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居民住宅火灾及预防对策

居民住宅火灾及预防对策

来源:百家汽车网
ruize

浅谈居民住宅火灾与预防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长足提高,城乡居民住宅火灾越来越多,人员伤亡逐年上升,住宅消防设施和装备滞后的局面更加突出。本文试从江苏省近几年来全省居民火灾伤亡的情况分析,简要论述了居民家庭火灾的形成条件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一、城乡居民住宅火灾伤亡现状

从江苏省情况看, 从2001年至2004年,连续四年居民家庭火灾起数及造成人员伤亡数均居各类场所之首,四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居民火灾102起,伤亡874人,直接经济损失2512.4万元。2004年,发生在全省城乡居民住宅火灾共3127起,伤亡227人,直接财产损失908.1万元,火灾起数、伤亡人数分别占全省调查火灾总数的42.2%、63.2%。

二、居民家庭火灾的形成条件

居民家庭同其它火灾一样,当具备了着火必要条件时,就会发生火灾,造成居民家庭火灾的主要条件有:

1、麻痹大意:主要表现在生活用火不慎,如使用炉火、灯火不慎;卧床抽烟或酒后抽烟;乱扔未熄灭的火柴、烟头,因死灰复燃而引起火灾。

2、电:电是家用电器投入使用的必要条件。从消防角度说,电是一个火险因素,仅2004年,全省因电气原因引起的重特大火灾就有6起。

ruize

3、气:现在的家庭多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作为炊事燃料。但有的居民家庭把燃气灶具同家用电器及炉火在同一操作间存放和使用;有的居民家私自拆、装、移动燃气灶具;有的居民家庭灶具使用时间过长有漏气现象;还有个别居民家庭在灶具周围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还有的往下水道或抽水马桶等处倾倒液化石气残液。有的居民家中对燃气热水器的安装和使用案例常识掌握不清都会留下事故隐患。

4、装修装饰:现代家居装修或是追求豪华舒适大量使用易燃材料,或是考虑物美价廉采用塑料扣板等可燃装修。

5、日常家用品:多为人造材料及化纤织物,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及烟雾,加上住宅空间相对狭小,通风条件差,有毒气体和烟雾一时难以散去,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6、小孩玩火:小孩玩火,虽不是正常生活用火,但却是居民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原因。尤其是农村,小孩玩火更为突出,小孩玩火约占火灾总次数的10%。而且小孩玩火时,一旦将其他可燃物引着,往往惊慌失措,既不呼叫又不知自行扑救,而是四处藏匿。这样不仅火灾容易扩大,而且玩火者易被伤、烧死。

三、预防居民家庭火灾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消防法律法规,提高居民住宅内消防设施的配备要求。一是逐步推广安装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据有关资料表明,在住宅内安装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可降低40% 左右的住宅火灾发生率。近一半的家庭发生火灾都是因为当火情发生时,没能及时报警,从而使人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以脱险,对有条件的居民家庭,可逐步推广在住宅内安装简易的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 有百益而无一害。如英、美等国家在1997年底都在消防法中增加了一款,规定每一所住宅都必须安装火灾探测器,美国现在已有 90%的住宅安装了火灾探测器,住宅火灾的伤亡人数已减少78%,英国目

ruize

前已有79%的住宅安装了火灾探测器,住宅火灾的伤亡人数已下降了 72%。二是逐步推广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据统计,凡是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家庭与没有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家庭相比,发生火灾时人员死伤率可降低l/3至2/3,同时减少火灾损失达l/2至2/3。从总体上计算,住宅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减少55%左右的家庭火灾死伤率,其效果是很显著的。三是规定居家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在厨房和易发生火情的地方设置几个家用灭火器,以备应急之用。同时要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方法, 这是保证及时迅速扑灭初起火灾的关键。

2、加大社会消防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常识,提高居民尤其是老人、小孩等社会弱势人群的自防自救能力。首先家庭人员要明确遇到火灾时应走哪些逃生通道,当火焰蔓延时,如何选择最佳的逃生路线。其次要知道火焰烟雾的物理特点,在逃生时,要用毛巾按住自己的口鼻,并尽量弯腰,避开浓烟,在第一时间内迅速离开火场。第三,对逃生通道处的门窗严禁用固定的金属钢条封死。第四,逃生离开房间时要随手将身后的房门关上,且无论如何不要为了自己的存折、或其它贵重物品再次返回火场,从而丧失最佳逃生机会。第五,应将居家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教育内容。

3、加快建设社区消防组织,推进社区消防建设。城市的各个社区内,均应建立由居委会、警务室、物业管理单位、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代表参加的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专门制订居家安全制度,建立并落实相关的巡查、培训、管理及警示制度,把对居民的居家安全、家居的装修安全要求纳入管理范围。此外,社区消防工作逐步应列入社区警务室的职责范围。

通 联: 顾丽华 盐城市亭湖区消防大队工程师

邮 编:224000

电 邮:zspwj@yahoo.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