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

来源:百家汽车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

作者:张丽洁,袁秀华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03期

[摘要]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外周循环衰竭,组织灌注不足,组织低氧和酸中毒,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本文报道了对我院收治的23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其要点是动作敏捷,抢救及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休克,记录24 h出入量。 [关键词] 创伤;失血;休克;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16-02

我院外科2008年1~12月,共收治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23例。经医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患者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3例患者,男20例,女3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4岁,平均36岁。其中,车祸13例,高处跌落伤3例,锐器损伤4例。本组肝脾破裂6例,胃肠损伤6例,肾破裂2例,颅脑损伤2例,骨折4例。 1.2休克的急救措施 1.2.1一般措施

1.2.1.1止血:创伤中因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现场急救人员应迅速止血。常用方法有,腹部压力带法,加压包扎法,填塞止血等。

1.2.1.2止痛:疼痛引起休克仅次于大出血,应及时处理,一般肌内注射吗啡5~10 mg,但要注意病情不明及合并呼吸困难者禁用。

1.2.1.3包扎固定:对开放性伤口应严密进行包扎。 1.2.2补充血容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最常见的低血容量休克,原因是创口出血过多,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主要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血压下降,心率呼吸加快,脉搏细弱,四肢皮肤湿冷,尿量减少。护理人员首先要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力争做到“快、稳、准”,赢得抢救时间,必要时静脉切开,在配血以前立即输入右旋糖酐,平衡盐液等,以补充血容量,但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尽早输血。

1.3休克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设护理记录,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液体出入量(特别记录尿量)每15~30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 1.3.1意识与表情的变化

本组患者多数因血流量灌注不足,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低氧状态,表现为表情淡漠、烦躁、意识模糊或昏迷。严重者神经细胞反应降低,患者由兴奋转入抑制,表示脑缺氧加重。通过及时治疗后患者从烦躁转入平静,以淡漠迟钝转为能对答自如,提示脑循环改善,病情有所好转。 1.3.2心理护理

早期休克患者需要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给予正确引导,耐心劝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使其接受治疗和护理。 1.3.3皮肤、黏膜和肢体温度

休克一旦发生患者即面色苍白湿冷,口唇发白,四肢冰凉,表示病情较重。轻压口唇、指甲时苍白区消失>1 s,为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或有淤滞现象。皮肤有出血点或淤斑,提示可能进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若皮肤逐渐转红,出汗停止肢体转暖,压唇压甲后苍白区消失快( 1.3.4血压与脉压

本组有18例患者血压低于10.0/7.4 kPa,脉压 1.3.5脉搏与心音

休克时脉率增快,初期超过100~120次/min,其中5例患者达130~140次/min,随着病情恶化,脉率均加速,脉搏变为细弱直至摸不到。大多数休克患者往往出现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消失的现象,均系心搏出量减少的结果。若脉搏逐渐增强,脉率转为正常,脉压由小变大,提示病情好转。

1.3.6呼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注意呼吸次数,有无节律变化,呼吸增快、变浅、不规则或出现鼻翼扇动,为病情恶化,同时应充分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分泌物及时吸出,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的高流量(2~4 L/min),输入氧气时通过湿化器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黏膜干燥。每2~4小时检查鼻管如后坠可用舌钳拉出,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1.3.7体温

休克时体温大多偏低,若体温突然升高至40℃以上或骤降至常温以下均系预后不良之前兆。护理时慎防患者受寒,因低温影响血流速度,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对微循环不利,一般可用棉被或羊毛毯保暖。高温患者可用夹层冰帽或冰袋置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也可用40℃等渗盐水100 ml灌肠,一般降至38.5℃即可,并配合室内通风或药物降温法。 1.3.8瞳孔

正常瞳孔双侧等大等圆,观察瞳孔的重点是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及双侧是否对称,如双侧散大,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说明脑组织低氧,患者濒临死亡。 1.3.9尿量监测

尿量能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患者休克时应放置并保留导尿管,每小时测尿量1次。若尿量每小时少于25 ml,比重增加,表明肾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不足。每小时尿量在30 ml以上提示休克好转。在测定尿量时,必须由护士亲自动手,绝对不允许估计,更不能让患者或家属来测量。 1.4休克患者在快速输液时注意事项

有无咳嗽及血性泡沫样痰,警惕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在输液过程中如有呼吸困难及严重低氧可给呼吸兴奋剂,并立即向医生报告。抗休克时输液药物繁多,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及滴数。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抢救休克时,避免差错,每24小时总结1次液体的出入量,保持适量的液体输入,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1.5休克患者应用升压药时的护理

开始用升压药时血压常不稳定,应每5~10分钟测量一次,根椐血压高低适当调节药物浓度,在患者感到头痛、头昏、烦燥不安时应立即停药,并将病情及时报告医生。静脉点滴升压药时,应随时观察有无液体外渗,以免升压药物致组织坏死,如升压药物外渗应立即用2.5%普鲁卡因或胺唑啉在血管周围封闭,并更换输液部位。长期输液患者,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1次,并注意保护血管,选择血管时宜先难后易,先下后上。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时,输液的肢体宜用夹板固定,并应衬好软垫,松紧适度,同时应备床挡,以防患者坠床。预防压疮: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无皱褶,病情许可时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叩背一次,骨隆突处垫气圈、棉垫,并按摩。 2结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组23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经急救及护理,均痊愈出院。

护理此类患者最主要的是积极排除一切导致休克的因素,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可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补充液体和输血,从而维持机体的有效循环血量,改善机体的缺血低氧状况,使休克及时得以纠正,争取主动及时治疗能大大提高本病的治愈率,以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陈志斌,陈艺坛,葛慧珠.颅脑损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3,8(1):51.

[2]刘芳,韩莹,刚婷婷.重症脑血管病并发高渗血症患者的护理临测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4):346-347.

[3]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102.

[4]赵秀芝.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97-98.

[5]柳万里.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与治疗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8-19. (收稿日期:2009-09-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