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
余建潮;叶秉良;汪进前;方志坚
【摘 要】分析科技创新资源公共服务需求,基于互联网思维教育理念,探索互联网+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模式,结合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实践,从推进管理机制改革、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创新服务等方面,阐述推进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创新举措,助力创新驱动发展.%The public service demand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ources is
analyzed,and based on the idea of the Internet education,the integration mode of the Internet + scienc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explored.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e of opening and shar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ources,an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service,etc.,the innovation measures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mechanism of scienc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ources are expounded up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 【年(卷),期】2018(035)004 【总页数】3页(P34-36)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
【作 者】余建潮;叶秉良;汪进前;方志坚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浙江杭州 31001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0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创新活动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各种创新资源加速汇聚、融合与共享,大量创新成果随之涌现。在拥抱和融入创新时代到来的时刻,如何整合、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共用已成为当前科技创新活动的必然选择。
通常来讲,科技人才素质、产业基础、科学仪器(装备水平)、资金、信息等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方便或者条件的都属于科技创新资源。其中,科技人才、科学仪器在各大行业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开放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共享共用契合颁布《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指示精神。 1 科技创新资源公共服务需求分析
近年来,以科研仪器设备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资源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提高科研水平的基础和投资重点。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创新资源重复购置以及某些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现象导致的设备使用率低、闲置、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广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各创新、高新企业急需昂贵的科研仪器来研发检测新产品,却苦于没有资金购置急需的仪器设备或不知到何处
租用[2],造成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低等问题集中凸显。 (1) 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用户和机组沟通困难。一方面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资源存在重复购置、小而全的现象[3],对外开放意识较薄弱,科技创新资源使用需求有限;另一方面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实验和检测,很多企业,特别是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匮乏,比如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更新换代快,很多企业往往无力自购;急需使用仪器设备却无法及时得知仪器设备开放信息,使得企业或科研人员无从获得各自特定需求资源的渠道,也促使这些机构加强了自行建设或购买这些资源的意愿,从而无形中造成了资源重复建设。
(2) 经费投入渠道多,资源配置优化受限。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多,除正常的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之外,还有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渠道。重点学科建设资金投入一般在“千万”级,申报时教授对学校情况不了解,“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变成走过场,形同虚设。同时受本位主义思想影响往往从自身使用方便和科研获益角度出发,担心别人使用操作损坏带来维修困难,缺乏成本和效益意识,将科技创新资源据为己有,共享显得需求“不足”。
(3) 共享平台信息孤立、用户操作较繁琐。近年来各高校甚至校内院系都在搭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但因采用的技术手段、框架结构和数据库技术不同,甚至连“字段”标准都没有,只能各自为政,导致资源互通共享困难、离散化严重,促使信息孤岛问题愈演愈烈。另外,目前国内已有的平台往往功能单一或操作繁琐,缺少界面可视性和操作人性化,使用户望而却步[4]。
(4) 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保障不足。由于内部激励机制不到位和大型仪器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运行维护成本高,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缺少积极性,同时也没有惩罚机制,即使大型仪器等各类资源使用率不高,也没有惩罚措施,影响了拥有资源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资源对外开放共享的积极性。 2 “互联网思维”理念的提出
基于对以上科技创新资源公共服务需求的分析,如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是、高校、企业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而开放、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可使社会创新成本呈递减趋势,从而会带来收益递增[5]。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科研仪器等科技创新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充分释放科技创新资源的潜力势在必行。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通常可归纳为开放、共享,体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强调用户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中心地位,尊重用户的个性需求,指出要从依靠数量和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变到加强“软实力”的内涵建设[6]。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共用已成为当前科技创新活动的必然选择。
应用互联网思维理念,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满足企业对于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的需求,满足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指导并解决企业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难题的需求,满足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资源使用效益,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有助于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大学社会服务功能;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和资源整合,有效降低创业者的创新创业成本,助力创新驱动发展[7-8]。
3 推进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举措 3.1 推进管理机制改革
根据科技创新资源的应用范围和服务领域,确立“优化配置、全程管理、开放共享、最大效益”的管理思路,从“虚”“实”2个维度推进改革。在“虚”的方面,学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杭州东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以仪器设备库、专家信息库、重点实验室信息库、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库、第三方检测机构信息库等科技创新资源,实现分散资源的虚拟集中管理;在“实”的方
面,学校成立校级分析测试中心,各学院成立科研实验中心或实验教学中心等专门机构,相对集中存放实体资源[9]。
2016年10月学校正式启用杭州东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信息的完全共享,建立清晰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管理体系:科技创新资源前台展示与交互应用和后台管理系统,通过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服务、创新创业综合服务、系统管理5个模块,实现信息发布、计费制定、用前预约、实时扣费、绩效统计等多元化、自动化管理[10]。平台界面良好可视性和操作的人性化深受用户一致认可。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齐全、查询便利、预约方便、结算快捷。
3.2 构建管理制度体系
初步构建了管理制度体系[11],以大型仪器设备为例,出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管理办法”打破制度束缚。该办法规定对外开放共享收费的15%作为学校运行管理费,15%设立为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和自制仪器设备开发基金,70%下拨给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单位作为发展基金、设备维修基金、开放共享基金、操作人员技术服务费,其中操作人员技术服务费计提比例见表1。表中百分比指占总收费额的百分比。
表1 操作人员技术服务费计提比例机时(小时/年)<200200~400400~800>800技术服务费/%12202530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了仪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化管理,明确购置申请、论证、采购、验收、日常管理、处置等各项流程环节,完善运行机制。应用该办法共开展4批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和有偿使用申请工作,有371台大型仪器对外开放,为师生教学科研和社会企业提供高效和便捷的测试技术服务。 3.3 强化管理队伍建设
引进高水平人员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和服务工作。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平台设立
专项运行经费,加强现有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时了解相关领域国际前沿动态,掌握最新方法和技术,开拓科研视野,提高服务水平,为开放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改进实验技术人员考核考评办法,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开放服务收入经费分配方案,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服务费计提比例,加强对人才队伍的保障和激励制度,调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运行工作的积极性。设立助教助管岗位,鼓励学生参与技术管理,使之成为技术队伍的有力补充[12]。 3.4 优化管理创新服务
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形成以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为技术支持,专业机构组织运营的新型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科技创新资源整合模式,对接生物医药类、新能源材料类企业,为127家企业代表进行平台操作培训,带领企业家参观学校的相关实验室,发布企业技术需求,以科技创新资源为纽带推进校企合作。
2015年浙江省科技厅发布《关于推广应用创新券 促进公众创业创新的通知》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增添了新模式。学校500余台大型仪器设备加入浙江省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依托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创建9所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地方载体,2016年2次为企业用户提供“创新券”解读和操作实务,提供代办科技创新券申领工作,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4 实施成效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通过积极构建开放共享服务体系,提出“以互联网思维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创新见解,以科技创新驱动反哺科技创新服务,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逐步探索出一条社会和学校、学校与师生之间和谐共赢之路。
我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申报的杭州东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作为杭州市公益性项目获得杭州市科委立项资助。该平台运行1年以来,整合区内高校、科
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1 146台,总价值4.85亿元,共为116家企业、9家高校提供服务,测试样品数共53 725个;同时整合区内外高校教授、专家833名,375项实验室信息,17家区内众创空间及联盟。平台驻企事业单位530家,用户数2 663个,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商标)含交技术分析、价值评估等20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53项,征集技术需求53个,在平台发布29个,促成产学研项目合作31个。 学校荣获2016年度浙江省大型仪器资源共享服务优秀单位,新增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5年中国教育报头版、浙江日报、2017年教育部网站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学校推进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事迹,吸引省内外多所高校调研。 5 结语
科技创新资源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在国家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在高校整体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高校将进一步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化运行机制和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推进机制改革,提升服务层次和质量,满足为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和质量鉴定的需求,构建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便捷、管理更加协调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充分释放科技创新资源的潜能,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马述忠,柴宇曦.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与技术效率-以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为例[J].浙江党校学报,2016(1):60-66.
[2] 冯建跃.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133-136.
[3] 武晓峰,高晓杰.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报告(201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 张瑞林. 高校科研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2):196-200.
[5] 石贵舟,余霞.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J].现代教育管
理,2016(1):7-12.
[6] 王芬.互联网思维驱动与大众文化发展趋向[J].管理世界,2015(8):184-185. [7] 许子媛.京津冀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65-70.
[8] 张艳,邓庆德.树立共享理念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先进管理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4(9):24-25.
[9] 余建潮.构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5(5):53-56. [10] 梁宏.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5-8. [11] 朱长宁.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制度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3):21-24.
[12] 闻星火,杨树国,黄乐.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