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4卷第15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157・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56例临床观察 程 明,叶海滨,高 宏,王春英,范丽华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江苏靖江,214500) 关键词:肿瘤;骨转移;疼痛;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 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0)15-0157-02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 前临床上其诊断、治疗均呈多样化。骨转移可表 现为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甚至出现脊髓 压迫症,导致患者活动障碍并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放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的 疼痛缓解效果较好。作者回顾性分析了56例恶 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放疗止痛治疗的临床特点,现 报告如下。 1 I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8年11月作者收治56例 合并骨转移晚期癌症患者,男44例,女12例。年 龄17-82岁。原发灶均有组织学诊断,骨破坏均 经ECT、CT、PET-CT、MRI、X片诊断。原发性骨 肿瘤2例,恶性淋巴瘤5例;转移性骨肿瘤49例, 其中来源于肺癌19例,乳腺癌l3例,前列腺5 例,胃癌3例,大肠癌2例,食道癌2例,宫颈癌2 例,鼻咽癌、膀胱癌、肝癌各1例。病灶数量分布: 单发19例,2处病灶者17例、3处病灶者8例、4 处以上病灶者3例,共计89处病灶。其中病灶主 要侵犯脊椎、肋骨、股骨、肱骨、盆骨等。全组病例 均表现有难以缓解的持续性骨痛。 疼痛分级:根据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和划 线法(VAS)分析为4级。0级:无疼痛;工级:疼 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疼痛 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Ill 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疼药,睡眠严重受 到干扰。组内患者,I级2例,占3.6%,1I级31 例,占55.4%,Ⅲ级23例,占41.1%。 疗效评价分为:疼痛完全缓解(CR):疼痛部 分缓解(PR);疼痛轻微缓解( ):无效(NR)。 总有效率(RR)以CR+PR计。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以6MV或15MV—X 线局部放疗。根据影像资料所示病灶部位,于模 拟机下定位设野,予单野、对穿野照射或行三维适 收稿日期:2010—03—21 形照射。按剂量分割分组:常规分割组30人,每 次DT2 Gy,5次/周,总剂量DT36 ̄60 Gy;中分 割组26人,每次I),r3~4 Gy,3~5次/周,总剂量 DT30--40 Gy。 2结 果 2.1镇疼效果 常规分割放射治疗与中分割放射治疗疗效相 似(P>0.05),结果见表l。疼痛缓解开始时间2 周内占67.9%(38/56),疼痛缓解持续3个月以 上占58.9%(33/56)。明显改善生存质量。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CR PR MR NR RR 常规分割组 3O 12 15 3 0 90% 中分割组 26 9 13 2 2 84.6% 副作用:2组共发生白细胞下降8例,血小板 下降3例,均为I~Ⅱ级。因照射野包括部分消 化器官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减退等胃肠 道反应,均为工~Ⅱ级。 3讨论 肿瘤在骨组织内转移、扩散造成压迫、浸润、 破坏。临床症状常有进行性剧烈骨痛,伴有功能 障碍,部分患者可合并病理性骨折、甚至脊髓压迫 导致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3】。外照 射缓解疼痛的作用原理可能是射线对骨组织的细 胞毒作用,影响神经末梢去极化过程,干扰疼痛信 号的传递,抑制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疼痛介质的分 泌。射线还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 使病灶缩小,减轻骨膜和骨髓腔的压力,缓解疼 痛。同时射线还能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血管纤 维基质产生,成骨细胞活性增加而新骨形成,有利 于维持骨结构。骨转移的放疗止痛效果确切可 靠、起作用快、毒副作用小,同时可有延长生存期、 ・158・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1996:52. 第14卷 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 ]。文献报告[8]疼痛的缓 解率在85%以上,50%的疼痛在放射治疗后的1 -[2]张王峰,叶常青,袁梦晖,等.89氯化锶放疗辐射对肿瘤 骨转移患者血象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 (3):193. 2周显示疗效,与本组观察结果相似。本组常 规分割和中分割放疗在疼痛缓解率上未见区别。 但短疗程中、大分割照射可以尽快获得止痛效果, 对于病情相对较重、行动不便、及无望长期生存的 患者带来了便利。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晚期肿瘤患 者,病期、病情千差万别,故应因人而异选择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副反应控制尤为重要。在一定剂 量放疗使疼痛获得缓解之后,追加多少剂量为最 佳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研究。总之,肿瘤骨转 移灶的姑息性放射治疗是止痛减症、提高生存质 [3]任庆兰,吴永忠,陈晓品,等.唑来膦酸联合单次或多次分 割放射治疗转移性骨痛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 报,2008,30(2):176. [4] 申文江,骨转移瘤[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4,3(1): 62. [5]程剑,石春梅,壬强.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治疗与Il缶床分 析[J].中外医疗,2009,28(16):73. [6]侯晓荣,张福泉,孙帅,等.169例骨转移放疗后近期止痛 效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2): 73. 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孙燕.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乌晓礼,张保祯,索志敏.放射疗法对骨转移癌止痛疗效 的观察[J].2010,9(2):140. [8]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版社,2007:1195. (上接第148面) 易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致脱出的内痔 回缩困难;而内痔长期反复脱出,受肛门或内裤等 外界机械摩擦刺激,常引起组织增生、水肿膨大而 使其还纳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发展后多成混 合痔,并不断加重最后形成重度痔病,特别是Ⅲ、 Ⅳ度环状痔常与大便习惯不良互为因果,伴发盆 的临床疗效 驯。内痔处理采用弯钳钳夹内痔最 为突起的部分而不是整个突起的基底部,尽量保 留两侧尚未被损害的肛垫。钳夹时根据内痔脱垂 的程度可一并钳夹突起内痔上方的正常直肠黏膜 1--2 cm,使整个钳夹范围呈柱状,沿柱状上1/3 处进针,“8”字缝扎,加强上提力量。 参考文献 [1]ThomsonWHF.The nature of hemorrhoids[J].Br J Sury, 1975,62(7):542. 底松弛综合症或盆底痉挛综合症。国内学者在肛 垫理论的指导下,对痔的传统手术方法作了大量 的改进,但目前在环状痔的治疗中,仍存在着保留 肛垫和根除症状的矛盾[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对传统外剥内扎手术进行改进,采用小切口保护 肛垫,切侧切术治疗环状痔,有效地避免传统外剥 内扎手术术后漏液漏气、创面大、创缘水肿及括约 肌痉挛等并发症。 [2]周泠。钟安朴,胡勇.外剥内扎和横切纵缝加侧切术在环 状痔中的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4):261. [3]张东铭.痔的现代概念及其解剖生理学基础[J].大肠肛门 病外科杂志,2000,6(1):57. [4]赵权,庞文斌,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 医药杂志,2008,10(12):136. 该术式外痔的处理贯彻小切口、肛门整形,恢 复肛门外观的平整度,同时尽量减少齿线损伤的 原则_6 J。采用肛缘外狭长“V”型切口,潜行剥离 皮下曲张静脉团或血栓,此种切口不但可以达到 明显减少肛周、肛管皮肤的破坏、减少术后水肿, 缩短愈合时间及术后瘢痕狭窄,也可有效减少齿 [5]高枫.肛垫的研究进展对痔治疗的影响[J],中国现代手术 学杂志,2003,7(3):144. [6]陶启冬,李彪.分段小切口加外括约肌部分离断一次性治 疗环状痔的体会(附21例报告)[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8,14(3):190. [7]赵宝林,刘涛,付向英.分段结扎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 环状痔19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11:757. [8]陈亮,李国峰,江海宴.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治疗混合痔的 临床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3):24. [9]张英,刘桂英,刘红丽.保留齿线术式治疗混合痔200例 [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11):23. 线的损伤,使术后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更接近正 常。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可使肛管扩张,降低肛 管压力,缓解内括约肌痉挛。将微创整形及侧方 内括约肌切断术原则引入肛肠手术中可达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