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参数设置及计算结果查看
一.初始参数设置
1.确定项目基本信息:
拟建项目所在地— 基本风压 (荷规附表E.4,P103) 地面粗糙度类别 (地勘,荷规8.2.1,P31) 设防烈度和地震加速度(抗规附录A ,P172) 结构体系和抗震等级 (高规3.9.3,P21)
场地类别 (地勘,抗规4.1.6,P20)
2.确定混凝土等级和钢筋等级
混凝土抗压(fc)和抗拉(ft)强度设计值—(混规4.1.3,4.1.4,P19-20) 钢筋抗压(f′y)和抗拉(fy)强度设计值—(混规4.2.3,P24) 3. 根据建筑图的房间功能确定活荷载(荷规5.1.1,P14 ) 4. 梁的荷载输入
示例1:外墙200厚,容重7.5KN/m³,抹灰2cm双面,灰重20KN/m³,梁高600 每米线荷载=0.2*7.5+0.02*20*2+1(面砖)=.3.3KN/m³
梁上线荷载=3.3*(3.5-0.6)=9.57KN/m,取9.6KN/m输入(层高3.5m) 示例2:落地窗,玻璃窗线荷载取1.0KN/m³
窗墙线荷载:窗台高900,示例1中参数
窗墙线载=0.9*3.3+(3.5-0.9-0.6)*1.0=4.97KN/m,取5KN/m
示例3:幕墙线荷载按照1.0KN/㎡—1.5KN/㎡输入,1.5*3.5=5.25KN/m,不需减梁高。
5.楼梯间做法:板厚为0,恒载8.5KN/㎡,活载3.5KN/㎡,需指明导荷方向。
6.板的恒荷载输入
楼层间楼板—恒载1:自重+1.5KN/㎡(南方)
恒载2:自重+ 2.0KN/㎡(北方,考虑地暖)
卫生间楼板—降板300mm-350mm,回填砼陶粒,容重12.KN/m³
恒载=0.1*25(板自重)+0.35*12=6.7KN/㎡,不用考虑面层 隔墙下无梁折算板荷载—可按实际情况输入,一般输入1.0-2.0KN/㎡
屋面板恒载—板厚 120mm,建筑找坡面层按 4.5KN/m,结构找坡按 3.0KN/m。 计算方法见统一技术措施示例
7.SATWE参数设置
砼容重:25KN/m³
周期折减系数:0.6~0.7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0.85
柱、墙、基础设计时,活荷载:折减 梁扭矩折减系数:0.4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0
梁活载内力放大系数:1.1(不按活载不利布置);1.0(按活载不利布置)
第 1 页 共 1 页
8.SAYWE中需要勾选考虑的参数
所有楼层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考虑顺风向风振影响
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
如果是筏板基础,在计算时需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 角柱需要定义 次梁可以点铰
9.地梁层的处理:设置一层全部开洞的地梁层,层高1500-2000mm,地下室层数 1层,嵌固端所在层号2.
二.计算结果的查看
1.框架的平均重度: 6度→12KN±0.5 7度→13KN±0.5 8度→14KN±0.5
SATWE结果查看—结构总信息(WMASS.OUT)—各楼层的单位面积质量分布 (高规5.1.文说明,P251)
2.层间位移角:Δu/n≤1/550,地震和风都需要 结果查看—图形文件输出—第九项
(高规3.7.3,P18)
3.周期比:T=2πM/K ,Tt/Tl≤0.9
T=0.2n±0.1(6,7度区,n是层数,框架结构) 结果查看—周期振型地震力(WZQ.OUT)—第一项 (高规3.4.5,P12)
4.位移比:不宜大于1.2,不应大于1.5.
结果查看—结构位移(WDISP.OUT)—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比 (高规3.4.5,P12)
5.侧向刚度比:本层/相邻上层>0.7,本层/上三层平均值>0.8.
结果查看—结构总信息(WMASS.OUT)—Ratx1,Raty1大于1即为满足 (高规3.5.2-1,P15)
6.抗剪承载力比:本层不宜小于上一层的80%,不应小于上一层65%(A级高度) 结果查看—结构总信息(WMASS.OUT)—最后一项
(高规3.5.3,P15)
7.剪重比:不宜大于规范要求(高规4.3.12,P41)
第 2 页 共 2 页
8.缝的设置:
(1)沉降缝:设置规定: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地规7.3.2,P57) 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分期建造房屋交界处 宽度: 2-3层 50-80mm 4-5层 80-120mm 5层以上 不小于120mm (2)伸缩缝:最大间距:1.框架结构-55m 2.剪力墙结构-45m 宽度: 按照防震缝取值
(3)防震缝:高规3.4.10,P13,最小100mm,超过15m时, 6度—增高5m 7度—增高4m
8度—增高3m 宜加宽20mm。 (4)后浇带:设置规定:1.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均宜设置后浇带 2.30m-40m设置一道,宽度800-1000mm 3.补浇时间宜不少于45d,不应小于28d。
第 3 页 共 3 页