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

音乐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

来源:百家汽车网
音乐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

贾战利

摘 要:通过对音乐教学中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在音乐教育中,人文素质缺失与偏差的现状,指出如何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同时,大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是要把音乐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内在联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 键 词:幼师 人文素质 音乐素质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倡导和谐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对幼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对幼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幼师音乐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注重音乐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科学音乐的本质,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关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社会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只有把音乐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持人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为了实现音乐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掌握学生人文素质与音乐素质状况,进行人文素质与音乐素质的调查研究是我们进一步做好音乐教学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所谓音乐素质是指一个人的音乐科学认知水平、认知能力、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具备较好的音乐素质,才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音乐教育是幼师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基于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人文素质是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音乐人文素养,让学生拥有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的态度,有孜孜以求的音乐探索精神,拥有音乐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在校学生音乐素质调查、评估显示,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热爱音乐的,对一些音乐活动和事件是关心的,但由于音乐知识缺乏,还不具备分辨优劣的能力,总体上体现出音乐素质水平不高的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究其主要原因,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音乐教育相对落后有关;其次与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公共设施缺失、获得音乐信息的渠道过窄、接收音乐技能的思维方式陈旧等现象有关。

二、对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所谓人文素质就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

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它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人关系等问题。人文素质教育包含对文化素养、思维完善、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实现人生价值,促进人类全面发展。

由于近几十年来片面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部分学生, 人文素质缺乏,人文精神失落,人文素质的欠缺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悖于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社会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远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于是在学生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这些现象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在了青少年学生身上,具体表现在,“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进取心差,厌学逃学现象严重;缺乏诚信,考试舞弊行为滋长;学习、生活拖拖拉拉,得过且过,意志力差,缺乏挫折意识和抗诱惑能力;崇尚自我,却又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自我意识膨胀,功利心强,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缺少互助合作意识,缺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追求物质享受,沉迷于游戏凶杀,缺乏求实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尊重信任别人,公德意识差,见利忘义,冷漠无情,缺乏爱心;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甚至理性失落;心理障碍增多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制约着幼师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要求幼师音乐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勇敢地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努力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与文化修养,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以此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关于学生的负面新闻不断增多,引发了社会关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大讨论,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是教育的任务,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的需要,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中, 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是学生各项素质发展中最根本、 最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文科学和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成为个人的人格修养, 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培养想象力, 培养直觉思维, 培养非智力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活跃与完善思维方式, 提高思维水平。

三、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方法 (一)以审美为核心 创设“美” 的情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在创设“美” 的情景时,注意教学内容与相关的人文内涵、相关文化、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有关“美” 的画面(课件)、“美”的声音(音乐)、“美” 的故事、“美” 的语言。

(二)以生活体验为基础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表现

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设问和启发学生时,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使学生在丰富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注意运用集体讨论、集体评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相互解答的学习方式。

(三)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收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和实践,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果和效率更加显著。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导入,使学生情绪愉快、兴奋。看到学生对音乐表示满意和高兴,教师就请同学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欣赏态度、欣赏角度、欣赏深度,并通过讨论和发言鼓励全体同学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坚持尊重、真诚、平等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四)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习热情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学生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带来一定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幼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多样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五)淡化学科边缘 提倡学科综合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大胆实践,根据教学的中心内容,启发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和联想,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和启发。

四、培养学生音乐素质与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音乐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从人文教育观出发,更活泼多样,更密切地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学习音乐经验,吸取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

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与相关艺术和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在音乐学习中,我认为要打破仅以音乐作品为唯一的局面,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把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以及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因为音乐与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活习俗等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借助其他学科来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得到丰富。

总之,在新的教学理念的积极倡导下,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积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既要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艰巨性,通过不断的实践,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马达.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J].中国音乐教育,2001,(6):21~24. [2]蔡觉民.音乐课程教学理念与策略〔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3~26.

[3]金亚文.《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5~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