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挖孔扩底钢筋混凝⼟灌注桩施⼯专项⽅案
⼤直径⼈⼯挖孔扩底钢筋混凝⼟灌注桩××××
项⽬经理:×××审定:审核:编写:×××
××××有限公司·×××项⽬部2015年11⽉
⽬录
第⼀章编制依据 (4)第⼀节编制依据 (4)第⼆节编制原则 (4)第三节编制范围 (4)第⼆章⼯程概况 (5)第⼀节基本概况 (5)第⼆节设计概况 (5)
第三节桩与持⼒层对照表 (9)第四节场地岩⼟构成特征 (10)第⼀节全项⽬鸟瞰⽰意图 (11)第三章管理⽬标 (13)第四章⽅案选择 (13)第⼀章技术参数 (13)第⼆章施⼯流程 (15)第三章施⼯⽅法 (16)第⼀节施⼯准备 (16)第⼆节测量放样 (16)第三节桩孔开挖 (16)第四节护壁混凝⼟浇捣 (20)第五节排⽔与降⽔处理 (22)第六节桩内钢筋笼制安 (23)第七节桩⾝混凝⼟浇捣 (26)第⼋节桩⾝常见问题处理 (30)第四章检查验收 (31)第⼀节质量检验要求 (31)第⼆节质量检验标准 (32)第三节安全检查验收 (33)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34)第⼀节安全管理⽬标 (34)第⼆节安全保证体系 (34)第三节安全保证措施 (39)第四节安全应急预案 (44)第六章⽂明与环保施⼯措施 (51)第七章施⼯计划 (52)第⼀节施⼯进度计划 (52)第⼆节劳动⼒计划 (53)第三节材料需⽤计划 (53)第四节施⼯机具计划 (54)第⼀章编制依据第⼀节编制依据
1.《××××·××××》项⽬设计施⼯图2.《××××·××××》项⽬地质勘察报告
3.现⾏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现⾏设计、施⼯、技术与安全规范、⼯程质量验收标准。
4.⼯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和我单位类似⼯程施⼯积累的施⼯经验。第⼆节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件等。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
3.对施⼯现场坚持全员、全⽅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三节编制范围
根据《危险性较⼤的分部分项⼯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等相关⽂件规定,对《××××·××××》项⽬⼯程中⼈⼯挖孔钢筋混凝⼟灌注桩施⼯编制具有指导性的安全专项施⼯⽅案。第⼆章⼯程概况第⼀节基本概况
《星嘉·××××》项⽬位于××××省××××县城南区东坪镇,北邻雪峰湖⼤道,与××××⽼城区隔江相望,东临S308省道,交通便捷。
本项⽬总体拟建建筑物为⾼层住宅8栋,结构类型为剪⼒墙结构,其附属裙楼为框架结构,商业1栋及9栋联排别墅,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基础拟采⽤⼤直径⼈⼯挖孔扩底钢筋混凝⼟灌注桩基础及浅基础。
其中本⼯程⼀期计划开⼯6#、7#、8#⾼层住宅楼、30#商业楼。第⼆节设计概况
6#/7#楼桩⼏何尺⼨
6#/7#楼桩护壁与扩⼤头尺⼨
6#/7#楼桩配筋表
8#
楼桩⼏何尺⼨
8#楼桩护壁
#楼桩配筋表
第四节场地岩⼟构成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资料,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岩⼟层主要为:杂填⼟层、第四系坡积层,下伏基岩为泥盆系棋梓桥组泥质页岩、泥灰岩。各地层的野外特征⾃上⽽下依次描述如下:
1.杂填⼟①(Q4m l):杂⾊,主要成分为粘性⼟、混凝⼟块等建筑垃圾,局部夹⽣
活垃圾组成,系近期堆积,结构松散、稍湿,密实度不均匀,未完成⾃重固结,局部揭露强风化岩块。共12个钻孔均揭露该层,层厚0.50~3.60m,平均1.78m,层底标⾼100.15~169.82m。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层。2.粉质粘⼟②(Q4a l):褐黄⾊,可塑~硬塑,切⾯光滑,稍见光泽,⼲强度中
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含灰⽩⾊斑点及团块,局部夹⼤量强风化岩块,岩块直径为20~600m m。共47个钻孔均揭露该层,层厚0.50~15.30m,平均5.91m,层底标⾼99.10~163.42m。⼯程性能良好,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层,承载⼒特征值f a k=200k P a。
3.强风化泥质页岩③(D2q):灰⽩⾊,黄褐⾊,泥质结构,含钙质成分,页状,
夹少量⽯英、长⽯,锤击易碎,岩质较软,易掰断,属极软岩,岩芯呈饼状,局部风化不均匀,胶结程度较好,呈短柱状,冲击钻进困难,R Q D为20~40,岩体极破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共81个钻孔均揭露该层,层厚2.90~18.20m,平均9.35m,层底标⾼90.50~157.32m。⼯程性能好,为场地稳定内稳定的下伏基岩,厚度⼤,强度⼀般,承载⼒特征值f a k=600k P a,可考虑选择该层作为桩基础持⼒层。4.强风化泥灰岩④(D2q):灰⿊⾊,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锤击不易碎,岩质稍硬,
⼿掰难断,岩芯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节理裂隙稍发育,局部夹⼤量炭质,属软岩,R Q D为10~20,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共14个钻孔均揭露该层,层厚0.50~17.00m,平均5.78m,层底标⾼91.15~126.77m。⼯程性能好,为场地稳定内稳定的下伏基岩,强度⾼,承载⼒特征值f a k=800k P a,可考虑选择该层作为基础持⼒层,局部厚度较⼩,不宜作为桩基础持⼒层。
5.中风化泥灰岩⑤(D2q):灰⿊⾊,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锤击不易碎,岩
质稍硬,⼿掰难断,岩芯呈柱状,岩芯较完整,多柱状,少量短柱状,节理裂隙稍发育,局部夹⼤量炭质,属软岩,R Q D为40~50,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仅4个钻孔未揭露该层,最⼤揭露厚度23.00m。⼒学性质良好,承载⼒特征值f a k=1800k P a,为桩基础良好持⼒层及下卧层。以上各岩⼟层的分布埋藏及岩性特征,详见《勘探点平⾯布置图》、《⼯程地质剖⾯图》及《钻孔柱状图》。
第⼀节全项⽬鸟瞰⽰意图
第三章管理⽬标
根据该⼯程特点,为了使⽤户满意,围绕树⽴“让⽤户放⼼,对社会负责”的质量理念建设好本⼯程,并确保以下施⼯管理⽬标:
第四章⽅案选择
根据本⼯程岩⼟构成,施⼯遇到了强风化岩层,本⼯程在已经挖掉杂填⼟①(Q4m l)和粉质粘⼟②(Q4a l),要达到桩端仍须要选择⽤风镐破除强风化泥质页岩
③(D2q),对进⼊中风化泥灰岩⑤(D2q)时必须进⾏暴破⽅式进⾏挖掘,⽅可达到满⾜设计要求的中风化岩层持⼒层,最后采⽤⼈⼯挖孔灌注桩施⼯⼯艺。由于暴破施⼯安全技术要求特别⾼,本⽅案对暴破施⼯不予描述,均由暴破专业公司编写完成,由专业暴破公司提交完整的专项施⼯⽅案,并经专家论证认可后实施。第⼀章技术参数
1.开挖后的桩体断⾯尺⼨不得⼩于桩⾝设计断⾯尺⼨加护壁厚度,且桩体孔型符合设计要求。
2.桩体间距≤2500㎜采⽤隔桩跳挖,分成两批次顺序施⼯,及时做好护壁和锁⼝,
锁⼝为C30钢筋混凝⼟,锁⼝⾼出地⾯200㎜。桩体护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施⼯,护壁厚度及护壁钢筋数量、布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壁钢筋搭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桩⾝混凝⼟必须连续浇筑,不得形成⽔平施⼯缝;3.⽔泥、钢筋等主要原材料的各项指标必须满⾜设计规范要求,进场复试合格后才可⽤于本⼯程;严禁使⽤不合格材料;
4.桩⾝混凝⼟浇注、钢筋连接必须满⾜设计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
5.⼈⼯挖孔桩总长及嵌⼊基岩深度应满⾜设计长度,嵌固长度为穿过强风化后
进⼊中风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桩底距离,桩底持⼒层应当符合设计要求,若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请设计单位、地勘、监理单位等责任主体现场会商处理。第⼆章施⼯流程
第三章施⼯⽅法第⼀节施⼯准备
项⽬部技术⼈员对现场情况进⾏实地踏勘,认真研究施⼯图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与设计意图,并结合挖孔桩施⼯⼯艺,合理进⾏施⼯组织和布置。
在桩孔开挖前需对边坡及台地的地表裂缝进⾏封闭处理,防⽌地表⽔下渗⽽影响孔壁稳固;然后对桩位区域的场地进⾏平整、清理、组织基坑开开挖直⾄桩顶标⾼⾼程为准。第⼆节测量放样
按照设计的桩位进⾏施⼯放样。依据设计坐标,⽤全站仪放出第⼀批桩孔的开挖线,定出桩位、设⼗字护桩,并引⾄挖孔范围以外,以备施⼯中校核桩位。第三节桩孔开挖
1.成孔施⼯⽅法
(1)根据施⼯部署,除相邻太近的桩跳挖外所有孔桩全⾯开挖,挖桩在前期强风
化泥灰岩时采⽤铁锹、锄头并配⽤风镐打凿施⼯。若遇孤⽯的桩位,应⽤风镐打凿,穿过孤⽯后继续开挖⾄真正的基岩。(2)桩孔出⼟使⽤3.7K W移动式提升机配0.1m3吊桶,每套设备配备1~2个⼯⼈。
⼟⽯⽅出井⼝后装在⼿推车或吊⽃内,再采⽤塔吊把渣⼟统⼀吊运⾄指定空地或运输车辆上,堆放在场地或运出场外。存于场的渣⼟,在基础地梁施⼯完毕后,⼜重新采⽤塔吊吊运回现场回填。
(3)本⼯程的桩护壁的混凝⼟强度为C30,钢筋⽤H P B300。
(4)第⼀节挖深约1m,安装护壁钢模板浇钢筋混凝⼟护壁。往下施⼯时以每⼀节作为⼀个施⼯循环。即挖好每节⼟后接着浇灌⼀节混凝⼟护壁,每节⾼度为1m。(5)为便于井内组织排⽔,在透⽔层区段的护壁预留⽔孔(孔径与⽔管外径相同)以利接管引⽔,并在浇灌混凝⼟前予以堵塞。
(6)按⼀般情况,第⼀节挖深约1m,达到深度后⽤“+”字中吊准护壁模板,确
保护壁厚度均匀及孔桩轴线对中,并按设计要求安好护壁钢筋,经验收合格后即浇捣护壁混凝⼟,往下施⼯时以每节作为⼀个施⼯循环,⼀般⼟层中每节⾼度为1m。护壁模板采⽤定制成品钢模板,模板由2~4块组成。
(7)第⼀节护壁应⾼出地⾯200m m,每个桩孔⼝,都要设置⼆道⽔平钢管防护栏,
⾼1200m m,每500m m距离设⼀道⼩⽴杆防护,要求牢固可靠,安全有效,⽴杆⽀撑在混凝⼟垫层上。(8)护壁应层层校核孔径,每⼆节护壁须校核桩中⼼位置及垂直层⼀次,发现歪斜及时修正。
(9)孔桩每下挖0.5m,须对孔下未挖的⼟质⽤Φ22钢钎作⼀次钎插检查,确认⽆
异常情况后⽅可继续下挖。
(10)当开挖到持⼒层时,由于设计桩持⼒层为中风化泥灰岩,桩头⼊岩层的深度应满⾜设计要求。
2.护壁的钢筋、模板
护壁上下节搭接100m m,护壁纵筋搭接250m m,竖筋为φ8@250(⽤于均匀布置,环筋为φ6@200,闭合处单⾯焊10d,双⾯焊5d,搭接300㎜。注意,当为B型的椭圆时,钢筋直径全部提⾼⼀级。桩护壁模板由2~4块钢模拼装⽽成,板间⽤U形卡固定,上下设两道钢圈顶紧,模板应在混凝⼟强度达到⼀定强度时⽅可拆除。每段开挖完成经检查⽆误后,绑扎护壁钢筋,⽀模施⼯护壁混凝⼟。护壁施⼯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施⼯,控制好其厚度、配筋、⼏何尺⼨及⽀模的牢固(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