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消防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消防管理制度
1、建立消防组织和制度,贯彻消防工作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原则。
2、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消防法》,每个月进行一次全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学习,建立以工地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消防领导小组,实行防火责任制度,根据工程情况成立消防组织,如防火检查小组、明火管理小组、业余消防队等。
3、在工地里建立消防教育体系,由专人负责对新职工进行消防意识和消防制度的教育,认真贯彻各项消防制度,经常开展消防活动,如定期开展群众性、专业性防火检查,不仅可以及时消除火警隐患,更可以加强全员的消防观念。
4、公司与项目部,项目部与班组长及新职工签订安全消防交底书,明确班组长为班组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组的日常消防、安全工作,使班组职工在项目部的各项制度的制约下进行有效工作,抓好职工、班组的工作是项目部各项规章制度招待的基础。
5、项目建立完善的消防管理制度,如《施工现场消防责任书》、《本工间防火制度》、《施工现场可燃易爆物资存放与管理制度》、《明火作业审批制度》、《消防检查制度》、《食堂防火制度》、《禁烟制度》、《重点部位防火制度》。
6、工地的消防组织要与消防组织挂钩,及时把工程情况进行通报,一旦发生火警情况,可得到城市消防队的紧急救助。
二、加强工地的硬件投入打基础
1、施工现场布置中,埋设环形封闭的4寸管作为专门的消防用水管,根据本工程建筑形状的实际情况,消防用水立管直径为50cm,每层设四只灭火器,并配65式消防箱、带、齐全的消防设备一套,增压泵一只,硬件投入保证工地的消防工作的正常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施工现场设置两路电源,电源的用电量和布线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加以安排。
3、消防用水管道、紧急电源线路及垂直安全通道可以选择建筑中的一个能通到屋顶的楼梯间,通道内应装设应急灯,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行和作业有一定的照明度。
4、按施工现场的防火规定,在工地各区域设灭火机和太平箱,按规定和计算的数量设置。在建筑结构和装饰施工阶段,外脚手架与楼面上按每层按面积大小设置一定数量的灭火机和太平桶。位置设在显眼易取的地方,各层都有要设在相同的位置。
5、紧跟结构施工每二层设吸烟室,安排灭火装置与隔离防火设施,明确规定非吸烟室内不准吸烟。
6、施工场地内,木工棚、危险仓库等易燃、易爆地方布置灭火机。
三、加强监督、严格管理
1、光有制度,无人监督执行不行,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施工、安全员为副组长,各班组长为组员的消防领导小组,每日均设立消防值班员。
2、消防值班员掌握对整个施工现场的明火作业,由项目部安全员进行实地考察后,会同消防安全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
3、对灭火器的有效情况、使用期限进行检查,及进更换失效的灭火器材。
4、对易燃物品的运输、贮存及清理进行监督。
5、对甲方自行分包的单位加强管理,一方面严格要求,严厉处罚,另一方面多为外包单位着想,考虑外包单位的困难,尽量为外包单位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不定期的如开协调会,协调消防管理的有关工作。
6、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整个工地要划分禁火区域和动火等级。对油库、油漆仓库等不准明火的区域要特别划出禁火区范围,事先挂牌明确,禁止一切可引起明火的火进入。对其它施工区域要分别动火危险程度,按国家《施工现场防火规定》划分三级动火区域,在施工过程中按标准管理。
7、建筑施工动用明火,如电焊、气割等都必须按所在区域的动火等级进行动火报批手续,在动火时必须派监护人员值班。高空明火作业,必须在其下方采取隔离措施,不得使火种从高空散落。
8、建筑施工在结构与装饰阶段,要配专职的消防巡视员,三班制巡回检查,巡回线路要专门设计,保证一旦有火警,在可扑灭的时限内发觉和消除。
9、地面作业地面指挥机构要有可靠通讯设备,一旦有险情作业地点可及时向指挥部门报告。
10、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电石桶和乙炔发生器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应设置专门隔离设备并经过专门审批。
11、焊割作业人员要进行专门防火教育,工地按工程情况要建立焊割作业的安全规范,使焊、割作业按规定进行。
12、在装饰阶段要求每天对木工、油漆废料进行装袋处理,对施工现场有关消防安全不停顿地巡查,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决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