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构建国际新秩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变得更加紧迫。所谓国际秩序是指某一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国际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围绕着一定的目标, 在某种利益基础上相互作用、 相互斗争而确立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秩序实际上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
国际秩序是在一定世界格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所以,当世界格局这种稳定状态开始变更时,国际秩序免不了要重新构建。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是朝着多极化发展的,而当今的国际秩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旧秩序。在旧的国际政 治经济秩序下,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凭借其军事、经济、科技实力垄断国际事务, 侵略、 压迫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 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差距日益扩大。但是, 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逐渐暴露出了现存国际旧秩序的不适应性, 迫使人们反思现存国际游戏规则的公正性与合理性。然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努力还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自古就有和为贵、亲仁善邻的传统。中国谋求发展既不损害别人,更不威胁别人。我们始终倡导并信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近代中国人民频遭劫难,最珍惜和平、安宁、和谐、自由。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和平合作的中国,愿意也能够随着自身发展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时的讲话。对于中国而言,漫长而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变迁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了非常丰富亦可说是非常复杂的内涵。古老礼仪之邦的东方哲学与伦理体系、近现代历史催生的社会主义实践路径、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实力崛起,
赋予了中国敞向世界格局的面孔,中国发展备受世人瞩目,同时中国介入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的步伐加速并逐渐有力,关于国际新秩序下中国角色问题的谈论也日渐深入。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就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局势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及时提出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命题。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后,在各种场合论述国际关系问题时,也多次重申这个观点。在1995年10月下旬,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讲话,全面阐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他指出:“半个世纪的经验和教训,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向我们提出庄严而迫切的要求。我们要创造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我们要恪守以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我们要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
一:中国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的角色
1.中国所要扮演的角色:中国在国际秩序转型中的角色应该定位为积极塑造者,而不是领导者。
一国能连续不断地向国际社会各个领域提供公共物品,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为基础是无法实现的。历史上曾出现的\"罗马治下的和平\"“不列颠治下的和平\"和\"美国治下的和平\"无不如此。这些秩序的主导国家都是凭借着国家实力的强大,不仅能插手国际事务,而且还具备提供成员国公品使之臣服于自己的领导。而这一切都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所难以达到的。不仅如此,中国还面临着各种发展问题和社会问题,遭受着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等压力较大的矛盾困境。是否能合理及时地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将影响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繁荣与稳定,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权的稳定。同时,中国还是一个尚未实现领土完全统一的国家,民族势力活动也有增无减,特别是近年来的问题、问题、问题日渐升温,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
际形象的塑造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总之,从中国目前的国家实力来看,中国还只是一个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地区性大国。中国还不具备领导国际秩序转型和建立的客观实力,中国的主要任务仍将是集中力量于自身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和平崛起,还必须抓住国际秩序转型的历史机遇,准确定位自身角色,真正做到与国际秩序协调并为我所用。
二:中国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的做法
在世界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21 世纪, 中国人民完全有理由也有义务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 构建国际新秩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共同发展原则。全球化应以国际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共同繁荣为出发点和归宿。全球化的进程可以有两种发展趋势, 一种是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规范下, 不断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共同参与的基础上, 合理配置世界资源, 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造福全人类; 另一种是继续被国际旧秩序所主导, 进一步加剧世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扩大南北发展差距, 加剧分化和环境恶化。选择并推进前一种趋势, 警惕并控制后一种趋势, 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只有当全球化带来共同发展时, 才是人类的福音, 才是世界的真正发展。
(2) 国家平等原则。要使全球化利益共享, 全球化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就应由国际社会全体成员平等地共同参与, 以体现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全球化进程不应由一个超级大国或少数发达国家操纵, 不应成为主要为少数西方国家利益服务的工具。主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 在国际上一律平等, 享有同等的国际权利。只有建立在各国平等基础上的全球
化才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才能真正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3) 互相尊重主权原则。主张国家主权神圣和不干涉别国内政既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根本精神, 也是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必然要求。互相尊重主权, 就是要互相尊重各自选择本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组成的权利, 国际事务由各国共同协商办理, 各国内部的事务由各国自己办理, 不得以高于主权、主权过时等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领土, 更不得动辄对别国施加制裁、诉诸武力或武力威胁。只有当国际秩序建立在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 才能引导全球化健康发展。
(4) 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原则。全球化不是西方化, 更不是美国化。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 充满着多样性和差异性, 这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尊重国际社会的多样性, 承认和尊重各国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文明样式等方面的差异性, 允许各种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存、和谐竞争, 让人民和历史对其最终作出选择,是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必然反映。同时, 由于全球化时代非国家行为体的大量涌现, 尊重世界的多样性还意味着国际新秩序应尊重那些非国家行为体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呼声。
三: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基本路径:
(1) 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核心作用。联合国作为当代世界最权威的间组织和各国阐述自己政治主张的全球论坛, 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有着重大的国际影响。联合国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舞台和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工具, 其地位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改革联合国和当今世界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国际新秩序
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应从改革现行国际机构和规则起步, 逐步实现人类的共同目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经济联合国,在全球化(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 进程中的制度规范和国际利益协调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 世纪末国际社会相继发生的几次金融危机, 暴露出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对全球化时代到来的不适应, 显示了对它们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 逐步改变西方大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长期占据垄断地位的状况,发展中成员应发挥重要作用。
四:构建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1)在国际经济关系方面: 各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所有国家均拥有对本国天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有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实行有效的控制;各国有权共同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 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发展相互的经济贸易关系;
(2)在国际政治关系方面: 应互相尊重国家主权, 平等相待, 求同存异, 友好合作、和睦相处;任何国家都不应谋求霸权, 操纵国际事务, 不得推行弱肉强食的强权政治; 各国不分大小、强弱、, 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 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和解决, 任何一个或几个大国都没有垄断主宰国际事务;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 任何国家尤其是大国不应把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强加于别国。
(3) 在国际安全关系方面: 应互相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 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或吞并他国领土;国家之间发生争端应当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 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摈弃冷战思维, 倡导树立以互信、互利、平
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通过增进互信, 平等协商, 广泛合作, 实现世界各国普遍而持久的安全。
五:总结
几十年来,中国坚持不懈地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90年代以后,中国为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借助国际讲坛不断表明立场,并在外交上通过各种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成了冷战后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和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与反对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任务显得更加紧迫。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一主张体现了对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对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尊重,对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准则的维护,因而得到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赏和支持。总之,在全球多极化的浪潮中,中国应该真确定位自己索要扮演的角色,实事求是,成为一个积极塑造者,而不是领导者,方能做到与国际秩序协调并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