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女性意识在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文学作品中的书写

女性意识在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文学作品中的书写

来源:百家汽车网
女性意识在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文学作品中的书写

黄欢

【摘 要】加拿大著名作家艾丽丝·门罗对于女性意识的表达深刻地反映了她内心对于女性的态度.通过对其生平事迹的回顾以及女性意识的变化历程,从萌芽时期的自我认知意识,发展时期的自我追求意识到深化时期的自我实现意识,艾丽丝·门罗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看待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的发展状态,从而引起了与读者之间的共鸣. 【期刊名称】《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12)004 【总页数】3页(P84-86)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女性意识;书写 【作 者】黄欢

【作者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711.074

艾丽丝·门罗无论是在加拿大,还是在整个国际上都有很高名望,这不仅仅是其依靠创作的作品而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她的作品的整体水平都非常高,因此,艾丽丝·门罗也成为了当代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其不断的努力下,她于20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第13位女性得主,从而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在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也是不常见的,这既是对其作品的肯定,也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肯定。艾

丽丝·门罗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的探究至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1.艾丽丝·门罗生平

艾丽丝·门罗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镇上的牧场主家庭,父亲主要从事牧场的工作,母亲是一名教师。艾丽丝·门罗的成功主要是来自于小时候的生活积累,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写作了,并且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发表了第一篇作品。艾丽丝·门罗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的天分,并且由此也赚得了一部分生活费,但她还坚持在餐厅、图书馆等地方打工。再后来离开大学,她与丈夫移居到温哥华,随后几年,她的三个女儿相继出世,只是她的第二个女儿却在出生仅仅15个小时后就夭折了。在笔者看来,艾丽丝·门罗之所以在后来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如此的真实,与她在生活上的经历和女儿的离世是分不开的。后来,艾丽丝·门罗夫妇又移居到维多利亚,在那里创办了蒙若图书公司,随后几年,她又一个女儿也出世了。1972年,艾丽丝·门罗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安大略,成为了当地的一位住校作家。1976年她嫁给第二任丈夫之后搬到安大略省一个镇外的农场中,再后来搬到克林顿镇,并定居于此。 2.艾丽丝·门罗的作品

艾丽丝·门罗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获奖的作品也非常多。1968年,艾丽丝·门罗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快乐阴影的舞蹈》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赞誉后,她又创作了《女孩和女人的生活》,两部作品完成之后,她将它们整合成了一篇小说。对于她的作品人们总是欣喜地盼望着。1978年,艾丽丝·门罗出版了小说集《你认为你是谁?》,这与之前出版的小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其实也可以称之为是一部相互关联的小说。随后,她又凭借《乞丐女孩——弗罗与罗斯的故事》第二次获得了总督奖,但在这之后几年中,她不再进行创作,而是在澳大利亚、中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游历,随后在两所大学担任住校作家。在艾丽丝·门罗

的作品中,关于女性独特的思想发展轨迹都是特别而又真实的。从她大学期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开始,她都未曾间断过小说的出版,这也是她能够一直被人们所期待的重要原因。不管是对于她的期待还是对于她作品的期待,人们都以期待的心情迎接,而她也没有让读者们失望过。[1]2013年,艾丽丝·门罗被评价为“加拿大文坛最重要的作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自从她开始写小说以来,已经完成了14部小说的创作,100多部作品的出版,可以说,她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女权主义的基本立场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被判定为女权主义的基本立场要符合五个基本条件,即作者必须是女性;以女性的视角为主;作品反映女性的生活;能够通过对女性的阅读者的启发从而引起对自身的思考;进而消除男女之间不平等的关系,这几点融合起来才是对女权主义的体现。[2]

以艾丽丝·门罗的作品集《我一直想告诉你的事情》中的《我如何遇见我的丈夫》为例,艾丽丝·门罗是一个女性作者,她代表了女性主体,并且描述了以女性为主体的生活。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围绕女主人公伊迪的恋爱过程以及结果来进行故事的展开,从对伊迪情感上所遭受的挫折进行描写,再到最后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小说中主要描写了两位性格不同的女主人公,通过她们对男性的不同看法和做法,传达出作者自己想要表达的女性应该与男性站在同等高度这一主题思想。创作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当然,从最后女性读者对于这篇作品的阅读来看,它引起了一大批女权主义者思想上的共鸣。[3]因此,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可以肯定艾丽丝·门罗是一位女权主义作家。 2.在“激进”与“温和”之间

女权主义阵营中对女权主义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有“激进者”和“温和者”之别,艾丽丝·门罗明显属于后者。其实在对艾丽丝·门罗进行的采访中,她自己对于称呼

其为女权主义作家是不太赞同的,至少在她自己看来,她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作家。她之所以会站在女性的角度上表达观点,并不仅仅由于她是一位女性,更多的是因为她觉得女性的经历很艰难,因此她不确定在养家糊口的压力之下,男性对女性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在女权主义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发现,典型的言论的提出多数是和社会以及男性有关,甚至有很多女性,会将男性视为唯一的敌人。在很多重大集会之下,女性所要争讨的唯一的问题就是男性,她们通常选择一种极端和激进的方式来进行。[4]虽然艾丽丝·门罗对于自己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作家,但是她的作品中体现了她对于女性主体的代表,对于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的刻画,对于女性正确生活方式的引导,这些都表明她就是一个女权主义作家。只是她与其他女权主义作家所不同的是,她不是极端的,不是激进的,她仅仅是用一种相对平和的叙述方式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1.萌芽时期的自我认知意识

在古希腊的阿波罗神庙墙上有一句箴言是“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从提出到此后的几千年以来,都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和认识。在20世纪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之下,艾丽丝·门罗又重新对“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进行了相关的作品描写。[5]以《男孩女孩》为例,这篇小说围绕安大略湖旁一个农户的家庭展开故事,故事人物的设定与艾丽丝·门罗的家庭十分相似。故事中的主人公姐姐对于父亲与母亲的地位不同产生了对于父亲的权力的羡慕之情,尤其在与母亲参与家庭繁琐的家务之后,就更加向往着父亲拥有的权力。在与弟弟平时的交往当中,逐渐地发现男孩与女孩之间的不同,甚至发现这是她无法反抗的宿命。艾丽丝·门罗小说当中的姐姐就是新时期女性的代表,从姐姐养狐狸的时间开始,讲述着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也展现出了小女孩女性主义意识的萌芽。从姐姐对于男女性别不同的生活地位中进行比较,使主人公从“他者”的眼中完成对于社会性别的定义。 2.发展时期的自我追求意识

在艾丽丝·门罗作品中女性意识经历萌芽阶段后,她又展开了对于自我追求意识的叙述,这也是艾丽丝·门罗在女性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第二步。与之前的认识相比,显然这是进步的,这在《男孩女孩》这部作品中也同样有所体现。在文中,姐姐清楚地认识了与弟弟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的不同之后,仍然在坚持着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如果说《男孩女孩》是艾丽丝·门罗自我意识认识后的第一步,那么《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则是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第二步。这部作品通过对一个女孩周围的女性角色的描写,从她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中来进行自我意识的第二步的深入阐释。尽管女孩工作枯燥且乏味,不仅被周围人嘲笑,还要忍受生活中无尽的孤独,但是女孩仍然坚持乐观地生活着,她穿各种漂亮的衣服,做各种有趣的打扮,她做着一切自己喜爱的事情,尽管周围的人是不友好的,但她还是坚持着与他们的斗争,并且从未放弃。

3.深化时期的自我实现意识

进入21世纪,艾丽丝·门罗已经年逾60,但她还在为她的作品奋斗着,为她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奋斗着,她陆续出版了7部短篇故事集。在这些作品中,艾丽丝·门罗已经不再只是表达对女性的自我意识的探索与追求,而更多的是开始完成对自我意识的深化。她的作品多数以女性的成长过程和追求过程为主要作品轴,通过对女性所遭受到的来

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在与家庭的棘手关系中来表达对自我意识的更深一层的看法。在她后来的作品中,对于自我意识的追求已经不再是最初萌芽状态的表达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女性的地位也不再是刚开始的态度。女性的自我意识的实现在她后期的作品中是有所体现的,并且也是有着更加深化的描述的。从她最初的作品到后续的作品中对于女性细节上的描写就体现了其关于自我实现意识的不断深入。[6]

艾丽丝·门罗的成功是其作品价值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她能够一直进行创作的最好

鼓励。在艾丽丝·门罗的一生中,尽管与其他的家庭主妇相比较,她是幸运的,但是她的整个家庭生活也充满了曲折。不论是在她儿时的成长过程中,还是在她的第一次婚姻,甚至是在她失去第二个女儿时,这些都成为她内心的痛,而这些个人经历对于她的写作都有一定的影响。当然,社会的发展状况与她自身的经历不可避免地会被融入到她的作品中,笔者认为这也是她的作品能够获得女性读者共鸣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关文献】

[1]朱翠云,屈彩娥.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女性生存主题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3.

[2]林蔚.《逃离》女性主读及其现实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12-13.

[3]吴林.论艾丽丝·门罗小说中“女性身份”主题的体现——以四部阶段性代表作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4):227-229.

[4]徐竹青.从门罗作品《逃离》看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突围[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44-46.

[5]郭子铭.论《逃离》中女性意识的蜕变[J].绥化学院学报,2015(8):60-62.

[6]纪汇楠,薛姝姝.从门罗的小说看女性意识成长——以《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为例[J].学理论,2015(20):93-94.

[7]赵小妹.加拿大文学双姝——爱丽丝·门罗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比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2-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