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城市设计现状与发展研究

我国城市设计现状与发展研究

来源:百家汽车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城市设计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者:刘海龙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05期

摘要: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逐渐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城市设计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应将城市设计作为城市繁荣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设计的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我国城市设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城市设计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设计,现状,发展 1.我国城市设计现状研究

城市设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我国兴起,作为一个新型的城市规划建设的热门学科在我国收到城市规划建设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伴随着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城市设计理论和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其中,著名学者钱学森先生曾经提出“山水城市”的设计和规划理念,为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1]。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繁荣发展逐步带动了城市的建设,而城市设计的理念也逐渐收到了社会的关注,并在设计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城市设计实践在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从最初的以固定的空间为发展重点,到后来的以发展建设的组织过程为重点,从单纯的设计作业到后来的行为、商业性的开发及建设活动、规划设计的综合。同时,我国城市设计的成果也经历了从城市形态的布局规划到国家或地方、决策性管理等。国际城市设计竞赛和研讨会1993年在我国海南海口市举行[2],研讨会的主题是“热带海滨城市的塑造”,就具有热带气候的滨海城市的规划及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在研讨会议上提出了知道海口发展的十四条原则。中国建筑学会还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主题征进行了大型的征文活动等[3]。我国的城市设计的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

我国的城市设计实践一般可以分为理论研究阶段、实践深化阶段和实践理性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在1980年~19年,这一阶段是我国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初期的试验阶段,是不同的城市设计理论的引进、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实践活动相对较少。1990年~1999年,这一时间段是我国城市设计实践进行大规模探索的阶段。在该阶段内,城市设计项目大范围开展,实现了城市设计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该阶段著名的城市设计实践成果主要有:张锦秋主持的西安钟鼓楼广场城市设计以及卢济威主持的南京鼓楼广场城市设计等。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界后,我国城市设计实践活动逐步进入了理性发展阶段,城市设计实践开始重视设计的实施性、时效性、可行性等,本土化的城市设计活动是该阶段的主要倾向之一。 2.我国城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伴随着我国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进入到理性发展的阶段,城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以下几点:

(1)我国城市设计逐渐向法制化进程迈进

伴随着我国法制化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城市设计及规划建设的法制进程也在逐步推进。在城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法制化的行政管理已经开始对城市设计的相关技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质疑和挑战,例如城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的合法性、针对限高造成的容积率问题对开发指标的质疑等。同时,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进程中,存在着规划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问题,倘若将城市设计的编制和实施比作是法律的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就会对我国城市设计逐渐走向法制化进程的发展方向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城市设计的法制化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我国城市设计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以实证研究为主

在我国,城市设计的编制数量巨大,在现实的规划管理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城市设计得到了实施。但是在城市设计理论研究领域,无法将研究成果提升成为实证的理论精华,导致我国的城市设计仍停留在最初引进的西方国家城市设计理论的水平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对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无法纠正实践活动中的偏差行为,而且无法做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

在现今的城市规划领域中,亟需城市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反馈以及跟踪研究,而不是单纯的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的进行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规划的注意力纷纷集中于研究的新方法和创新的规划形式,而没有更好的做到设计成果的总结和回顾。 (3)城市设计的发展包括技术性和制度性双重因素

在我国,城市设计的实施需要借助城市规划和建设对相关的开发活动进行干预和约束。实行控制城市开发及相关设计等诸多控制管理手段,实际上是以公共利益为核心设定对应的开发预期,并以此来做到对城市开发的约束,而这就需要相关的制度来保证这些相应的开发预期。对于我国的城市设计,相应制度的提出和建设内容不但包含城市设计的编制、审批以及合法化的控制条件的规范,而且包含着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城市设计执行开发控制和设计控制的进程式规范,同时还包含一系列的修改和相关程序的完善。

在近几年来,我国与城市设计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纷纷开始主张依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合理性和地位,加强城乡设计工作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的配合,并从城市规划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提出城市形态控制的引导性图则及强制性指标[4]。而这种合理的非法律控制依据以城市设计成果为核心的设想,不但具有合理和充分的弹性运作空间、极高的灵活性和完备性,而且还保持了我国现有城市规划管理的核心作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深厚的现实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设计的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研究了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概况,并提出我国城市设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城市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燕.吴唯佳.探索弹性多元的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建设途径[J].现代城市研究.2009(01): 20-26.

[2]孙施文,张美靓.城市设计实施评价初探)以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城市规划.2007(04):42-47.

[3]李东泉,周一星.从近代青岛城市规划的发展论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J].城市规划学刊.2005(04):45-52.

[4]左辅强,马武定.国内城市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的困境[J].城市规划汇刊, 2004, (6): 67-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