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卷第6期 鄂州大学学报 2013年l1月 Vo1.20 No.6 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NOV.2013 多元文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建设的路径探索 熊小平,张婵 (《鄂州大学学报》编辑部,鄂州436099)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今天,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势必会产 生深远的影响。文章阐述了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校因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 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多元文化;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13)06--0051—03 作为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指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下, 社会主流文化为主导,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主体,以校 我国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如 园精神为底蕴.由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创造而形成的 职业院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逐步改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l1因此。校园文化在培育学校 建设也得到了许多职业院校的重视。许多职业院校也会根 人文氛围。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引导学生行为。激发学生主 据办学定位来确立校徽、校训、校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 动性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职业院校办 来帮助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进而帮助和引导学生遵 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职 守校园制度文化 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鄂州职业大学作 业院校的主要任务,进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日 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一直秉承着“求真至善、和而不同”的 益凸显。因此,加强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 校训,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春之声 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当今社会正处于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节”、田径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演讲比赛、辩论 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 赛、文艺汇演、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周末影院以及系列人文 化共存的多元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一方面实 知识讲座等各种文体活动并组建各种学生社团,以期在丰富 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 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帮助和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 活,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 (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间:而另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主流文 从上可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 化不断的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主 的成绩。但是.在许多学者看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职业 流文化的社会认同感.而外来文化的渗透更进一步地淡化 院校的校园文化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主流文化的地位,逐渐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如价值观不 以下方面: 清。道德观念模糊、功利主义盛行等。而这些对校园文化的 (1)缺乏文化底蕴和自身特色 建设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目前,我国虽有千余所职业院校,但由于受到历史背景 由此可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面临 等原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 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文将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且投入不足.因而在各种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造成了许 作为研究对象,进而探析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内涵,探索职 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先天不足。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等问题。而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职业院校为了争取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更多的生源而选择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 (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方面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模式,而忽视职业院校独有 收稿日期:2013-03-18 基金项目:该文 ̄2013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G2013C042)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熊小平(1962-),女,湖北鄂州人,《鄂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职业教育。 张婵(1986-),女,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教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 52 鄂州大的特征.从而造成了与本科院校同质化.缺乏自身校园文化 特色的现象。 (2)网络文化盛行,主流文化认同感较低 当今社会.网络文化的盛行不仅是多元文化的主要特 征之一,而且网络也成为其他类型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在 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职业 院校的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大多较早地接触到网络并深 受其影响.因此.网络文化在职业院校校园里得以快速发 展。事实上,网络文化的盛行一方面丰富了职业院校学生的 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方式,为塑造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 沟通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学 现代化的快捷,适应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不良 文化的传播则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较为消极 的影响,一些非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于 职业校园倡导的主流文化认同感较低,从而对于校园文化 环境的优化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塑造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校园文化建设方式单调,流于形式 职业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实现学生就业为办学 目的,因此,许多职业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上 的投入较少。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许多职业院校的校园文 化建设的方式也是以单调的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性,从而无 法调动学生和教师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受到本科院校的影响。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开展的校 园文化活动在方式、内容及形式上都大相径庭.甚至不少职 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流于形式主义.即为了校园文 化建设而建设。即许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和目的带有一 定的功利主义.而对于学生人文思想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实 际效果。 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 径对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 义。由于校园文化在内容上强调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 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四位一体.因此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创造开放的物质文化环境 随着国家、对职业院校的重视和投人不断增多.许 多职业院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学生提 供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然而,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在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时则应该打破常规模式,挖掘自身特色. 结合自身职业性和技术性的特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 的提高以及未来职业的规划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便 捷的条件 1.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开放的物质文化环境。作为为地 方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人才的职业院校,实现与所 在区域的互动是其发展必然选择。因此。职业院校在建设校 园文化时要紧密结合区域特色和区域文化,凸显地方精神 文化.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在区域的文化.进而真正地融人 学学报 第2O卷 其中。事实上.这也是帮助学生能够留在所在区域就业的重 要途径。 2.紧扣企业文化亦是职业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途 径。德国职业学院在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时就实现了企业既 是工作场所,也是教学场所,将企业文化引进到校园文化建 设中来。因此,国内职业院校也应该汲取成功经验.通过建 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将校中厂、厂中校的理念融人到物质文 化建设中.逐步实现开放性的校园环境。I2l而这种开放性的 物质文化环境不仅使学生在了解工作技能的同时能感受到 企业的文化内涵.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其提早 认识社会 (二)营造健康的精神文化环境 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底蕴和核心,对校园文化具 有导向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其不仅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 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脚因 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提高 对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文化多元化的观念. 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主流文化的理解.进而形 成健康良好且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环境。 1.借助网络文化资源,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单调的校 园文化建设方式已无法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职业院 校应该致力于打造网络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即通过先进的 网络手段,例如校园论坛、网站、微博等方式。宣传正面的舆 沦和思想,传播校园优秀的人物事迹,弘扬社会的主流文 化,倡导学生遵守校园纪律。在满足学生的不同文化需求的 基础上增强其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 2.定位明确,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职业院校应该 正视自身缺点,在文化底蕴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在校 园文化建设的后发优势,结合所在区域的精神文化特色.树 立“为地方服务”的校园文化理念.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 的精神文化。 (三)塑造健全的制度文化环境 作为校园文化的保证,制度文化是指建立和健全学校 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准则。在多元 文化背景下,职业院校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制度文化。实现约 束和引导教师和学生行为的目的 1.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融入校园文化。作为高等院校. 职业院校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 善,并且坚持以学生为本.将校园精神文化融人到学生的管 理和教学工作中,进而激励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 性,促使其自觉的遵守校园的各项纪律规定,帮助校园各项 工作有条不紊地运行。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引企入校.嫁 接企业制度,从而实现校企制度文化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 更多地还原企业工作环境。 2.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督和管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职 业院校必须了解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现状,在充分认识网 络文化的利弊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且有效的校园网络 (下转第64页) 鄂州大用何种方式,都不应“一卷定乾坤”.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考 核。因此,我们对本课程的考试设置了课堂出勤表现、课程 论文、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各占25%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其中考勤主要是通过抽查点名督促学生按时上课,保 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课程论文不拘泥于学术论文一项.学生可结合自己的 专业提交。这种考核方式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发挥出了 他们的主观能动性。6年的教学实践,授课老师收到了形式 多样的课程作业:如广告学的学生提交的平面广告、视频广 告制作;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的同学提交的汽车设计、汽车 模型等作品;机械类学生的汽车技术分析;法学类汽车法规 的研究;营销和工商管理类对汽车贸易与管理的分析:摄影 和视觉传达学生所提交的摄影作品等。学生在自已的专业 和汽车交叉领域完成课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开阔了 学生的视野。 小组讨论课的成绩由其他小组组长给出(通常每个班 有8到1O组)。平均后得出该小组讨论课分数。该小组讨论课 总分数由平均数乘以人数得到.各小组成员具体分数由该 组组长根据各组员对讨论课的贡献值进行分配。培养学生 自我学习、信息处理、分析综合、语言表达、写作等能力.增 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 (上接第52页) 文化监督和管理机制。帮助学生过滤负面的文化内容并遏 制不良文化内容的传播和扩散。 (四)提供真实的行为文化环境 所谓行为文化是指职业院校在建设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其中包括管理机制的运 行、学校办学规范、师生行为规范、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 发与整合等方面。 1.积极引入区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增强校园文化的影 响力。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外职业院校的办学经验,我们不难 发现校企合作、校地互动是其获取成功的重要途径和经验。 因此,职业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该加强与地方、 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将区域文化、企业文化纳入到学校的行 为文化之中,引进地方的传统文化以及企业先进的管理理 念,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且真实的企业文化氛 围,为其从事企业生产、服务、管理工作提供铺垫:另一方面 也可以加强校园文化的辐射范围.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从而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2.提高教育者的文化素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 参与者,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也要注重学 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即必须通过自身的思维方式、行为方 学学报 第20卷 期来考试的题月一部分来自于课上的教学内容.还有 一部分题目来自于每个讨论小组。可以看出,整个课程的考 核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对学生整个 学习过程的考核,且让学生参与到了考核过程中,让学生自 己来考核自己。 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对高校开设《汽车文化》公 选课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对该课程的教学与改革起到 促进作用。可以看出在《汽车文化》的教学中,只有不断深化 教学改革,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强 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自主性,才能增强教 学效果,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森.论中国社会汽车文化的培育【J】.安徽冶金科技职 业学院学报,2013(1):84—86. 【2]景龙亮,贾裕,达朝洪.普及汽车文化对交通安全的现实 意义【J】.科技风,2012(9):223—224. (责任编校:熊小平) 式、情感方式及价值判断标准等来不断地引导学生的行为,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文化环境。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师也 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 类型的文化.进而对优劣文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学校 可以通过引进企业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以授课、讲座 等形式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认识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l】马红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2o09:12 [2】曹雪明,周东华.企业文化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与职业,2011(23):37—39. 【3]刘桂云,刘苗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O09(2):85. 【4]杨金栓.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LI]. 教育与职业,2012(33):47. (责任编校:李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