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精品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精品

来源:百家汽车网
2018春高一历史期初检测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

A.商夏周 B.商周夏 C.夏商周 D.夏周商

2、《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郡县制

3、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B )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实现三权分立 D.利于集思广益 4、明清时期君主不断加强。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废丞相 ②设立内阁 ③设置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5、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被认为“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该项改革措施应该是( )

A.废除债奴制 B.实行财产等级制 C.设立陪审法庭 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6、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

A.公民法 B.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 D.《民法大全》 7、历史学家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这是因为( )

A.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依然顽固 B.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议席 C.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 D.工人阶级获得了普选权

8、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 )

A.联邦 B.三权分立原则 C.邦联 D.民主共和政体 9、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签订后,清被迫在浙江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 A.杭州 B.温州 C.镇海 D.宁波 10、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创立拜上帝教 B.金田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11、作为中国附属岛屿之一的,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1912年春,南京临时颁布《中华临时约法》。按照约法规定,中华的主权属于( )

A.总统 B.总理 C. D.国民全体 13、促使中国党诞生的因素有(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五四运动的推动 ④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重要意义的是( )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

15、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 ) ①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③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党„„只有消灭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而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真实用意是( )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 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党

17、1848年2月,《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是( )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8.1917年二月爆发后,实际掌握国家政权的是( )

A.沙皇 B.布尔什维克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资产阶级临时 19.为了制定1954年,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0.1981年在指导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强调的是( )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21.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首先成功解决了( ) A.南海诸岛问题 B.问题 C.问题 22.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平等 C.共同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 D.团结互助

D.澳门问题 D.社会主义原则

23.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自主的和平外交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24.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D.中国外交的成熟

25.1972年,中国与下列哪个国家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 ) A.苏联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6.美苏由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利益冲突 C.战后分赃不均

B.社会制度不同 D.领土争端频发

27.西欧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国际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的削弱 B.是国际力量对比消长的结果 C.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 D.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结果 28.“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是( )

A.两极格局 B.多极化形成 C.一超多强 D.全球一体化 29.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30.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火耕 B.耜耕 C.铁犁牛耕 D.中耕 31.在夏商周时代,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手工工场

32.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

A.明代 B.隋唐 C.宋元 D.清代 33.下列对重农抑商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一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 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34.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是( )

A.宁波商帮和晋商 B.宁波商帮和徽商 C.晋商和徽商 D.湖南商帮和商 35.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二、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填“A”,如果你认为错误,请填“B”。(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规定了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37.周公监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将功臣、亲族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38.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以大国倡导、经济先行、互利合作为特征的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39.万民法的出现体现了罗马人政治上的灵活性及处理民族关系上的高超智慧。 40.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三、材料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当时受益于该制度的有哪些人?(4分)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4分)

42、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3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2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