性铰 引起的。
12、为了减小结构的温度应力,可设置伸缩缝将厂房分成几个温度区段。温度区段的长度取决于 结构的类型 、
温度的变化情况 和结构所处的环境。
13、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与 梁的线刚度 、 柱的线刚度 、 层高 等因数有关。
二、单项选择题
1、连续单向板内跨的计算跨度( D )。
A、无论弹性计算方法还是塑性计算方法均采用净跨
B、无论弹性计算方法还是塑性计算方法均采用支座中心间的距离 C、弹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 D、塑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
2、五等跨连续梁,为使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小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A )。 A、1,2,5跨 B、1,2,4跨
C、1,3,5跨 D、2,4跨 3、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存在内力重分布是因为( C )。
A、混凝土的抗拉性能不同 B、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 C、各截面刚度不断变化,塑性铰的形成 D、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 4、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一般不应小于( B )。
A、l0/35 B、l0/40 C、l0/45 D、l0/50 5、影响砌体结构房屋空间工作性能的主要因数是( D )。 A、房屋结构所用块材和砂浆的强度等级;
B、外纵墙的高厚比和门窗洞口的开设是否超过规定; C、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 D、房屋屋盖、楼盖的类别和横墙的间距。
6、在混合结构房屋内力计算时,可根据( C )判断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A、横墙的间距; B、楼(屋)盖类别 C、横墙的间距及楼(屋)盖类别 D、房屋墙体所用材料 7、单层厂房的柱间支撑应布置在( A )处
A、伸缩缝区段的或临近 B、伸缩缝区段的两端 C、分别从伸缩缝区段两个端头算起的第二柱距内 8、单层厂房排架柱侧向刚度D0的定义是( A ) A、使柱顶产生单位水平位移需要在柱顶施加的水平力值 B、在柱顶作用单位水平力使柱顶产生的水平位移值 C、在柱顶作用水平力,使柱底产生的转角值。 9、以下关于框架的观点,哪个是正确的?( C )
A、按照D值法,线刚度大的柱上的剪力必大于线刚度小的柱上的剪力 B、反弯点法在计算柱的抗侧刚度时考虑了节点的转动 C、按照D值法,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与框架的层数有关 D、D值法比反弯点法求得的柱抗侧移刚度大
10、关于在大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集中荷载的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的配置,下列何种表述正确?(A、附加横向钢筋不承担集中荷载,仅是梁的构造配筋; B、附加箍筋可代替剪跨内一部分受剪箍筋;
C、附加吊筋如满足弯起钢筋计算面积的要求,可代替一道弯起钢筋
D、当采用吊筋时,其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20d。 11、混凝土平面楼盖按结构形式分类,主要分为( A ) A、单(双)向板肋形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和无梁楼盖 B、钢筋混凝土楼盖、钢和钢筋混凝土组合楼盖、木楼盖 C、预应力楼盖、非预应力楼盖、部分预应力楼盖 D、现浇楼盖、装配式楼盖、装配整体式楼盖
12、按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内力时,采用折算荷载的原因是( A )。
D ) A、考虑支座的弹性约束,使支座及跨中弯矩与实际不符; B、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 C、考虑板和次梁的荷载有可能比理论荷载大; D、将跨中和支座计算弯矩都适当放大,以策安全。
13、关于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多层多跨框架内力的分层法,下列何种说法有错?( D ) A、框架几何尺寸及荷载接近对称,假定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水平侧移可忽略不计; B、假定每层梁上的荷载只对本层梁、柱产生影响,忽略对其他层的影响; C、除底层柱以外的其他层柱的刚度应乘以0.9折减系数; D、柱弯矩传递系数均取为1/3。
14、牛腿设计的下列各项内容何项不正确?( C ) A、移控制斜裂缝不出现的条件确定b、h; B、由三角桁架模型导出的公式计算受弯承载力;
C、按牛腿有效截面计算的ρ不应小于0.2%及0.45ft/fy,不宜大于0.6%;
1.75D、箍筋和弯起钢筋按构造配置,是因为剪力设计值
V1ftbh0
15、关于现浇板的计算及配筋构造,下列何项内容错误?( B ) A、两对边支撑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B、双向板沿长边方向的受力钢筋放在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的内侧; C、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
D、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16、即使塑性铰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弯矩调幅值也必须加以,主要是考虑到( C )。A、力的平衡 B、施工方便 C、正常使用要求 D、经济性
17、五等跨连续梁,为使边支座出现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 C )。 A、1,2,5跨 B、1,2,4跨 C、1,3,5跨 D、2,4跨
18、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在主梁上设附加箍筋或吊筋,这是为了( B )。
A、补足因次梁通过而少放的箍筋 B、考虑间接加载于主梁腹部将引起斜裂缝 C、弥补主梁受剪承载力不足 D、弥补次梁受剪承载力不足 19、矩形简支双向板,板角在主弯矩作用下( D )。
A、板面和板底均产生环状裂缝 B、板底产生对角裂缝
C、板面产生对角裂缝,板底产生环状裂缝 D、板底产生对角裂缝,板面产生环状裂缝 20、吊车的横向水平荷载作用在( A )处。
A、吊车梁顶面的水平处 B、吊车轨顶水平处 C、吊车梁底面,即牛腿顶面水平处
21、有一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单层厂房柱,由内力组合得到的某控制截面的三组内力如下,其中( 内力组合。
A、M=120KN.m , N=340kN B、M=-50kN.m ,N=330kN
A )是最不利的 C、M=80kN.m ,N=350kN
22、单层厂房排架柱内力组合中可变荷载的下列特点,何项有误?( C )
A、吊车竖向荷载,每跨都有Dmax在左、Dmin在右及Dmin在左、Dmax在右两种情况;每次选一种; B、吊车横向水平荷载Hmax同时作用在该跨左、右两柱,且有正、反两个方向; C、由Dmax或Dmin必有Hmax,但有Hmax不一定有Dmax或Dmin; D、风荷载有左风和右风,每次选一种。
23、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应考虑的因数有:( D )。 A、上部荷载的影响;
B、梁端压力设计值产生的支承压力和压应力图形的完整系数; C、局部承压面积; D、A、B及C
24、对下列结构在进行承载力计算时,哪项构件的内力计算不应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AD ) A、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 B、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 C、轻质混凝土结构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 D、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两次受力叠合结构。
25、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梁塑性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哪种调幅及组合是正确的?( C )
A、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产生的弯矩组合后进行调幅,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不调幅; B、组合后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跨中弯矩相应加大;
C、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先行调幅,再与水平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进行组合; D、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水平地震作用的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服。 2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的转动能力( B )。 A、随所配纵向受拉钢筋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B、随所配纵向受拉钢筋数量的减少而增加; C、随所配纵向受拉钢筋级别的提高而增加; D、随所承受弯矩的增加而增加。
27、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与变形随刚度特征值λ变化的规律是( A )。 A、随λ的增大,剪力墙所分担的水平力减小 B、随λ的增大,剪力墙所分担的水平力增大 C、随λ的增大,剪力墙所分担的水平力不变 D、随λ的增大,侧向变形曲线趋向于弯曲型曲线
28、关于多层多跨框架内力计算的D值法,下列何种说法有错?( A ) A、D值法比分层法的计算精度更高;
B、D值法在反弯点法的基础上对柱的侧移刚度作了修正; C、αc称为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0<αc≤1;
D、各层柱反弯点的位置与梁柱线刚度比、该柱所在楼层位置、上下梁相对线刚度比、上下层层高的变化有关。 29、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相比,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
A、框架结构的延性好,但抗侧力刚度小; B、框架结构的延性差些,但抗侧力性能好; C、框架结构的延性和抗侧力性能都比剪力墙结构好; D、框架结构的延性和抗侧力性能都比剪力墙结构差。
30、计算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时,对板和次梁可采用折减系数来计算,这是考虑到( A )。 A、支座存在弹性支座约束 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 C、支座处存在竖向位移 D、出现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可能性较小 31、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 C ) A、砖砌平拱过梁 B、钢筋砖过梁 C、钢筋混凝土过梁 D、砖砌弧拱过梁 32、挑梁倾覆破坏时,其倾覆点在( B )。
A、墙边 B、距墙边x0处 C、距墙边hb处 D、墙厚的1/2处
33、对于现浇混凝土梁,当梁的腹板高度大于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这主要是( B )。
A、承担未计及的扭矩 B、承受收缩和温度应力 C、固定箍筋,起架立作用 D、增加梁的受弯承载力 34、吊车的横向水平荷载作用在( A )处。
A、吊车梁顶面的水平处 B、吊车轨顶水平处 C、吊车梁底面,即牛腿顶面水平处
35、有一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单层厂房柱,由内力组合得到的某控制截面的三组内力如下,其中( A )是最不利的内力组合。
A、M=120KN.m , N=340kN B、M=-50kN.m ,N=330kN C、M=80kN.m ,N=350kN
36、单层厂房排架柱内力组合中可变荷载的下列特点,何项有误?( C )
A、吊车竖向荷载,每跨都有Dmax在左、Dmin在右及Dmin在左、Dmax在右两种情况;每次选一种; B、吊车横向水平荷载Hmax同时作用在该跨左、右两柱,且有正、反两个方向; C、由Dmax或Dmin必有Hmax,但有Hmax不一定有Dmax或Dmin; D、风荷载有左风和右风,每次选一种。
37、框架结构的抗侧力结构布置,下列哪种提法不妥?( A ) A、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不应采用铰接; B、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可部分采用铰接; C、纵、横向均宜设计成刚接抗侧力体系; D、纵、横向均应设计成可承受竖向重力荷载。
38、关于框架结构的变形,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B ) A、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主要呈现为弯曲型 B、框架结构的弯曲变形是由柱轴向变形引起的 C、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一般为下小上大
D、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仅与柱的线刚度有关,而与梁的线刚度无关 39、关于框架柱的反弯点,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A ) A、上层框架梁的线刚度增加将导致本层柱的反弯点下移 B、下层层高增大将导致本层柱反弯点上移
C、柱的反弯点高度与该层柱的楼层位置有关,与结构的总层数无关 D、框架结构的反弯点仅与柱的线刚度有关,而与梁的线刚度无关
40、按D值法对框架进行近似计算时,各柱的侧向刚度的变化规律是( C ) A、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的增加而减少 B、当框架梁、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层高的增加而增加 C、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的增加而增加 D、与框架梁的线刚度无关
4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与变形随刚度特征值λ变化的规律是( A )。 A、随λ的增大,剪力墙所分担的水平力减小 B、随λ的增大,剪力墙所分担的水平力增大 C、随λ的增大,剪力墙所分担的水平力不变 D、随λ的增大,侧向变形曲线趋向于弯曲型曲线
42、Vf≤0.2V0的楼层,设计时Vf取1.5Vmax和0.2V0的较小值,作上述调整的是属于下列哪些框架-剪力墙结构?( B )
A、规则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B、平面、立面不论规则与否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C、平面规则、立面变化较大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D、平面很不规则、立面不规则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43、下列关于牛腿的构造要求何项不正确?( C )
A、牛腿应设置水平箍筋,且在上部2h0/3范围内的水平箍筋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承受竖向力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的1/2 B、水平箍筋直径宜为6~12mm,间距宜为100~150mm
C、牛腿应设置弯起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承受竖向力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的1/2 D、弯起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根数不宜少于2根
44、单层有吊车厂房伸缩缝区段的纵向排架柱间支撑布置原则以下列何项为正确做法?( C ) A、下柱支撑布置在中部,上柱支撑布置在中部及两端; B、下柱支撑布置在两端,上柱支撑布置在中部; C、下柱支撑布置在中部,上柱支撑布置在两端; D、下柱支撑布置在中部及两端,上柱支撑布置在中部。
45、计算现浇单项板肋梁楼盖时,对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这是考虑到( C )。 A、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 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 C、支座的弹性转动约束 D、出现活载最不利布置得可能性较小 46、五等跨连续梁,为使第二跨跨中出现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D )。 A、1、2、5跨 B、1、2、4跨 C、1、3、5跨 D、2、4跨
47、即使塑性铰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弯矩调幅值也必须加以,主要是考虑到( C )。 A、力的平衡 B、施工方便 C、正常使用要求 D、经济性 48、简支梁式楼梯,梁内将产生( D )。
A、弯矩和剪力 B、弯矩和轴力 C、弯矩、轴力和扭矩 C、弯矩、剪力和轴力
49、折梁内折角处的纵向钢筋应分开配置,分别锚入受压区,主要是考虑( C )。 A、施工方面 B、避免纵筋产生应力集中 C、以免该处纵筋合力将混凝土崩裂 D、改善纵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50、吊车的横向水平荷载作用在( A )。
A、吊车梁顶面的水平处 B、吊车轨顶水平处 C、吊车梁底面,即牛腿顶面水平处
51、有一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单层厂房柱,由内力组合得到的某控制截面的三组内力如下,其中(利的内力组合。
A、M=120kN.m,N=340kN B、M=-50kN.m,N=330kN C、M=80kN.m,N=350kN
52、关于框架结构的变形,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 A、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主要呈现为弯曲型; B、框架结构的弯曲变形是由柱轴向变形引起的; C、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一般为下小上大;
D、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仅与柱的线刚度有关,而与梁的线刚度无关。
53、按D值法对框架进行近似计算时,各柱的侧移刚度的变化规律是( C )。 A、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的增加而减少; B、当框架梁、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层高的增加而增加; C、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的增加而增加; D、与框架梁的线刚度无关。
54、关于框架柱的反弯点,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A ) A、上层框架梁的线刚度增加将导致本层柱的反弯点下移; B、下层层高增大将导致本层柱反弯点上移;
C、柱的反弯点高度与该柱的楼层位置有关,与结构的总层数无关; D、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仅与柱的线刚度有关,而与梁的线刚度无关。 55、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相比,下列所述哪种是正确的?( A ) A、框架结构的延性好些,但抗侧承载力小; B、框架结构的延性差些,但抗侧承载力好; C、框架结构的延性和抗侧承载力都比剪力墙结构差; D、框架结构的延性和抗侧力性能都比剪力墙结构好。
56、高层建筑结构防震缝的设置,下列所述哪种是正确的?( B ) A、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包括基础也应断开;
A )是最不 B、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防震缝处基础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C、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为柱基时地下部分可设防震缝,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不设防震缝; D、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为柱基时地下部分可设防震缝,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不设防震缝; 57、下列四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布置中,何项为正确?( B ) A、只有当需要抗震设防时,高层建筑必须设地下室;
B、需要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竖向体形应力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
C、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横向剪力墙的布置,尽量避免设置在建筑的端部附近及恒荷载较大的地方;
D、高层框架结构体系,当建筑平面为长方形且平面宽度比长度短得多时,主要承重框架采用纵向布置的方案对抗风有利。
58、下列情况将出现不完全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C )。
A、出现较多的塑性铰,形成机构 B、截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ξ≤0.35 C、截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ξ=ξb D、斜截面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 60、整浇肋形楼盖板嵌入墙内时,沿墙设板面附加筋,这是为了( C )。 A、承担未计及的负弯矩,减小跨中弯矩 B、承担板上局部荷载 C、承担未计及的负弯矩,并减小裂缝宽度 D、加强板与墙的连结
61、( A )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A、伸缩缝 B、沉降缝 C、防震缝 D、与C相反
62、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位,分布局部荷载,还可以( B )。 A、承担负弯矩 B、承受收缩及温度应力 C、减小受力裂缝的宽度 D、增加主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63、当现浇板的受力与主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不少于8@200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这主要为了( A )。
A、承担未计及的负弯矩,并减小裂缝宽度 B、承受收缩和温度裂缝 C、加强楼盖的整体性 D、增强梁和板的转动约束 、吊车的横向水平荷载作用在( A )处。
A、吊车梁顶面的水平处 B、吊车轨顶水平处 C、吊车梁底面,即牛腿顶面水平处
67、楼梯为斜置构件,主要承受竖向活荷载和恒载,其中( D )。 A、活载和恒载均沿水平分布 B、均沿斜向分布 C、活载沿斜向分布,恒载沿水平分布 D、与C相反
68、折梁内折角处的纵向钢筋应分开配置,分别锚入受压区,主要是考虑( C )。 A、施工方面 B、避免纵筋产生应力集中 C、以避免该处纵筋合力将混凝土崩脱 D、改善纵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69、下列叙述中,不是吊车荷载特性的是( D )。
A、吊车荷载是移动荷载 B、吊车荷载是偏心荷载 C、吊车荷载具有动力特性 D、吊车荷载具有静力特性
70、按D值法对框架进行近似计算时,各柱的反弯点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B )
A、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刚度的减小而降低; B、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刚度的减小而升高; C、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层高的增大而降低; D、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层高的增大而升高。
71、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采用简化计算时,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内力计算时,水平力的分 配与什么刚度有关? ( A ) A、按各榀剪力墙的等效刚度分配 B、按各榀剪力墙墙肢的等效刚度进行分配 C、按各剪力墙墙肢的线刚度进行分配 D、按各榀剪力墙截面刚度进行分配
三、是非题
( × )
2、排架计算中考虑多台吊车水平荷载作用时,对单跨或多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吊车台数不应多于两台。 ( √ )
3、两对边支承板是单向板。 ( √ ) 4、内力包络图是由内力叠合图形的外包线构成。 ( √ )
5、对于现浇混凝土梁,当梁的腹板高度大于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这主要是增加梁的受弯承载力。( × )
6、考虑内力重分布是以形成塑性铰为前提的。 ( √ )
7、当框架柱上、下端转角不同时,其反弯点偏向转角较大的一端,亦即偏向约束刚度较大的一端。( × ) 8、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性曲线属于剪切型。 ( √ ) 9、对于弯曲型侧移曲线,其最大层间位移在结构的底层。 ( × )
10、即使塑性铰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弯矩调幅值也必须加以,主要是考虑到正常使用要求。( √ ) 11、侧向力是影响高层建筑结构内力的主要因数。 ( √ ) 12、在现浇肋梁楼盖中,次梁在支座附近区段,应按T形截面计算。 ( × ) 13、当次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调幅截面的相对受压高度应满足ξ≤0.35h0 ( √ ) 14、按弹性理论,矩形简支双向板角部扭矩最大 ( × ) 15、无梁楼盖可用经验系数法计算,无论负弯矩还是正弯矩柱上板带分配的多一些。( √ ) 16、在有桥式吊车的厂房中,吊车梁也是主要承重构件。 ( √ ) 17、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排架计算中,一般应考虑两台吊车。 ( √ ) 18、通常,由风荷载产生的排架柱底截面的弯矩是比较大的,应予注意。 ( √ ) 19、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方法计算精度较差,不能用来判断电算结果的合理性。 ( × ) 20、对于弯曲型曲线,其最大层间位移在结构的底层。 ( × )
22、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计算中,忽略主梁变形,将导致次梁跨中弯矩偏大、主梁跨中弯矩偏小。( × ) 23、钢筋混凝土结构都存在塑性内力重分布。 ( × ) 24、应力重分布是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特有的一种基本属性。 ( × )
1、从排架计算的观点来看,柱顶标高不同,当受力后柱顶处倾斜横梁的长度变化很小的话,也认为是等高排架。
30、带边框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承载力均好于矩形截面的剪力墙。 ( √ )
3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刚度特征值λ很小时,结构的变形曲线呈剪切形,剪力墙起主要作用,承担大部分剪力。 ( × )
32、剪力墙的特点是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刚度都很大。 ( × ) 33、在有桥式吊车的厂房中,吊车梁也是主要承重构件。 ( √ ) 34、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排架计算中,一般应考虑两台吊车。 ( √ ) 35、通常,由风荷载产生的排架柱底截面的弯矩是比较大的,应予注意。 ( √ )
36、连续梁采用弯矩调幅法设计时,要求截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ξ≤0.35,以保证塑性铰的转动能力。( √ ) 37、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存在内力重分布是因为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 ( × )
38、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在主梁上设附加箍筋或吊筋,是为了考虑间接加载于主梁腹部将引起斜裂缝。( √ ) 39、无梁楼板中,沿长跨方向的钢筋放在短跨方向钢筋的内侧。 ( × ) 40、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有限的转动。 ( √ )
41、对于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当某一截面出现塑性铰时,该构件不能再承受荷载。 ( × ) 42、对于现浇楼盖,在计算板传给次梁、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时,按简支构件考虑。( × ) 43、反弯点法和D值法的根本区别在于柱的上、下两端是否考虑转动。 ( × ) 44、对一般的多层框架结构,可仅考虑梁、柱的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所产生的结构侧移。( × ) 45、我国有关规范规定,弯矩调幅只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 ( √ ) 46、牛腿的截面尺寸应根据斜截面控制条件和构造要求来确定。 ( √ )
47、有一单跨铰接排架,当A柱上承受任意荷载,B柱上不承受荷载时,B柱上的弯矩图形总是直线。( √ ) 48、剪力墙的整体性系数α大,连梁对墙肢的约束弯矩小,局部弯矩大。 ( × ) 49、不论是抗震的还是非抗震的剪力墙墙肢端部都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 √ ) 50、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在结构的底部,框架所承受的总剪力总是等于零。( √ )
四、计算题(共50分)
1、如下图所示为一两跨两层框架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梁为C25(Ec=2.8×104 N/mm2),柱为C30混凝土(Ec=3.0×104N/mm2),计算方法为分层法,试对下列各小题进行计算:
(1)若梁截面尺寸均为b×h=350mm×650mm,则梁DE和梁EF的线刚度是多少?(6分) (2)若柱截面尺寸均为b×h=500mm×500mm,则柱BE和柱EH的线刚度是多少?(6分)
(3)图中已示出梁上作用荷载,若各杆件线刚度分别为iGD=3.94×1010N.mm,iGH=9.61×1010N.mm,iHE=3.71×1010N.mm,iHI=6.83×1010N.mm,iIF=2.85×1010N.mm,(上层柱数字为乘以0.9后的线刚度),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则梁GH的H端支座弯矩是多少?
2、用反弯点法作如图所示框架的弯矩图,圆圈内数字为相对线刚度。(16分)
解:
设底层柱的反弯点在离底2/3柱高度处,其他各层柱的反弯点在柱高中点。在反弯点处将柱切开见下图。为了绘图方便,本图将各层分别切开求剪力并合成了一个图。
柱的剪力用下式:
V式中
didiP
P为某反弯点以上所有水平外力作用之和。
121kN11
顶层柱剪力:
VNRVOS第三层剪力:
VIMVJN1(24)1.2kN1222VKO(24)2.4kN122 2(244)2.22kN2331
3(244)3.33kN2331
第二层剪力:
VEIVFJVGKVHL1(244)1.11kN2331 3(2445)3.46kN3442
4(2445)4.61kN3442
底层剪力:
VAEVBFVCGVDH2(2445)2.31kN3442
下图是框架的M图。以节点K为例,说明柱端和梁端弯矩的计算图13-7。
柱:MKOVKO2.52.42.56kNm
MKGVGK2.53.332.58.32kNm
节点不平衡弯矩:MKOMKG6.08.3214.32kNm
梁:
MKJMKL614.329.55kNm63 314.324.77kNm63
3、如图所示三跨连续梁,已知恒荷载qk10kN/m(已包括梁及粉刷重),活荷载gk4.5kN/m,试作出弯矩包络图。
4、某三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共14分)
(1)三层柱GJ的K为多少?(3分),二层中柱EH的D值为多少?(4分) (2)柱DG的剪力V等于多少?(4分)
(3)若底层柱AD经查表知y=y0+y1+y2+y3=0.55,则柱AD的上端弯矩M是多少?(3分)
5、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中的次梁,计算简图如图所示,gk=20KN/m,qk=18KN/m,则求:(10分) (1)支座B最大弯矩设计值。(2分) (2)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4分) (3)画出弯矩包络图。(4分)
6、如图,一钢筋混凝土三跨连续主梁,截面尺寸为250mm×600mm,每跨跨中搁置一根次梁,其截面为250mm×500mm,传至主梁的集中力为:恒荷载Gk75kN,活荷载Qk100kN,试进行以下计算:(28分) (1)作出弯矩包络图;(12分)
(2)计算中间跨BC纵向钢筋面积,并画出其配筋图。(10分) (3)若基本箍筋为8@150,则画出附加横向钢筋构造图。(6分)
7、某钢筋混凝土5跨连续梁(如下图)。梁上作用均布静荷载标准值为17.69kN/m(包括梁自重),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18.38kN/m,考虑楼板的翼缘作用,梁为T型截面,截面尺寸取为:b=250mm,bf’=1500mm,h=550mm,hf’=120mm。
22a40mm,f11.9N/mm,f1.27N/mm),纵向受力钢筋用HRB335级sct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fy=300N/mm2,ξb=0.55),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取
1.0,连续梁内力系数见下表。(共30分)
(1)求支座B截面的最大负弯矩设计值MB?(7分) (2)求AB跨跨中截面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1?(7分)
(3)设AB跨跨中截面的最大正弯矩设计值M1227.52kN.m,求此单筋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8分) (4)设支座C截面的最大负弯矩设计值
Mc203.49kN.m,求此单筋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8分)
8、如图13-2所示,已知该框架梁、柱为现浇,楼板为预制,柱截面尺寸400mm×400mm,顶层梁截面尺寸为250mm×600mm,楼层梁截面尺寸为250mm×650mm,走道梁均为250mm×40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试计算:
(1)柱BC、GH、LM、QR的侧向刚度D值及剪力值;(12分)
(2)若柱BC、GH的反弯点刚度比y分别为0.6和0.55,则柱BC、GH上下两端的弯矩值。(8分)
9、如下图所示三跨连续梁,作用有均布恒载gk15kN/m,均布活载qk10kN/m,试求:(共30分) (1)绘制弯矩包络图。((12分)
(2)设该梁截面尺寸为250mm×500mm,按(1)算得的弯矩值对支座B进行配筋计算,并绘制截面配筋图。(12分) (3)如何调整该梁跨度,使其受力更加合理、更加经济。请定性说明。(6分)
10、如图13-2所示,已知该框架梁、柱为现浇,楼板为预制,柱截面尺寸400mm×400mm,顶层梁截面尺寸为250mm×600mm,楼层梁截面尺寸为250mm×650mm,走道梁均为250mm×40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试计算:
(1)柱BC、GH、LM、QR的侧向刚度D值及剪力值;(12分)
(2)若柱BC、GH的反弯点刚度比y分别为0.6和0.55,则柱BC、GH上下两端的弯矩值。(8分)
解:(1)梁柱线刚度计算。梁柱线刚度计算见下表。
4截面惯性矩I(mm) 线刚度iEI(Nmm)l 相对线刚度i 顶层梁 24060034.3210994.3210E6.65105E126500 24065035.4910995.4910E8.45105E126500 24040031.2810991.2810E4.74105E126500 2.13109E5.33105E4000 2.13109E4.74105E4500 0.787 1~3层梁 1.000 走道梁 0.561 2~4层柱 0.631 底层柱 40040032.1310912 0.561 (2)求各柱的剪力值。各柱剪力值见表13-2。 柱DE、柱ST 柱IJ、柱NO 20.56110.7872.30520.631第DVDE2.30512D0.6312四22.3054VSTVIJVNO1212层 120.26220.33821.2002444 0.2620.338VDEVST81.75kNVIJVNO82.25kN1.21.2 KK柱CD、柱RS 柱HI、柱MN 10.7871.41620.6311.41612D0.631221.4164 第三层 111.58520.6311.58512D0.631221.5854K120.27924VCDVRS8165.33kN柱BC、柱QR 210.5612.47420.6312.47412D0.631222.4744K120.34924D121.25624 0.2791.256 VHIVMN8166.67kN0.3491.256 柱GH、柱LM 第二层 12D0.27924VBCVQR816168.88kN柱AB、柱PQ 12D0.34924VGHVLM0.2791.256 D0.3491.256 8161611.12kN121.25624 柱FG、柱KL 第一11.7830.5610.51.78312D0.561221.7834K120.3382层 4.5VABVPQ81616180.33813.57kN1.446(3)求各柱反弯点高度yh
10.5612.7830.5610.52.78312D0.561222.7834.5120.38524.5VFGVKL(8161618)K0.38515.43kN1.446 D121.44624.5 根据总层数m,该层所在层n,可以得到标准反弯点系数y0,再根据上下层横梁线刚度比值及层高变化等因数,可以
得到y1、y2、y3;则各层反弯点高度yhy0y1y2y3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