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卷第6期 2016年12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Vol_16No.6 Dec.2016 基于自媒体视阈的品牌社群感知 对品牌社群价值形成的影响 王东兴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 目前,学术界对品牌社群的研究多集中于传统品牌社群的形成、特征及作用上,而对自媒体 环境下消费者的品牌社群感知及卷入对品牌社群价值影响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查阅、梳理自媒体、品 牌社群、消费者感知等领域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对消费者品牌社群感知的 影响出发,探讨其对品牌社群价值影响机理。 [关键词] 自媒体;品牌社群;品牌社群感知;品牌社群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004(2016)06—0021—04 The Impact of Brand Community Perception to the Value of Brand Community Based on the View of We-media WANG Dong—xing (XuhaiCollege,ChinaUniversityofMining andTechnology,Xuzhou221008,Jiangsu) 【Abstract J At present,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brand community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brand community.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e impact of brand community perception and consumer involvement to the value of brand community under the self-media environment.Based on review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literatures from self-media, brnd communiaty,consumer perception and other areas,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brand communiy vatlue mechanism, starting from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n consumer perception of brand community under the self-media environment. 【Key words J self-media;brand communiyt;brnd acommuniyt perception;the value of brnd acommunity 一一者的购买决策。因此,研究自媒体环境下品牌社群感 Muniz&O’Guinn(1996,2001)提出“品牌社群”这 知对品牌社群价值的影响机理,对品牌企业、消费者 概念后,众多学者围绕其概念、特征、成因等展开研 本身和品牌社群的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引言 响,并进一步影响品牌社群的价值、作用发挥及消费 究。品牌社群改变了品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传统的二 二、文献回顾 维双向互动关系,构建了消费者问、消费者与企业间 的互动模式。基于Web2.0技术的自媒体出现后, 由于信息传播载体和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自媒体环 (一)自媒体概念及传播研究 关于自媒体概念的研究,美国学者Shayne 境下的品牌社群,既具备传统品牌社群信息传播的一 Bowman(2003)给出了更为清晰的定义:“自媒体(we 般特点,又兼有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点对点、开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 放式、散布型网状互播式传播的特点。这样的信息传 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 播方式,对消费者品牌社群感知能力和渠道产生影 他们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自媒体的完整运转离 [收稿日期]2016—5—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57325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6sJD630177)。 [作者简介]王东兴(1981一),男,江苏宿迁人,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品牌管理、消费者行为、营 销工程等。 2l 第6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交流情感、参与讨论和分享经验,形成某种 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即移动终端、3G/4G通讯技术、 交换信息、majid web2.0平台;其快速发展得益于Web2.0环境下碎片 程度的人际关系时就形成了在线社群”。Abdel化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模 &Lionel(2004)将在线品牌社群定义为“基于特定品 式;其表现形式包括且不限于Facebook、Twitter、微信、 牌关联形成的一个自选择、分层化、非地理边界的消 微博、播客、QQ—Zone、网络论坛等。 费群体,其成员共享价值观、社会象征,彼此有强烈的 在自媒体传播模式研究方面,谭立立(2009)用拉 社会认同。”Kang(2007)认为社会化媒体是把品牌和 斯韦尔的5w经典传播模式对自媒体传播规律的各个 现有及潜在消费者联系在一起的关键纽带,通过创造 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媒体的5w扩展模式。 自由交流的空间促使相互问的联系更加紧密。王新新 Bowman&WiIIis(2003)提出了点对点(Peer to Peer) 和薛海波(2008)提出在线品牌社群是指品牌社群成 的互播模式(Intercast)(如图1)。在该模式中,个人既 能以编辑、记者、出版者或听众等多重传播角色与广 告主对等共处于同一网络,又能通过社区进行互联。 该模式将双向人际传播和单向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形 成开放性、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该结构的任何一个 网结都能生产、发布信息,所有信息都能按“六度分隔 理论”和病毒式传播以非线性的方式流入网络中。 广告主 听众 图l Intercast传播模式 (二)在线品牌社群概念及相关研究 1.在线品牌社群概念研究 在美国史学家Boorstin(1973)提出“消费社群”概 念的基础上,Mnuiz&O’Guinn(1996,2001)通过对 Ford Bronco等品牌的考察,首次提出“品牌社群”的概 念。他们认为品牌社群是建立在使用同一品牌的消费 者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之上的、不受地域的 特殊消费者群体。在营销领域被广泛认可和使用的是 “顾客一品牌一顾客的三角模型”(Mnuiz&O’Guinn, 2001)和“以顾客为中心的品牌社群模型”(McAlexan— der,2002)(如图2)。 顾客~品牌一顾客的 角模型 以顾客为中心的馍燕! 图2品牌社群中的关系演变 关于在线社群概念,最早由Rheingold(1993)提 出,他认为“当具有共同理念的人们通过互联网长期 员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品牌体验和对品牌的态度而形 成的。Jang(2008)认为在线品牌社群的成员通过网络 进行在线分享品牌体验以及对品牌的态度,其在线的 互动行为对其他成员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程度不亚于 线下品牌社群的面对面沟通。 2.在线品牌社群感知研究 Blanchard&Markus(2004)认为虚拟社群意识是 一种关于成员资格、影响力、满足需要和情感联系的 特殊感情。Muniz和O’Guinn(2005)认为,社群意识是 品牌社群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品牌社群的重要 特征。Carlson(2008)认为品牌社群意识是社群中的成 员能感知其他成员对品牌具有类似的认知感,由此对 社群产生身份归属感。由此可理解为,品牌社群的消 费者对品牌社群的感知以社群意识为中介表现为社 群认知、社群情感和社群评价。其中,社群认知源于消 费者的感性认知,是消费者对品牌社群感知的初步阶 段,表现为消费者个体在社群中通过自我定位寻求分 类,确认社群及其成员与其他社群及成员的异同;社 群情感源于消费者与社群其他成员的交流互动,建立 相互依赖感并表现为社群依恋和忠诚;社群评价是消 费者在社群认知和社群情感基础上产生的,是社群认 知的较高阶段。 基于此,本文认为品牌社群感知是指消费者基于 个人的感性认知和成员间的相似性认知,对社群形成 情感依赖和评价,并成为自我不可或缺的感觉,是消 费者个体的主观自我判断和觉知。 3.在线品牌社群价值研究 品牌社群价值,源于社群成员的互动所带来的感 知价值。Wang&Fesenmaier(2004)提出了包括功能价 值、心理价值、社会价值和享乐价值在内的虚拟社群 价值维度框架。周志民教授(2005)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对品牌社群的消费价值进行定量研究,从价值的方向 和性质两个纬度,提出了包括内在的物质价值(服务 价值)、外在的物质价值(财务价值)、内在的精神价值 (社交价值)、外在的精神价值(形象价值)在内的四种 价值,并以此构造了基于品牌社群的消费价值矩阵模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6期 型。韩国学者金立印(2007)则认为虚拟品牌社群价值 Bagozzi&Dholakia(2006)认为,基于群体认同的 可以分成财务价值、社交价值、信息价值、形象价值、 品牌使用能够驱动消费者的心理效用与品牌形象产 娱乐价值五个价值维度。Sicilia&Palazon(2008)通过 生联系,强化品牌认同。消费者很容易因对某品牌产 使用和满意范式分析了西班牙地区的可口可乐虚拟 品或服务的积极体验,在心理上产生愉悦感,提升对 品牌社群参与者的需求动机,认为虚拟社群的参与者 品牌的满意程度;对品牌满意的情感认知和评价,促 主要是获取了功能价值、社会价值和娱乐价值。 使其在购后评价、与他人交流中产生强烈的品牌认 鉴于品牌社群的形成源于社群意识的确立,结合 同;积极的品牌体验、品牌满意和品牌认同,三者逐级 菲利浦・科特勒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本文认为,品 递进的过程,也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卷入程度逐渐 牌社群价值是源于消费者经社群互动而获得的感知 深入的过程。Culnan(2005)认为,具有共同兴趣的个体 价值,表现为服务价值、财物价值、社交价值、形象价 值、信息价值、娱乐价值六个维度。 三、社会认同与群体认同 社会认同理论是关于群际关系、团体历程的重要 理论。Tajfel(1978)认为社会认同是“个体认识到其属 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所带 来的情感和价值意义”。Tajfel(1982)提出社会认同是 在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原则上建立起来 的。Tajfel(1985)认为,社会分类是指人们会自动地将 事物分门别类以区分内群体和外群体,对符合内群体 的特征赋予自我并进行自我定型;社会比较是指把自 己所在群体与其它群体在权力、声望、社会地位等方 面进行比较,这个过程使得社会分类的意义更明显; 积极区分原则帮助个体通过自我或他人在社群中的 成员资格来建构彼此的社会身份,通过积极的社会认 同来获得更高水平的自尊。品牌社群的形成是典型的 群体行为过程,群体认同、社群意识的形成与社会认 同形成过程具有相似之处,所以社会认同理论对于解 释品牌社群形成机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自媒体视阈下的品牌社群感知对品牌社群 价值影响 (一)群体认同与品牌社群感知 群体认同源于社会认同,是社会心理学重要概念 之一。社会认同的前提是认知过程的社会类化,即通 过最简的群体范式明确自己所属的群体。个体对内群 体产生认同感或归属感,并自觉与群体特征保持一 致,即群体认同。Honeyeutt(2005)研究发现,基于群体 认同的个体在群体间比较的情境下,会激起成员对某 些维度上内外群体差异的强烈感知,产生内群体偏好 和外群体偏见。由此可见,群体认同兼具过程和结果 二重属性:就过程属性而言,它是指个体主动对群体 特征进行加工并形成整合的自我概念;就结果属性而 言,它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对群体成 员资格的觉知,也包括对该群体中所共享的价值和情 感意义的觉知。 在长期的交流互动中逐步发展出对彼此的信任,对群 体内成员比群体外成员有更高的信任度。因此,基于 经验分享行为的人际互动促进消费者相互问对品牌 体验、品牌满意和品牌认同的情感认知,有助于相互 形成群体认同。 (二)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社群感知 传统的消费者与品牌间是一种二维双向互动关 系,沟通信息的传播范围局限性较大,基本上不产生 广泛的互动交流。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社群中,消费 者与企业品牌及其他成员间形成新型的蛛网式联结 关系。这样的网状联结结构,与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 播结构极为相似,因此社群信息也能按“六度分隔理 论”以非线性的病毒式传播方式进行扩展。麦特卡夫 法则(Metcalfe’s Law)认为,网络的有用性近似与成员 数的平方成正比,即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对成员的 价值会成倍增长。由此可见,就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 社群而言,随着新成员的加入,虚拟品牌社群的网式 联结能够给成员带来更大的效用和价值。消费者是否 愿意以新成员的身份加入品牌社群,其意愿取决于对 品牌社群价值的感知。就此而言,社群成员之间互惠 行为、信任与自愿行为、社群社会资本等都是重要的 考量因素。品牌社群感知是个体基于对某群体的认同 而产生的对该群体的感知,是分析社群人际关系的重 要工具。品牌社群感知包括品牌体验、品牌满意、品牌 认同,表现为社群成员之间共有的相似性认知,这种 认知除了认同以外,还包括信任、支持、满意及成员之 问相互且主动承担对方期望的事务以维持信赖的意 愿,这样的意愿强化了消费者对品牌社群内的归属感 和认可度,坚信自己是品牌社群不可或缺的重要一 员。以自媒体为媒介的虚拟品牌社群给企业和消费者 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交流平台,个体消费行为依托 社交网络得以嵌入品牌企业与市场之间,由品牌社群 的价值和消费者的价值诉求共同主导消费者的社群 感知。企业借助品牌社群,可以帮助消费者建立正向 的品牌社群感知和积极的品牌社群情感,而消费者通 过品牌社群表达的意见和建议能推动品牌的长期良 23 第6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性发展。这种促进企业发展的相辅相成的双螺旋式上 优点。消费者的品牌社群感知会以这种传播结构为载 升结构,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自我效能感、归属感,促 体,决定着其对品牌社群价值的感知。 进品牌社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之处。首先,本研 (三)品牌社群感知与品牌社群价值 究属于理论性探索,未针对模型涉及的变量进行测 品牌社群感知是消费者参与到品牌社群活动的 量。其次,模型所涉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要 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消费者感知品牌社群价值的先决 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因此,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对各 条件和重要基础。消费者通过社群感知产生基于社群 个变量进行测量,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验证各个 的心理意识,由此形成基于品牌社群价值感知的稳定 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升理论模型的严密性和可操作 的品牌忠诚。其中,消费者基于品牌社群的心理意识 性。对社群成员和品牌社群之间关系的维系非常重要。因 此,通过对品牌社群的心理意识进行强化,有利于增 定的品牌社群认同感。 【参考文献】 】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强消费者形成对品牌、产品的共同价值观,并形成稳 【1[2】谭立立.自媒体环境中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J】.新闻界,2009 (1). 周志民(2010)对品牌社群认同与品牌忠诚关系 [3】谭天.新媒体新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的研究表明,品牌认同与品牌忠诚之间存在一定的因 [4旆乾.虚拟品牌社群价值对品牌认同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 果关系,而品牌承诺则对品牌认同和品牌忠诚之间的 海外国语大学,2014. 因果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源于品牌社群和成 【5】王新新,薛海波.消费者参与品牌社群的内在动机研究[J].商 员互动的品牌承诺,可以帮助消费者通过品牌社群直 业经济与管理,2008(10). 61周志民.品牌社群形成机理模型初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 接获得品牌和产品信息、间接的消费体验,并由此产 『. 生品牌忠诚。从这个过程来看,品牌社群感知增加了 2005(11)7】金立印.虚拟品牌社群的价值维度对成员社群意识、忠诚度及 消费者品牌转换、产品购买决策的转移成本,这也是 [行为倾向的影Ill ̄[J].管理科学,2007(2). 品牌社群作用发挥的具体体现。品牌社群价值是影响 消费者对品牌转换、产品购买决策转移成本的感知的 重要影响因素。 【8]Shayne Bowman,Chris Willis.We Media-How audience are shap— 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information[M].The Media Ce ̄er,2003.6 【9]Muniz,&O’Guinn,C.T.Brand community[J1.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1,412—432 五、研究结论及展望 【10]Upshaw,Taybr,E—Building business by building a master brand 本文在查阅、梳理自媒体、品牌社群、消费者感知 [J】.Brand Management,2001,8(6):417--426 等方面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自媒体环境下信息 【1 1]H.Rheingold.The virtual community[M],Addison—Wesley,Read— ng,1993 传播对消费者品牌社群感知的影响出发,探讨品牌社 i群感知对品牌社群价值影响机理。通过前述研究,本 【1 2]McAlexander,Schouten,Koenig.Building Brand Communi ̄. urnal of Marketing[J],2002,(1):38. 文认为,自媒体环境下消费者间信息的点对点、开放 Jo式、散布型传播规律,综合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 (上接第15页)整个施工过程复杂,从该工程实践情 况来看,桥梁地基处理中的溶洞施工,不仅要求施工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1TF50—201 l 人员要把握好每一环节,不仅要了解溶洞分布的规律 【1和基本状况,做好预防工作,还要掌握不同溶洞的科 学钻孔技术,能够及时应对溶洞处理中的突发事故, 【2]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1985. [参考文献】 掌握预防和治理的途径。总之,要从各个方面保证质 2008,34(36):318—319. 量、安全和经济效益。 [4】杨银辉.浅谈桥梁钻孔桩施工过程中的溶洞处理【JJ.2011(7): 91—_98. 【3】彭鲲,易武.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础施工方案研究『J】.山西建筑, [5】黄宏豪.浅谈钻孔桩施工中溶洞的处理技术『J1.2007(8):28— 2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