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小题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 ②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③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⑥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已亥杂诗》) 【小题2】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1.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小题1】有哪些理由说明父亲不必送我?(3分) 【小题2】作者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在南京的见闻一句都没写?(2分) 【小题3】词语品析: ①“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如何正确理解“太聪明了”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0分)
①在与幸福有关的各种因素中,爱无疑是幸福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②说到爱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多想到的是被爱。这并不奇怪。从小到大,我们渴望得到许多的爱。遇到困难时,我们希望有人一伸援助之手。经受痛苦时,我们希望有人与我们分担。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幸福系于被他人所爱的程度:如果我们得到的爱太少,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冷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孤单。的确,对于我们的幸福来说,被爱是重要的。 ③然而,与是否被爱相比,有无爱心却是更重要的。一个缺少被爱的人是一个孤独的人,这样的人只要具有爱心,他仍会有孤独中的幸福,如雪莱所说,当他的爱心在不理解他的人群中无可寄托时,便会投向花朵、小草、河流和天空,并因此而感到心灵的愉悦。而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的生活多么热闹,幸福的源泉已经枯竭,他那颗冷漠的心是决不可能真正快乐的。
④一个只想被人爱而没有爱人之心的人,真正在乎的也不是被爱,而是占有。爱是与占有欲相反的东西,它本质是一种给予,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亲子之爱,
有爱心的父母在照料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便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相反,丧失爱心,也便失去了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所以,对于个人来说,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在被爱方面受挫,而是爱心的丧失。
⑤当然,爱的给予既不是谦卑的奉献,也不是傲慢的施舍,它应该是出于内在的丰盈的自然而然的流溢。爱心如同光源,爱者的幸福就在于光照万物。爱心又如同甘泉,爱者的幸福就在于泽被大地。
⑥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爱心的普遍丧失会使世界变得冷如冰窟,荒如沙漠。在这样的环境中,善良的人们不免寒心,但也不要因此趋于冷漠,而是要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仍葆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唤起爱心。不论个人还是社会,只要爱心犹存,就有希望! (选自周国平《精神的故乡》,有删改)
【小题1】针对“爱无疑是幸福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作者提出了哪两种看法?(2分) 答:
【小题2】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4分) 答:
【小题3】请用一个短语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判断这个故事适合放在文中哪个段落,说说为什么(4分)。
材料: 《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发生严重饥荒,黔敖在路边摆放食物,用来施舍给经过的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眼睛盯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因此赶上去向他道歉,但最后这个人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了。 短语:放入第段原因:
1.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见而欲笞之(2)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小题3】承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
2.文言文阅读
(一)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
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今或闻无罪臣未尝闻也C.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D.挺剑而起尉剑挺【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使唐雎使于秦受地于先王而守之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君逆寡人者 C.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D.愿终守之天子之怒【小题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C.唐雎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D.唐雎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第Ⅱ卷(共90分)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
3.(元)白王庭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 选自《湛渊静语》
【注释】①损脾:损伤脾脏。②狎者:喜欢开玩笑的人。③囫囵:整个,完整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一呆弟子思久之思:(2)我食梨则嚼而不咽而: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梨益齿而损脾。
【小题3】这则寓言故事蕴涵着怎样的寓意?(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