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扫描
涪陵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卢 萍 雷贵春
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根据重庆市统计局《关于非经济普查年度区县现代服务增加值核算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方案》),对涪陵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进行了测算,对其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可比增长70.4%,较同期服务业增速快18.6个百分点。从占比看,2018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22.8%,比2013年提高5.8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1.7%,比2013年提高6.8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超过了传统服务业的份额,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从行业看,2018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主要集中在三个行业,占了现代服务业总量的68%以上,一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现代服务业中贡献最大的行业,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28.5%;其次是营利性服务业(包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全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一部分),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20.24%;第三是金融业,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19.7%。这三个行业是我区现代服务业规模大、总量超过50亿的行业。
(二)现代服务业单位数快速增加
根据基本单位名录资料显示,2013年末涪陵区服务业法人单位数9191个,其中现代服务业的法人单位为2801个,占服务业单位数的30.5%。经过
一、涪陵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本文选取涪陵区近六年(2013-2018年)三次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数据进行分析。2013年全区三次产业占 GDP 的比重为 6.6︰62.5︰30.9,2018年演变为6.1︰57.0︰36.9,经过五年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提升,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无论是总量、增速,还是占比均超过了传统服务业。(一)现代服务业总量增加、占比提高初步测算,2018年涪陵区服务业增加值为397.39亿元,比2013年可比增长51.8%,占全区GDP的比重为36.9%,比2013年提高6个百分点。2018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5.08亿元,比2013年3重庆统计五年发展,到2018年末,全区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增加到14762个,其中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增加到4715个,现代服务业单位所占比例提高为31.9%,提高了1.4个百分点。从增长情况看,2018年全区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比2013年增长68.3%,比全部服务业法人单位的增长速度快8个百分点,表明涪陵区现代服务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明显快于传统服务业。分行业看,增长较快的行业分别是“现代批发和零售业(电子商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教育”等5大行业,均快于全区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的平均增速。(三)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涪陵区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20.18万人,比2013年增长27.8%,其中现代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达9.58万人,比2013年增长35.3%。分行业看,从业人员增长较快的有现代批发和零售业(电子商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5个行业,均高于全区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但是三星及以上住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的从业人员呈现负增长态势,值得关注。从占比看,2018年全区现代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服务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47.48%,比2013年占比提高2.65个百分点,比现代服务业单位数占比高1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3大行业吸纳就业均在万人以上,共有从业人员将近5万人,占全区现代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2.1%;从增长速度看,从事电子商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从业人员占比提高速度快。4(四)现代服务业行业发展各有特色1.电子商务呈快速发展之势电子商务作为“三新”经济,是现代服务业增长最快的部分。2018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有网上销售业务的企业37家,比2013年刚起步时的3家多了34家;实现网上商品销售额33.2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2.5倍,但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网上销售额仅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额的7.2%,尚处于起步阶段。2.现代交通运输依托区位优势发展较快涪陵位于重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是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城市群四大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境内长、乌两江蜿蜒而过,是长江万吨级船队常年可抵达的最上游港口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优良的区位优势,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强大支撑。2018 年末,全区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652户,比2013年增加166户;从业人员2.24万人,比2013年增加0.11万人(2018年公路运输企业不含挂靠车辆人员);货运周转量达 9.73亿吨公里,比2013年增长98.3%;实现增加值70多亿元,五年增加了20个亿。3.金融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8年末,全区有金融业法人单位95个,其中货币金融服务52个,资本市场服务8个,保险业31个,其他金融业4个。纳入人民银行统计的银行系统金融机构22个,比2013年增加4个;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66.77亿元,比2013年增长45.1%;人民币贷款余额542.23亿元,比2013年增长34.3%;存贷比为 70.7%。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上交税金2亿元,实现利润8.75亿元。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5%。4.房地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近两年涪陵房地产市场由过去的高速扩张转向平稳发展,房地产市场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8年全区房地产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三大指标均比上年下降,房地产业增加值出现直辖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18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减少,由2013年的115家减少到71家,投资额稳定在100亿左右,商品房销售面积139.87万平方米,销售额76.51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9.5%、9.4%。2018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3.5%。5.全域旅游呈现勃勃生机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绿色生态游、人文历史游、康养度假休闲游等异常火爆,区内景区景点打造日臻完善。2018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1931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2倍;旅游总收入122.91亿元,比2013年增长3倍。6.新兴服务业发展充满活力我区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服务业新经济已经涌现,正在快速成长。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的互联息服务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业、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业等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在新城区出现。数字经济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目前数字经济统计尚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全区纳入统计的数字经济企业80户,主要涉及工业和服务业两个行业,从企业数量看服务业居多,从经营规模看以工业为主。工业数字经济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远超服务业企业。按照全市确定的“12+1”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划分,涪陵区数字经济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产业:大数据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智能网联汽车、软件服务业、物联网产业、数字内容和其他数字经济。二、涪陵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占比还不高涪陵属于工业大区,工业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2018年我区整个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36.9%,比全市水平(52.3%)低15.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区域扫描
61.7%,与先进地区70%以上的占比比有较大差距,仅相当于全市2017年水平。把我区现代服务业规模放到全区经济大盘上看,占GDP的比重仅22.8%,不到四分之一,比全市2017年水平(29.8%)还低7个百分点。
(二)现代服务业内部行业发展极不均衡尽管现代服务业已经超过传统服务业,但现代服务业整体看结构不合理、产业层级不高。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等3大行业,2018年三大行业实现增加值占了现代服务业的68%,而这三个行业在现代服务业中是处于偏传统的行业,属于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现代服务业形态。其它新兴服务业(比如新产业、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体量较小,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新产业、新业态还没有实现突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三)现代服务业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偏重工业,服务业投入相对不足。201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406.1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38.1%;服务业15个行业共投资248.25亿元,占61.1%。从服务业内部投资结构看明显不优,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两部分占了67.9%,其他服务行业的投入明显不足,信息传输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行业当年基本没有投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当年投资很小。
(四)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能力不强
涪陵现代服务业企业规模小,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在纳入国家联网直报的服务业企业中,现代服务业户数占了一半,但规模小、营业收入占比不高。2018年全区现代服务业直报企业274家,占服务业全部直报企业的54.7%;现代服务业直报企业
5重庆统计实现营业收入231.18亿元,占全部服务业营业收入的39.7%。在纳入直报的现代服务业12个门类中,房地产业(含房地产开发和物业中介服务)营业收入规模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后依次是现代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四个行业营业收入共计实现198.65亿元,占现代服务业直报企业营业收入的85.9%,而其他现代服务业行业纳入统计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教育、卫生、文化企业户均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元/年,亟待加强发展。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浓厚服务业发展氛围未来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是重要支撑,谁抢占了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抢占了先机,赢得了发展后劲。针对目前涪陵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要像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在全区上下形成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发展质量
加强对科技服务、研发设计、信息通信、软件设计、环保节能等“高精尖”领域和新兴门类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引导,实现现代服务业从量变到质变、从蓄势到突破、从局部到全局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联动集聚发展与跨界融合发展并进。
(三)加强招商引资,加大现代服务业资金投入力度
服务业大多为中小企业,投入不足是长期存在并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一是发挥
6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以投资拉动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二是立足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布局。三是积极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金投向新兴服务业,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四)加强人才培养,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保障
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源作为后盾。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引进及人才的挖掘。一是要以现代服务业为导向,开展定向的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二是建立人才的引进机制,可以出台激励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涪陵就业和创业;三是注重企业内部的人才挖掘,注意发掘企业员工的潜力,并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工作,努力创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职工梯队,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监测指导,加大现代服务业企业培育力度
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发展状况的监测指导。一是加强对直报企业的统计监测,如实反映服务业发展成效。充分发挥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大对直报企业的监测管理力度,杜绝企业瞒报、漏报现象,如实反映企业运行状况,客观体现企业发展成效。二是加强对企业运行过程的管理和指导,选择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主营业务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选择一批业态新、运营模式新、成长性强的创新型企业,加大培育力度,条件成熟后及时升规入统,带动全区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统计局
重庆川东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