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
校发【2010】66号
关于公布第24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
评选结果的通知
根据《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校发[2006]67号),学校组织了第24届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经过通讯评审、现场答辩、无记名投票等环节,共遴选出各级各类奖项59项,其中特等奖10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30项。
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附:第24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1
附件:
第24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
序号 等级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类别 单位 1 特等 《高等机构学》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与软件开发 韩建友、邱丽芳、于晓红、翁海珊 研究生 机械学院 2 特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辅结合”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彭、何 进、潘小俪、左 鹏、秦 涛、鲁春霞、吕朝伟 本 科 文法学院 3 特等 与钢铁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工程硕士)的实践 王福明、张建良、马 青、宁晓钧、李京社、郭汉杰、程素森 研究生 冶金学院 4 特等 知识(逻辑)结构核心论教学观及KM教学方的研究(KLSKT&KM) 杨炳儒、张桃红、谢永红、尹怡欣、张晓彤、李 擎 研究生 信息学院 5 特等 前沿科技成果引入研究型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 潘礼庆、田 跃、丁红胜、侯志坚、王云良、李 杰 本 科 应用学院 6 特等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创新型与实践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陈红薇、彭 漪、何 伟、杨英军、白秋梅、杨 子、王志欣 本 科 外语学院 7 特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王 立、童莉葛、高 婷、刘伯谦、孙淑凤 本 科 机械学院 8 特等 构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提高研究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曹红晖、许 芳、范 虹、张小朋、唐艳军、陈妍琳、周世锋 研究生 外语学院 9 特等 加强培养环节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高俊山、王 莹、张莲英、胡志颖、王 凯、黄 瑛、张俊光 研究生 经管学院 10 特等 强化实习实践教学,培育创新应用型人才 林 海、陈月芳、申亚男、金龙哲、黄国忠、李天昕 本 科 土环学院 提高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与工程能力的多层次实践11 一等 宋仁伯、孙建林、周乐育、刘雅政 本 科 材料学院 教学体系的构建 12 一等 “2+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廖福成、申亚男、王海鸥、卫宏儒、张百年 本 科 应用学院 13 一等 工科力学教学中的理性思维培养与科技创新实践 尚新春、马文江、卢晋福、陈章华、肖久梅 本 科 应用学院 14 一等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研究及模版研制 刘小军、张云仙、洪 歌、吴学东、李京社 研究生 经管学院 15 一等 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设计与案例研究 魏 钧 本 科 经管学院 16 一等 网络与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张 虹、沈艳娟、王 娜、李晓东、侯 佳 本 科 外语学院 17 一等 优化思维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王育杰、黄继华、裴晶莹、王少丽、冯 英 本 科 文法学院 18 一等 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指导探索与实践 贺可太、洪 华 本 科 机械学院 以数学建模为依托、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社会现实19 一等 胡志兴、廖福成、郑连存、朱 婧、李为东 本 科 应用学院 问题的能力 20 一等 钢铁冶金学Ⅰ(炼铁学)课程的形象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国宏伟、吴胜利、张建良、王福明、吴 铿 本 科 冶金学院 21 一等 有机材料化学的双语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丽萍 本 科 材料学院 2
序号 等级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22 一等 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体系的综合设计优化 陈红松、张晓彤、王昭顺、鲁亿方、石志国 23 一等 “人工环境学”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实践 吴延鹏、张文明、刘 立、马 飞 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的分布式集成化数字制造系统实验平台的研究24 一等 唐 英、狄春良、刘 江 与开发 25 一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研究 王昭顺 26 一等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李晓静、肖 明、鲍新中、刘应文、崔文娟 27 一等 研究生课程评价数据的处理与科学分析 艾冬梅、宁晓钧、杨 栋、王 黎、洪 歌 28 一等 矩阵论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赵立英、赵向奎、郑连存、范玉妹、刘 琳 29 一等 《税务会计》教学法研究 赵桂娟、李佩珍、隋 慧、吴秋霜、王莺远 30 二等 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机械制图教材建设 万 静、尹常治、许纪倩、张苏华、和 丽 31 二等 新课程的开设推动和优化了体育课程改革 文秀丽、王瑞平、张孔军、董 苹、宋一涛 32 二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硬件类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王粉花、王志良、解 仑、冯 涛、金 波 33 二等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报告 李 怡、赵 雨、彭、陆 俊 34 二等 基于计算机及课堂的一体化外语教学网络平台的构建 张秋曼、张敬源、彭 漪、陈光浦、刘亚明 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运动处方对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35 二等 高 航、王瑞平、张孔军、章荣江、罗明刚 效果的研究 加强专业基础课在培养研究型人才中的作用——以《分析化学基础》36 二等 陈月芳、金龙哲、林 海、邢 奕、黄国忠 课程为例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特色明的研究型分子生物学教学37 二等 王海鸥、钟广蓉、闫 海、宋 青、魏 巍 体系 38 二等 构建多元化的日本文学课程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光华 39 二等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中运用研究型教学模式 孙 莹 40 二等 基于实时财经分析的互动式研究型实践教学建设 王未卿、戴淑芬、刘 澄、王立民 41 二等 《工业生态学》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李素芹、苍大强、李 宏、白 皓、宗燕兵 42 二等 “液气压传动”课程及设计性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郑莉芳、陈新华、周晓敏、巩宪锋、冯 明 43 二等 国际班材料力学科技实践与创新 陈章华、许凤光、龚春秀、马文江、于广华 44 二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技术类课程人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吴延鹏、石博强、张文明、刘 立、马 飞 3
类别 单位 本 科 信息学院 研究生 土环学院 研究生 机械学院 研究生 信息学院 研究生 经管学院 研究生 应用学院 研究生 应用学院 高 职 管庄校区 本 科 机械学院 本 科 体 育 部 本 科 信息学院 本 科 文法学院 本 科 外语学院 本 科 体 育 部 本 科 土环学院 本 科 应用学院 本 科 外语学院 本 科 经管学院 本 科 经管学院 本 科 冶金学院 本 科 机械学院 本 科 应用学院 本 科 土环学院 序号 等级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45 二等 将科研前沿引入课堂,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 赵海雷 46 二等 “美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读”课络拓展的实践与研究 杨英军、陈红薇 47 二等 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数学地质教学体系 李克庆、张树泉、谢玉玲、徐九华 48 二等 “环境化学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汪群慧、马鸿志、郝红英、常雁红 49 二等 硕士研究生复合材料教学 贾成厂 50 二等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考试与阅卷系统 黄明吉、滕向阳、贾志新、张锁梅 51 二等 机械制造过程创新教学系统 刘北英、黄明吉、刘 江、狄春良、任 瑛 52 二等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与高性能计算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建江 53 二等 《国际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整合 孙 莹 54 二等 基于实验室知识共享和动态知识管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张俊光 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研究型课55 二等 陈章华 程建设 56 二等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与制度构建 郭德侠 57 二等 专家讲座和短期讲学在我院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黄爱霞、马瑞芝、张敬源、彭 漪、何 伟 58 二等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条件下的招生制度改革 李 文、耿 华、刘成杰、赵世强 59 二等 夜大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 航、张军凌、毛纪陵、张 健、徐新华
类别 单位 本 科 材料学院 本 科 外语学院 研究生 土环学院 研究生 土环学院 研究生 材料学院 研究生 机械学院 研究生 机械学院 研究生 信息学院 研究生 经管学院 研究生 经管学院 研究生 应用学院 研究生 文法学院 研究生 外语学院 研究生 研究生院 高 职 管庄校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