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五四制上期中语文试卷

七年级五四制上期中语文试卷

来源:百家汽车网


七年级五四制上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5八上·永胜期末)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琐屑(xiè) 滞笨(zì) 孕育(yùn) 销声匿迹(lì) B . 诘问(jí) 吊唁(yàn) 呵斥(hè) 穷愁潦倒(liáo) C . 疏懒(sū) 繁衍(yǎn) 奔丧(sāng) 风尘苦旅(chéng) D . 克扣(kè) 惊悚(sǒng) 萌发(méng) 日薄西山(bó) 2. (2分) (2016七上·钦州月考)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 ) A . 贪婪 点辍 忍军不禁 玲珑剔透 B . 辜负 骚扰 擎天旱地 多姿多采 C . 小憩 茁壮 怡然自得 头昏目眩 D . 玷污 糟蹋 蜂围叠阵 明察秋豪 3. (2分)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批改作业废寝忘食,讲起课来强聒不舍

B .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 . 明天我们的班长就要转学了,弥留之际他给我们每个人都写了留言并且合了影。

D .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4. (2分) (2018八下·滨城开学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B . 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C . 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D .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5. (2分) 《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反复提到押送路上的炎热天气,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烘托气氛,激化杨志一方的内部矛盾,为杨志日渐孤立以至最后失败作准备。 B .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因炎热而口渴,因口渴而买酒,以至人人圈套。 C . 为杨志一行后来在黄泥冈买酒中计埋下伏笔。 D . 纯客观的描写,与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无关。

二、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分)

6. (1分)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

第 1 页 共 10 页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6七上·陇西期末) 为了宣传汉字魅力,弘扬中国文化,重庆某中学将举行一次“校园汉字听写大会”。请你为这次大会拟写一则宣传语。提示:宣传语大多分上下句,结构工整,语言凝练、精彩。

四、 默写 (共1题;共9分)

8. (9分) (2017·成都模拟)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①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东临碣石,________。(曹操《观沧海》)

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请在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和韦应物无得《滁州西涧》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面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9.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苏轼治西湖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① , 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 , 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吴人种菱,春辄芟②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选自《宋史》)

【注】①葑:茭白根;②芟:拔除杂草。 (1)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宋兴废之葑积为田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岁辄浚治________ ②为民大患________ ③遂浚二河以通漕________ ④为长堤以通行者________ (3)

第 2 页 共 10 页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4)

苏轼是如何治理西湖的?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5)

《治水必躬亲》中的海瑞在治水方面表现出躬亲、清廉的特点,那么选文中的苏轼在治水方面又表现出什么特点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10. (14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

【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⑤。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④自下:谦虚。相:担任国相。⑤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1)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既而归 , 其妻请去 / 乃记之而去 B . 自以为足 / 晏子荐以为大夫 C . 其妻从门间而窥 / 长跪而谢之 D . 然子之意 / 谓为信然 (2)

下列划线词没有活用现象的是( ) A . 此皆良实 B . 优劣得所 C . 身相齐国 D . 意气扬扬 (3)

第 3 页 共 10 页

翻译句子

①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②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4)

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11. (25分) (2016·萝岗模拟) 阅读刘益善《田野上的白发》,完成各题。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

第 4 页 共 10 页

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2)

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3)

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4)

“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 12. (25分) 阅读,回答文后题。

①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

第 5 页 共 10 页

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创门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⑪“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⑭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⑮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

根据文意,在文中⑤⑦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

⑦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2)

第⑦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

第⑧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

第 6 页 共 10 页

个字)

(4)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 (5)

根据语境,解释第⑬段中划线词“芬芳”的意思。 芬芳:________ (6)

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7)

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9八下·遂宁期末)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百度百科]奋斗: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奋斗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

材料二:如果没有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伏案攻读,挑灯夜战,哪里会有史学巨著《史记》的流传?如果没有陈景润身居斗室,痴心硬干,没有他十几年如一日的运算推理,钻研不止,哪里会有数学领域陈氏定理的发现?如果没有屠呦呦的收集整理、潜心研究,没有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屡败屡试,哪里会有诺奖台上的掌声和荣誉?

请以“ 是奋斗出来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第 7 页 共 10 页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分)

6-1、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7-1、

四、 默写 (共1题;共9分)

8-1、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第 8 页 共 10 页

9-1、

9-2、9-3、9-4、9-5、10-1、 10-2、

10-3、10-4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11-1、11-2、11-3、11-4、11-5、

12-1、

第 9 页 共 10 页

12-2、12-3、12-4、12-5、12-6

12-7、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