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疆 屯 E硪1.{ }{ {x }Jf REsF& 鲤 小学 数学课程 “综合化"初探 广东雷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梁坚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综合化,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课程的综合化是十分重要和 迫切的问题。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综舍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的综合化。本文主要从课程理念、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论述小学数学课程的综合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化 小学数学课程的综合化就是要在数学教学中把握课程 理念的综合化,落实课程标准的综合化要求,将小学数学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渗透、融 合,形成不同学科问的优势互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 务。要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的综合化,必须实现课程理念、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综合化。 一、更新课程理念,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理念的综合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 行动。只有实现课程理念的更新,才能实现课程创新和课 堂教学的优化。 传统的数学课程观是知识本位课程观,它只重视数学 知识与技能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忽视学生获取数学 知识的过程,忽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忽视学生 对课程的主动建构,也就忽视了数学课程的综合化。传统 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代数、几何都是按着各自的体系、基 本以直线式的结构发展,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多,综合应用 就更少;教师的教学是照本宣科,缺少与其他学科的综 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 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 新课程观是经验本位课程观,它强调学生的全面、持 续、和谐地发展,注重数学课程的综合化。一方面是使学 生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使学 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 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 “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在此 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课程进行了调整,在“数与代 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之外, 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这样, “实践与综 合应用”成为沟通其他三个领域的桥梁,增强了数学各个 知识领域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课程观,全面树立新课程观。只有 更新课程理念,注重课程理念的综合化,才能使学生全 1 8 I 谆茌两屯 l 2009年9月(上旬l总第161期 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开放课程内容.实现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是实现课程综合化的重要标志。要 实现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可从下列三个方面着 手: 1.加强小学数学与现代先进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数学课程综合化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 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为了加强数学与现代先 进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可采取下列几个策略: (1)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数学与先进技术和社会发 展的联系。教学内容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更 新。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以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学习与运 用的形式出现,并不断融人最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例 如,教学时可以把纳米技术、基因图表、宇宙飞船、电脑 网络、现代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等作为学习的背景,克服 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倾向,使教学内容更现实、更 鲜活。 (2)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 不断发展,教育进入一个“e教育时代”。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软件、远程教育等不断涌现,许 多学校都组建了校园网,安装了电脑室和多媒体网络教 室,这为数学课程内容与当今的科技、社会发展的联系奠 定了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例 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学习情 境;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 点讲授新课,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变抽象为具 体;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有关资料,丰富课程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和优化学习过程。例 如,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学习所需资料,拓宽知 识面;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 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生生 之间的友谊。 2.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传统数学教学过分地 强调学科教学专业化,致使数学教师对其他学科涉猎极 少,知识面狭窄,不利于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化。因 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要苦练内功,拓宽自己的 知识面,除了熟悉所教学科外,对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等也应有一定了解,才能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 合打下基础。 (1)与语文学科综合,使数学充满诗意。数学与语 文是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两门重要学科,它们是相辅相 成、可以相互融合的。①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数学与语 文中的字、词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0~10的数字认识 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说一说有关数字成 语,如一刀两断、两全其美、三心两意、四面楚歌、五颜 六色、七上八下、十拿九稳等。②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数 学与语文中的诗词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0—10的数字认 识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说一说有关数字 诗词,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十枝花”等。③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借鉴语文教学进行 说、读、写训练。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 “说”的培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思维能 力的提高和培养的基础在于语言。”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的理性思维。”因此,数学教学 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说”。比如,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说 出概念的本质、关键词句及与近似概念的异同;计算教学 中引导学生说出算理、说运算顺序、说出合理的算法,同 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其次, 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引导时可以借 鉴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的“先通读再精读”的方法。学生 在审题时首先一字一句地读,然后再抓住关键字、词、句 进行精读;再次,数学还可与语文中的“写”联系起来。 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会写:会写“课堂记录”、会写 “课后体会”、会写“自学笔记”。通过“写”,使学生 对原有学习过程进行回忆、反思,从而上升为自己的学习 经验。 (2)与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综合,使数学教学 “有声有色”。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许多教师 在教学时都是严谨有余而活跃不足,造成数学课堂枯燥乏 味,缺乏“声”“色”。为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 味,数学与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的综合化是一条有效 途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为创设教学情 境,可融入音乐、美术元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 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或唱歌,或跳舞,或画 画:也可以通过课件中的音乐,图片来创设教学情境,优 化课堂教学。通过如此多样化、艺术化的形式来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使数学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形成一种崭新 的数学课堂教学面貌。 。新墚程沦坛 (3)与体育学科综合,使数学教学“动”起来。我 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融人体育活动, 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全国著名数学教师吴正宪老师是这 样上《平均数》一课的: “吴老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球 类运动?生: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吴老师:你们喜 欢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今天,由于受到场地的,我 们在这里进行拍球比赛。然后分组进行拍球比赛……”吴 老师利用“拍球比赛”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情绪高 涨,学习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我们还可以 通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体育方面的问题来促使数学与体育 的融合。例如,利用数学知识丈量径赛跑道弯道的长度、 求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等。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 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让数学内容更开放、更丰富多 彩。 3.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化既要注 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又要注重数学内容之间的联 系。通过展现这些联系,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数学整体的初 步认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优化。为加强数学 内容之间联系,必须注重“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 因为它是沟通其他三个领域的桥梁,它把代数、几何、统 计与概率等内容交织、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体会各部分 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 用数学。 例如,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围绕树、树叶和氧气的 实践活动”的: (1)在你家庭或学校周围找一棵阔叶树。 (2)估计这棵树有多少片树叶。 (3)按照这棵树的一般大小(不是太大和太小的) 搜集5片树叶(注意搜集树叶时不能伤害到树)。 (4)解决问题:①想办法计算这几片树叶的面积, 并由此算出这棵树每片树叶的平均面积。②算算这棵树上 树叶的总面积。③在阳光时,大约25平方米的树叶能在一 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你选的这棵树在 天晴时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④假 设森林中一棵树要占地2O平方米,如果每棵树的树叶面积 和你计算的那棵树一样,估算一下在天晴的日子里,要为 全班同学提供足够的氧气需要多大的一片森林?为全校同 学呢?⑤完成上面的事情之后,你现在会想些什么?我们 的生活离不开木材,所以要砍伐一些树;我们的呼吸又离 不开树,所以要保护森林。我们应该怎么办?根据你获得 的数据和已取得的结果,说说你的看法。 在此案例中,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到代数、几何、统计 与概率等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体现了“实践与综合应 用”的综合性和现实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实 (下转第39页) 0、新课宣设计室・教掌设计 部分官僚大臣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 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的统治的一场 自救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开展使中国的大规模 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最后,我们来梳理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出示幻灯片7: 【设计意图】 以框架图揭示本堂课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思路清 晰,掌握关键字,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 (上接第19页) 践与综合应用”,加强小学数学内容知识间的联系,只有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内容的综合化。 三、丰富数学教学方式。实现数学教学方式的综合 化 2.注重数学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教学方式的联系与综 合。数学与其他学科虽有区别,但在教学方式上有很多相 通之处,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借鉴。比如,根据小学生年龄 特点,将体育、音乐学科的“游戏”教学方式引入低年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 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改进和丰富学生的学 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也可把语文阅读教学 中的“初读感知一提出问题一合作交流一反馈归纳”的教 学模式引入数学概念教学中;还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采用 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中的教学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习方式,将多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加强教学 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教 学方式的综合化可采取下列策略: 求,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必由之路。小 学数学课程的“综合化”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数 学课程发展的时代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 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构建适合数学学科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学生的数学 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 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 式。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 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搜集信息的素养,帮助学 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可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构建综合 参考文献: 【lJ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f21刘谦,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at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化的教学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例如,在新知识的教学中 可尝试采用“尝试一探究一应用”的教学模式。 “尝试” 是指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中,自已发 现知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探究”是指知识的形成过 程,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合作探究中来实现。 “应用” 是指学生在应用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陈清容,吕世虎.,j、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4. 【4】马云鹏-,J、学数学教学论I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