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背景下现代图书馆的构建

网络背景下现代图书馆的构建

来源:百家汽车网


网络背景下现代图书馆的构建

摘 要:现阶段现代图书馆的研究已经从关注技术层面向其核心理念、人文本质方向深入。现代图书馆主要是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以技术为基础,以服务为灵魂,其具有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等特征;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现代图书馆的网络架构主要有三层: 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现代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模式,是应对图书馆消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网络;构建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1-0113-02

在现代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图书馆的存在和运行形态也将发生性的变革。图书馆的部分业务将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将产生新的工作内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将形成系统管理下的整合优势, 并使相关决策更具科学依据;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情报研究咨询等工作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将展现出现代性、透明性、无缝性和个性化等特性,并将面向图书馆的服务系统转变为面向用户的图书馆现代服务平台;图书馆将通

过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 实现透明的信息服务和服务的无缝移动,以及通过对上下进行感知, 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的现代服务。于是,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这一客观要求便促使了现代图书馆的产生。 一、现代图书馆的起源及发展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物物相联的雏形。1999 年,网络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迅速波及全球。而以物物相联的智能技术为信息基础的现代城市(Smart city)则是20 世纪末特别是21 世纪初以来在全球展开的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图书馆学人对现代图书馆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其现阶段的研究开始涉及现代图书馆的灵魂与精髓、本质追求、核心要素等方面,认为现代图书馆超越了技术的层面,更多地注重发展理念的创新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现代服务”。 在现代图书馆理想模式中,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将计算与信息融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资源之间、人与图书馆(包括实体和虚拟空间)之间、资源之间、图书馆之间互通互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们能用多种方式随心随意地利用图书馆,并获得现代化服务。现代图书馆以信息技术支撑起基础架构,使人、资源、空间3 个要素可以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在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现代服务使人们能够便捷地捕获到所需信息并敏锐

地洞察到信息的变化。 二、现代图书馆的特点

随着对现代图书馆认识的深入,笔者对现代图书馆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感悟。现代图书馆主要是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一是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图书馆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二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图书馆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现代图书馆( Smart Campus) 应具有以下特征:

1. 环境全面感知

现代图书馆中的全面感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 二是对学习者个体特征( 学习偏好、认知特征、注意状态、学习风格等) 和学习情景( 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等) 的感知、捕获和传递。 2. 网络无缝互通

基于网络和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现代图书馆支持所有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连接,信息感知后可迅速、实时的传递,这是所有用户按照全新的方式协作学习、协同工作的基础。 3. 海量数据支撑

依据数据挖掘和建模技术,现代图书馆可以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模型,建立预测方法,对新到的信息进行趋势分析、展望和预测; 同时现代图书馆可综合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通过智能推理,做出快速反应、主动应对,更多地体现智能、聪慧的特点。 4. 开放学习环境

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图书馆面临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诉求。现代图书馆支持拓展资源环境,让学生冲破传统的; 支持拓展时间环, 支持拓展空间环境,让图书馆有效的利用在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能得以发生。

因此,现代图书馆是指一种以面向读者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读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各级图书馆都应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参与热情, 努力去熟悉了解读者在想什么, 需要什么。保证图书馆作为先进文化代表充分反映时代进步的要求。只有这样, 图书馆才能永葆生命力和创造力,得以健康生存、不断发展。现代图书馆的建设是以传统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为基

础,以网络为载体,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现代管理和现代服务的图书馆。不应该是很多研究者所描述的完全摒弃传统的实体图书馆,实现虚拟的、无纸化的图书馆。网络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以传统实体图书馆为载体,在信息的存储、传递、服务等环节实现互补。现代图书馆使阅读者通过智能借还书系统快速找到需要的图书,同时还能在手机等智能终端得到该书的评论及其他数字信息,以及发表个人评论等,把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推向更高的层次。

现代图书馆的网络架构主要有三层: 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 感知层

在感知层主要通过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等感知终端,对实体进行感知并采集信息。例如现代图书馆通过传感器对室内进行温度、光线、烟雾浓度、湿度等进行感知。馆内可以根据气候的变化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使其始终保持在最适温度。光感应可以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在阴雨天气有特殊的调节使室内亮度适合大家学习并且减少对眼睛的伤害。当室内烟雾达到一定浓度时,传感器感应信息,启动报警。感应器和监测器相连,受监测系统控制。感知层能够完成对图书、读者、书架等设备和建筑物的自动感知。 2.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由互联网、网络管理系统以及云计算平台等

组成,是现代图书馆的神经中枢系统,负责对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传递给应用层。网络层的关键是网络协议,譬如现代图书馆的书架上有特定的RFID 阅读器,放在书架上的书有电子标签。阅读器和电子标签可按某种特定的通信协议互通信息。智能书架能将每一本书的详细信息读出来,当有借阅者借走图书时,智能图书架能将借走的图书情况记录下来并反映到图书管理系统,某种图书少于设定的值时,书架会提醒管理系统及时补上,同时该书架会对总体的书本借阅做分析,将分析结果及时反映给管理系统。 3. 应用层

应用层是现代图书馆的实际应用。现代图书馆的智能借还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借还书的效率。借阅者选好图书后只需刷卡即可,系统能自动将图书的信息及借阅人的信息做记录。归还图书时系统会自动检查,如果图书完好就进入正常还书,如果图书被损坏该系统会显示书损坏的程度,并列出赔偿的方案。当某本书超过了还书的期限系统会自动做出提醒。现代图书馆的智能图书定位系统能够帮助借阅者在输入要查询的图书时,为借阅者呈现准确的立体导航图,使借阅者能够快速地了解到该图书所在的库位和架位。同时通过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对接系统,借阅者能够通过智能终端进一步了解该图书的详细信息,如图书的阅读评论以及电子图书等。智能图书点检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图书的查找、盘点、顺

架,导架等功能,同时可向管理人员提供图书借阅率等资料,以便管理人员随时补充图书,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现代图书馆实现了图书馆的可视化管理,具有科学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同时,现代图书馆构建了现代的环境,让图书馆向真实的场景延伸,使图书馆与社会、与自然、与读者直观地连接在一起,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构起桥梁,对于培养读者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加强人与人的互动和资源的共享均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建立和发展现代图书馆是优化知识环境、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它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又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观念、应用方法、安全和隐私、数据保护、资源控制、信息共享、标准制定等。因此,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要正确地认识现代图书馆的功能与意义,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活动。读者在现代图书馆中应该快乐地学习、主动地探究、积极掌握学习科学的技术与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和学习能力。现代图书馆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潜在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Aittola M, Ryhanen T, Ojala T. Smart Library: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 [J].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Human Computer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2003(5):411-415.

[2] 严栋. 基于网络的现代图书馆[J]. 图书馆学刊,2010(7):8-10.

[3] 乌恩. 现代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 情报资料工作, 2012(5):102-104.

[4] 赵晓芳.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途径实现与构建[J].图书与情报, 2012(6):46-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