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信息 编辑部:mis@moe.edu.en 鸯 “三通两平台”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以苏州教育信息化发展实践为例 杨宗凯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三通两平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近期发展的重点,也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重要支撑。 苏州市积极探索高起点实施“三通两平台”的有效途径,通过环境创新、方法创新、教师培训创新、机制创新 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取得了较好成效。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 中国分类号:G434 一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8—0017—04 初期阶段,逐步由浅层、低水平应用向深度应用整合、全 面融合创新的发展阶段迈进。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 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 要引擎。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苏州市教育局对教育信息化一直高度重视,专门研 究制定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召开了全市教育信 息化工作会议,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理顺了管理 和运行机制,明确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 度融合,变革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 方式,将苏州市建成一流的国家智慧教育区域综合试点 示范城市的发展目标。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 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阶段,第一阶段是到2015年,初步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 中的重大问题.基本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普遍应 用。由初期起步阶段进入应用整合阶段。第二阶段是到 2020年,实现深度应用,进入全面融合创新阶段。2013年, 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了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 核心理念,以“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为基本原则的发 2013年,苏州市教育局和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就推进教育信息化进行 全面合作。经过前期的详细摸底和充分沟通.双方确定了 以信息化课堂教学环境创新为抓手,以教师能力提升和 教学应用创新为主线,高质量实现“三通两平台”的合作 路径。在具体实施上,双方共同遴选了部分中小学校开 展课堂教学环境改造和应用试点,同步开展大规模教师 展思路,并将“三通两平台”、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以 及教师培训等列为近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为 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明确了总体原则、方向和路径。 “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 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 培训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以及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 形成了整体规划、推进、以点带面、逐步拓展的区域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由于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和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对“三通两 平台”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位,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必须结 合各自特点确定发展思路。 苏州市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 地区,在发展教育信息化方面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全市 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技术促进教学创新初见成效 1.教学环境创新 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课堂,难点也在课堂。课堂教 学环境创新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是信息技术与 教育教学融合的第一步。苏州市利用工程中心研发的 所有学校拥有100兆以上光纤接入,教师信息化终端和 学校多媒体教室基本普及,45岁以下教师1o0%参加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率超过 70%。整体上说,苏州市已经度过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 “云+端”一体化的“云端教室”整体解决方案.进行教学 环境改造提升。 在前端环境建设方面。首先。以“电子双板”等信息 化教学终端取代传统黑板。“电子双板”是基于佩维奥 作者系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数字化学>-7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CT in Education 1 7 训,对广大一线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以“试 点学校”、“种子教师”为先导。逐步扩大教师培训覆盖 面.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稳步提升。 为解决面授培训费时费力.覆盖规模有限等问题, 苏州还专门搭建了教师在线培训网,每年定期开展网络 在线培训,培训规模从最初的一年900多人次发展到现 在10000多人次。2014年仅春季培训就超过8000人次, 教师在线培训课程数累计达到95门。在线培训已不再 居于可有可无的辅助地位,而成为在职教师培训的重要 组成部分。 5.机制创新 教育信息化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推动。为 此,苏州市与工程中心、企业合作践行了“政产研用”多 方支持的“UGSB”(高校/科研机构一一学校/用户一企 业)协同创新模式。在该模式中,、学校、企业、高校/ 科研机构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重在制定运行规 则、施行引导、落实评估激励等,学校重在开展创新 实践,企业重在提供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高 校/科研机构则是开展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各方协同 参与,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以UGSB模式为参照,以机制创新为先导,苏州市 教育局首先成立信息化办公室,理顺机制,明确各 项发展和建设规范,然后与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开展密切合作。双方首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 议,共同研究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随后逐步 讨论明确合作范围和切入点.联合建设创新实践基地. 确定工作内容和发展路径,并成立工作专班协同推进。 苏州市电教馆和教育电视台开发了大量的优质资源为 一线中小学提供服务,同时还积极引入运营商等企业力 量参与投资建设和运维服务。在、学校、企业、研究 机构的共同支持和推动下。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总体 比较顺畅.没有因为机制不到位而走弯路。 三、深度融合打造区域特色发展模式 苏州市在发展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方面积 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各校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 学的良好氛围。然而,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的总体发展还 没有达到“融合创新”的阶段.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学的深度融合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优化环境,构建学校、家庭、户外一体的SOF教育 模式 环境优化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而且体现在网络虚 拟空间。围绕教室展开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环境改造和优 化只是第一步。还需进一步推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 20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8 《中国教育信息化 编辑部:mis@lnoe.edu.cn 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的全面整合,促进三空间互 联互通,形成学校、户外、家庭一体化服务的SOF教育模 式.才能真正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发展智慧教育、形成 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2.促进融合,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相对而言,苏州市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素养已经达到 较好水平,但信息化教学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还有待 进一步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PPT教学为主, 教师培训感到收获最大的还在于信息化设备的操作和 使用,这说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了较大作 用,但在考试评价等环节应用信息化手段还比较少,信 息技术的应用尚未带来教学活动的整体变革。在后续发 展中。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 合,进一步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贯彻智慧教 育、连接教育的发展理念.应该作为一个重要主题。 3.加强整合.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以教育云为依托,逐步整合各分散信息系统,提供 高质量的一体化服务,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必然发展 趋势,对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一 体化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虽然苏州市已经建成了一 系列业务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方面 已经达到一定水准,然而如果不加以有效整合,则系统 越多,数据越分散,整合难度也越大。因此,适时推进教 育云数据中心和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整合,进一步加 强基于教育云的数据整合与系统整合力度,并以此为 基础逐步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和内部结构重组,可作为 后续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思 路和方向 四、总结 以信息化为支撑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苏州市的实 践已经取得较好成效,为经济发达地区践行“三通两平 台”探索出了一条高起点、高目标、高质量的引领性发展 道路,初步实现了技术与教育的有效融合,并正在向更 高层次不断迈进,以信息化支撑基础教育创新的区域教 育信息化特色发展模式已初具雏形,必将取得更加丰硕 的成果。 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核心在“应用”,只有在中小 学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坚持不懈开展技 术支持下的教学创新研究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技术驱 动的教育教学变革,逐步转变目前的教与学方式,促进 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