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来源:百家汽车网
素质是人自身以先天遗传的生理、心理特征为基础,在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的相互工作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潜在性、稳定性的主体因素,或者说应该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全部必备因素。而素质教育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其真谛就是以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充分运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学生主动的把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内化到他们相对稳定的个性结构中。这种内化过程,就是塑造具有主体性新人的素质教育过程。

素质教育的要义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其次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各门功课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实现。在学科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丰富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高尚人格的具备主体性的一代新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不管从教学价值观还是从教学只能观来看,在教学系统中,学生均处于主体地位。所谓学生的主体,就是把学生作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知客观规律的主体,不仅仅是指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而是指头脑中完整的“知识-认识-情意结构”,因为三者往往形影相随,难以单独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不能脱离教学媒体的、间接的认识过程,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和所有的教学媒体相比,教师是最活跃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媒体。从教学职能看,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是说,以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充分实现主体地位为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教师,在教学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和根本保证。因此,素质教育问题,主要是教师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走向成功的保障。 国门素质的提高,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家庭、社会对整个儿童少年一代进行教育、熏陶、施加综合影响的结果。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品德行为的指导者,不仅是学知识的导师,而且是做人的榜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因此,教师应该具有崇高的思想,宏伟的志向,高尚的情操。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号到的、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对学生培养,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同志指出:“所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要自觉的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政治和道德修养。”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能以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勤于教书,精于育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