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烟叶分级工技能鉴定基础知识部分理论题库

烟叶分级工技能鉴定基础知识部分理论题库

来源:百家汽车网


烟叶分级工技能鉴定基础知识部分理论题库(3-5级)

第一章 农业基础知识

第一节 农业气象基础知识

1、气象学概述

一、填空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 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常用各种 的特征来描述。

3、在 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着冷、暖、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象等物理现象。

二、判断题

1、( )天气是一个地方在长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的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2、( )广义的气象学则包括了天气学和气候学。

3、( )天气就一个地方多年和综合的天气特征,是长时期内大气的统计状态。

三、简述题

1

1、简述农业气象与烟叶生产的关系。

答:①烟草是在自然条件下培植生长,烟草生产与气象的关系最为密切。

②烟草生长发育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除决定于烟草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光、热、水、气等气象条件的支配。

③根据农业气象指标鉴定气象条件对烟草生长发育的产量和影响,合理安排烟叶生产,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寻求有效的途径,提高烟叶质量和产量。

2、太阳辐射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一、填空题

1、太阳辐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 能源。

2、在落到烟草茎叶上的全部太阳辐射能只有 被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

3、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料。

4、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尽管其强度继续增加,但光合作用强度并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之为 。

5、当光照强度减弱到一定程度以后,光合作用的产物仅能补偿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时的光强称为 。

2

二、单选题

1、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 )光。

A、黄绿光 B、红光 C、红橙光 D、蓝紫光

2、人对黄绿色的反应最敏感,而昆虫它们的视觉敏感区偏于( )光。

A、长波光 B、中波光 C、短波光 D、微波光

三、判断题

1、( )近年来采用黑光灯和青色荧光灯代替白炽灯进行诱蛾,是因为昆虫视觉敏感区偏于长波光。

2、( )光照充足,禾谷类和豆类作物的蛋白质含量高,糖用甜菜和瓜果类的含糖量也高。

3、(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对于植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4、( )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黄绿光,其次是蓝紫光,而对红橙光吸收最少。

四、简述题

1、简述紫外线对于植物生长的作用。

3

答:①紫外线中波长较长的部分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可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②紫外线中波长较短的部分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可以防止徒长;

③农作物种子,在播种前晒种或用紫外线照射,可以提高发芽率;

④果树在果实成熟期间,受紫外线照射,可使含糖量增加;

⑤紫外线杀菌能力很强,可使土壤和空气消毒,减少植物病害。

2、简述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答:①光照强度对作物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随之增加。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尽管其强度继续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并不增加。

③超过植物的光饱和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将保持不变,在过强的光照下,甚至会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④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植物生长不良,根系不发达,当光照强度减弱到一定程度以后,光合作用的产物仅能补偿呼吸作用的消耗;

⑤当光照强度低于光补偿点时,植物体内不能积累干物质,甚至消耗原积累养料,最后可导致死亡;

4

⑥光照条件还影响产品的品质。

3、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一、填空题

1、 的变化,可以促使土壤中水分的移动,加强地面上下空气的交流,并影响着近地面空气的温、湿度状况。

2、土壤温度直接影响着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 。

3、植物是在 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生长;而在生长量达到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才能发育。

4、植物是在维持生命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生长;而在 达到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才能发育。

5、植物是在维持生命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生长;在生长量达到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才能 。

二、单选题

1、植物必须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在( )范围内,植物的生命活动最强,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最快。

A、生命温度 B、生长温度 C、发育温度 D、最适温度

5

2、植物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严,保证发育的温度范围最窄,一般在( ) ℃之间。

A、10~35 B、5~40 C、25~28 D、-10~50

3、植物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严,能够生长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大多在( )

℃之间。

A、10~35 B、5~40 C、25~28 D、-10~50

4、植物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严,维持植物生命的温度范围则更宽,约为( )

℃。

A、10~35 B、5~40 C、25~28 D、-10~50

三、判断题

1、( )植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就可以生长发育。

2、( )植物是在维持生命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生长;而在生长量达到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才能发育。

四、简述题

6

1、简述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答:①植物必须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在维持生命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生长;在生长量达到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才能发育;

②保证植物发育的温度一般在10~35℃之间,能够生长的温度大多在5~40℃之间,而维持植物生长的温度约为-10~50℃;

③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植物的生命活动最强,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最快;如果气温的变化超越了植物发育温度的下限或上限,则植物发育过程停止,但生长仍可维持;如果气温在生长温度的最低温度以下或最高温度以上,则植物生长活动停止,但尚可维持其生命;如果气温达到或超越了植物生命温度的上限或下限,植物就会死亡。

4、大气中水分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一、填空题

1、水是生命之源,通常植物含水量达 。

2、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含有水分后,具有 ,使植物挺拔,叶片舒展。

3、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含有 后,具有膨压,有利于叶片接受阳光,有利于通过气孔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二、单选题

7

1、空气湿度以日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为宜,水分含量高于90%或低于( )对作物的生长都是不利的。

A、40% B、50% C、60% D、70%

2、空气湿度过大,会( )植物的开花和结实,有时甚至会引起未及时收获的成熟籽粒在植株上发芽和霉变。

A、延迟 B、催化 C、影响 D、提早

3、( )常引起大气干旱现象,造成植物的卷叶、干尖和籽粒干瘪。

A、空气湿度过大 B、空气湿度过小 C、空气湿度适中 D、空气湿度适宜

三、判断题

1、( )通过根吸水和叶片蒸腾失水组成完整的运输传递体系,使各种矿物质营养输送到各个部分。

2、(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含有水分后,具有膨压,有利于叶片接受阳光,有利于通过气孔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3、( )水分临界期是作物对水分供应最敏感的时期。

4、( )水分临界期水分不足或过大,对产量影响不大。

8

5、( )不同的作物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和适应能力大致相同。

四、简述题

1、简述空气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答:①空气湿度以日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为宜,高于90%或低于60%对作物的生长都是不利的;

②空气湿度过大,会延迟植物的开花与结实,有时甚至会引起未及时收获的成熟籽粒在植株上发芽和霉变、妨碍昆虫对花的授粉作用;

③空气湿度过小,常引起大气干旱现象,造成植物的卷叶、干尖和籽粒干瘪;

④不同的作物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和适应能力也不相同;

⑤空气湿度与虫害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⑥在农业生产中,常采取灌溉、整枝、排水晒田、中耕松土等技术措施,来调节田间的空气湿度。

2、降雨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答:①降水过多或排水不良,会造成土壤水分过多,土壤空气减少,植物根系处于缺氧状态,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植物会窒息而死;

9

②但降水过少,则会引起土壤干旱,导致植物体内水分失调,表现出萎蔫甚至干死。当水分供应不足时会影响产量和产品质量。

5、灾害性天气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填空题

1、灾害性天气是指对人类具有 的大气状况。

2、大风是指非热带气旋侵袭所造成的平均风力达 的强风。

3、暴雨是指 小时内降水总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

4、暴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总量达到 的降水。

二、单选题

1、暴雨指24小时内降水总量达到( )的降水。

A、40毫米或以上 B、50毫米或以上

C、60毫米或以上 D、70毫米或以上

2、暴雨指( )降水总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级。

10

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36小时内 D、48小时内

3、大风指非热带气旋侵袭所造成的平均风力达( )的强风。

A、四级或以上 B、五级或以上

C、六级或以上 D、七级或以上

三、判断题

1、( )气象灾害就是指暴雨洪涝、干旱、霜冻低温带来的灾害。

2、( )灾害性天气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

四、简述题

1、简述气象灾害的特点。

答:①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共7大类20余种;

②范围广。一年四季处处都可出现气象灾害;

③频率高。每年都出现旱、涝和台风等多种灾害;

11

④持续时间长。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

⑤群发性突出。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

⑥连锁反应显著。灾害性天气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

⑦灾情重。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多数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第二节 土壤与肥料基础知识

1、土壤及其肥力

一、填空题

1、土壤是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繁育各种 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 和人为肥力。

3、人为肥力指人为耕作、施肥、灌溉和其他各种农事活动影响下表现出的肥力,主要存在于 。

4、我国土壤工作者将土壤肥力归结为 等四个因素的综合。

二、判断题

12

1、( )土壤肥力就是土壤中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的数量与有效性的一种状况。

2、( )土壤肥力是土壤具有同时地、不断地供给植物矿质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3、( )土壤向植物提供养分的能力并不直接决定于土壤中养分的贮量,而是决定于养分有效性的高低。

4、( )土壤向植物提供养分的能力直接决定于土壤中养分的贮量。

5、( )土壤中的养分贮量、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主要取决于土壤矿物质及有机质的数量和组成。

6、( )极端酸、碱环境、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存在或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及其他有毒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大多数作物都能正常生长和获得较高产量。

7、( )生物因素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8、( )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对土壤氮、磷、硫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和有效性影响不明显。

三、简述题

1、简述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答:①养分因素:指土壤中的养分贮量、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主要取决于土壤矿物质及有机质的数量和组成。

13

②物理因素:影响土壤的含氧量、氧化还原性和通气状况。

③化学因素: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及有效性。

④生物因素:对土壤氮、磷、硫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和有效性具有明显影响。

2、土壤的形成、三相和质地

一、填空题

1、岩石在自然因素长期的综合作用影响下,形成了疏松细碎的风化产物,风化产物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沉积物,称之为 。

2、 就是以成土母质为基础,通过各种微生物和绿色植物在母质上生长繁殖定居之后形成的。

3、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以“ 的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4、土壤是由 三种成分组成的。

5、土壤的三相是指 。

6、砂粒、粉粒和粘粒在土壤中配合的比例称为 。

7、当砂粒、粉粒和粘粒在土壤中比例相等时,该土壤称作 。

14

二、单选题

1、( )土土粒之间有许多大空隙,空隙里大多有空气,这种土保水保肥性能差。

A、砂土 B、粘土 C、壤土 D、黄土

2、( )土土粒之间的空隙非常小,不含有很多空气,这种土保水保肥性能好。

A、砂土 B、粘土 C、壤土 D、黄土

三、判断题

1、( )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2、( )在矿物质元素大循环中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仍受水的淋溶还不能集中地保蓄在母质里,加上母质中不含N素,所以不能生长植物,因此母质不能称为土壤。

3、( )土壤不仅是自然因素作用下的产物,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产物。

4、( )土壤和土壤肥力形成是以“母质为基础、以生物为主导元素的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与人类劳动无关。

四、简述题

1、简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15

答:①岩石在自然因素长期的综合作用影响下,形成了疏松细碎的风化产物,风化产物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沉积物------成土母质;

②以成土母质为基础,通过各种微生物(如硝化细菌、藻类、固氮菌等)和绿色植物在母质表层生长繁殖;

③在微生物、植物反复吸收利用下,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在母质中积累、保蓄,促进了母质中的肥力发展,母质就发展成为土壤;

④人类进行农业生产也深刻地影响着土壤形成过程,土壤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产物;

⑤由此可见,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以“母质为基础、以生物为主导元素的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自然因素可概括为五个主要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总称为五大因素。

3、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及土壤生物

一、填空题

1、随着土壤在风化过程中形成,一些矿物和有机质被分解成极细小的颗粒,这些最细小的颗粒叫做 。

2、胶体在其形成过程中产生电荷,它能够吸引保持带 的颗粒。

3、 是指土壤保持和交换阳离子的能力,也有人将它称之为土壤的保肥能力。

16

二、单选题

1、随着土壤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最细小的颗粒胶体( )。

A、带净负电荷 B、带净正电荷

C、不带电 D、有的带负电荷,有的带正电荷

三、判断题

1、( )土壤微生物以死去的动物和植物为食,所以它们能把作物不能利用的物质变为有效的养分。

2、(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地质结构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

4、化学肥料

一、填空题

1、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有 种。

2、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叫 。

3、钾肥可作为基肥和追肥使用也可作根外追肥使用,根外追肥浓度以 为宜。

17

4、磷肥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固定而降低肥效,因此在施用时宜

施用以提高肥效。

5、磷肥施入土壤后易被 而降低肥效,因此在施用时宜集中施用或和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以提高肥效。

二、单选题

1、钾肥可作为基肥和追肥使用也可作根外追肥使用,根外追肥浓度以( )为宜。

A、0.05% B、0.1% C、0.15% D、0.2%

三、判断题

1、( )增施氮肥能促进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形成,使叶色深绿,叶面积增大,产量增加。

2、( )化肥含有的营养元素单一或较少,且养分含量较高,肥效猛而长,但对改善土壤的作用不大。

3、( )化学肥料是指工业生产的一切有机无机肥料及缓效肥。

5、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

一、填空题

18

1、现有生物肥料都是以 为基础,然后配以菌剂和无机肥混合而成。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