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于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晶体的温度升高 B. 固态酒精熔点是﹣117℃,固态汞的熔点是﹣39℃,所以到南极考察时要使用汞温度计 C. 0℃的水不能蒸发
D. 冬天能看到嘴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晶体熔化时会吸热外界的热,外界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晶体的温度升高,A符合题意;
B、酒精的凝固点为﹣117℃,汞在﹣39℃时已经凝固,南极的气温低于﹣39℃,故不能用汞制作的温度计,应选酒精温度计,B不符合题意; C、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不符合题意;
D、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是液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热涨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根据液体的凝固点与所测温度的关系,选择测温物质;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2.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
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 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 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
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
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
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C. 用温度计测温度 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答案】A
【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
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
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
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 故选A.
4.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 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 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 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 【答案】 B
【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 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 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
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5.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你考试正在使用的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 B. 你正在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6.5℃ C. 你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
D. 你所在考场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200mA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不会达到30cm,故A不符合实际; B、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0℃,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重力为G=500N,单脚的受力面积为0.02m2 , 故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
强约为p= = =
=2.5×104Pa,故C不符合实际;
D、考场的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W,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I= = ≈0.2A=200mA,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刻度尺的使用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C. 量筒的读数 D.
温度计的读数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物体.故A错误. B、图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没有沿竖直方向.故B错误. C、量筒的读数时,视线与量筒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量筒的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放置以及读数时的视线都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在放置刻度尺时,要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贴近被测物体.(2)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把量筒放在水平台上,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不能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
7.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A. 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约为2A B. 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60℃ C. 一名普通小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 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70次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台灯的功率一般在40W左右,根据电功率的公式变形可求出电流I=0.2A;绝达不到2A;故A错误;
B、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一般在40℃以下,不会达到60℃;故B错误;
C、普通小学生的质量(体重)一般小于100斤即50kg左右;达不到500kg;故C错误; 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1min跳动70次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
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8.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先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B.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可以不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C.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D. 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不用指尖抵住测电笔上端的金属帽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A错误. B、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不一定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故B正确.
C、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必须接触笔上端的金属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在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温度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和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2)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被测物体的一端不一定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3)天平的横梁不平衡有两种情况: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4)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
9.下列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对外放热的是( ) ①雾的形成 ②冰化成水
③水结成冰 ④熔化的蜡烛凝固 ⑤樟脑丸变小 ⑥霜的形成 ⑦地面的水在蒸发
⑧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 ⑨水沸腾的过程。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③④⑥⑧ C. ①②⑤⑦⑨ D. ①④⑥⑧⑨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1)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2)冰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3)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4)熔化的蜡烛凝固,是蜡烛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5)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6)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7)地面的水在蒸发,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8)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是由水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凉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9)水沸腾的过程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10.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他们分别属于( )
A. 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凝固 B. 气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 C. 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 D. 液化、凝华、升华、熔化、汽化、熔化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②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是水汽化形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④结了冰的衣服也会干,即冰变成水蒸气,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⑤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11.如图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的顶端封入一段金属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至74℃时,L1亮灯报警 B. 温度升高至74℃时,L2亮灯报警 C. 温度升高至78℃时,L1亮灯报警 D. 温度升高至78℃时,L2亮灯报警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由题干中图可知:金属丝下端所指的示数为:70℃+2×4℃=78℃;当温度升高到78℃,水银温度计顶端封入的一段金属丝就和水银相接,接通电路,电磁铁有了磁性,把衔铁吸引下来,L2亮,报警.
故选D.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题干中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为2℃,直接根据液柱(或所指示)的位置即可读出该点处的温度值,读数时要从绝对值小的示数向绝对值大的示数读起;
②电磁继电器由两部分构成:①低压控制电路,②工作电路;其实质是一个自动控制开关.
12.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 成都中考时教室里的温度大约为 C. 成都三环路全长为350km
D. 一名参加成都中考的考生坐在教室里,地球对他的吸引力约500N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15℃-30℃之间,A不符合实际; B、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1×103W,B不符合实际; C、成都三环路全长约为51公里,C不符合实际;
D、一名中学生质量约50kg,地球对他的吸引力G=mg=50kg×10N/kg=500N,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B. 成都的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
13.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暮春时节,风摇花落四处飘洒,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 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华现象
C. 夏日中午在海边光脚行走觉得沙子发烫而海水很凉,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大 D. 固体在熔化成液体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时内能也不变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风摇花落四处飘洒,这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B符合题意; C、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高;C不符合题意;
D、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变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14.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110℃ B. 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为0.1A C. 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可达180W D. 人类的反应时间约为2s 【答案】A
【解析】【解答】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到110℃,A符合题意;0.1A的电流太小,家用空调器的电流大约是5A,B不符合题意;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大约在3W左右,C不符合题意;人类的反应时间小于0.5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15.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dm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kg D.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 【答案】 D
【解析】【解答】A.防盗门钥匙长度一般为5cm,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速度约为5km/h,换算单位约为1.4m/s,B不符合题意; C.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0g,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摄氏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各物理量的估算以及单位的运用,四个选项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B需要单位换算.
16.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答案】 A
【解析】【解答】洗澡的时候, 卫生间内有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又变得清晰起来。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17.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A符合题意;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B不符合题意;
C、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C不符合题意;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18.下列热现象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都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B. 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扩散现象
C. 北方的冬天,货车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 D. 火箭利用氢做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答案】 A
【解析】【解答】A.温度计利用了热胀冷缩,但不一定都是液体温度计,A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是固体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司机在汽车力加酒精可以减低水的凝固点,避免水结冰,C不符合题意; D.火箭利用氢气作燃料,因为氢气的热值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降低凝固点可以避免水结冰。
19.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C.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壶中喷出的温度高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的分析错误;
B、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起到降温的作用;B的分析正确; C、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升高;食物容易烂;C的分析正确;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D的分析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A. 水结成冰 B. 露的形成 C. 霜的形成 D. 冰化成水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冰是固态,是由水凝固而成,凝固放热,A不符合题意; B、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C不符合题意;
D、冰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1.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的四幅图片,下列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霜的形成 B.
冰凌的形成
C.
【答案】 C
冰冻的衣服晾干 D.
露珠的形成
【解析】【解答】A.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颗粒,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 B.冰凌的形成的水变成固体的冰,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B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
D.露珠是水蒸气 变为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2.如图是电子体温计,它是通过感温头中电流的大小来反映人的体温。感温头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是应用了半导体的( )
A. 单向导电特性 B. 良好的绝缘特性
C. 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D. 电阻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答案】 C
【解析】【解答】根据电子体温计的感温头的特点可知,当温度改变,电阻改变,显示的温度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在环境变化时电阻随之改变。
23.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白雾茫茫 B. 霜打枝头 C. 冰冻的衣服被晾干 D. 冬天行人口中呼出的“白气” 【答案】 C
【解析】【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错误;
C、冰冻的衣服被晾干,固态冰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正确; D、“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4.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这种“白气”是( )
A. 小冰晶 B. 水蒸气 C. 小水滴 D. 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北方的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户外的人们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冷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
25.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 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 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 B
【解析】【解答】A.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人从水中出来感到冷,是汽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日光灯变黑,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蒸气变为水是是液化现象,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
26.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8s B. 一根大头针的质量约80mg C. 5月份苏州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20℃ D. 25寸大彩电的功率约为1200W 【答案】 D
【解析】【解答】A.中学生的跑步速度约6m/s,50m约8s,A不符合题意; B.一根大头针的质量约80mg,B不符合题意; C.5月份的苏州平均气温约20℃,C不符合题意; D.25寸彩电的电功率约100W,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人的跑步速度、物体的质量、气温特点、用电器的工作特点解答。
2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 冬天哈出的“白气” B. 正在消融的冰凌 C. 夏天湿衣服晒干 D.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 【答案】 A
【解析】【解答】A.冬天哈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A符合题意; B.正在消融的冰凌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湿衣服晒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物态变化中,液化、凝固、凝华要放热。
28.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B. 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约为30mm C.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 D. 中学生跑完800m所用的时间约为1min 【答案】 C
【解析】【解答】A.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10g左右,A不符合题意; B.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约25cm,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的体温约37℃,C符合题意;
D.中学生跑800m,时间约3min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温度和相应时间的常数解答。
29.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5mm B. 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100g
C. 一个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是30次/分 D.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答案】 D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左右,A不符合实际;B、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B不符合实际;C、一个成年人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正常心率是70次/分,C不符合实际;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熟知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知道 成年人的正常心率,知道常见的温度值。
3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 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
C. 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 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答案】 C
【解析】【解答】A.露珠是水蒸气变成的是液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汽化吸热,可以降温,B不符合题意;
C.白霜是水蒸气变为固体的现象,是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