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 新会计准则中的债务重组解析 口文/艾瑶 提要5)以上两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 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在债务人发生财 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 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以下简称“混合 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 务困难的情况下,,)。 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 达成的协议或者的裁定做出让步的 重组方式’对比新旧准则的债务重组方式可以 式建立。新会计准则中的债务重组相关准 事项。旧准则定义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 则有了原则性的变化,成为新准则中被关 务人达成的协议或的裁定同意债务 看出,由于新准则中债务重组界定的范围 注的亮点之一。本丈通过新旧会计准则中 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比较新旧准则的 缩小了,所以债务重组的方式也有所改 一是将旧准则中“以低于债 债务重组的对比分析,对变化后的债务重 定义,可以看出新准则突出了债务人发生 变,具体来说:组的定义、重组方式、债务人和债权人会 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 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以非现 计处理以及披露的变化进行解析,并进一 务实质。新准则实际上是将债务重组的范 金资产清偿债务”合并成了“以资产清偿 限定在对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 债务”;二是在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这~方 步对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两个最重要 围缩小了,的变化——公允价值和重组收益进行了 时债权人作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这种范 式上,旧准则包括“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 探讨。 围的缩小使得该准则的针对性更强而且 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 关键词:债务重组:公允价值;重组收益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一更加准确。首先,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 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 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问题,或 而新准则仅包括“减少债务本金和减少债 属于捐赠,使用其他准则;或重组债务未 务利息等”。 发生账面价值的变动,不必进行会计处 (三)债务人会计处理的变化。在新准 、债务重组概述 新准则把债务重组界定为:“在债务 理;其次,企业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 则中,债务人会计处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 属于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有关 以下两点:一是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新 人达成的协议或的裁定做出让步的 的会计核算应遵循特殊的会计准则:最 准则规定:当债务人以现金以外的方式进 事项。”与1日准则的债务重组界定相比,新 后,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所进行的债务 行债务重组时,对债务人放弃的非现金资 准则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 重组,如果债权人没有让步,而是采取以 产、债权转为的股权,以及修改债务条件 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实质。 物抵账或诉讼方式解决,没有直接发生权 后的重组债务都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 债务人与债权人实施债务重组,可供 益或损益变更,不涉及会计的确认和披 价,不再以其原有的账面价值作为记账基 选择的方式多种多样。新准则中规定,我 露,也不必进行会计处理。只有在让步的 础:二是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当债务人在 国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 情况下才是新准则规定的债务重组,适用 进行债务重组时,无论其采用何种重组方 几种:1、以资产清偿债务,包括以低于债 债务重组具体准则。 式,都应将放弃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债权 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以非现金 (二)债务重组方式的变化。新准则中 转为股权,以及修改债务条件后重组债务 资产清偿债务;2、将债务转为资本,这里 债务重组的方式包括:(1)以资产清偿债 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 主要是指债务人将其债务转化为债权人 务:(2)将债务转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 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 的股权,即债务人用本公司的股权来清偿 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 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作为资产转 债务;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该方式指债 等,(不包括上述1和2两方式);(4)以上 让损益。新准则在以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 务人修改不包括以上债务重组方式在内 三种方式的组合。而旧准则中债务重组的 务重组中,将来应付金额的现值与重组债 的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4、混合重组方 方式包括:(1)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 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 式,是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 金清偿债务;(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为当期损益。如果涉及了或有支出,应将 二、新旧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对比分 (3)债务转为资本;(4)修改其他债务条 或有支出包括在将来应付金额中予以折 析 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 现,确定债务重组收益。实际发生时,冲减 (一)债务重组定义的变化。新会计准 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 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如未发生则作为 圈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8月号下(总第399期) 謦霸55l穗磴蕊豫 l %瞪 提要财务数据的使用人在进行财 务分析时应该了解整个学科的概念、假设 和原则,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文从 具体角度讲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以及因 此要遵守的原则。 关键词:财务分析;局限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其原贝U 口文/曹纳 通常,财务人员在分析完财务数据后 经常会发现分析的结果往往和实际情况 则,这样我们在进行工作时,才不会做出 型可知,一项资产最合适的计量方法应该 不一致。这时候很多人会怀疑财务分析的 片面的结论。 方法是不是出了问题,或者根本就是财务 报告本身不够真实。而实际情况是财务数 一按照其未来收益的大小来确定。但因会计 计量以客观数据为依据,所以都是历史成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财务报 本。历史成本和未来收益是有很大差异 据的使用人,尤其是财务报表的使用人在 表是会计的产物,会计有特定的假设前 的,以这种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为未来决 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忘记了财务分析在 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我们只能在规 策作基础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整个管理或者说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 定意义上使用报表数据,不能认为报表可 部分,而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程 局限性表现在: 序。那么,在建立和使用这个程序时,有就 2、假设币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率或 知,货币的购买力总是在不断下降的。但 用。应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 以了解企业的全部实际情况。财务报表的 物价水平调整。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可 1、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 如果假设币值不变,如果发生了大规模的 应清楚地了解整个学科的概念、假设和原 行成本或变现价值。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 通货膨胀,有可能增加企业的利润,增加 结算债务当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 内容“或有收益”改为“或有应收金额”。 十分谨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 损益。按照公允价值入账和将来应收金额 的现值是新旧准则差异最大的地方。 债权人应该重点披露的内容:新准则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 还增加了一项披露要求,即披露“债务重 我国的国情,做了审慎的改进。公允价值 (四)债权人会计处理的变化。在新准 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 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因此只要严 则中,债权人会计处理的变化也同债务人 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 格地按照准则实施,公允价值就会真正体 一样,主要体现在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 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 现公允。 (二)关于重组收益问题.新会计准则 性和确认债务重组损失这两点上。新准则 依据”,将原债权人披露的内容“或有收 中规定,债权人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对债 益”改为“或有应收金额”。 权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债权转为的股 三、对新准则债务重组的评析 对于重组收益的规定是:以债务转为资本 清偿某项债务,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 权,以及修改债务条件后的重组债权都应 (一)关于公允价值问题。公允价值成 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 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债权人重组债权 为新准则的一大亮点,这是因为:首先,公 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 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现金、受让非现金资产 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 确认为当期损益。相比旧会计准则而言: 公允价值、享有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应收 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是会 重组收益最终计入了当期损益,公允价值 债权公允价值的差额(前期已经计提了减 计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其次,新准则要求 与账面价值之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 值准备的,应先冲销减值准备)作为债务 公允价值要“持续可靠取得’’而不是“估估 允价值入账和将来应收金额的现值是新 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上市公司管理 旧准则差异最大的地方。 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 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益。同样,按照公 而已”。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 学院) (五)披露的变化。债务人应该在附注 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事实上具备了这三 【1】王书果.企业债务重组相关会计处理 中重点披露的内容:新准则增加了两项披 个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 探析[J】.会计之友,2006.7. 露要求:(1)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总额; 用,再好的准则也为力;第三,适宜于 【2]邵丹蕾.债务重组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2)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 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初步形成。我国 【 会计之友,2007.5. 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 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证券市场的完善, [3】邱宇.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损益的 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 这些有助于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已初步 确认及其引发的若干问题解析….中小 定方法及依据。新准则将原债务人披露的 实现;第四,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 0.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8月号下(总第399期) 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