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新课程记叙文作文训练序列初探

高中新课程记叙文作文训练序列初探

来源:百家汽车网
2011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中小学教育

第26卷 第12期

农业专家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85035

高中新课程记叙文作文训练序列初探

樊丽坤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宁夏银川 750002)

摘 要:作文教学、作文训练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序”, 作文的“序”,正体现了作文教学、作文训练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要求。高一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还是普遍存在不达标的现象,针对当前高中记叙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主要依据系统论等与记叙文作文教学训练序列相关的理论,提出了高中记叙文作文教学训练序列的原则,阐述了高中新课标下必修五个学段记叙文作文训练序列方案的训练重点及训练序列安排,以期提高记叙文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作文;记叙文;训练;序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1)12-0106-04

一、高中记叙文作文训练序列化研究问题的提出

鉴于新课改后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依照学生能力成长的循序渐进规律,提倡教师加强作文教学流程的研究,构建出一套系统、简明、适用的作文教材是高中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而笔者的作文训练序列的探究也就是这套作文教材的前身了。

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写作能力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多次反复训练,才能逐渐培养起来。作文的“序”,正体现了作文教学、作文训练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要求。

作文训练序列,广义上指中小学期间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全过程的科学安排。现行的高中作文教学从文体分类训练来看,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部分。说明文近年高考作文中基本不涉及,所以以记叙文和议论文训练为主。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逐渐式微,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渐盛,尽管作文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议论文更容易把握拿一个“保险分”。因此,高一第二学期开始,众多师生功利性地仅训练议论文。但从现实看,学生进人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因此,高一到高二阶段的学生在议论文体写作风行的时下,不能忘记叙事能力、感悟能力和情感张力的孕育;在应试范本操练蔚然成风下,不能忘记写些“有感而发”的随笔,从而“我手写我心”;在经典素材梳理归纳的同时,不能忘记向生活的腹地出发,俯拾优质的素材。作为教师,高一到高二第一学期五个必修学段日常作文教学更应该进行序列性记叙文作文训练,有目标、有梯度地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模式和创新形式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序的进行呢?不少语文教师,以及有关专家们多年来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索。有的是按表达方式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的是按写作流程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修改。有得是按表达凭借的手段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先说后写,以说带写,用口头语言作为书面语言的先导。有的是按写作的本质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观察→思考→感悟→作文。有的是按作文水平的梯度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入格→出格→升格。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序列的设计还太过于线性化了,作文教学其实是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必然会有很多的交叉层面,因此在序列模式设计过程中,应该具备“模糊而又有序”这个特点。

笔者对作文序列化教学的探索概括起来就是“四步五段两

课型”的作文序列教学模式,下面做以简要介绍:

(一)四步

即“以讲引导,以读领悟”、“以写内化”、“以评点拨”、“以改补缺”四步。这四步实现了指导训练过程的序列化。

(二)五段

即“写人与记事”、“写景与抒情”、“结构和角度”、“赏析与品评”、“虚构与创新”五个学段,是把记叙文作文教学任务按照序列分到五个学年段,基本实现了阶段训练目标,写作内容和写作能力要求的序列化。

(三)两课型

方法理论指导课型,自主写作课型。

方法理论指导课型,以指导学生如何写作为主,另外兼引导学生去修改作文。具体的内容可分为:理论指导,美文揣摩,作文评改,作文升格等。

自主写作课,就是教师按照序列训练设计的计划,每次出题时候都要明确此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让学生带着这种重点意识去自主完成一篇作文,老师不作任何的指导。

综上所述,笔者的记叙文作文训练序列的特色是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由阶段训练目标、指导训练过程、写作能力要求、写作内容四层序列构成的立体序列,基本实现成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和新课标教材作文训练实际的训练序列。

要说明的是,新课改以后,高二第一学期后两个月就开始选修课学习,记叙文训练序列要根据选修教材的选定来做符合实际的安排,但训练是持续性的。高二以后的记叙文训练着重于审题能力和写作基本套路,通过训练让学生达到高考基础等级,具体分解序列为: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意。这里就不再赘言。

二、建构高中记叙文作文教学训练序列的理论依据

(一)系统论原理

奥地利结构学家贝塔朗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运用完整性、集中化、等级结构等概念提出了系统论。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系统的属性不仅取决于各组成要素的属性,而且取决于各要素间的联系方式。系统论是研究控制系统如何通过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来进行自身的调节活动,以克服不确定性,使系统稳定地保持或达到一定目标的科学。根据这一理论,建构的高中记叙文作文教学训练序列也应被看成一个系统,遵循作文训练的内在规律,注重作文教学的序列性和全程性。根据这一特征,在建构

收稿日期:2011-11-15

作者简介:樊丽坤(1979-),女,宁夏银川人,中教二级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Vol.26 No.12樊丽坤:高中新课程记叙文作文训练序列初探2011年

这个序列时,从宏观上进行三大控制:一是定序控制,由入格到破格(即“有格”到“无格”);二为定向控制,作文训练应明确是某一方面的能力训练;三为定量控制,针对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写作兴趣点,把握好训练重点和训练量。通过这些控制,来更好地完成高中记叙文作文教学的总目标。

(二)信息论原理

信息论是一门利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储存的学科。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应遵循作文主体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平衡、信息的转化和信息的反馈这一规律来展开。我们常感慨学生写作立意肤浅,内容贫乏,视野狭窄,究其原因,正是“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中生缺乏了生活体验与阅读领悟这个作文的源头活水。高中生普遍反映繁重的科目与考试让他们每天“三点一线”,“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结果是信息的输入主要靠课外阅读。

因而在这个序列中,首先,应该保证学生每周一节阅览课进行课外阅读,用摘抄等方式实现素材积累。其次,教师的作文命题要尽量契合学生的积累,从而实现信息的整体平衡。

当然,命题作文很难完全保证与全班每个学生的信息积累都达成平衡关系,因此,这个教学序列是命题作文训练与自命题作文训练结合,课堂作文与随笔结合。

作文信息反馈主要指作文的批改与讲评,它是学生作文兴趣的高墙。批改和讲评的信息反馈措施得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促进其发展批判性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根据这一理论,在这个序列的教学步骤中,设置了“以改补缺”这一重要环节。

(三)现代教学的序列理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这是因为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认识活动也是由已知导向新知的,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有顺序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M.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和《教学设计原理》中先后提出累积学习模式、心理发展层次论、教学序列原则、学习结果的有序性等等理论。其中的“学习层次与教学的序列原则”是把学习类型排列成一个阶梯即累积学习的模式,低级的学习是高级学习的基础。加涅关于”学习“的“序列原则”明确提出:“学习发展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应当遵循两个序列:第一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序列;第二是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序列。”

记叙文作文训练体系,就是为完成训练目标而设置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序列,是一个分散训练难点、分步训练能力、经纬交织的合理结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其著作中大力推荐他所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1-10年级的233个作文题。这些作文题,纵观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系列,横看又各自完成训练的一环一节。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四)学习过程的心理发展三阶段理论

2001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以一组非人工的、自然的科学概念为学习内容,分别以成人和中学生为被试对象,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成人和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异同。这些实验运用假设验证理论研究了成人与中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概念的共同特点和具体过程,并把学习过程分为渐进——高原——突变三个阶段,成人和中学生都需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只是各个阶段的长度、跨度和明显特征各不相同。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偏于“悦纳”——“定势”三个阶段。因此,在制定作文教学序列时应考虑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心理来进行对应的教学手段。1.试纳阶段的把握及“硬任务”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威格斯特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发育和体态产生一种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的心理,并称这一过程为“悦纳”期。其实,就是在作文学习方面,也同样存在这种心理。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外物刺激兴奋期人的大脑时记忆效果最佳。刚上高一的学生的心理处于“试纳”时期,他们的内心积极向上,思想活跃,乐于表达,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针对学生心理特征,记叙文作文教学序列有两大特色安排:一是加强动笔前的口头作文训练。处在兴奋期的学生语言更富于激情,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口头作文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密和敏捷,为书面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以片断为主的小作文训练。可以是文章局部,可以是练笔短文,可以是微型作文,也可以是几句话一小段。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全面摸底,全面了解学生,又利于有的放矢,加强双基指导。这种一练一讲,多练多讲,就是所谓“硬任务”教学。

2.“高原”阶段的突破及“软任务”强化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都有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两种相反的心理构成矛盾,形成一种“趋避冲突”。学生在第一阶段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追求成功。高一第二学期经过一段作文训练实践,面对“写作瓶颈”,学生各人的品质结构不同,有的表现为斩关夺隘,有的则畏缩不前。有些学生在起始阶段文章写得还可以,写了一段时间便出现了八股调,既很少离题,也不见有长进。还有些学生本来文学属上乘,越学写作越觉平平。

“高原”现象阶段的独特性决定了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转移为个别指导,面批面改。教师在与学生的问答中了解学生的写作思路,把握学生的思维方法,更利于抓住症结点批,结合作文问题进行心理指导。这种思想指导叫做教学“软任务”,即针对作文痼疾深入分析,晓以利害,让学生心悦诚服。它的强化是“硬任务”教学得以深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当然,“高原”现象具有普遍性却不具有绝对性,出现时间也有一定差异。有的学生即使经历了“高原”阶段,由于时间短暂而不自觉。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教师重视并及时突破学生作文写作的僵持局面,学生的写作能力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3.定势的调节及作文整、散训练

突破“高原”阶段后,学生随着作文知识的不断丰富,写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复杂记叙文写作上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形成心理和行为的定势。

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出现定势后,必须及时分析和调节,以保证向着有利于教学方向发展。

定势调节的原则是“定势——不定势——定势”。在作文教学中,心理定势往往促进学生文章和文风成形,是有益的。心理的不定势往往促进创新,也是好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加以调节。定势调节的指导思想是“变”。从它形成起,教师就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去改变它、发展它,去创造新的定势。

调节定势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培养他们散发性思维,又要培养他们集中性思维。在作文教学的形式上要整、散结合。例如,在记叙文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情境和情节构想课,在此基础上写复杂记叙文或小小说。

总之,高中阶段是学生整个认知系统的完整体系逐渐完成,各功能日益完善的关键时期。密切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来制定教学计划,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使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107

2011年

樊丽坤:高中新课程记叙文作文训练序列初探第26卷 第12期

与认知发展是同步提高。

三、高中记叙文作文教学训练序列的原则

一直以来,写作专题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每个单元的编排进行的,这就使学生写作能力综合提高和写作训练目的相对单一之间存在着矛盾。人教版必修五册课本的20次作文训练,从总体看来缺乏一个完整的序列,没能形成有机的训练整体。其中的记叙文作文训练也是如此。可以看到,各种创新色彩的写作序列文章时有发表,善于思考的语文教师们无一不是在表述一种迫切现象:学生的阅读积累、观察思考、认知感悟、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的素养综合地影响着他的写作,我们很难在一次作文训练中只解决某一个问题。学生的脾气秉性、生活经历、人生体验、主观认识各有不同,独特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只会选择自己情有独钟的表达方式,但我们教的写作方法、思维方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尽管写作教学很难形成一个特别严谨特别科学的训练序列,但是,在对教学现状、学生学情做具体的分析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是可以制定相对合理、相对清晰、相对科学的训练序列。

现在笔者就必修五册记叙文训练序列的原则整理如下:(一)读写结合的原则

首先,从言语活动过程看,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紧密相关而又互为逆反的过程。阅读是学生获得间接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作文从“物”到“意”转换的前提条件,表现为“文—意—物”的转换,而写作是将内蓄的情意转换为书面语言的倾吐过程。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深入研究“物”“意”“文”三者之间的对应统一关系,让学生的写作语言在大量的阅读和随笔仿写中因熏陶濡染而自然生成,就能达到阅读催生写作的目的。

其次,语文学习就是阅读和写作两大块,语文素养就是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完成的。但阅读和写作不是两张皮,而是一张皮的正反面,它们是始终统一在一起的。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典范性。教材中定篇定评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是学生模仿习作的最好例子。因此作文教学根据文章特点,不时选择读写结合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进行模仿和练笔,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说读写结合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要不忘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二)片段与成篇结合的原则

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片断训练是一种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指单一的写作基本训练单位,主要是写作中的常用片断,如开头、结尾;描写、抒情的方法等。着力于“格”的理解和运用,并努力使之序列化。

写成篇作文必须扎扎实实地从基本功练起。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以至熟练技巧,不是说学生光看范文或写作知识,光听教师讲课就能做到的,必须经过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在写作中片段训练不可忽视,很多教师有着很好的做法。他们在教学中只要有机会就会让学生进行片段联系,例如让学生结合阅读文本进行仿写、扩写,在阅读教学后进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片断练习,对人物事件进行评论等等,写作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片段写了千千万万,目的还是要提高学生成篇作文的能力。

当然看到片段训练的成果,也不能忽视作文并不完全是片段简单的组合。作文要讲究审题,要讲究片段的选择,组合方

式,连缀方式,要讲布局谋篇要讲语言风格。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写作思维路径和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依然要给予的指导。这样,经过多轮的分合合分循环,学生必会夯实根基,练有所得。

(三)仿格与自主兼顾原则

所谓“仿格作文”指的是,教师先对精选的定篇文章(文即“格”)行写作要素和审美意蕴点拨,接着教师模仿范文下水写作积累写作经验,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仿写”写作指导,批改学生作文,最后进行写作升格讲评的写作教学模式。中学生写作,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处于模仿、学习、积累的阶段,没有一定的模仿作基础,创新只是空中楼阁而已。冰心也说过:“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的句子”。因此,通过教材中“定篇”作品的阅读和写作可以抓住写作中“形而上”的东西,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想象力、思维能力,是学生写作表达的“黄金储备”。

但只进行单一的模仿格式毕竟对学生有所束缚,有可能产生“创造惰性”,因此从“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结合以自主创作为主的活动作文、探究作文,便于学生自由选择题材,写自己最熟悉、体会最深刻的东西,可以锻炼学生自己拟题的能力和思维概括能力,让他们找到更多写作的乐趣。

(四)导、改、评一体化原则

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依然是高中记叙文作文训练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三者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根据各学段的写作目标,写前指导的方向就是批改的重点,当然,重点批改的要点就是讲评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教师的指导才能落到实处,学生才能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在切磋交流中掌握基本技能,激发写作的信心和兴趣。让教师从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从被动者转变为创造者、自主者。

不能忽视的是,指导、批改、讲评三者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和进取心,方式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做到因文而异,因生而异。写前指导可以是展示教师的“下水文”,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可以通过例文分析指导写法要点。批改作文可以精批细改、讨论评改、对比评改、面批面改、提纲批改、自评互改。而讲评可以采用综合讲评、专题讲评、重点讲评、训练讲评、对比讲评、择优讲评、修改讲评等各种方式。当然,这几种方式方法不能截然分开,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揉和交叉灵活运用。

四、高中记叙文作文教学训练序列的初步方案

(一)训练重点及训练序列安排

中学阶段作文水平发展有其序列性,其发展总趋势是:从模仿写作逐步走向写作。在安排作文训练序列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心理发展的规律。比如高一重点练习复杂记叙文,高二重点练习议论文,这是符合思维水平和写作水平发展的。新课标教材的表达交流部分的安排则是高一第一学期练习记叙文,高一第二学期练习议论文,基本还是文体序列训练的方案。高一学生记叙文写作入手慢,而且记叙文的写作技能还没有熟练掌握,因此,高一第二学期以后的必修学段,在进行议论文写作练习的同时,还有必要继续记叙文序列训练。但鉴于新课标教材表达交流部分的设计,高一第二学期(修三、四)段以后将以议论文训练为主,安排记叙文训练减少。

1.高一第一学期(上、下)(必修一、二学段)(1)训练重点

1)抓住人物个性特征进行心理、语言、行为、肖像的描

Vol.26 No.12

樊丽坤:高中新课程记叙文作文训练序列初探2011年jimmyspa grainyq的博客http://www.jimmyspa.com/gb/blog/grainyq/default.jimmy

(1)训练重点

构思小说,尝试虚构典型人物,恰当安排故事情节。(2)训练序列安排

(必修五学段):虚构与创新

1)片段——技巧仿格:环境描写

2)大作文:创新作文——小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设置

课外积累重点:阅读小说名篇,摘录名言名句,背诵诗词名篇。

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训练(二)课型设计

在记叙文作文序列化训练的进程中,大作文写作主要分作两种类型的课型,即方法理论指导课型,自主写作课型。其他的记叙文训练的课型也尝试各种作文课型的教学,例如课内、课外及与课内外相结合等实际而有效的作文课教学模式。

1.一课型:当堂进行小型作文训练,从定题、定作到交流、评议。

2.两课型:一节课定题写作,一节课评改总结。

3.三课型:一节课定题写作,一节课交流评议,一节课修改提高。

4.周记型:一周积累写一篇,利用一堂课交流、评议、指导。

5.随笔型:坚持写随笔,定期抽查,定期交流,定期评比。

6.竞赛型:一月一赛,佳作交流,展版展示,推荐发表。7.活动型:组织才艺展示和各类比赛,结合活动有感而发。

8.读感型:引导学生阅读某一作品,然后作文并进行交流评比。

写,掌握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2)从生活中挖掘感动点,提炼出能够表现主题,深化意蕴的材料。

3)以写人为主,恰当地运用各种写人的技巧,力求写出人物的个性。

4)表现和再现景物特征,具体形象地描绘景物的状貌。5)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与记叙、议论结合在一起。6)写出有个性的记叙文。重点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2)训练序列安排

(必修一学段):写人与记事

1)片段——语言仿格:改写与仿写

2)大作文:活动作文——感悟亲情,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3)作文结合练

①片段——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②大作文:作文——以形传神,细节的魅力4)大作文:作文——凸现个性,写人的艺术(必修二学段):写景与抒情

1)片段——语言仿格:比喻,炼字2)片段——描写景物的特征

3)大作文:仿格作文——感悟自然,写景状物4)片段——语言仿格:排比句

5)大作文:个性作文——学会抒情,不拘格套

课外积累重点。观察生活写日记,摘抄记叙文片段、阅读写人记事散文名篇。

思维训练: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训练。2.高一第二学期(上、下)(必修三、四学段)(1)训练重点

1)写出事件的波澜,学会运用悬念、倒叙、巧合等手段。2)记叙要选好角度,学习“人物有限叙事视角” 的巧妙运用

3)探究课文兴趣点,记录整理结果形成有文采的作文(2)训练序列安排

(必修三学段):结构与角度1)作文结合练

①片段——兴波澜技法之“意外法”

②大作文:作文——杯水兴澜,叙事的艺术2)大作文:作文——有限视角,记叙的角度(必修四学段):赏析与品评

1)大作文——探究作文:知人论事,借古抒怀

课外积累重点:读小说名篇和记叙文名篇,摘抄好的文段,整理叙事技巧。

思维训练: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训练。3.高二第一学期(上)(必修五学段)

参考文献:

[1]黄海澄.系统论 控制论 信息论——美学原理[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1.

[3]母小勇.成人与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四个对比实验[J].心理科学,2002(05).

[4]佚名.学生阶段心理与作文随应教学[Z].育新教育网,2004,12.[5]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刘德斌.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研究成果综述[J].应用写作,2005(07).

[8]曾佐希.“自主创作能力养成研究课题”作文教学新模式初探[J].新作文·中学生作文教学研究,2009(09).

New high school curriculum training sequences of narrative essay

Fan Li-kun

(Senior High of Liu Pan Shan of Ningxia, Yinchuan Ningxia ,750002, China)

Abstract: Composition teaching, composition train in theory must have \" preface \"ing, \" preface \" of the composition, reflecting the scientific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 trained in teaching of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The narration writ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of Senior One generally have phenomenon not up to standard of, to present high school narration composition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this text main basis system theory,etc. train array relevant theory with narration composition teaching, have proposed the narration composition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trains the principle of the array, explain high Sino-Singaporean lesson mark, down compulsory five term narration composition train array training focal point of scheme and train array arrange, 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 narration.

Key words: high school writing ; narrative ; training; sequence

[责任编辑:龚雅玲]

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