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来源:百家汽车网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默写 (共2题;共8分)

1. (6分) (2020·河北模拟)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国内外的形势密切相连,正如孟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曾经的我们,国外虽有强敌,但是我们有着具有“舍生取义”牺牲精神的伟大战士,他们秉持着孟子所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些“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我们才能够安居乐业,我们的国家才能够蒸蒸日上!

2. (2分) 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________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________

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4分)

3. (2分) 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 轻捷 人迹罕至 鉴赏 人声鼎沸 B . 喧闹 长驱直入 赚钱 截然相反 C . 平生 良师益友 劝慰 心青如水 D . 无垠 迷惑不解 呜咽 白驹过隙

4. (12分) (2013·江西) 学校开展“脚踏热土,爱我江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阅读并分析下面的“江西省部分城市1985年与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表”写出你从中的出的两个结论。

(2) 作者天行在《锦绣赣鄱赋》中深情赞颂了江西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下语句均选自该赋,请为下列①②句分别找出一个正确对应句(只需填字母)。

①临川四梦出显祖,________。

第 1 页 共 13 页

②宜春应星开天物,________。

A.洪都排浪起滕王 B.饶水弃疾领辞章 C.安源声名耀湖湘 D.窑火千年始昌江 E.上清宫里道教场 F.天祥日歌零丁洋

(3) 在全国风景名胜推介会上,请你为秀美江西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三、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5.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戏剧人物的评论,他洋洋洒洒、鸿篇巨制几千字,令人敬佩。 B . 小林滔滔不绝、倚马万言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C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D . 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6. (2分) (2017七上·富顺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 妹妹。 B .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 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D .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 一是来自大自然。 7. (2分) (2013·淄博)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

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 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 . ①④②③ B . ③①④② C . ④③②① D . ②④③①

8. (2分) (2017七上·泰州月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形容词是用来描摹人物或事物的,如“凌乱”“苍白”“悠闲”等词语都是形容词。

B . 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如“伟大”“挖掘”“慈爱”等词语都是褒义词;“愚蠢”“丑陋”等词语都是贬义词。

C . 意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可以称为同义词,如“请求”和“恳求”,“时代”和“时期”等词语。 D .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令尊”中的“令”属敬辞类,而“鄙人”中的“鄙”属谦辞类。

第 2 页 共 13 页

四、 名著导读 (共2题;共30分)

9. (15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 他饱受生活的磨难,却说:“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他遭受失聪的打击,却谱写出“英雄”的乐章。他就是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写的《名人传》中的人物

(2) 《名人传》中的三位伟人都是 和 造就的,作品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 精神。

(3) 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10. (15分) (2017七上·北京期中)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

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两只手端了两个碗,拿了一大枚,又买酱,又买醋,又买葱,伙计还逗着说:“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说不出的气恼,一下窜到妞儿身旁,插着腰问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我认识了妞儿。 (二)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第 3 页 共 13 页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 根据前后文以及你对《城南旧事》的阅读体验,在选文(一)的横线上补上相应的语句。 (2) 根据小说和上面两段文字,请你分析主人公小英子的性格特征。

(3) 《城南旧事》的构思可用四个字来概括:“离我而去”。小英子也是在一次次的“别离”中成长。请你结合文段(二)和整部小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个有关“别离”的情节。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

11. (4分) (2020九下·石家庄月考)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黑云”比喻敌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 . 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 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 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B .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

C . 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本诗共写了三个画面,分别是白天,敌军压境,守军严阵以待;黄昏,激战后的惨烈;夜里,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D . “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再现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12. (10分) (2020·恩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鳣粥④不继,日昃⑤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第 4 页 共 13 页

【注释】①适:古时指女子出嫁 ②世家:家世 ③南都:今河南商丘 ④鳣(zhān)粥:稠粥 ⑤昃(zè):日偏西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B .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C .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D .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2)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往往鳣粥不继 ________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________ 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 ④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________ ②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________ (4) 理解文意,回答问题。

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的句子是:________你们可以看出范仲淹哪些可贵品质?________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

13. (1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之精灵——蟾蜍

①在我国古代,蟾蜍很早就跟月亮联系在一起。汉代的月神画像砖中,通常都趴着一只蟾蜍。就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著述中都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妲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两汉有关月亮的众多图画和文献,也都描述了这一神话,难怪古人把蟾蜍称为“月之精灵”。

②不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蟾蜍,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③现实生活中的蟾蜍,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又俗称“癞”。

④蟾蜍虽然容颜丑陋,却是自然界中的生存高手。它常常在早晨、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蟾蜍的皮肤柔软、潮湿、黏滑,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蟾蜍便潜入烂泥,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三月初,当北方大地乍暖还寒,温度回升到10℃左右,它便从冬眠中苏醒。蟾蜍一般在清明前后产卵,一只雌蟾每次产卵3000~5000枚。

⑤蟾蜍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动。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

第 5 页 共 13 页

⑥蟾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蟾蜍,个体长约25厘米,为蟾中之王,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

⑦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蜍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⑧蟾蜍还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蟾蜍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蟾蜍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痈疽等有较好的疗效。

⑨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蟾蜍挺着大肚子,一次产卵数千枚,早在石器时代就被视为孕育生命、子孙昌盛的图腾。蟾蜍日伏夜出,与月亮同步出现,而月亮又与女子、婚姻、繁衍密切相关,所以蟾蜍成了月亮的形象大使。历代文人都常用“蟾宫”指代月亮。民间还用“蟾官折桂”来指代应考得中,甚至有人把砚台雕刻成蟾蜍形象,以求吉利。唐宋之后,月宫里的蟾蜍逐渐被人冷落,而口吐铜钱的“金蟾”却在民间日渐红火,形成了“家有金蟾,财源绵绵”的说法。民间画家在年画中也多以“金蟾”为题材,创作了“刘海戏金蟾”等作品,寓意财源广进,大富大贵。

⑩“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蟾蜍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1) 文章以“月之精灵——蟾蜍”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2) 阅读全文,在第⑨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下文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________。

(3)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 (4) 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14. (20分) (2017七上·广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感念老师 阎连科

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

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

第 6 页 共 13 页

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给列宁写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

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已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1) 作文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小树”,有什么特别用意? (2) 选文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有什么深刻含义?

(4) 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9九下·台安月考)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请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第 7 页 共 13 页

(二)每个人,只要他身在社会,就会有他自己的角色,就需要尽自己的责任,要有一定担当。为人子女,尽孝道,是一种担当;作为学生,完成作业是一种担当;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一种担当;作为中华儿女,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一种担当……

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择第(二)题,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④不少于600字。

九、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5分)

16. (15分)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 8 页 共 13 页

一、 默写 (共2题;共8分)

1-1、1-2、

1-3、

2-1、

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4分)

3-1、 4-1

4-2、4-3、

三、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5-1、 6-1、 7-1、 8-1、

四、 名著导读 (共2题;共30分)

9-1、9-2、9-3

第 9 页 共 13 页

10-1、10-2、

10-3、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

11-1、 11-2、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12-1、

12-2、

12-3、

12-4、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

13-1、13-2、13-3

13-4、14-1

14-2

第 10 页 共 13 页

14-3

14-4、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1

第 11 页 共 13 页

第 12 页 共 13 页

九、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5分)

16-1、16-2、16-3、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