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工艺实训报告
纺织学院:沈尉强 学号;200901010115
一.实训时间:三周(10月11日至10月29日)
实训地点:纺织工厂(九号楼)
实训目的:以工艺设计为基础的实训,就是对设计内容一次完整的检验,同
时,也是对纺织过程一次零距离的接触。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需要熟悉各工序制品相应的标准、检测项目和相关仪器,以及提高质量所对应的调整方法。
实训安排:全班共分7组,我被安排在第3组。
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实训。由于条件有限,我们的实训是从并条开始的。
并条
并条的目的是:并合、牵伸、混合、成条。
1. 并合 将6~8根棉条并合喂入并条机,制成一根棉条,由于各根棉条的粗段、细段有机会相互重合,改善条子长片段不匀率。
2. 牵伸 即将条子抽长拉细到原来的程度,同时经过牵伸改善纤维的状态,使弯钩及卷曲纤维得以进一步伸直平行,使小棉束进一步分离为单纤维。经过改变牵伸倍数,有效的控制熟条的定量,以保证纺出细纱的重量偏差和重量不匀率符合国家标准。
3. 混合 用反复并合的方法进一步实现单纤维的混合,保证条子的混棉成分均匀,稳定成纱质量。
4. 成条 将并条机制成的棉条有规则的圈放在棉条筒内,以便搬运存放,供下道工序使用
并条机实物图:
我们将做好的熟条拿到Y301测长仪上去测5米的长度,公做8组。那去YG747快速八篮恒温烘箱、链条天平测量干湿重。测量数据如下:
生条定量g/5m
G湿:23.60 23.51 22.90 22.62 24.79 22.42 23.91 24.83 平均值:23.5725 G干:22.21 21.12 21.56 21.21 23.18 21.10 22. 23.40 平均值:22.1775 回潮率计算:W=(G-G0)/G0*100%=半熟条定量g/5m
23.5725-22.17756.29%
22.1775配合率 湿重 干重 1.022 20.36 19.03 回潮罗拉牵实际牵机械牵冠牙/后区率 伸 伸 伸 轻重牙牵伸F/E 变换齿轮G 7% 9.045 9.32 9.572 96/32 22 粗砂
粗纱工序是纺制细纱的准备工序,其任务为:
1. 牵伸将棉条抽长拉细5~12倍,并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 。
2. 加捻由于粗纱机牵伸后的须条截面纤维根数少,伸直平行度好,故强力较低,所以需加上一定的捻度来提高粗纱强力,以避免卷绕和退绕时的意外伸长,并为细纱牵伸做准备。
3. 卷绕成形将加捻后的粗纱卷绕在筒管上,制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卷装,以便储存、搬运和适应细纱机上的喂入。
在实训中,我们使用的粗砂机是HY491粗砂机。
改变捻度牙CW1,捻度成对牙CW2 42,CW3 48(不改变),改变牵伸变换牙CW4 粗纱定量g/10m
第一次粗纱: Em=6.66
CW1 41, CW5 45,CW4 62, CW2 42,CW3 48 湿重:6.27 6.29 6.30 6.27 第二次粗纱: Em=6.66
CW1 46, CW5 45,CW4 62, CW2 42,CW3 48
湿重:6.20 6.23 6.22 6.21 6.19 6.21 6.20 6.15 平均值:6.20 干重:5.77 5.79 5.79 5.76 5.75 5.80 5.78 5.70 平均值:5.77 (根据Ep=
半熟条干定量,计算实际牵伸倍数Ep和牵伸配合率)
粗纱干定量第三次粗纱: Em=7.12
CW1 46, CW5 45,CW4 58, CW2 42,CW3 48
湿重:5.81 5.70 5.71 5.72 5.62 5.72 5.72 5.82 粗纱捻度(捻/m) 第一次粗纱 CW1 41
查说明书可得机械捻度为:4.045捻/10cm 实测捻度平均为36捻/m 第二次粗纱 CW146
查说明书可得机械捻度为:3.605捻/10cm 实测捻度平均为:22捻/m
细沙
细纱工序是纺纱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是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特数、符合质量标准或客户要求的细纱,供捻线、机织或针织等使用,细纱工序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 牵伸:将喂入的粗纱或条子均匀地拉长抽细到细纱所要求的特数。
2. 加捻: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使成纱具有一定的强力、弹性、
光泽和手感等物理机械性能。
3. 卷绕成形:将纺成的细纱按一定成形要求卷绕在筒管上,以便于运输、
贮存和后道工序加工。
FA506细纱机
改变牵伸变换牙:ZE , 改变捻度牙:ZC,不改变捻度成对变换牙:ZB/ZA=75/45
① 换牵伸变换牙ZE
改变前:ZE=57,改变后:ZE=61
ZJ/ZK=81/25为固定值,ZD=74不改变
ZEZK57816.9667×17.39 则改变前的牵伸倍数=6.9667
ZDZJ7425ZEZK61816.9667×18.61 改变后的牵伸倍数=6.9667
ZDZJ7425② 换捻度牙ZC
改变前:ZC=31 查说明书捻度为1084捻/m 改变后:ZC=33 查说明书捻度为1019捻/m
第一次细纱是没换齿轮时
第二次细纱是改变牵伸变换牙ZE 第三次细纱是改变捻度牙ZC
FA506型细沙机实物图:
细沙做出来之后,拿去手摇黑板机测量棉结、杂质、条干测试。
手摇黑板机实物图:
③ 细纱条干测试(目测,三人一组观察) 检验标准:
优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优等: 7 :3 :0 :0 一等: 0 :7 :3 :0 二等: 0 :0 :7 :3 检验结果:
第一次纱:优 (10:0:0:0) 第二次纱:优 (10:0:0:0) 第三次纱:优 (10:0:0:0) ④细纱棉结杂质测试 检验标准: 纺纱特数 一克内棉结粒数 一克棉结杂质总粒 优 35 60 21~30 一 80 120 (28~19) 二 140 185 公式: 1g棉纱线内的棉结杂质=
棉结杂质总粒数10
棉纱线公称总数(设计纺纱号数)
数棉结、杂质:
检验结果:
第一次纱:棉结总数29,杂质总数13,为优等纱 第二次纱:棉结总数51,杂质总数23,为一等纱 第三次纱:棉结总数42,杂质总数24,为优等纱 ⑤ 捻度测试
第一次纱:1104.8,1095.9,1243.4,1061.5,11.7,1090.9,117.3,1095.6,1117.3,1096.8 平均值:1114.87
第二次纱:1004.6,1155.5,1145.0,1090.8,1090.2,1003.0,1021.6,1070.6,1053.4,1174.7 平均值:1080.88
第三次纱:1161.3,1229.4,1243.7,1219.3,1266.5,1229.9,1158.7,1157.6,1263.9,1186.4 平均值:1211.67 ⑥ 计算线密度Tt
Tt=平均每缕的干重×10.85 以第二次纱为式样计算线密度 取了三缕,每缕100m
平均每缕湿重为:3.1g/100m,平均每缕干重为:2.97g/100m 则Tt=2.97g/100m×10.85=32.2tex
总结:
通过这三个星期的实训,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纺纱工艺的整个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动手更换齿轮,以达到改变牵伸的目的。比如,在粗纱中,我们改变了CW4齿轮,以此改变后罗拉的转速,来改变牵伸倍数。一般,我们是不会去改变前罗拉的转速,来改变它的牵伸。因为前罗拉的转速直接影响到生产的产量,所以一般厂里是不会改变前罗拉转速的。在整个实训中,也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怎么样去和别人合作!实训的结果虽然没有达到27.8T纯棉纱的特数,但也是我们按照说明,一步步做下来的。也许中间存在许多误差,才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即使是这样,但整个实训却让我获益良多。非常感谢学校安排的这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