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来源:百家汽车网
阿北医药2011年11月第33卷第2l期Hebei Medical Journal,2011,Vol 33 Nov No.21 3249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1.21.023 ・论著・ 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侯铮师俊芳魏炜 【摘要】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影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以及在 临床中对冠心患者的诊断和对高危人群的普查价值。方法对6o例冠心病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冠脉 成像,以及应用曲面重建、容积再现,仿真内窥镜等计算机重建和后处理方式,获得各冠状动脉有诊断价值 的影像资料。结果60例患者,275支血管中检出正常血管183支,狭窄血管92支(占总血管的33.3%), 其中轻度狭窄62支,中度狭窄23支,重度狭窄5支,完全狭窄2支。同时发现各类斑块54处,其中钙化斑 块29处,纤维斑块14处,软斑块8处,混合斑块12处。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好的影 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可以用于冠心患者的诊断和高危人群的普查,是一种可靠、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检查 方法。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成像;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 81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11)21—3249—03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最常见 剂,延迟8—10 s在升主动脉层面做1次/s的同层动态扫描,约 的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脉供血 15—20次,然后厕出升主动脉的血流动态评估强化曲线,得出 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升主动脉达到强化峰值时间。然后根据主动脉根部强化峰值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症状表现为心前区及胸骨后发生 的强化时间作为延迟时间,行增强扫描,以相同速度用高压注 一种压榨性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 射器注入120 ml相同造影剂,以及20—30 ml 0.9%氯化钠溶 时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 液。确定冠状动脉造影扫描的上界为隆突,下界为心底,行心 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 脏平扫。扫描参数:120 kV,160 mA,准直器宽度0.75 mm,螺 加而增加,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 距0.18,扫描范围为气管分叉下方l0~15 mm至心脏膈面,长 l资料与方法 度一般为l0—12 cm,扫描时间10—12 s。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的 的随访患者应根据手术方式加大扫描范围。范围如过小会导 冠心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 致部分冠状动脉未包括进去,扫描范围过大会导致屏气时间延 龄62.8岁。所有病例均经过心导管冠脉造影确诊。临床表现 长,而使部分患者无法忍受。 为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或伴有冠心病、糖尿病、 1.3图像重建及后处理 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并详细记录病史及相关资料。 1.3.1 图像预重建:通过同一层面整个心动周期的图像预重 1.2检查方法检查前所有患者均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 建,挑选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没有运动伪影的心室舒张中末期 查,结合临床排除心功能Ⅱ级以上的患者,排除肾功能不全患 时相,进行整个冠状动脉横断面图像重建。 者。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心率>70 ̄/min以上,如无药 I.3.2曲面重建(CPR):在横断面或心脏长轴位(追踪左主干 物禁忌,检查前30~60 min口服p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和前降支)、短轴位(追踪右支和旋支)图像上沿着各支冠状动 12.5—50.0 mg,排除严重支气管疾病患者。 脉的行径画线,沿此线重建出不规则面的图像,其优点是操作 注射对比剂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多种药物过敏、碘过敏、 方便、快捷,可以将迂回行进的冠状动脉全程清晰显示(即通常 哮喘、荨麻疹、肝肾功能不良等高危因素。取得患者签字同意 所说的将血管拉直),看到整个血管的全貌,可以发现较明显的 后方可注射。为避免严重过敏反应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还 病灶(包括钙化灶和软斑块),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缺点 必须给予地塞米松或甲强龙作预防性静脉注射,15 min后可进 是由于这种方法显示的只是血管的一个剖面,理论上讲与此剖 行大剂量对比剂的静脉注射。 面垂直的面上如果有较小的病灶可能会有遗漏。如果加用薄 检查时患者仰卧位并连接扫描机架上的心电监测仪,确定 层的最大密度投影(层厚约2—3 mm),理论上可能会有一些密 患者心率在70 ̄/min以下,并且无心律失常。先做胸廓入口 度差异,但常常很难发现这种细微的改变。另一个缺点是重建 至心脏膈面的胸部屏气定位像,然后确定扫描范围,为了保证 的图像无法进行距离、大小的测量,因此判断病灶的位置只能 最佳血管强化效果,正式扫描前应先做预试验,方法为选取主 结合横断面图像,或大致判断位于近、中、远段。 动脉根部层面作为监测层面,同时在肘前静脉埋置20G套管 1.3.3容积再现(VRT):是一种三维立体显示整个心脏和冠 针,以5 ml/s的注射流率注入20 Ill1非离子型水溶性碘对比 状动脉的方法,可以加伪彩,显示的图像较真实地反映了冠状 动脉和心脏的解剖细节,对临床医师观察图像来说较直观。由 作者单位:05001 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cT室 于容积再现重建的冠状动脉实际上重建的是管腔内高密度的 河北医药2011年11月第33卷第21期对比剂,因此细小的钙化常常无法显示,大的钙化灶因为密度 高于对比剂而表现为不同的色彩(或灰度)可以得到显示,但无 法了解管腔狭窄的程度。同理,较小的软斑块常不能显示,较 Hebei Medj 垒lJO : 183支,狭窄血管92支(占总血管的33.3%),其中轻度狭窄62 支,中度狭窄23支,重度狭窄5支,完全狭窄2支。同时发现 各类斑块54处,其中钙化斑块29处,纤维斑块l4处,软斑块8 处,混合斑块l2处。 2.2根据临床记录,60例患者在心导管冠脉造影检查检 出正常血管189支,狭窄血管85支(占总血管的30.9%),其中 大的软斑块则显示为冠状动脉局部变细或中断。另外对闽值 的选择非常敏感,通过调节阈值等参数可改变病变的形态和大 小。因而人为造成的失真和误差虽不可避免,但应尽可能控制 在最小范围内。 轻度狭窄54支,中度狭窄26支,重度狭窄5支,完全阻塞1支。 2.3根据60例患者经128层螺旋cT检查清晰显示的275支 血管分析,敏感性为97.64%(83/85),特异性为96.82%(183/ 189),阳性预测值为92.39%(85/92),阴性预测值为98.94% 1.3.4仿真内窥镜(CTVE):CT仿真内窥镜在检测具有不规 则表面和钙化病变时敏感性及特异性都较高,仿真内窥镜重建 血管壁是通过对不同阈值的选择性重建得到的,由于要去除血 管腔内的对比剂,因此,密度相当于对比剂阈值段的物质都无 法重建。这样,小的钙化灶无法重建,大的钙化灶可以被显示, 但其大小完全由重建时所取的阈值决定,不能得到准确判断。 软斑块的密度与正常的血管壁相仿,因此小的软斑块在仿真内 窥镜镜头经过时不被察觉,大的软斑块则表现为管腔的狭窄或 中断。由于血管壁的重建也是根据阈值得到的,改变重建的阈 值可以导致血管内径的明显差异,但由于较大的软斑块造成的 狭窄超过内径的1/2以上,因此并不会影响对严重狭窄的 判断。 1.4冠状动脉评价方法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是否即发生 冠心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 的程度。国际上通常采用目测直径法,即血管狭窄程度=(狭 窄端近心段正常血管直径一狭窄处直径)/狭窄端近心段正常 血管直径×100% 。 病理学上常按狭窄最严重部位的横断面,采用四级分类 法:I级,管腔狭窄面积≤25%;11级,管腔狭窄面积为26%一 50%;Ⅲ级,为51%一75%;1V级,为76%一100%。轻度为I~ Ⅱ级,中度为Ⅲ级,重度为Ⅳ级,完全梗阻 。 一般I一Ⅱ级粥样硬化并不引起明显的冠状动脉血流量 的减少,除冠状动脉痉挛外对冠心病发病并无直接影响。因 此,虽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临床可无冠心病的表现,或虽 有“冠心病表现”却并非冠心病所致。Ⅲ级以上狭窄者则与冠 心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此时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和心肌耗氧 之间失去平衡,产生供血不足,临床出现心绞痛等症状。轻度 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出现变性、肿胀,但随着侧支循环的代偿, 此时是可逆的。如缺血进一步加重,则心肌细胞可出现缺血性 坏死。 斑块根据密度差异分为富脂斑块(50 4-12)Hu,纤维斑块 (89±31)Hu,钙化斑块>120 Hu和混合斑块。通过对这些不 同密度斑块及相应层面对比剂的多点CT值测量,从数值上区 分钙化斑块和非钙化斑块,并可以判别斑块的稳定性,对斑块 进行成像可以了解冠状动脉阻塞程度及有无斑块破裂可能,帮 助临床做出正确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不良后果_4 J。 2结果 2.1 60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均获得成功,我们分别进行了 对冠脉左主干,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重 建处理,共检测血管300支,其中25支因弥漫钙化,伪影,血管 充盈不良等显示不清放弃分析,其余275支血管中正常血管 (187/189),准确性为97.O9%(267/275)。 3讨论 本文收集的病例中,128层螺旋cT对于各主要冠状动脉 的显示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可以满足影 像学评价的比例高达90%一98%,右冠和回旋支的近段能满足 影像学评价的比例也在88%左右,但中、远段的比例为65%一 75%。对于冠状动脉Ⅳ级狭窄(狭窄程度≥75%)的判断,128 层螺旋CT的敏感性在96%左右,特异性在90%~96%。判断 Ⅲ级及以上狭窄(狭窄程度≥50%)时的敏感性约90%,特异 性约85%一95%。 放置支架后的患者,CT可以清晰显示支架的位置、长度, 但由于支架密度较高,因此对支架内的情况判断仍有困难,一 般可以根据支架有无变形、远端血管不显影或明显变细、显影 不良呈断续状来间接判断支架通畅与否及提示严重的支架内 再狭窄。部分发生再狭窄的支架可见其中有低密度充盈缺损。 此外对于放置支架后支架近端和远端发生的狭窄CT均可以显 示,但如果同时伴有大量钙化时则会影响观察。 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 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术后血管的通畅情况是手术医生和 患者急切关注的。以前由于技术条件有限,通常采取SCA进行 评价移植后的血管通畅度,SCA由于有创性和存在一定风险, MSCT无创和安全易于被患者接受,目前认为MSCT科清楚显 示冠状动脉旁路血管形态和走向,有无闭塞和再狭窄的程度和 范围,并且能够很好地显示各种不同的移植血管。 MSCT在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局限。冠状动脉管径细 小,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贴近不停搏动的心脏,且冠状动脉自 身也存在运动,因此冠状动脉成像对于任何影像学技术来说都 是一个挑战,MSCT也不例外。影响冠状动脉CT成像图像质 量的主要因素有心率过快、心律不齐、严重钙化、血管管径细 小、呼吸等,部分容积效应也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虽然可以采取 检查前服用B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加快扫描速度、减少扫描 时间,选择合适的重建相位窗,以及减薄层厚等措施,但仍有部 分血管节段不能达到诊断要求,尤其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远段及 右冠状动脉中、远段易受影响,这就降低了MSCT的临床应用 价值。MSCT测量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准确性也受多种因素的 影响。我们曾将血栓及心包脂肪制成不同的大小体积置人心 脏标本的冠状动脉内,并注入不同浓度的对比剂进行MSCT扫 描,结果发现:MSCT能通过测量CT值将脂肪及血栓区分开 河北医药2011年11月第33卷第21期Hebei Medical Journal,2011,Vol 33 Nov No.21 3251 来,但测量斑块密度的准确性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当对比 剂浓度过高时,可掩盖小的斑块,并加大部分容积效应;而对比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前评估以及术后支架通畅情况的 评价。 参考文献 1马晓晖,孙英彩,张敏,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影 响因素分析.河北医药,2009,31:2249-2251. 2黄美萍,刘顺其.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准 确性的评价.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984-987. 3马恩森,杨志刚,张立,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评价.四川大学学报,2009,40:307-310. 4 Pache G,Saueressing U,V ̄ydry Z,et a1.Initial expe ̄enee whth 64-slice cardiac CT.Nor invasive visualiz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s.Eur 剂浓度过低时,又可使血管结构显示模糊,失去诊断价值。斑 块体积越大,CT值越接近真实值;而较小的斑块因受部分容积 效应影响明显,其内的CT值均偏高。减薄层厚可减小部分容 积效应,使密度测量更准确。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能很好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 构,可用于发现冠状动脉各种变异和畸形;冠心病高危患者的 筛选,减少介入操作的危险性;心肌梗死后患者随访,判断预 后、指导治疗。还可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帮助制定手术计 划、术后显示搭桥血管的形态和位置以及对桥血管通畅程度的 Heart J,2006,27:976 ̄80. (收稿日期:2011—06—19)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1.21.024 ・论著- 布鲁氏性脊柱炎螺旋CT及MR的诊断价值 司东雷 王书行董丽娟 张晶 李文红 吴凤鹏 王玮娜 吕焕娣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及螺旋CT及MR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对该 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搜集7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CT、MRI资料并回顾文献报道。结果 在 以下腰椎感染机会较多,以L 发病率最高,受累椎体多伴有明显骨质增生,反应性增生明显。结论性脊柱炎。 螺旋CT及MR下,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脊柱炎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鉴别诊断应包括脊柱结核和化脓 【关键词】 布鲁氏茵病脊柱炎;脊椎结核;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 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1)21—3251—02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传 染病,该病的出现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及经济发展。 例;血沉加快7例,范围23~56 mm/h。结核菌素试验均呈阴 性,所有病例均由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采 用标准布氏杆菌杆菌血清凝聚试验(SAT):结果均为阳性,滴 虽然临床上较少见,但是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本病发病率逐 年增高。布鲁氏性脊柱炎是临床上非常少见的脊柱感染病变 之一,认识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对早期确诊、及 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搜集了经我院诊治的7例 布氏菌性脊柱炎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能力。 1资料与方法 度>1:20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PCR(+)。 1.3病理检查1.4检查方法 其中行病理检查2例,示病变区纤维组织增 生,变性坏死、钙化,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1.4.1 CT检查:如同于腰椎问盘常规扫描。扫描技术:GE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36~55岁,平均年 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机,采用与椎间盘平行角度,从病变 龄42岁;其中5例患者居住在流行区,7例均有程度不同的羊、 猪、牛接触史,其中2例为屠户。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所有病例 均有不同程度间断发热,多为弛张热,伴出汗、乏力、腰痛等,可 有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间断性加重等症状。患者在急性期发 热时不觉有特殊不适,而当体温下降后反觉肌肉关节痛加剧及 大量出汗是本病特征。轻度跛行1例。4例已行腰椎正侧位X 线片,7例已行CT及MR扫描。 1.2实验室检查 本组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正常范围2 椎体的上一椎体下缘,扫描至下一椎体上缘,层厚、层距3~ 5 mm,在扫描过程中发现椎旁脓肿者,根据脓肿范围追加扫描, 并重建骨窗。 1.4.2 MRI检查:5例行GE 0.2 T永磁型磁共振扫描仪,线圈 采用体部线圈,序列选择为SE、FSE及STIR序列,计划线常规 行矢状位、轴位、冠状位扫描。4例行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 Gd.DTPA,15 ml。扫描参数:T1WI:TR 300—500 ms,TE 25~ 35 ms:T2WI:TR 2 500~4 500 ms,TE 125 ms,层厚5 mm,层距 l mm,矩阵256×256,4~6 NEX。 作者单位: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司东雷、王书行、董 丽娟、李文红、王玮娜、吕焕娣);河北省石家庄安区医院(张晶);河 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吴凤鹏) 2结果 病变部位:7例均有2个椎体受累,T 。 受累2例,L4 受 累2例,L /s 受累1例,3个椎体受累1例,为L4~s 椎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