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必修二语文测试题

高一必修二语文测试题

来源:百家汽车网
 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Ⅰ 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倩影(qiàn)袅娜(nuó) 畸形(qī) 脉脉含情(mò)

B.纤细(qiān) 吞噬(shì) 凋谢(diāo) 未雨绸缪(móu)

C.数落(shǚ) 惬意(qiè) 翱翔(áo) 不屑一顾(xiāo)

D.裙裾(jǖ) 嗔怒(chēn) 蜷缩(quán) 刚愎自用(b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斑驳 气慨 姿态 没精打采

B.弥望 嬉游 和谐 急不暇择

C.弘扬 点缀 涸辙 以逸代劳

1

D.警戒 分辨 燥动 恍然大悟

3.给下列句子选出正确的一组词语( )

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

⑵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 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 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A.⑴泻 浮 ⑵漏 静

B.⑴淌 升 ⑵洒 独

C.⑴泻 升 ⑵漏 独

D.⑴照 浮 ⑵洒 静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B.王主任退休后,画画、跳舞、垂钓的闲情逸致,使他精神矍铄。

2

C.妈妈批评起我来,总是洋洋洒洒,没完没了。

座号_______

D.头一天我打电话约他在公园门口见面,第二天却不期而遇地在公园门口见到了他。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面含微笑,憧憬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B.能否增进知识,很重要的一点是广泛而有效地阅读好的文章。

C.增加润滑油,或者将粗糙的平面磨平,都能达到减少阻力的作用。

D.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l)校园的是清澈的小池,池旁有一座白色的圣母雕像,池里有个圣母的倒影。

(2)校园的是清澈的小池,一座白色的圣母雕像立在池旁,池里有个圣母的倒影。

3

(3)如果说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我们现在才把它完全展开,露出它最精彩的部分。

(4)如果说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这幅画到现在才完全展开,露出它最精彩的部分。

A.(1)(3) B.(1)(4)

C.(2)(3) D.(2)(4)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 )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 )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 )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7.填在上文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是( )

A.田田 阵阵 密密 默默

B.层层 缕缕 紧紧 脉脉

4

C.田田 缕缕 密密 脉脉

D.层层 阵阵 紧紧 默默

8.这一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

A.由上而下 B.由荷到人

C.由远及近 D.由动到静

9.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D.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10.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无一“月”字,却处处写月,荷塘处在月光笼罩下。

5

B.文中既写了荷叶的姿态,又描写了荷花的色泽和气味。

C.文段在描写月下荷塘时,既写了静态美,又写了动态美。

D.文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浓的愉悦之情,直接抒发了对月光照耀下荷塘之美的热爱。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既然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希望

C.扩张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6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1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 为之奈何

B. 夜缒而出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C. 君知其难也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D. 焉用亡郑以陪邻 樊将军以其穷困来归丹

13.下列句子加点字与“既东封郑”句中“封”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使以闻大王 B.倾之未发,太子迟之。

C.箕踞以骂曰 D.沛公军霸上

14.下列叙述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秦伯退兵并与郑国结盟。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7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最终履行了诺言。

D.烛之武是就地理位置、历史事实和逻辑推理诸角度,从四个层面进行利害关系的劝说的。

第 Ⅱ 卷

四、(20分)

1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11分)

8

一 鹭 图

刘 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5分)

2.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你喜欢的理由。(6分)

17.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7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2)长太息以掩涕兮, 。

(3)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4)及尔偕老, 。淇则有岸, 。

五、(20分)

9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题

野 菊 花

野菊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

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背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兴起了开放的拓宽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空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当霜雪卷藏这幅宏篇巨

10

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族;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坡,在贫脊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地震颤回荡在心……

18.从全文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野菊花的野性?(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能从野菊花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6分)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2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第二段用“密密匝匝”、“重重叠叠”,是为了写淮河堤畔、大别山麓由野菊花织造出的梦幻神奇的织锦,而这些又把第一段的“满山遍野”形象化了。

B.第三段写到“几番秋风秋雨秋霜”之后的紫燕、鸿雁、松柏、檀竹等景物的变化,是用以反衬野菊花斗霜开放的特点。

C.文章第四段描写了野菊花花朵的形态,文中用严挣”、“冒”、“睁”、“宣泄”、“毫无保留”等富有力度的词语,表现了野菊花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

D.第五段描写了野菊花的枝条、叶片、宿根等的形态,表现了野菊花热情奔放、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

E.本文以主要篇幅来表现和讴歌野菊花野性。她勇敢地开放,不懈地拓展,显示出强烈的进取精神,这便是它的野性美之所在。

六、(5分)

21.根据下面的文字,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清华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新政“新百年计划”正式对外公布,分为“领军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

12

计划”三个部分。“新百年计划”是2012年清华自主招生的特殊部分,与普通自主招生选拔和保送生考试不存在报名资格冲突。计划采取中学推荐的方式报名,校方将根据各中学近年考入清华大学学生的在校综合表现确定中学名单和推荐人数。这三类计划的招生名额将分散到各所中学,具体的中学名单及招生数将于10月24日公布。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以“ 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运用多种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并且表达自己一种鲜明的情绪。

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一、1.D2.B3.A4.B5.D 6.B

13

二、7.C 8.A 9.D 10.D

三、11.A 既:已经

12.C (均为代词“他的” 。A前为提宾标志,后为代词。B前为修饰关系,后是并列关系。 D前是“来”,后是“因为、由于”。)

13.D (例句和D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

14.D(A是动之以“利”,B文中并没有此依据,C晋侯并未履行诺言。)

四、15.(1)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2)等到它把郑国当做东边得疆界 ,就会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16.( 1)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2)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

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

14

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17.⑴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⑵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⑶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⑷国别。

五、五、18.答:作者从野菊花一不禁锢自己,二不固守现成两个方面写了野菊花的野性。(每点2分)(4分)

19.答:(1)盛开的野菊花的毫不掩饰的宣泄,毫无保留的聚散。与《金蛇狂舞》的活泼,《十面埋伏》的壮烈类似,所以自然引起了作者的联想。

(2)作者运用了词语移用的修辞手法,用活泼、壮烈的音乐形象来表现野菊花盛开的浓香,别致耐人寻味且神似。(3分)

20.[C][D](5分)(因为C应为表现野菊花不禁锢自己;D应为表现野菊花不固守现成)

六、清华公布“新百年计划”。

2014-12-7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