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0期中学教育
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刘庆兰
江苏省徐州市徐庄镇中心中学摘要:以往因为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参与学习的渴慕性不是很强烈。这篇文章探讨了教学效率低的原因,然后提出了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关键词:中学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道德与法治课程这门课,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意义都很重大,这门课可以促进中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和法治观念以及法律意识的提升。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十分枯燥无味,学生们对此不感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出于青春期阶段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更有效进而让学生的道德根基牢固,法治意识得到培养。当前在初中课堂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可以说不是很高,学生虽然很想接受知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课堂上听课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想听课并且学习不细心态度不端正,同时教师也没有注意到凝重的学习氛围为了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而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这就致使课堂的效率不高,在一堂课这一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更多的知识。一、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是德育和法治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德法观,提高学生的修养。使他们能够全方位发展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杰出青年。而在课堂上实际的教学环境中,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在每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理解透教学的目的,这很大程度的导致教学目标不清楚从而使教学的效果不好而且有效性不高。教师一个劲的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而不关心学生是否能消化的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消减。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课本来讲述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积极性很低而且最终造成的后果是课堂的效率逐渐降低甚至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二)对学生的主观感受不够看重
在我们国家,许多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占用课堂上的很多时间向学生讲述知识。教师虽然一定程度的创新了课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略微有一点点不注意还是会影响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上,学生经常抱怨老师说的话与他们的知识库有冲突,老师预想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而这些知识是他们从来没有准备过的。如果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即使有较为合理的课程逻辑设计,但是真正和学生想的还是有很大出入。二、提升中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一)明确教学的目标是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同时也制约着教学活动。教学目标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的结果造成很大影响,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活动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抉择时应该多着重参考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不被大多数教师和同学认可·24·
会导致教学效率很低。因此,对教学目标足够明确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在教学“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时,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知晓社会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并且培养学生做守法公民的意识。可是要怎样做才能让制定的教学目标足够的符合学生情况而且足够合理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分别开:应该知晓教学任务的存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石和前提。教学道德和法律的规则是,促进学生正能量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并且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境界提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个的教学目标一定要适应总的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必须通过这种方法。(二)教师要对学生的起点加以关注
课堂不单单是老师一个人的,更应该说,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成长并且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及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时汲取知识一定要自主,而不是被动接受被动等待。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通过不同环境共同完成的,主要是内部知识结构和外部环境。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对教学设计多下功夫。首先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理解,这样做可以通过学生这一课堂的主体来突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比如“成长的节拍”这一单元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对各个学生的认知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顺利有效的进行,并且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表达真实的自己来了解学生起点。教师要想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就要先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这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一步。所以在开展设计教学内容这一步时,要提前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大体认知,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偏重来设计课堂内容,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调动,让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从而让课堂更有效。总之,课堂的有效性的提高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付出努力,教师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律,对教学能够目标明确,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在使课堂的多样化得到促进的同时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思想并且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有效性得到提升。参考文献:[1]曾狄.黄齐.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性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1(10):43-44.[2]祖嘉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增),17(05):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