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夜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胆、敢、往”等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会认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田字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联系生活, 谈话导入
1.师生共做反义词对对碰的小游戏: 大对小, 高对矮,快乐对孤单, 白天对夜晚。
2.出示词语卡片:夜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预设: 夜晚天很黑,人们的活动很少,在黑夜中走路让人感到害怕等)。
3.师过渡:是啊,说起夜晚,人们总是把它和黑暗、害怕联系起
来。有一位小朋友,也很害怕天黑,可是后来他却改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4.师板书课题:9. 夜色,相机认识生字“色”,口头组词:颜色、景色。理解课题的意思:“夜色” 指的是夜晚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 生认真倾听。(师明确本文是一首小诗,共有两个小节)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①出示词语卡片:胆子、不敢、往外瞧、勇敢、看、窗外、乱跳,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正音并强调:“勇、往、窗”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
②正因后再次指名认读。
③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勇敢”一词,并用“勇敢”练习说话。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说说第1小节的主要内容:“我”从前胆子很小。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出示词语卡片:爸爸、晚上、偏要、散步、原来、像、微笑、再,指名学生认读,正音指导:“爸爸”的第二个“爸”要读轻声,“晚上”的“上”也要读成轻声,“散、再”是平舌音。正音后再次抽读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②辨析“再”和“在”这一对同音字:出示相关词语和短语:“再见、再一次、再也不说了、在家、在干什么、在哪里”,引导学生自
主认读,体会“再”与“在”用法上的区别。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偏要”的意思就是“非要”。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说说第2小节的主要内容:“我”不再害怕夜晚。
4.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学生读,师范读并适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位互相练读。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识本课生字。
3.单独出示本课生字,再次指名学生认读,并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4.在学生认读交流的过程中,师适当进行识字方法的指导:“胆、敢、往、外、乱、偏、散、像” 都是左右结构汉字,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笔画的方式来记忆,“勇”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力”,“原”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厂字头下部不是“泉”。
5.鼓励学生为这些生字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这些汉字。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色、外、看、爸、晚、笑、再。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和书写要领。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重点指导:“外”右边的“卜”略高,
左右要写紧凑;“看”字结合动作来记忆字形:上半部分是“手”的变形,“手”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的动作;“晚”右半部分是“免”字,第十笔撇要从扁“口”中穿过;“笑”下半部分不是“天”,是“夭”;“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并注意最后一笔横写长,要穿过整个字。
4.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夜色》 这首小诗,在诗中交到了很多的汉字朋友,还认识了一位小朋友,从前胆小怕黑可后来却不再害怕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一探究竟。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3.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1小节,体会“害怕”
1.指名学生朗读第 1 小节。
2.引导学生交流对文中小朋友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胆子很小。
3.师质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胆子很小?鼓励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4.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出示“很小很小”与“很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的胆子非常之小。
(2)从“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中引导学生体会妈妈通过讲述勇敢的故事来鼓励“我”不要害怕。
(3)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引导学生体会妈妈讲的勇敢的故事对“我” 来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拓展体会:
(1)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为什么害怕以及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比如:害怕黑夜、担心有鬼、听到黑夜里的风声就害怕、总是担心野兽会跑到家里来等等。害怕的时候心跳就会加速,会把窗帘紧紧拉起来,藏在被窝里等等)。
(3)练习表达:
“我” 一看到窗外心就乱跳,总是担心。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小诗的押韵,通过朗读表现“我”的胆小。
三、学习第2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
1.师过渡:妈妈讲勇敢故事的方法并没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
一读第2小节。
2.学生轻声朗读第2小节,交流爸爸有什么办法:偏要拉“我”去散步。(引导学生体会“偏要”是指在“我”胆子很小、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爸爸非要拉“我”去散步)
3.引导学生想象“我”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朗读“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这句话,引导学生从“原来”一词中体会到“我”看到“花草微笑”时的惊讶心情。
(2)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什么。
(3)师出示有关美丽夜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体验夜色的美丽。 (4)练习表达:
在夜色中散步,“我”发现,原来
4.师小结:夜色中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只要我们敢于走出去,就会发现黑夜其实并不可怕。正是有了这种发现,文中的“我”才会说道(师引读,出示):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5.鼓励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再黑再黑”这个词语中体会“我”的胆子变大了:拓展想象“我”还能看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省略号的认识。
6.指导学生朗读第2小节,读出略带惊讶的兴奋心情。
7.师生配乐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学习了这首小诗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美丽的夜色中藏着许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惊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
加勇敢,收获更多精彩的发现(配乐朗诵全文)。 板书设计:
9.夜色
害怕——不害怕
从前胆子很小——现在喜欢夜晚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的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在教学生字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从而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