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时代先觉者 ——简析老舍《断魂》中沙子龙形
象
摘要:本文从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中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的沙子龙形象,认为他是“清醒的时代先觉者”,老舍透过这一形象来表达希望民众果断抛弃旧有无用之物,寻求转变拯救国家的主题。
关键词:断魂 沙子龙 对比 时代先觉者 清醒
对于老舍的小说《断魂》中沙子龙的形象,学者主要有三种看法:一为他是在进行一种绝望的抗争,即时代抛弃了他,他就绝不给时代留下任何东西;二为其坚决不传的态度是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保守心态;三为他是具有清醒意识的时代先觉者,埋葬旧艺是基于对当下的清醒认识。于文本看,第三种更合理。从文中设置的几处对比,可觉察出沙子龙是一个有明确时代意识的人,他清醒地认识到“五虎断魂”存在的意义不大,因而果断放弃。老舍通过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表达文章中心。
第一个对比是在对人物眼睛的刻画上。在《断魂》中只有三个主要人物形象:沙子龙、孙老者和王三胜。老舍在文中对这三个人的外形都进行了一定的描写,其中恰好都写到了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内心世界的外化,阐释着人真正的自我。这是老舍选择眼睛作为共同部位来刻画的原因,以微小代表人物形象。文中描写沙子龙眼睛是“明得象霜夜的大星”,霜夜象征着其所处的凄凉的时代环境,即小说开头写到的“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的社会现实。他是这种环境中的“大星”,既亮又大,强调了沙子龙在这个普通人处于迷茫的时代中具有清醒的意识,认识到传统的“五虎断魂”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对王三胜眼睛的描写,仅仅是“大黑眼珠”,与其他两者的对比他是无光的。象征了王三胜作为一个小市民,对于时局是迷茫的。文中描述孙老者的眼睛“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象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而后又“黑眼珠更深更小了,象两个香火头”。他眼睛特点是“闪着黑光”且“象香火头”,他是有光的,这代表着他比王三胜这类人对社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精神更为高尚,他拜师学艺是为了传承而不是像王三胜是为了杂耍赚钱。但同时他的眼睛还“小”,“两口小井”“香火头”与“大星”相比都是很微小的东西,说明了孙老者具有的清醒意识远远比不上沙子龙。他没有认识到他对传统武艺所做的事意义并不大,这也是沙子龙不传艺给他的原因。在三者眼睛的对比中,沙子龙眼睛是“最大最亮”的,这符合了其清醒的时代先觉者这一形象。 《断魂》中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而把自己变成了“最后一个”的原因是文本的空白点,对于这一空白点有多种填补方式,这是分析沙子龙形象的重要切入点。观点可概括为沙子龙“缘于为了生活而独占生存技能”或者“珍爱自己的技能而不愿传授”,两者皆可从文中沙子龙对钱财和学艺的两种态度来否定。首先前者集中体现了沙子龙“自私”的一面,但对于来求钱财的人,他是“不含糊,多少不拘,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对于孙老者的来访,他也主动说:“临走,多送点盘缠”。害怕谋生之技被夺走无非就是害怕钱财流落他人之手,这里的沙子龙对钱财是大方的,因此,这一观点无法成立。在对待求艺者,他是“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第二个观点中,“珍爱自己的技艺而不愿传授”是因为怕这个技艺被他人糟蹋,用王三胜等人求艺遭遇可以解释,但是孙老者求艺时他也一概不传,这就否定了这一说法。从这两种态度我们不仅推翻了前面的两种观点,还可通过对比看到沙子龙对财富无所谓的冷静态度、对不传承技艺的坚决。对财富的态度让他在当时那个混乱的社会里不去追求功名,不贪慕于“神沙子龙”的名号,让他能够清醒地观察到“五虎断魂”是比不过“洋大炮”的,坚守绝不传艺的决定。合理得出对空白点的另一种填补“沙子龙参透了一切并重新拿定了方寸,绝不去跟迎面压过来的时势较劲”,而这种填补,恰恰证实了沙子龙是清醒的时代先觉者。 《断魂》一文中,对“神沙子龙”高超武艺几乎没有生动的描写,对于王三胜和孙老者的武艺反倒有细致的刻画。老舍对篇幅安排多少的对比,表明了他对“五虎断魂”该不该传这一问题的解答,由此可以判断出沙子龙的形象。老舍知道“五虎断魂”在那个“东方的大
梦没法子不醒了。”的时代已经失去了价值,是不该传承的。因而在文中,老舍不再描绘这一武艺是多么高超,不让读者为它的消失感到可惜。无论“五虎断魂”多么厉害,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它的作用已经消失。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孙老者高超技艺的描写,暗示他能够发扬光大“五虎断魂”。而此时沙子龙“那条和那套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的拒绝就让人意外,突出沙子龙不传承武艺的决心,让沙子龙“清醒的时代先觉者”的形象更加清晰。沙子龙代表着老舍在当时的形象。《断魂》写于1935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危难时期,群众大多数麻木不仁。老舍通过塑造沙子龙这一形象来外化他的思想,呼吁他人抛弃旧物、寻求新生。 参考文献
[1]董颖红 老舍《断魂》的两难设构。
[2]汤景泰 “新时代的弃儿,旧时代的伴郎”——论老舍的末世人境遇感。
[3]刘俐俐 “不传!不传!”的魅力与“最后一个”的阐释空间——老舍《断魂》的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