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十五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当代文学传播方式呈现出 、 、 、 等多种方式并存和相互渗透的态势。
2、德国文艺社会学家阿多诺等人将现代文化生产领域称为“ ”。 3、古罗马诗人 较早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 4、“诗可以兴、观、群、怨”的命题是由 提出来的。
5、读者的文学接受过程,大致可分为 、 、 三个阶段。 6、“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 的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7、“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 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8、文艺理论中“召唤结构”这一概念是由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 提出来的。 9、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 、 、 。 10文学接受的动机概括起来主要有 、 、 、 和 五种动机。
11、按接受主体的状况划分,期待视野可以分为 和 两类。 12、接受心境主要有 、 、 三种情况。 13、在具体阅读现象中,误解可分为 与 两种情况。
14、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之间,常常呈现出 与 两种情况。
15、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而终不能释然。读《红楼》竟者, 必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必有余快、有余怒。”这种情况反映出来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 状态。 二、填空题
1、文学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主要在于它是 ( ) A.具有商品性质 B.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 C.其产品的价值往往是独创而不可重复的 D.会有价值的损耗 E.具有超时代性
2、就文学消费的意识形态功能而言,文学消费对意识形态的反应大概有哪三种模式:( ) A.文学消费直接为现行和社会结构服务 B.文学消费为批判现行政治和经济制度服务
C.声称文学消费与政治无关,即非意识形态化 D.声称不左不右,即中立模式
3、与文学消费相比,文学接受主要有哪些特性: ( ) A.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 B.包含未阅读的消费行为 C.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D.更关注接受者的个性、气质、性别、年龄、职业等主观条件 E.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4、从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来说,它是一种 ( ) A.生产活动 B.审美活动 C.认识活动 D.阐释活动 E.交流活动
5、以下选项中,由于读者不同的个性化的期待视野,会导致他们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发生异变的有: ( )
A.政治观念 B.文化观念 C.文化视野 D.个人经验 E.文学欣赏能力 三、名词解释 1、文学消费 2、文学传播 3、文学接受 4、期待视野 5、隐含的读者 6、共鸣 7、净化 8、领悟 9、余味 四、简答题
1、请简述为什么文学消费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 2、请简述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3、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4、为什么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既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