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 第11韩 2016年11月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 culture Vo1.28.NO.1 1 NOV.2016 DOI:10.13998/j.enki.issnl002—1248.2016.11.002 基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数字图书馆 信息采纳模型构建 李明真。王真 (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徐州221018) 摘 要:阐述了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内容以及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分析了基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数字图书馆信 息行为的研究领域.以及数字图书馆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基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数字图 书馆信息采纳模型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个人信息世界理论;数字图书馆;信息采纳模型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48(2016)1 1-0009-04 C0删呻 0noflnfommlion in mgi ̄a瑚m B鹤ed∞ Personal h向加衄d0nWorld.I1邺UMhag zhen.WANGZhen (Xuzhou Institute ofTeelmology Library,Xuzhou 221018,China) Ab自 Thispaper expoundedthe contentsofpersonalinformationworldtheory,aswell a8the relationwihdit咖llibrary, and analyzedthe researchfieldofdigitallibraryinformationbehaviorsbasedonpersonalinformationworldtheory ndtaheinfluencingfactorsofdigitallibrary’8informationadoptionbehavior,andfinallyproposedthe construction methodsofdigitallibrary’sinformation adoptionmode1. 盯神:Personalinformationworldtheory;Digitallibrary;Informationadoptionmodel 在当前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信息贫 困依然无法有效改善。个人信息世界理论描述了人作 为信息主体产生的一系列行为,属于个人生活世界的 一1个人信息世界理论与数字图书馆 1.1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内容 个人信息世界理论认为:个人可以看作信息主体, 即个人具备从事信息生产、检索、传播与利用的能 力(n。通过对个人信息世界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可知 包括时间、空间、信息主体活动范围等。个人通过从 部分。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角度对信息不平等进行 量度,将更为客观地反映信息世界的状况。当前信息 处理技术、信息系统等不再是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 因素,而如何提升用户信息采纳意愿,才是当前数字 图书馆信息服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用户对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感知度普遍偏低,也影响到他 们的信息实践能力与信息采纳行为。鉴于此,笔者基 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探索数字图书馆采纳模型的构建 事信息实践可获得相应的体验与感受,并且可从知识 世界、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中获取信息,进而促进信 息资产积累。个人信息世界理论强调不同环境中信息 源的可感知性,并且认为信息主体具备获取信息的能 力,而不同用户对信息源的利用存在差异。信息资产 则是个体通过对信息的感知与利用,并在获得认知体 会的基础上积累的结果。个人信息世界理论指出个人 方法,以帮助数字图书馆优化信息服务环境。提升数 字图书馆在社会服务中的价值。 收稿日期:2016—05—1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徐州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高校图书馆在书香徐州建设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XSZ-109) 作者简介:李明真(1974),女,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文献资源评价与读者服务。 通信作者:王真(1970一),女,副研究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文献资源评价与读者服务。 1O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信息论坛 第28卷 有别于社会、经济活动另一重要角色,提出个人可以 信息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也缺乏具有影响力的著 作【5] Wilson指出现有的理论模型只能解释某个行为或 通过对信息源的感知与利用,获得有别于社会、经济 活动的经历,进一步形成维护个人信息世界的动力。 问题,无法从整体上阐述信息行为的丰富性,因此他 在已有信息寻求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能够解释信息 行为关系与活动的信息行为模型,如图l。该模型解释 了与信息获取、传播、利用等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并 勾勒出信息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是较为经典的信息行 为理论模型。 1.2数字图书馆嵌入“个人信息世界”的架构 个人信息世界理论中包括多种可以对信息获取、 传播、利用进行测度的因素,为分析信息不平等创造 了条件,有助于对信息主体、信息获取、信息不平等 进行重新解释,并且提 更好的解决对策。信息主体 处于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中.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与利 用者,其接触到的信息源均为可感知与可获取的,也 是在长期交互中可以认同的。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传 播巾心与社会重要信息源,在信息主体与社会之间发 挥着沟通桥梁作用,也能够改变信息主体的学识与信 息获取水平,数字图书馆嵌入“个人信息世界”,对于 维持信息的有序传播,消除信息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图书馆可以借助信息资源优势为信息主体提供可 感知的信息源,并通过财政支持嵌入个人信息世 界中,通过包容精神为信息主体提供获取信息的动力, 进一步拓展个人信息世界的范围[2J。 图1 信息行为的理论模型 ,●●●J、●●●L2基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行为的 研究领域 2.1信息行为的内容 英国皇家学会自1948年召开科学信息会议后,正 式将“信息行为”作为数字图书馆学中规范的研究对 象_3_。信息行为经过长期理论研究与实践,逐渐形成丰 3基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数字图书馆信息采纳行 为的影响因素 数字图书馆用户在获取服务过程中存在多种内外 部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也影响到用户的信息采纳行为, 见图2 围困富的理论体系。中国最初将“信息行为”看作数字图 书馆“情报行为”,研究过程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当 前中国对“信息行为”的解释较多,一些学者认为信 息行为就是个体获取、检索、处理与利用信息的相关 行为。一些学者认为信息行为即个体与相关信息与信 息源之间产生关系的总和,也包括信息的获取与利用。 简单而言,信息行为即个体获取有用信息的相关行为 的总和。信息行为表示人与信息源之间的协同作用, 并且涵盖了信息交流、交换、利用等过程。数字图书 馆信息行为的产生依赖多样化的信息媒介.也包括个 图2数字图书馆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 3.1社会影响因素 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行为进行约束的规 体收集、传播、存储信息相关的一系列行为 2.2信息行为的理论模型 国外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行为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 对信息行为包含的一系列活动有更为多样的解释.其 章制度就是社会规范,它确定了个体行为可容忍的界 限,也是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准则。Nysveen等通 过研究表明,社会规范对于用户信息行为有正向影响. 也与数字图书馆用户的采纳意愿有关f 6_。针对当前数字 中对信息检索与信息寻求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也构 建了多种多样的理论模式,如Ellis构建的信息寻求行 图书馆所处的信息情境.若能够形成约束数字图书馆 用户行为的社会规范,将对数字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采 纳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在这种社会规范的约束下,用 户会产生从数字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欲望,并且通过对 为模 ,Spink构建的信息检索过程模型等,但是将信 息行为作为整体研究对象的较少。中国对数字图书馆 第11期 李明真等:基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数字图书馆信息采纳模型构建 社会活动、团体态度等进行判断,进一步确定其信息 采纳行为是否合理,可见用户信息采纳行为与社会信 息环境也有关系。若其信息采纳行为与所处环境相协 调,或者与大部分用户的意愿一致,则将增强用户的 信息采纳意愿。反之将产生负向影响。 3.2用户主观因素 数字图书馆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认知、满意度等 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其信息采纳行为,这些因素不仅包 括用户对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信任度,也包括 用户对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认知程度。用户信息实践水 平与用户认知度这两项,可以看作数字图书馆信息采 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用户是否采纳数字图书馆提 供的信息,与用户对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认知以及信息 与用户自身知识体系的匹配度有关。大部分用户倾向 于采纳与自身知识结构与观念匹配、并且能够达到自 身期望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同。在用户开展信息实践过程 中,其信息实践能力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采纳行为也 存在影响,并且可以发挥调节信息采纳进程与模式的 作用。若数字图书馆用户整体信息实践能力强,并具 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将促进数字图书馆信息采纳行为 顺利实施,并获得较好的信息服务效果,反之则产生 负面影响。 3.3客体影响因素 在信息时代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入移动数字 图书馆,并且通过信息检索获取所需的数字化信息, 也可以自助完成在线图书预订等业务。若用户认为通 过数字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对自身的学习与工作具 有较大帮助,并且可以提升学习与工作效率,则他们 有可能主动采纳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若用户认为 通过数字图书馆获取信息更加便利,也将提升他们的 感知有用性。当前影响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采纳行为 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即信息服务质量与信息可信度。 其中信息服务质量表现在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是否 满足用户需求.是否具有使用价值,以及是否能够引 导用户产生信息采纳行为上。而信息可信度表示所提 供的信息是否与用户期望相匹配,以及是否真实可信。 若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可信度高,将激发用户的信息 采纳意愿,优化用户信息采纳行为,进一步提升数字 图书馆信息的利用率。 4基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数字图书馆信息采纳模 型构建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信息行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结合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特征,引入感知因 素、内外部变量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采纳模型(图3), 基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探究社会因素、信息质量等与 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关系。 图3基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数字图书馆信息采纳模型 4.1感知因素的引入 用户参与信息活动与其感知娱乐等心理因素有关. 也在于这些活动具有趣味性.并且可以达到陶冶情操 的目的。用户对某个系统或事件的接受能力,很大程 度上来源于感知因素,而这也是其参与的内在动力fs]。 感知因素作为重要的心理因素,对于感知有用性存在 正向影响,也能提升用户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认 知,进而影响用户对全新服务与系统的态度。若数字 图书馆开发能够提升用户信息感知的交互式设计方案. 用户在获取服务中的感知越强烈。则其采纳数字图书 馆信息服务的意愿也更加强烈。用户在获取并感知某 项服务中所付出的成本,就是所谓的感知成本。从数 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角度来看,用户通过数字图书馆获 取信息资源,所需耗费的经济与技术等成本,就是感 知成本。例如,数字图书馆在推出某项新服务后,用 户要想了解并掌握它,就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成本。 将感知因素引入数字图书馆信息采纳模型中,将提升 信息采纳行为的解释能力。 4.2内部变量分析 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用户对数 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接受能力,与其对信息技术的感 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有关,这也是影响数字图书馆 信息采纳行为的重要因素。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 将影响到用户的行为态度,进而影响到用户的整体信 息采纳情况。数字图书馆员以及信息服务商充分了解 用户需求.并且为用户提供高效、准确、便捷的信息 服务,将提升用户的感知有用性,进而激发用户的信 息采纳行为。同时,数字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运营 成本,也是影响用户信息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恻。通过 12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信息论坛 第28卷 上述对感知娱乐与感知成本的分析,可知数字图书馆 应该努力降低信息服务成本,保障服务的趣味性,以 引导用户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采纳意愿。此外, 用户态度将极大影响到其信息行为,并且发挥着控制 主观行为的作用,这就需要将态度、行为控制等作为 变量.并分析他们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行为意向的影响, 进而准确把握数字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采纳意愿,以保 障有效提升数字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采纳率。 4.3外部变量分析 影响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外部因素较 多,常见的有信息服务条件、服务质量以及社会影响 等。其中信息服务条件是指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否 满足用户需求,是否体现了便捷性与高效性。数字图 书馆信息服务作为重要的信息流通渠道,需要引入多 样化技术改善信息服务环境.通过设备更新与理念创 新,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在技术应用方面,数字 图书馆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推出多元化的信息 服务模式。并且保障服务理念与用户需求、社会价值 观相契合。社会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体现在 人际关系与传播媒介两个方面.其中人际方面的影响 来自亲属、社交网络、朋友等.而传播媒介如互联网、 电视等也会影响到人们的信息采纳行为。用户在获取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前。首先会观察了解周围群体的 行为或意愿,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 个人交际圈与的影响。因此。数字图书馆信息服 务的开展,不能忽视社会因素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 此外,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对于用户信息采纳意 愿也存在影响,数字图书馆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 信息服务,将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而失效、残缺的 信息不仅不利于人们的准确判断,也直接影响到用户 的感知成本与感知易用性,进而降低用户的信息采纳 意愿。 5结语 数字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能够 借助自身信息资源优势引导用户信息行为,并通过嵌 入“个人信息世界”为消除信息不平等做出贡献。数 字图书馆信息采纳行为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也存在多 种影响因素。在今后研究中要求深入分析与数字图书 馆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的因素,对比分析不同用户群体 的信息采纳程度与差异.进而帮助数字图书馆制定有 效的优化方案,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林强.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的整合模型实证研究[J】.山东图书 馆学刊,2014,(3):82—87. 【2】凯特・威廉姆斯,赵丹丹.伊利诺斯州的信息:社群信息学视角 L玎.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3):49—62. 【3]于良芝.“个人信息世界”——一个信息不平等概念的发现及阐释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1):4—12. [4]闫慧,孙立立.1989年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 度及影响因素综述叨.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82—94. 【5】周莉娜.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图书馆使用行为实证研 究——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情报探索,2015,(2):13-17. [6】顾东蕾.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馆员间知识共享机制及实证研究【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5):32—37. 【7】方星,林正杰.员工信息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计 划行为理论[Jl_中外企业家,2013,(11). 【8】黄怡菲,杨兰蓉.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模型及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 2013,33(1 1):172-177. 【9]杨艳妮,明均仁,黄传慧.基于TAM3的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信息 采纳行为研究【J】.图书馆,2015,(9):9O一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