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植物雌雄蕊发育过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雄蕊的结构,掌握花药的发育过程及成熟花药的基本结构。
2.了解雌蕊以及胚珠的基本结构,掌握胚囊的发育过程及成熟胚囊的结构。
3.了解制作石蜡切片的基本过程以及关键步骤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
雄蕊是被子植物花的雄性生殖器,是雄花的一部份。其作用是产生花粉。位于花被的内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轮状或螺旋状排列。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花丝是蕊基部的柄状部分,起支持和伸展花药的作用,结构简单,外由表皮包被,中间为维管束,表皮与维管束之间为薄壁组织。花药包括4个花粉囊,形成药隔,包括药隔薄壁组织和药隔维管束。花粉囊均由幼小花药每一角隅处的一群皮下原始细胞(孢原细胞)发育而成。孢原细胞经过平周形成外方的初生周缘层和内方的初生造孢层,初生周缘层细胞经过多次平周和垂周,产生由外向内的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随着花药的进一步发育,药室内壁发生纤维状增厚成为纤维层,绒毡层和中层则被吸收消失。通常每个花药由两个药瓣组成,每个药瓣有两个花粉囊,其中有花药壁和产生小孢子的药室(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有许多小孢子母细胞,它们各自经减数后,产生四个单倍体的小孢子。此后每个小孢子(核)又一次,形成一个大的营养细胞(或称管核),和一个小的生殖细胞(核),这时具两细胞的花粉粒(即雄配子体)基本成熟。花药成熟时纵裂,花粉散出。发育成熟的花药结构包括表皮、药隔、花粉囊三部分。
雌蕊一般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总体呈现柱状,一般位于植物雌花的中心位置,花柱较大。柱头是雌蕊顶端接受花粉的部分。通常膨大成球状,圆盘状或分枝羽状。常具乳头状突起或短毛,利于接受花粉。花柱是雌蕊柱头和子房之间的部分,连接柱头和子房,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其长度因植物种类而不同。当花粉管沿着花柱生长并伸向子房时,花柱能为其提供营养和某些趋化物质。授粉后,子房发育成了果实。柱头和花柱枯萎,脱落。子房是雌蕊基部的膨大部分,内有1至多室,每室含1至多个胚珠。经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胚珠由珠柄、珠被、珠孔和珠心所组成,珠柄为连接胚珠与胎座的短柄,其内的维管束将胚珠与子房连接起来以传递营养与激素。发育的胚珠最初是一整团珠心组织,由于基部的细胞较快而形成一层或两层包被层—珠被,将其他珠心组织包裹在内并在一端留下一个小孔—珠孔。多数被子植物均有内、外两层珠被。珠被、珠心基部与珠柄汇合的部位称为合点,是珠柄维管束进入胚囊的位置。被子植物成熟的胚珠,包括珠心和珠被两部分。珠心是胚珠的最重要部分,内有胚囊和卵。珠被是珠心外围的保护组织,通常分为外珠被和内珠被两层。胚珠起源于子房壁内表皮下的一团细胞,称胚珠原基。原基前端发育成珠心,基部形成珠柄,并在珠心中发生胚囊。珠心基部的细胞较快,形成珠被。珠被逐渐向上扩展,将珠心包围于其中,仅在顶端留一小孔,称为珠孔。珠孔是花粉管到达胚囊的通道。珠柄并入胚珠本体的地方,也是珠被与珠心合并的区域,称为合点,由心皮进入珠柄的维管束经合点入胚珠或在这里终止。受精后,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
胚囊是被子植物特有的雌配子体结构,参与其有性生殖的许多过程。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形成花粉管,胚囊参与引导花粉管向胚珠方向生长;而受精作用是在胚囊中进行的,胚囊产生的许多物质参与并介导了这一过程;在受精过程中,胚囊的细胞骨架引导一个精子移向卵细胞,另一个精子移向细胞;同时,胚囊中表达的基因参与诱导种子的发育,并在胚和胚乳发育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一般为\"七胞八核\"(即7个细胞,8个细胞核)的结构,包括一个
卵细胞、两个助细胞、一个大细胞(大细胞内含有两个极核)和3个反足细胞。受精后,受精卵在胚囊内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正常型是在减数形成的四个细胞中,有三个退化,剩下的含有一个核的胚囊细胞,核三次,成为八个核,三个集中到近珠孔端,形成卵器,三个集中到近合点端,形成反足细胞,二个核移至胚囊形成极核。助细胞一般寿命短,在花粉管进入胚囊前后即行消失。反足细胞寿命也短,但其中也有在数量、大小上均增加而显有原叶体迹象的。此外,也有从卵细胞以外的细胞发育成胚的(多胚形成)。卵是胚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 2个助细胞构成卵器。卵细胞在朝珠孔方向的壁较厚,朝合点端的壁逐渐变薄。两个助细胞彼此接触,朝珠孔端略尖或弯曲。助细胞的壁不完整,从珠孔端向合点端方向助细胞壁逐渐变薄。无壁区的助细胞原生质由双层膜隔开:其中一层为助细胞膜,另一层为细胞膜。每个助细胞的珠孔端有丝状器,丝状器是一团指状细胞壁内突,类似于“传递细胞”的壁。细胞为胚囊中的最大细胞。其细胞壁从胚囊的珠孔端到合点端,变化很大。在棉花中与珠心相邻的那一部分壁较厚。卵和助细胞突进细胞的部分看来没有胞壁。细胞与卵、助细胞和反足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联系。细胞核一般2个,称极核,位于细胞或靠近侧面的细胞质中。细胞富有各种细胞器,有具淀粉的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也很多,许多核糖体常以单个或多核糖体形式存在。反足细胞 胚囊吸器
石蜡切片技术是组织学、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同时也是病理学中观察病理变化的重要手段,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动、植物标本的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原位PCR等技术手段,都离不开标本组织的处理和石蜡切片的制作。
常规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包括石蜡组织块制作、切片制作和染色,具体的制作过程是: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染色→封固。固定是为了使组织在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保持细胞的形态结构,使之与存活的原有形态和结构相
似而不发生变形。固定后,为避免残留的固定液个制片带来影响,应依据固定液的种类和性质选择相应冲洗剂进行洗涤。脱水就是用脱水剂完全除去组织内的水分,并使组织进一步硬化,为下一步透明及浸蜡创造条件。脱水必须彻底,否则不易透明,甚至使透明剂内出现白色混浊现象。透明是让组织中的脱水剂被透明剂所代替,使石蜡顺利地渗人组织中,增强组织的折光系数。浸蜡的目的是使石蜡逐渐浸入组织间隙,取代透明剂,达到包埋的支持作用。包埋则进一步加强了组织的硬度和韧度而便于进行切片。染色是利用染料在组织切片上给与颜色,使组织细胞的各种微细结构在显微镜下能显现不同颜色,便于观察。封固是为了使切片能长期保存。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材料:紫叶李花蕾
2.器具:石蜡切片机、包埋机、水浴锅、显微镜、染色缸、小培养皿、镊子、刀片、毛笔、吸水纸、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等。
3.试剂:卡诺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无水乙醇、95%乙醇、异丁醇、石蜡、明胶、苏木精、盐酸、伊红、中性树胶
四、实验步骤
1.取材:采取紫叶李尚未开放的花蕾若干,注意不要损伤实验部位。
2.固定:将采取的花蕾浸入卡诺固定液中,40-60分钟,使花蕾透明可见即可;若材料不立即处理,可将其依次放入95%,90%,80%,70%乙醇溶液中,每次半个小时,最
后转入70%酒精中保存。
3.脱水:将清洗后的材料进行脱水,依次放入95% 酒精1小时或伊红染液过夜,95% 酒精1h,100%酒精1h, 100%酒精1小时。
4.透明:将脱水后的材料依次放入以下溶液中进行透明:2/3 100%酒精+1/3异丁醇1小时 ,1/2 100%酒精+1/2异丁醇1小时,1/3 100%酒精+2/3异丁醇1小时,异丁醇30分钟,异丁醇30分钟;在透明过程中, 如果材料周围出现白色雾状,说明材料中的水未被脱净,应退回纯酒精中重新脱水,然后再透明。
5.浸蜡:在包埋机中,依次将材料加入以下溶液:2/3异丁醇+1/3石蜡1h,1/2 异丁醇+1/2石蜡1h,1/3 异丁醇+2/3石蜡1h,纯蜡2h ,纯蜡2h或过夜。
6.包埋:调整好包埋架的位置,使蜡块的大小适当。将熔化的石蜡倒入包埋架,再将组织块置于石蜡中摆正位置,若位置有偏移,应尽快调整。待石蜡表面凝固后将蜡块放入凉水中,使其加速冷凝,蜡条完全冷凝后去掉包埋架,由于标本较多,所以每包埋完一个标本,用解剖针在蜡块上面刻上标本编号并置于4℃冰箱内冷凝备用。
7.切片:取出蜡块,用刀片将其削成长方形整齐的小块,使组织横截面离蜡块表面约0.5cm。再用熔蜡将休整后的蜡块固定在蜡棒上。用AO手摇切片机切片,厚度为5微米。在37℃水浴锅中充分展片后,用涂抹了Mayer氏蛋白贴剂(蛋清、甘油、麝香草酚,其中前两者的比值是1:1)的载玻片贴片。将贴好的切片放在40℃烘箱中烘干,最少4小时,一般的要一天以上。
8.展片和粘片:将洗净、烘干的玻片排列放置在玻片架上,将明胶放入70℃的水浴加
热溶解,再将放有玻片的玻片架放入明胶内蘸浸片刻,取出放在室温待干备用。将切好断开的石蜡切片置于40℃的恒温水浴锅里,让其充分伸展。然后粘贴蜡片,再用载玻片捞取尽可能伸展较好的石蜡切片,调整好切片在玻片上的位置,每个标本横切、纵切各制作3~4个片。最后贴上标签,放入35℃的烘箱中烘干,使玻片的水分完全蒸发,蜡片紧贴玻片。
9.染色:
(1)脱蜡:将制好的玻片依次放入以下溶液中处理:异丁醇30分钟,异丁醇30分钟,1/2 100%酒精+1/2异丁醇5分钟,100%酒精2-3分钟,100%酒精2-3分钟,95%酒精1-2分钟,95%酒精1-2分钟,90%酒精1-2分钟,80%酒精1-2分钟,70%酒精1-2分钟,蒸馏水1-2分钟;
(2)染色:将材料进行以下操作,苏木精染色15分钟,自来水冲洗3分钟以上,1%盐酸酒精浸泡8秒,自来水冲冼20分钟,蒸馏水浸泡2分钟,70%酒精浸泡1分钟,80%酒精浸泡1-2分钟,90%酒精浸泡1-2分钟,0.5%伊红酒精溶液染色3-5分钟,95%酒精冲洗30秒,95%酒精浸泡1-2分钟,100%酒精浸泡2分钟,100%酒精浸泡2分钟,异丁醇浸泡2分钟,异丁醇浸泡2分钟。
10.封片:在异丁醇未完全干时用中性树胶封片,置于阴凉处风干。
11.镜检: 将组织切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并拍照。
五、预期实验结果
细胞浆红色,细胞核蓝紫色。
六、参考文献
[1]袁艺,蔡平,江佳富,熬成奇,孙江华,Kerry O.Britton.葛藤雌雄蕊发育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1.18(5)26-27.
[2]侯春春,徐水.浅析影响石蜡切片质量的关键因素[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94-98
[3]邵继荣,朱雪梅,任正隆.植物胚囊发育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