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龙伟毕业论文

张龙伟毕业论文

来源:百家汽车网


论“以人为本”理论在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安龙县新桥中学 张龙伟

[论文摘要]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面对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庭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学生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作为农村学校班主任老师如何进行教育与教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教师思考的问题。 班级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搞好班集体建设,班主任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目前已经成为了党和国家一个重要政治理念。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进而找出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研究其规律性,提高其实效性。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工作的方法、手段、规章、措施等都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自尊、安全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论文关键词] 以人为本 农村 班主任 日常工作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班主任把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不能否定班主任对学生面对面的教育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代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班主任也都不能忽视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所以,以人为本的理论运用于学生管理,要做到:

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念,实践以人为本

1、交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杜威“学生中心”理论,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没有绝对的权威,教师不能主宰学生的成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首先应该充分重视从学生的特点或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工作的方法、手段、规章、措施等都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自尊、安全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2、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孔子在几千年前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而且明确提出因材施教重在“知人”,也就是说,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而好对症下药。联系到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同样首先应该做到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原有知识结构、学习风格优势、家庭教育环境等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之后,我们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判,也才能将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3、积极的学生观,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在班主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学习困难学生或问题学生,当遇到这样的学生的时候,身为班主任绝对不能鄙视或者忽视这些学生,不可打压孩子的自尊心,要树立一种积极的学生观,相信学生身上一定有闪光点可以挖掘。对这些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努力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做长远规划。当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转变的时候,班主任更应该将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抓好班级工作,首先要将自己的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这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才能心灵相通,情意相融。农村初中生大多数是住宿生。在学校里,生活上没有在家里方便,会给学生生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初一学生,刚离开父母,生活上要靠自理,开始很不习惯学校的集体生活,

1

常想家,有部分学生还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所以在生活上给学生以关心、爱护就显得极为重要。班主任应该象父母关爱小孩一样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照顾学生,要经常到学生寝室去走走,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某些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一些问题。

总之,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一些班主任缺少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教师为本,把自己当成真理的化身,以灌输为本,单纯说教,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这大大削弱了班主任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的针对性、实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班主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以人为本,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二、爱是教育之本,有爱的教育才是成功教育

教育家罗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在教师缺爱的地方,学生们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爱是教育之本,有爱就有教育”。在每一个班上,学习成绩出色,习惯良好的学生总能得到老师家长的喜爱以及学生们的尊敬。而要大家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一作业拖拉、不守纪律或形为习惯差的学生,这就有些难了。特别是当老师苦口婆心地说教,得到的却是无动于衷的表现时,作为老师虽然难免会有些烦躁,但却不能因此放弃,因为为些孩子才真正需要老师去“爱”的。在生活上要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要善于跟学生谈心、交心。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品质。同时,这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才能心灵相通,情意相融。农村初中生大多数是住宿生。在学校里,生活上没有在家里方便,会给学生生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刚离开父母,生活上要靠自理,开始很不习惯学校的集体生活,常想家,有部分学生还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所以在生活上给学生以关心、爱护就显得极为重要。班主任应该象父母关爱小孩一样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照顾学生,要经常到学生寝室去走走,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某些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一些问题。 总之,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感化、贴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爱心。

三、班级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现阶段的初中生大部分是农村独生子女,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子女,任何事情都为他们“安排”得十分周到,不注重孩子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学生在校通常表现为自私、懒惰、怕苦、怕累、怕脏,有的甚至称王称霸。他们事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接受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有较强的个性,极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易产生敌对情绪,逆反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要摸索适应这些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适应其个性发展。

(一)对班级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

对班级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这一点对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这方面也是看得非常重的。如果偏爱某个学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有看法,心里会产生不满情绪,对班主任布置的任务自然就会有抵触情绪,进而有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所以作为班主任,对班上的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男生,还是女生等都必须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有所偏心。只有这样,班主任才会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学生有什么心事才会向班主任说,在行动上也会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2

(二)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用爱心、用真心去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用心良苦,才能让学生感觉到一种亲情所在,也才能最终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热爱所有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感觉以一个大家庭的温暖,那些只“向前看”而不“向后看”的班主任,不是真正的爱学生。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把这种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善于对后进生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消除他们思想上的种种顾虑

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班主任能否带好一个班的关键所在。当前后进生有三类:一是学习差生。表现为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极差;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现为沾染上不良习气、不遵守校规班纪,随心所欲;三是“二合一”的双差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有些班主任对后进生常用一句话概括:“朽木不可雕也。”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认为,后进生决不是不可雕的朽木,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然,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后进生,班主任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使其转化。在生活上要多花些时间去接触他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上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同问题较多的学生谈心时,是特别注意不要急躁,也不要想一两次谈话就解决所有问题;更不能因为谈了一两次没有谈好就失去了信心,要继续谈,直到谈通为止。只要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实意为他好,他们一般都会被感化,并最终接受班主任的帮助和教诲。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动员优等生与后进生进行交流,主动去关爱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来自同学和班集体的关爱和温暖,自觉地融入到集体当中,主动地转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四)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

对学生真诚相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班主任工作也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一个班主任老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理解和爱戴,应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要真诚、平等的与学生建立师生情谊。当今中学生思想活跃,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强,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关爱,更希望老师能“蹲下身来”,改变居高临下的状态,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做他们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应该转变“角色”,和学生谈心时,不要总以长者和老师自居,而是把自己当作是学生的朋友,要自己先交出“心”来,做到与学生谈心时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进生或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谈心时态度更要诚恳和悦,耐心启发,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把自己和学生的心谈到一起。假若平时对学生漠不关心,常发脾气,谈心时又教训人,学生就不愿讲出心里话,老师讲的话学生也不会听进去。班主任必须遵循平等原则,不论学生年龄、身份和家庭地位如何,都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相待,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生活、学习上的困难。

3

四、言传之外,更重身教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除了是班级的教育者,管理者之外,还应当是学生道德行为的示范者。班主任的为人处世,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对学生具有潜在的影响。如果班主任与人为善,对人真诚,待人宽容,为人正直、平等、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和态度为人处世。表率作用,就是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因为再好的语言,不过是过眼烟云,实际行动,才更具有感召力。身正为范,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负有教育训练的责任,需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应该自己做到,这样才是合理的。同时,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师生朝夕相处,教师如果能为人师表,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看似不教是真教。这样,学生学有榜样,做有约束,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才算真正成功。

班级管理任重而道远,班主任的工作应以自身为榜样,做到为人师表,同时要有自己的威信。而这种威信不是只靠外表,而应是靠自己的内在素质、内在修养。 一个教学功底扎实、教育教学有方、知识广博的班主任无疑会爱到学生的敬佩。同时,亲和力及人文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创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方面。这主要靠班主任的用爱心、真心、情感去触动学生、带动学生、感染学生。用爱心使学生对班主任敬重,在班级管理中注重人文因素会使学生与班主任以及整个班级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文、和谐的班集体。班主任作为教育的最主要的和最直接的实施者,既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品行的示范者,又是知识传播的授业者。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农村初中班主任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念,对学生真诚相待,善于沟通,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王俊芳.班主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6)。

[2]吴锦秀.“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班主任思政工作中的运用.中国成人教育,2007,15 。 [3]杨德凤.把握班主任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合理尺度.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6)。 [4]李芳红.构建和谐班级须以人为本——班主任管理工作浅谈.教育,2007,18。 [5]李增群.班主任应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成长.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 [6]王宝祥.班级管理要不断更新观念.北范大班主任培训,2009,10。 [7]李镇西.全国模范班主任、著名教师.在他的《爱心与教育》.2008,8。

4

学科代码:

学 号:

贵州师范大合办学学院(兴义办学点)本科

学 生 毕 业 论 文

题 目:论“以人为本”理论在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系( 院):贵州师范大学物理系兴义函授点 专 业:物理学 年 级:2008级 姓 名:张龙伟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0年5月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